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冬天,杭州城东菜市桥旁有座庵堂叫“沈庵”。曾任翰林院编修的杭州教育家邵章,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侄孙胡藻青一合计,呈请知府朱启凤核准,干脆在沈庵里的东城讲舍设立了一间藏书楼,名为“杭州藏书楼”。邵章任监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馆长。 邵章(1872—1953),曾任翰林院编修,杭州藏书楼创始人 那一年,恰好是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已经侵华攻入紫禁城。19、20世纪相交之际,正值中国社会急剧变迁之时,西学东渐浪潮风起云涌。 谁也没有想到,这间小小的传统藏书楼,日后竟成了“庞然大物”浙江图书馆的前身。 1902年第一次刊行的《杭州藏书楼书目》记载,当时藏书718种,9499册,报章14种,均可借阅。 光绪年间《杭州府志》有关邵章开设杭州藏书楼记载 书目揭示,杭州藏书楼创立之初,就首开先河,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创新之举——面向所有老百姓,平等开放,实现了戊戌变法维新派开启民智、社会教育的一大梦想。 中国第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杭州藏书楼,吹响了传统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羽化成蝶的号角。 1903年,胡藻青、邵章等人又倡议将杭州藏书楼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在杭州大方伯巷(今杭州解放路),以八千元购入刘氏民房建成浙江藏书楼,将杭州藏书楼旧藏迁入,又增购新书,编定书目,收藏图书七万多卷。 浙江藏书楼旧照 浙江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由此兴起。这间杭州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1909年(宣统元年),浙江藏书楼与浙江官书局合并,更名为浙江图书馆。1911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划归浙江图书馆收藏。 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孤山路馆舍落成使用。次年,浙江图书馆孤山路馆舍正式开馆,成为当时的总馆。 浙江图书馆孤山路总馆白楼,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 1931年,大学路馆舍竣工,蔡元培亲笔题写了馆名。作为总馆,收藏中西文各类图书。
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旧址 2000年11月18日,位于黄龙的浙江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成为新世纪新的省图总馆。目前浙图共有曙光路总馆、孤山路分馆、大学路分馆、南浔嘉业藏书楼共4处馆舍。
嘉业藏书楼全貌 百廿浙图,典蕴华章 120岁的浙图晒家底啦 见证浙江百年书香传承、文脉流传 往事并不如烟。 这份长长的浙江图书馆出生成长史,更像是浙江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百年文脉传承史。 历经两个甲子的风雨峥嵘岁月,这间杭州最古老的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今年120岁了! 为纪念建馆一百二十周年,11月7日,“百廿浙图,典蕴华章——浙江图书馆举办纪念建馆一百二十周年特色文献展”在浙图黄龙总馆(曙光路73号)开幕,全面展示馆藏特色文献。 也就是说,120岁的浙江图书馆晒家底了!这场承载着几代浙江人书香文脉记忆的大展,将一直持续到11月29日。 岁月鎏金,经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积淀,浙江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藏书楼到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华丽转型。从杭州藏书楼时期的不足万册,到了今天2020年,已增长到740多万册件。从单一的纸质文献到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重,馆藏数字资源现已超186TB。功能也从文献收藏发展到今天全方位、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供给。 正是这份沉甸甸的家底,让浙江百年书香传承、文脉流传,有了见证。 这场120岁庆生文献特展,值得每一位浙江人都去看看。可以说,这是浙江图书馆建馆以来,展出文献最为全面和丰富的一次。 平时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统统都拿出来了!甚至不少还是第一次向公众展出。 去看看“镇馆之宝”文澜阁《四库全书》 几代浙江图书馆人接力护宝 薪火相传的精神图腾 都有什么宝贝呢?“镇馆之宝”文澜阁《四库全书》自然不用说了,想一见真容的,赶紧去看看。
