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4|回复: 2

[转帖] 【杭州日报 · 城纪】十里建国路(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里建国路(下)

孙 侃



2019-02-22
  正在建设地铁5号线的建国北路

建国南路今景

今三昧庵巷

提升改造后的五柳巷

建国中路与建国北路分界处附近的菜市桥,向来也是一个拥有浓浓烟火味的所在。南宋淳祐《临安志》云:“城东菜市桥,菜市门外。”菜市桥东西跨东河,究竟始建于哪一年,已无从查考,必定是在南宋之前。杭州古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之说,其中“东菜”指昔时东青门(今庆春路东清巷口)外菜地成片,附近菜农和菜贩子习惯在东河桥上,包括今建国路两侧售卖菜蔬,形成集市,此段东河被唤作菜市河,桥为菜市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番盛况仍能在菜市桥熙攘人群中依稀可睹。菜市已经消失,桥畔极其热闹,当时笔者经常在此出没,买一些无需票证的副食品,或者拿粮票换鸡蛋。

然而,尽管此地自古已成闹市,却因距钱塘江不过数里,加之堤塘防御能力弱,江潮竟能直接侵入今建国路一带,甚至涌入东清门内。宋嘉熙年间(1237—1240),即有“江流失道,径奔菜市,吞吐沃野,日数百尺”之潮灾。而若夜深人静,侧耳倾听,还能闻得钱塘涛声。今菜市桥东北有潮鸣寺巷,与建国北路相通。据传宋高宗赵构南渡时曾宿此寺,夜半闻见江涛,以为金兵追至,大骇,后来方知为钱塘湖声,遂赐以“潮鸣寺”之名。这则故事说明,宋时此地与钱塘江十分接近。

南宋时,菜市桥南今瓦子巷一带,有菜市瓦子(曲艺表演场所,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杭州民间重要娱乐场所,经常聚集大批观者。清乾隆年间,菜市桥畔出了个名叫王青翰的盲女,人称王三姑,既能写诗又善唱,《杭郡诗续辑》记载,她唱起“张紫烟放秦”“杨玉环马嵬”,转喉引声,令听者忽喜忽悲,极吊胃口。清代诗人、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期间,也痴迷王青翰之演艺,特地为她书写“青翰舟”匾额。因为有了这个奇女子,那时的菜市桥一度成了文化人仰慕之地。可见菜市桥既有烟火味,也不乏文化神采。

民国年间,菜市桥成为可与旗下大街、清河坊大街比肩的杭城繁华地。日寇占领杭州期间,汉奸、霸头、地痞等结成团伙,组成“四大金刚”“三个半麻皮”等黑帮,在此划地为王,敲诈勒索菜贩,欺侮百姓。黑帮横行的状态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菜市桥、万安桥,蛇虫八脚到处跑,穷人度日难度年,鬼门关里受煎熬。”即是当年流传于杭城的民谣。民众渴望过太平日子、期盼解放的愿望十分强烈。

今建国中路到建国北路(庆春路至文晖路)地段,同样是在元末张士诚占据杭州期间,因城垣东扩而被圈入城内。但在南宋时期,城外的这片土地上已是屋宇连片,且有朝廷外诸司(管理官办手工业的政府机构)下属的多家专门性作坊,如烧丹粉(即颜料)以供绘锦的丹粉所、专门负责割剥牛马等牲畜尸体的皮剥所、制作咸鱼等鱼制品的鱼鲊场等。尽管这些物品主要是为皇家提供,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样颇有烟火味。

缸甏弄东连建国北路,西至王马巷。当年,从江苏宜兴经东河运来的缸甏,大多在此设货栈分销和店铺零售,地名由此而来。缸和甏虽然都是陶制器皿,两者的形状和用途是不同的。通常说来,底小口大无颈的叫缸,口小腹大的叫甏(又叫坛)。旧时的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蓄水的大水缸(按大小,有九石、七石、五石、三石等之分)和用来置放酒、盐、醋、年糕等物的甏,甏口一般用盖盖住,以免变质和小动物偷食。

因为这里有较多的缸甏货栈和店铺,修缸补甏的店铺也有好几家。修缸补甏虽然工序、材料简单,但要把破损的缸甏修补得滴水不漏,靠的是修缸工匠熟稔精巧的技术。事实上,叠甏也是一项细巧的技术活。

