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6|回复: 0

[转帖] 百草园后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药是中药之母,中医之根,中华农耕文化的摇篮,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是一部草根文化,随着自然疗法,绿色疗法的普及,中草药必将重放异彩,光耀中华,造福世界。

    本人致力中草药40余年,比如用中草药治疗蛇伤,危险三角区疔疮、,背花、骨质增生,不但挽救了不少人,也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经费。但它无论如何形成不了大数据,即使治愈的患者再多,也都只能说是个案,特别是对每个患者,用药时都只能是基本方的变通,药味、数量均有增减,这就造成了同种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妇女、儿童、老人、体弱强壮用药都有区别,这样中医、中草药也就永远形成不了千人一方,万病一药的大数据模式。

    中草药、中药,本来就没有什么分家,但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药分上中下品,权贵民间由于地位贫富的区别,用药就有了定向选择,那怕是人参烧灰,也是富人心理上的满足,而不少为医者沽名钓誉,弃贱药不研究,使贱药在理论上边缘化。而许多贫苦农民却因为缺医少药,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甚至慢慢死去,也有许多病人,其病本身容易治疗,但有的医生,医院在利益的驱使下,用大处方,用许多无作用的虚高药,把人搞得倾家荡产,或者在药物的毒副作用下,慢慢死去。

    我为什么在业余喜爱中药治病,用草药给自己,给家人,给亲戚,给学生治病,我的大外甥,一个4岁的孩子,患肝炎,蹦蹦跳跳的,妹夫带他到景德镇大医院治疗,结果人就丢在景德镇山上。我妹妹也是肝炎,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经济困难。妹夫在国营单位工作,是红人,把妹妹弄到县医院住院抢救,开始说是肝炎失血,后又说是肝萎缩,最后死的时候又说是肝癌,送了医生许多人情,人死了医生还要一床棉絮谢情,那年头,乙肝传染快,结果我和妹夫还有家中的孩子都发现有黄疸。(也是陆续发现的)。我原先承祖传,略有点医学基础,便发奋学医,买了本《江西草药》和《实用中医学》,先给妹夫和自己处了疏肝柔血汤,每个人都服了十多剂,也就慢慢稳定了,由于在脑子里把治病放在第一位,才慢慢懂得要区别对待,同是乙肝或急性肝炎,总的原则是利湿,孩子则要实脾化浊,必须配合助消化的药,成人除了利湿,还要滋阴补肾。后来我又配了乙肝茶,由白马骨、白花蛇舌草、平地木、谷芽、麦芽组成。记得女儿在南昌读书,毕业时大三阳,带她到大医院找个名医,说要服一年干扰素,一年五万元,我说没那么多钱,医生又改口说,也有3万多的,这不是明明在骗人。我岳母家邻居父子大三阳,到上海服干扰素,两个人花了将近30万元,我叫他父亲扒开衣服看,手上背部满是蜘蛛痣,说明已成了肝硬化。后来我查资料,原来干扰素是白种人用的。在治疗乙肝上,我便认真进行个性化用药,在利湿、化浊滋阴健脾的基础上增加草药,有的用金花草,有的用观音竹,有的用平地木加红枣,有的用疳积散,有的用蒲公英,酒疸、女劳疸重用补肾兼活血之药,不但将自家和妹夫家的孩子治愈,在社会上也治好了不少人。

    现在有人说,中医将亡于中药,我深有同感,记得有次在景德镇给一个亲戚的朋友处方,那乌梢蛇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药,敷后不祸不福,没有一点反应,我深感奇怪,便找到市药材公司的黄老先生,才知道乌梢蛇是用乌鱼切成长条,包乌鱼皮晒干,在樟树药材市场,地下这种乌梢蛇又多又便宜。还有丹参是熬过汁的,许多中药材是转基因的,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许多中药材是用硫磺熏的,辐射消毒的,有许多名贵中药材,添加重金属,药材安全问题,如此严重,叫医生怎么治病?故在用中药材时,本地有采摘的,我尽量上山挖。

    生长在野外的中药材(即草药),少污染,当地人用当地生长的草药,一方水米一方人,人与药共处一个生态环境之中,同气相应,同时用药取汁、取鲜,人体容易接受,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再者就近采药,用药量也比较大,处方也就数味,读金匮,读伤寒,古贤用药很少有大处方,药不过几味,效有专攻,而现在用药,每味十克,甚则超过百味,没有君臣佐使,反正吃药像喝白开水,没什么作用,慢慢吃,只要不死人即可。

