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报道 昨天,一条#学校不得因家长职业等对学生区别对待#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话题内容中提到,学校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得因学生及其家长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或者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教育部新规征求意见 这个话题来源于昨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除了“学校不得因家长职业等对学生区别对待”外,这份《意见稿》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人格权益、受教育权、休息权利等十一项保护范畴作了规定。 在人格权益方面,《意见稿》提到,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在奖励、资助、申请贫困救助等工作中,不得泄露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隐私。 此外,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长期停课、劝退等方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不得开除或者变相开除学生。对转入专门学校的学生,应当保留学籍;对转回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 在对于学生的休息权利方面,《意见稿》提出,学校应当按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休息、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学校不得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课程教学活动,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以集体补课等形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 学校应当加强作业管理,指导和监督教师按照规定科学适度布置家庭作业,不得超出规定增加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作息习惯,保障学生在家的睡眠时间。 在“特别保护”一章中,《意见稿》明确,学校应当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等工作制度,建立对学生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 家长期待新规落地实施 记者也随机问了身边的一些家长。一位家长说,孩子在入学时就需要填写家长的职业、工作单位、学历等信息,自己以前上学时也这样填过。虽然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心里总觉得有点膈应。“前段时间我看新闻,有个老师因为家长收入歧视学生,说明现在这样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如果能通过规定加以遏制,也挺好。” 另一位家长说,有一次孩子班里上体育课,因为纪律问题,被体育老师罚站了,还影响了下一堂课的正常教学,当时引起了家长群里的一些不满。“我觉得适当的训诫可以接受,但不能侵占孩子正常上课的权益。这份《意见稿》里强调了教师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如果能够很好地落地实施,作为家长肯定是支持的。” “其实这份《意见稿》里的很多内容,都不需要特意出台规定,一线的教师一直都是这样在做的。”一位常年在一线教学的老师说。 对于“学校不得公开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这一条,这位老师也表示赞同。“老师需要反馈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但是不赞成在家长群里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有一些成绩起伏比较大的学生,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通过私下交流反馈,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很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份《意见稿》的看法—— 网友“天使爱远子”:这个事真要管管,填个资料就得填住址与父母工作单位,有何职称,无形造成家长心理压力和孩子间的互相攀比。 网友“茉莉百合”:这些规定出发点挺好的,很理想,可是实际呢? 网友“玉”:我觉得完全可以单独公布成绩,不采用公开方式,总要让家长知道下孩子在班里的具体位置,不然怎么知己知彼呢? 网友“娃哈哈”:规定出台后要抓落实才行,否则就是空谈。 网友“穷游旅行家”:说实话,好的老师不会因为有没有规定就区别对待,有问题的老师也不会有规定就不区别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