都市快报报道 近日,刘大伯在民意直通车实时互动版留言:小区楼下的小公园改成了停车场,小朋友没了活动场地,我们老年人也无处聊天休息了…… 刘大伯家住三里亭苑四区31幢。单元楼下的小公园,多年来一直是居民们活动、休息的好去处,在旧改过程中规划成了小型停车场,不少居民有意见:今后我们去哪里聊天健身晒太阳? 刘大伯这样的呼声其实很有代表性。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乐园。老百姓最希望住在什么样的城市?答案:公园城市。 加快建设公园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民之所盼。 杭州如何落实?去年,“双西”合璧,西湖西溪迈入一体化保护提升新阶段,今年市两会期间,2021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出炉,其中一项就是“新建和提升改造50个城市小公园”,让市民百姓在家门口收获稳稳的幸福。 既然是民生实事,就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市园文局和都市快报联合推出“问计于民”,邀请大家来出出点子:这50个公园建在哪?想要哪些配套?除了绿植覆盖外,还希望新增哪些大家需要的功能? 百姓有所呼 单元楼下的小公园改造成了停车场 我们去哪里聊天健身晒太阳? 刘大伯所在的三里亭苑四区31幢,和30幢、32幢一起,组成了一个迷你小区。3幢房子半合围起来的,是小区仅有的一片绿化,居中位置是一大块刚浇完不久的水泥地,想必就是未来的停车场了。虽然地面还不平整,也没有画好停车线,但这里已经停了6辆车。只有从一旁仅剩的4处健身器材上,才可以依稀看出小公园曾经存在过的影子。 “原先这里有小公园,现在改成停车场,绿化向外退了。”在小区住了20多年的刘大伯边说边用手比画,“这里是椅子,那里是健身器材,手拉拉的,脚踩踩的都有……每次下楼买完菜,我都要在公园里坐一会再上楼。” “原先老人可以坐下来休息,晒晒太阳,聊聊天,打打牌,身体嘛也可以锻炼锻炼。”61岁的王大伯在一边附和,“孩子们在这里打打羽毛球,玩玩滑板车,别提有多热闹了……现在没了小公园,感觉没味道了,下楼就是停车场。” “公园一拆,你让小孩子去哪里锻炼?现在体育可都有作业的。”居民俞大姐喉咙很响,“这件事情哦,只有我们老住户会说的,这么多年下来的小公园没了,心里总是有点失落的。” 将小公园改造成了停车场,居民此前是否知情?“当时改造前征求意见的时候有公示,可我们又看不懂图纸,稀里糊涂就签了字,想着改造总是好事一桩。”刘大伯叹了口气说,“开始入场施工后,我还以为会将公园扩大,没想到却被‘提升’掉了。” 刘大伯还说:“这个小型停车场,满打满算可以停9辆车,为了这9辆车,牺牲掉我们仅有的活动空间,值吗?” 对于三里亭苑四区居民的反映,闸弄口街道麦苗社区书记表示:“将小公园 改造成停车场,主要是因为停车难。这130多户居民加起来,停车需求有三四十辆,而车位原先只有19个,借着老旧小区改造,挖潜出了八九个位置,可以缓解不少。” 社区书记还说,在改造过程中,会在停车场西面的游步道旁安装健身器材,还会有凉亭供大家休息,空间是缩小了点,但是功能不变,缩小的绿地也在其他地方补足了,“一头是停车需求,另一头是活动休息的需求,请居民能够多多理解”。 政府有所应 今年要新建和改造提升50个城市小公园 先来科普下,什么是小公园? 如果单论大小,城市小公园要在5公顷以下,大概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面积,但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可能没这么大,有的甚至夹在几幢居民楼之间如“口袋”一般,昵称为“口袋公园”或“街心花园”。 功能上,它要满足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有比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 美,是看得见的生活,也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截至2019年,杭州市区绿地率达到了36.99%,绿化覆盖率40.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5平方米,建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人居环境。 但杭州还在继续努力,对一座城市来说,小公园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于市民来说,城市小公园是市民对诗意生活的美好追求。 “美,是看得见的生活,也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一语中的,“过去一段时间,城市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为区位优势和资源集聚,哪里好就业,哪里工资高,就到哪里去。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生态环境上升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才跟着环境走、要素跟着人才走’成为普遍趋势,哪里环境好,哪里更宜居,哪里的前景就更广阔。” 设想一下,在钢筋混凝土包围下,你家楼下就有一个小公园,一片共享的绿意空间。尽管它不大,但老人可以来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年轻人可以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游憩,孩子们可以亲近自然、享受童趣,闲适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和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得到完美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