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养,其中有一个让家长焦心的就是便秘。“怎么一周才解一次大便”“每次大便都难受得哭”“拉出来的便便像石头一样硬”……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内心焦急却又不知道要不要上医院;很想帮助孩子排出便便,但除了开塞露却不清楚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儿童常见便秘原因有多种 齐齐今年4岁,两年前开始大便干燥,次数少,3天一次。后来情况越来越重,大便变硬而且粗,有时一周才拉一次,还需要用开塞露。家长想办法让他服用过许多益生菌,却不见效。 最近每次解大便,齐齐甚至产生了恐惧感,害怕上厕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家长带着他来到浙大儿院求医。消化内科主任陈洁主任医师了解到,齐齐平时喝水少,喜欢吃烤制的食品,不喜欢吃蔬菜。 “便秘是儿童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是功能性的,多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排便习惯训练,致使排便规律和排便行为异常。”陈洁表示,“孩子不同时期便秘诱发的因素不同。婴儿期往往因为食物的转换,从乳汁喂养过渡到奶粉或添加固体辅食后,大便变得坚硬造成的不适应所致;幼儿期给予排便训练时,宝宝试图控制排便但发现排便有疼痛而惧怕排便;幼儿园阶段往往因不喜欢在学校里排便所致。” 几个标准判断是否便秘 排便不畅严重影响正常成长发育,需尽早就医诊治,那么如何判断孩子便秘了? 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两条达1个月,即为便秘:每周排便≤2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一次失禁发作;有大便潴留病史;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直肠内存在大量粪块;粪便的最大直径曾经堵塞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的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年龄大于4岁的儿童,满足以下两条或更多,才可诊断为便秘:每周排便≤2次;每周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有大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相关的姿势;有排便疼痛和困难病史;直肠内存在大粪块;大块粪便曾经堵塞厕所。并且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一次;或是一年中,至少12周出现以上两项或以上的症状。 对于有便秘症状的孩子,消化内科陈晓飞副主任护师建议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 补充水分:尽可能使孩子多喝水,果蔬汁、牛奶、豆浆也可用于水分的补充,但要避免使用饮料代替孩子水的摄入。 合理膳食:增加孩子蔬菜、水果、薯类、菌藻类、谷物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便于粪便的排出。 习惯养成: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为孩子准备适合孩子使用高度的便盆,能达到排便时双膝水平略高于臀部,双足着地,以便孩子排便时用力。增加孩子排便时的专注力,避免孩子在排便时使用电子产品、玩具等。 增加运动:给予孩子适当的户外运动,根据孩子的身体素质及爱好安排运动方式,促进肠道蠕动。 每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