文澜阁《四库全书》 在“吉光片羽——善本古籍”版块,展出的件件都是稀世宝贝。比如被称为“大清百科全书”,中国铜活字印刷史上规模最大、印制质量最好的一部旷世奇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还有,北魏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宋开宝八年(975)吴越国王钱俶刻本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明磁青纸泥金抄本《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明永乐十九年至正统五年(1421-1440)刻万历十二年(1584)续刻本《永乐北藏》等等。 以往的文献展览大多以古籍善本为主,这一次,除古籍善本以外,还有近现代书刊、当代书刊、名人手札、地方文献、拓片印谱、书法绘画、古旧地图、雕版印刷、盲文图书、数字资源等大量珍贵馆藏亮相。比如启迪民智——近现代书刊,展出有早期珍稀报刊、清末民国期刊创刊号、浙图民国馆刊、新文学珍版图书等;尺素芳翰——名人手札,展出林则徐、曾国藩、赵之谦、吴昌硕、蔡元培、徐锡麟等历史人物的往来书信。 “展出的仅仅是120年馆藏中的冰山一角。”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褚树青透露,“我们晒家底,不是在‘炫富’,我们希望向公众梳理,120年来,图书馆如何在传播文明、传承书香、保存历史文化记忆上,发挥着自己的功能。浙江图书馆是整个现代文明在浙江的标志性产物,正是欧风东渐的影响,产生了浙图,它代表了浙江的文脉传承,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我们浙图人来说,保存好这份家底,便是使命和担当。我们更希望,讲出这份庞大家底背后的故事,几代图书馆人前赴后继的付出,才守住了今天这么多家当。”
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 历经战乱和颠沛流离,两个甲子的岁月沧桑,这份家底的守护实在太不容易了。大家最熟悉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就是历经了众多劫难,还能得以保存的传奇。 83年前,炮火轰炸中,文澜阁《四库全书》开启西迁。这一去,就长达9年,西迁全程横跨五省,行程2000多公里,历经艰难险阻,上百箱书籍才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外文献史上都罕见的文化长征。 在浙图曾经的老馆长陈训慈的《运书日记》里,就详细记录着这段颠沛流离的路线——富阳渔山-桐庐中转站:七里垅、俞赵-建德北乡松源坞-龙泉-福建浦城-浙江江山城隍庙-江西-湖南长沙-贵州贵阳张家祠堂-贵阳地母洞-四川重庆青木关。 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图 “整整九年啊,不是九天!难以想象,浙江图书馆人是靠着怎样的付出和精神支撑,背井离乡,跨越5个省,去守护这份属于浙江人共同的文化遗产。”褚树青感慨,“这份保存中华文脉精神传承,早已成为几代浙图人接力护宝、薪火相传的精神图腾。” 浙江图书馆工作人员与精心保管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在贵阳地母洞中合影(1942.5.10) 百年前的浙图社会服务 已走在全国前列 “1916年,浙江图书馆即已意识到儿童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在当时的各个馆区均设立儿童阅书室........1934年9月1日,浙江图书馆每天开放时间调整为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整整12小时。开架借阅、省内通讯借书、市内递送借书、对失学青年免费领取借书证。” 在“印象浙图——漫笔光影双甲子”展览版块,这两幅漫画记载的浙图历史,似乎为今天的浙图始终敢为人先的创举,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前辈们开阔领先的视野和包容的社会服务思路,从今天来看,依然是非常前卫的。”褚树青说。 120年来,浙图历史上,有太多的第一次,在全国图书馆界树立起了标杆。 自2007年12月1日起,读者借书证的年费实行全免,浙江图书馆成为首家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省级图书馆。” 2017年,浙江图书馆首次联动全省65家公共图书馆举办“阅读马拉松挑战赛”,全省3000余名读者在同一时间共读一本书。 2017年4月,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打造“U书”快借线上借阅平台,面向全省读者推出“U书”快借服务,在全国首次实现省域范围内的“你选书,我买单”。 2018年,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图书借还服务,免证免押金,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打造全省公共图书馆联合体。只要芝麻信用分达到550分,无需押金,不出家门,也能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 2019年9月22日,浙江图书馆和杭州岳王庙共同打造启忠书吧,以岳飞主题文献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特色,面向全国所有游客开放借阅。成为全国首个与5A级景区共建、可供所有游客免费借书的公共图书馆信用书吧。浙图又一次走在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旅创新的前列。 2020年6月,《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未来全省图书馆将实现业务一张网,服务一朵云。 2020年11月,浙江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开启通借通还服务,全省公共图书馆即将全面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