出缸甏弄,经建国北路北行,再折往东,便进入所巷。所巷的得名,是因为元代这里设有官方的盐仓检校所,民间简称“杭所”。所有从仁和、许村方向来的盐商船,都得从艮山门坝子桥入东河,在太平桥(今凤起路南,横跨东河)等待检校,合格后方可放行,候程开运。其中运往浙东的盐船过猪圈坝(今运河武林门码头西)进入武林水门,再经中河、凤山水门,由闸口翻过江坝入钱塘江;运往浙西的盐船过德胜坝(运河老德胜桥北),由官河出北新关,驶往各州县。所巷附近旧有秤砣巷、秤杆弄、盐卤缸巷等地名,说明此地设有对盐物进行计量和存放的机构和仓库。

其实,所巷不仅有盐,更有丝绸。民国年间,尤其是所巷与东街的交叉口,有不少家丝绸作坊,以及与丝织业相关的竹器店、织机修造铺等。所巷像是一处“孵化地”,孵生了不少大作坊,但留下的始终是苦苦支撑、拥挤杂乱的小作坊。

今庆春路以北之建国北路,明朝时曾称艮山门大街,因地处城东又被唤做东营街,民国时又称为东街路,抗战胜利后改为今名。明嘉靖八年(1529)后,兵部尚书胡世宁辞官还乡,就居住在艮山门内。胡世宁为仁和县横塘(今笕桥街道横塘社区)人,世代为农。为了支持他求学,全家人节衣缩食。经十年寒窗,胡世宁进士及第,入仕为官。在担任江西兵备宪制一职时,他发现明太祖朱元璋的玄孙、宁王朱宸濠(宁王府设于江西南昌)早有异心,暗中图谋叛逆,刚正不阿的他冒死向明武宗上疏,揭露朱宸濠种种劣迹,提醒朝廷防备有可能谋反的朱宸濠。胡世宁忠正无畏的“杭铁头”禀性,至今仍是一则佳话。惜笔者反复寻访查找,胡世宁故居实在无觅,其确切位置也无从得悉。

接上文所言,今建国北路东园巷一带,昔时为杭州丝织业重要基地。杭州丝织业始兴于南宋,明以前以官营为主,清以后才逐渐过渡到民营为主。史载,清时丝织业最兴盛之时,杭州有民营织机两万张,形成了东园巷、艮山门外闸弄口两大丝织生产集中区,且以东园巷为最。东园巷西起今建国北路中段,东至刀茅巷。南宋时,此地建有皇家“东御园”,故名。但至清代,此地仍较空旷,菜圃桑园成片,杂以民居作坊。清代戏曲家、《长生殿》作者洪昇撰有《东园》一诗,其中有“鸠贪桑实醉,鼠恋豆根肥。日落机丝急,风回梵磬微”之句,从中可感知织机声与虫鸣鼠叫相闻之野趣。民国时期,此地又出现了与丝织业相配套的机械修配业,曾建有多座铁工厂。

1949年5月3日上午,解放杭州的战斗打响。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62师185团顺利地占领了钱塘江大桥,占领玉皇山,又先后占领了闸口电厂和钱塘江江北渡口。尔后,62师主力向杭州市区发起进攻。下午2时许,攻占了中山桥、电灯公司和梅花碑国民党省政府,与61师会师。此前,61师从余杭出发,经岳坟、北山,首先突入市区,经松木场、昭庆寺攻入市区,午前占领了艮山门火车站,控制了杭州东北部市区。下午2时许,61师181团接到市民报告,缸甏弄对面的醋坊巷里有国民党军队。181团2营随即封锁醋坊巷南北两头,对巷内的敌军发起攻击,敌副团长和300多名敌兵被俘。3日下午3时许,在市民的夹道欢迎下,解放军官兵经建国北路、建国中路,在官巷口转入中正街(今解放路)进入杭州市区。解放军官兵连日征战,多日未曾洗澡,但标志鲜明、队列整齐、情绪饱满,给杭州市民留下深刻印象。

南宋时,艮山门为京都水陆要道,亦为屯兵建营之地。史载南宋在此驻有五军,曰踏白、推锋、选锋、策选锋、游奕,自从向南分别位于今莫衙营、陈衙营、头营、小营附近,大多位于今艮山门内、建国北路东侧(小营位于今庆春路南,东河西侧)。至清代,这些地方大半仍为兵营,如头营巷驻扎着八旗兵第一营,故名。

羊千弄位于艮山门之南,建国北路北段东侧,北接头营巷,南连莫衙营,中段与永康巷相通。南宋时为皇家“富景园”的牧羊处,园内蓄养了数千只专供朝廷之用的肉羊,牧羊者集居于此,渐成小巷。笔者从一位老杭州人讲述的故事中,又得知羊千弄还与孝心倡导有关。

