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回复: 3

[其它] 穿汉服登记结婚?你懂汉服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汉服上了好几次热搜。


先是有无锡网友称用汉服登记结婚照被拒绝,随即引发热议;随后民政局回应,此前没有先例,还需要研究,又引发一波讨论;再之后,西安民政局表示,允许穿汉服登记结婚,这不影响领证但需慎重考虑,又被顶上一波热搜。





很明显,能来来回回上热搜的核心元素就是“汉服”。如果是JK服、lolita服、哥特服,相信网友的姿势会统一一点:什么奇装异服啊,还想登记结婚?


汉服不一样,它包裹着意识形态、民族情感等多重命题,对它,各方都得小心翼翼。




01
汉服歧视?


登记结婚被拒,还被工作人员说是“戏服”,这让那位无锡网友十分不满。相信这句略含讽刺的话,也是让不少汉服爱好者不能容忍的冒犯。


但不妨先淡定,与其说这是对汉服的“歧视”,不如说这是出于行政管理的逻辑。


结婚证,就是经由国家确认的一种契约凭证。西安民政局的回复说得很值得琢磨:结婚证以后可能会用于各种部门使用,还需要新人考虑清楚。


婚姻已经构成了买房、落户、借贷、报税乃至拆迁补偿等等社会行为的基础和依据。可以想见,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结婚照,必然会给各类管理部门造成不小的核实压力,相对统一的格式,自然也是它们的共同诉求。



那么问题来了,结婚证能不能包容各色审美取向?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婚姻登记工作规范》规定“两寸近期双方免冠照片”,可见这就是底线要求。


国家证书,如果能够尊重个人意愿,在婚姻这种私密的个体事务上,让渡一些选择权利,肯定能博得民间一片喝彩。


当然,这种选择权利应该是有边界的,也应该是平等的:比如违背公序良俗的当然不行;除了汉服,其他有特色的服饰也当然可以被接纳。


在行政管理的框架下去看待汉服,其实能看到汉服比较本质的一面:在和“民族”“文明”等宏大词汇勾连之前,这终究是一种审美趣味。




02
何为汉服?


不过,具体到无锡这位新人所穿的汉服,放到汉服圈里大概能炸出一大波讨论。





从新闻图片可以看出,男女新人都是圆领服装。圆领是不是传统汉服,在汉服圈能掰扯半天。孔子纠结的判定夷夏之防的“左衽”“右衽”问题,在圆领服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圆领很有可能是受古代胡人装束影响才出现的。


而这对新人衣服上醒目地画着一条龙,这究竟是哪朝哪代的结婚礼服,其实也很让人迷茫。工作人员说像“戏服”,也不能全怪他们。

追求汉家衣冠的纯度,其实跟探索宇宙的尽头一样,几乎是个无解的过程。沈括《梦溪笔谈》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这个结论就让汉服这个概念有点尴尬了。





汉服和胡服“你裹着我、我裹着你”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哪怕是被民间历史学爱好者看作是汉家衣冠重振的明代,其实也做不到纯粹。比如蒙古人爱穿的质孙服,在明代就被继承了下来,大受帝王推崇,成了贵族的时尚款式。


质孙服,该不该算汉服?


而汉服,完全可能有国外的衍生版本。


2019年,一男子身着疑似和服的衣服在武汉大学赏樱,与保安发生肢体冲突。后来男子说自己穿的是唐装,不是和服。





这事当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大波讨论。且不说这是不是唐装,即便是和服,在日语中也有个对应词汇是“吴服”,从这个词就能看出来源头是哪了。


很多传统,其实在集体记忆里也淡化了,一转头才发现,原来这也是曾经的自己。


那么汉服概念的边界,到底该在哪?


“汉服”这个说法是很古老的,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竹简就有:“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不过这个汉服是个跟楚服相对的概念,和今天所说的广义汉服不是一回事。今天我们也不能说屈原穿的不是汉服吧。


被如此高频率使用的汉服,其实更像是个当代创造的概念,用来寄托一种民族特征的想象。


但较起真来,就能感受到什么叫“五千年的风和雨”,服饰当中历史沿革、水乳交融、彼此吸收,简直如“一团乱麻”,不是简单几句话说清楚的,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定义出一个“汉服”的。否则,沈从文先生也不会花那么大精力来写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了。


对待汉服,其实应该多些知识和常识,而非情绪和执念。




03
不要让汉服那么沉重


无锡那对新人发朋友圈发泄不满,说这是“汉族人着汉家衣裳”,其实不必如此沉重;至于他们衣服符不符合汉服的形制,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可以轻松点来看待。


古代服装,终究是和古代社会现实适配的。从形制到颜色,也是有礼乐等级来规制的。今天再来较真,社会现实都变了,其实很容易不着边际,最后滑向虚无。


今天有很多汉服爱好者,划出一个又一个小圈子,不厌其烦地给种种市面上的汉服纠错,指出种种错误。当然,这是爱好,可以尊重。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汉服在现代社会更可能存在下去的方式,是变成一种审美风格,一种让人一望即知的复古风,而不是吹毛求疵的“正确”。


一本正经地纠错,追求纯粹的复古,很累,在社会早已沧海桑田的情况下,其实也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会被遗忘,这个世界会考据的,不是只有贴吧、知乎、微信群,要知道,全国开设历史系的院校有近250所。


同时,指望汉服来承载一些宏大的民族、文化、历史议题,可能都有点超载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广博,实在没必要自我设限,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反复纠缠、争吵不休、上纲上线,最后变得戾气横生、无谓对立。


广袖长袍被看作汉服,那旗袍、马褂、中山装,又如何不可以是一种民族象征物?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包容性与吸附性的。指望通过衣服这种具体的意象,寄托一种窄化的文明想象,很容易举动皆错、四处掉坑。






对汉服,我们不必太敏感,也不要让它太沉重,轻松点,汉服可以在今天找到它的位置。


据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这已经是很好的势头了,汉服在消费社会也能活得好好的。


不过最后仍要多说一句。唐朝皇甫湜的《东晋元魏正闰论》有一句话:“所以为中国者,礼义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义也。岂系于地哉?”


其实最后一句改改也能通:“所以为中国者,礼义也;所谓夷狄者,无礼义也。岂系于衣哉?”几千年文明涵养出的中国人,礼义这种精神与价值取向,才应该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标记物。


至于衣服,就让它回归本位吧,有很多东西,它也是承载不起的。

发表于 2021-3-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认为,衣服,只要不伤风化,就行了,二张面孔,倒是要弄得灵灵清清才好。
发表于 2021-3-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轱辘话,转过来绕过去
总结就一句话:工作人员没错,小两口也没错
四平八稳,和的一手好泥
发表于 2021-3-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是戏服不能用于结婚证,那西装是不是西服?能不能用于结婚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9 19:17 , Processed in 0.2001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