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A股市场降温明显,年初红到发紫的爆款基金开始出现亏损的状况。这使得不少投资者的情绪一下子变得谨慎起来,原先一度被投资者淡忘的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等开始重新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记者 林司楠 结构性存款 重获投资者青睐 所谓的结构性存款,是在传统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它不是普通的存款,也不同于银行理财,却总能凭借相对稳定的收益水平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杭州市面上的结构性存款大多在1.5%-3%收益区间。放在以往,这样一个收益率水平并不具备太大吸引力,和基金产品过去两年动辄30%以上的收益率更是相去甚远。但在现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结构性存款防御性出色、收益稳定的优势就一下子显现出来。 杭州市民汪先生告诉记者:“2月份买了几个新基金,大概是我点子背,春节后一下子亏了10多个点,这会儿大腿都拍红了。现在想想还是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这些好,收益率低是低点,至少不太会亏。” 3月4日晚间,前阵子因为建仓太快一下亏掉18个点的知名基金公司汇安基金登上微博热搜。其在一封《您的信任,我们始终牢记于心》的道歉信中称:“基金回撤让汇安基金深感不安。尽管该基金大幅回撤,但仍坚信许多长期赛道和资产已经跌出更好的价格,并恳求投资者再给一些时间。” 而这恰恰也是目前类似汪先生这样的投资者面临的尴尬局面,亏损已经发生,而现在又不得不面对资产的再平衡。汪先生说:“一直亏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现在市场环境不好,那就先避避风头。我已经赎回了一些亏损的基金,买了些结构性存款,后面再看情况配点理财。” 事实上,最近和汪先生有类似想法的投资者不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行情不好,前期火爆的基金一下子“不香”了,大家纷纷转向更为保守的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家国有大行的理财App上,收益相对较高、期限稍长一些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经处于售罄状态。比如,一款收益区间在1.35%-3.5%,起购金额为50万元的结构性存款已处于短期售罄,该产品的风险等级为PR1,即银行系统内最低的风险等级。而收益区间在1.35%-2.9%,期限为188天的结构性存款也已被哄抢一空;剩下的收益区间1.35%-2.85%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则仍处于在售状态,该产品期限为98天,起购金额为5万元。 现在要把基金 换成银行理财产品吗 “理财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最怕一窝蜂,过热了就会有回调。”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称,“前阵子基金市场非常火热,大家都知道基金产品收益高,爆款基金基本一上架就会被哄抢一空。但理性点看,这样的现象肯定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基金回调了,一些头部基金公司短期跌得比较多,但在这样一个节点恐慌性赎回其实也是不理智的。” 至于现在是否需要把基金产品都换成结构性存款或者银行理财?该理财经理补充道:“这其实是一个基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再平衡问题。投向股票市场的基金风险高,潜在回报也高,它是偏进攻的一条腿;结构性存款或者银行理财相对于股票型基金的风险要小,收益率也相对要低,它是偏防御的一条腿。对于成熟的投资人而言,从一开始就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均衡风险和收益,不能偏执一边。如果有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高,更看重收益一些,他可以适当多配置一些股票型基金;有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弱,更在乎资产的安全性,他就应该把更多资产配置成类似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这样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当然,基金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一些债券型基金以及固收+基金也是可以适当考虑的。” 事实上,由于近期A股市场波动剧烈,部分头部基金公司基金净值回撤幅度较大,围绕投资者是否应该赎回基金产品、改为防御性配置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面对市场调整,投资者应通过长期持有来等待净值回升。这个时候再去卖掉优质基金其实并不划算,虽然短期的走势谁都无法预计,但从长期来看,优质基金依然是值得持有的。” 事实上,这也代表了目前业界对于在当下节点是否要赎回基金的一种主流看法。在一些专业分析人士看来,“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行为,不能像股票短炒一样涨了就跟风买入,亏了就恐慌卖出。对于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在选择相应基金产品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基金产品的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风格、过往的历史业绩等因素。这些资料和数据均是公开的,并且关系到投资者本金的安全和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历史上看,公募基金长期收益率不俗,尤其是最近五六年,虽然经历了2015年、2016年、2018年的下跌,但仍有不少基金有不错的收益。不过,市场总在波动中,阶段性亏损甚至某一年亏损较大的情况时有出现。如果选择一个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产品、选择管理能力较好的基金经理,也有助于帮助投资者穿越短期波动,获得长期收益。”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