    在中药汤剂中,加入一、二味当地土生土长的药材,便能增添疗效,如尿血加鸡眼草、凤尾草,便血加铁苋,食纳差加内金,病毒性加白马骨,清热的加蒲公英、地丁草,风湿病加薜荔藤,结石加茅莓根,肾虚加刀豆根、金樱根。如服中成药也可用鲜草煎汁送服,往往能增强药效。

    用本地草药也有一个辩证问题,最基本的是虚实阴阳,寒热表里要弄明白,治病是个方法问题,一病有多种用药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药物,医者必须有理论指导,随便找一个方子是不能治病的,所采的药物、药性、入经、禁忌要弄清楚,有时弄不准,三五剂后就要更方,随着病情变化,也要有所增减,病在初期,以消解为主,中期实者以攻伐为主,后期以调补为主,虚弱病人,不能随便大攻大伐,总以补气、补血、疏通血脉为要。用当地草药,药物学是基础,自己治自己的病,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中医是一种传统文化,随着西医东渐,西医成压倒之势,但繁华过后便是平淡,便是回归。中医现在机遇与危机并存,中医药法已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说明顶层设计在法律层面已重视这个问题,象北京同仁药堂这样的传统大药企业在做大做强,中药也将纳入医保报销,中医特别是针灸也逐步为西方接受,並受到热捧,各国的中医私人诊所如雨后春笋。许多诺贝尔奖科学家都认为将来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拯救未来人类,中国的传统文化即儒、道、佛三教合一,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人类的任何时期都把健康长寿放在第一)儒教的仁,道教的天人合一,佛教的善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与精髓,更为突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被抗生素、激素、鸦片滥用,折腾得死去活来,广大贫苦大众正在逐步觉醒,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而所谓的危机,一是形不成大数据,中医治一个人,一种病,有多种方法,方药,而且在病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变化,而西医不断发明病名,便可以用同一种药,同一种方法,一万个人冠同一种病,除神经病,万病一刀,这一药一刀养活养肥庞大的医药巨头、医药推销员(不少医生已成为医药推销员)。二是西医有强大资本势力这一黑手在幕后操纵,资本不仅可以操作市场,更可以操纵权力,操纵法律,中医被打压得苟延残喘,民间草医,民间中医更被抛进了垃圾箱。可喜的是现在有了网络,有了智能机器人,谷歌能以26万种方案,击败世界围棋冠军,一旦智力机器人能够将中医大师的思维下载,一台智能机器人便是一位中医大师,个体化的医学治疗便会普及,中医、中草药的前景便无可估量。

    草药不可小觑,青蒿在在民间草医,在传统医学上就是一棵草,特别简单,只要绞汁。提炼后成了青蒿素,立刻身价百倍,而这样的草药,民间医生手中,传统医学典籍中,简直是多如牛毛,如中医,中草医也可和患者签订生死文书,望闻问切等各种检查,也可象仪器或借叀仪器量化,中医的春天也就来了,民间中草药之花,也会结出灿烂之果。

    我这本书是为底层贫苦民众所写的,中医没有发明,只有发现和挖掘,都是前人的积累和民间的实践,我们只有重复和丰富的能力。一颗草可治多种病,认识一百种草药,自己和自家的一些小病就基本可以解决了,胜于开了一间卫生室。鸡血藤可代当归,马齿苋可当痢特灵,糟曲、疳积草便是健胃消食片,你认识芭蕉叶,小烫伤就不要去植皮了,苦瓜可治糖尿病,夏枯草、野芹菜可治高血压,车前草、凤尾草可治前列腺,蒲公英可代抗生素,藤本植物走窜,大多可治风湿,有刺植物穿透,大多可治皮肤,酸味药收敛,生长在阴湿之处的药可以清热……等等,不一而足。有点中医理论、草药知识,至少筑起来一道被庸医忽悠的小小防护墙,在避免成为现代医盲的道路上迈开了一小步。当然,中草药治病,在临床上是个方法问题,是个经验问题,在理论上是个哲学问题,而哲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能绝对化,它以治愈为目的,只有把病治愈了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检验一切中草药治病的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1 07:58 , Processed in 0.1624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