故事说,当时有一个名叫杨随的年轻人与母亲同住在这里,杨随好吃懒做,嗜好酗酒赌博,经常对终日牧羊的寡母粗声恶气,甚至拳脚相加,是这一带有名的不孝之子。某日,杨随发现羊羔吃奶时竟是双膝跪地的,即询问母亲为何如此。母亲无语咽噎,一旁的邻人则对杨随说道,连畜生都知道吃母亲的奶都该跪下的,而你连起码的感恩都没有,岂能为人?说罢就拿羊鞭抽打杨随。杨随顿悟,从此洗心革面,还帮助母亲一起牧羊,成为一名至孝者。羊千弄遂又被称为至孝弄。

宝善桥在建国北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之西,横跨东河,于清乾隆二年(1737)由画家茅静远牵头出资兴建,茅静远晚年皈佛,法名宝善,桥因此得名。此桥后又重修重建多次。1930年4月,民国第四届运动会在大营盘练兵场(今体育场路169号,杭州市体育中心)举行,使这里成为全杭州体育健身的中心。运动会举办之前,大营盘练兵场周边道路得以改建,自宝善桥经梅东高桥、天水桥、洗马桥改铺碎石汽车道,道路名称定为大营盘路(今体育场路东段),宝善桥改成了平桥。1981年拓宽体育场路时,又将宝善桥改建成双曲拱钢筋水泥桥。

清末,宝善桥边有两棵巨大的银杏树,据说已有百年之久。当年的杭州的信局船(邮船)就停泊在这两棵银杏树下,傍晚时驶出东新关栅外,到了晚上开始把所有信件封好,送到艮山城门转递给邮船,再送到外地。清末藏书家丁丙《续东河棹歌》诗:“鸭脚青黄暝色衔,相思寄语尚喃喃。叶舟先出东新栅,侍缒宵城达信函。”说的就是这个。

宝善桥边银杏树下停泊的那条信局船,应该是杭州现代邮政业之始。

建国北路北段之东,沿着城河(今为运河下城段)北岸,有一条小街一直延伸至朝晖路桥,此即为河罕上(“罕”前请加“土”字旁,下同)。南宋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赵构定临安府为行都,但仍称其为“行在”(指天子巡游的地方,首都仍为宋历代先帝陵寝所在的东京汴梁城),以示北还之信心。被定为行都后,杭城外围重挖城河,重修城墙。艮山门城墙外和城河里的住户,一律迁移至城河之北。当年,濒临城河的有50条石柱和石坊,石坊上还镌刻有捐助者的姓名和银两数,此“石栏长阵”据说是为镇压水妖河蚌精而筑。

因紧靠城墙,河罕上颇聚人气。至清中叶,街巷中间的道路由四方形青石板铺就,两边的两层楼房开满了各色店铺。据载,民国时,河罕上有52家店铺,堪称杭州城东商贸第一街。不过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河罕上、会安坝等地已十分寥落,唯存河边一排破旧低矮的房子。那回我去寻访一位家住会安坝的年轻诗人,那间拥挤杂乱、几乎没有采光的房子让我无比惊讶。

沙田里在建北桥之北,紧依建国北路北段,与建国北路并行。如今的沙田里似乎已只是居民小区内的一条普通道路,其实这一地名的来历已逾千年。钱镠发民夫及军士二十万,筑起杭州罗城后,钱塘湖、霍山、范浦等地都已在城垣附近,其中隶属仁和县的范浦古镇(集市)距艮山门仅四里,属下的沙田里更是在艮山门外。此地原为江沙海湖故道,起初均为沙田,故名。

也正是因为沙质土壤,非常适合于种瓜,包括算筒瓜(黄金瓜)、沙瓜(东陵瓜)、甜瓜(枣儿瓜)、香瓜(雪梨瓜)、西瓜等。这里的农民都以种瓜为生,加上周边种植的各类蔬菜,采摘后都运到沙田里销售,此地便又形成了沙田集市。

随着杭州丝织业的日渐兴盛,植桑、养蚕以及缫丝的收入也愈见可观。清中叶之后,沙田里的农民也从种瓜果蔬菜转到以桑蚕业为主。1915年,在沙田里设立了浙江省原蚕种制造场,主要制造原种和普通改良蚕种,并分发蚕农试养,当地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颇高,此地便又成为杭州丝绸原料生产基地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每次进城办事,大多是从艮山电厂下了12路公共汽车,再步行至艮山门8路车起点站。8路车驶经建国北路,在菜市桥西拐入庆春路。与庆春路一样,尽管建国北路的街道两边密匝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店,但都是一两间门面的小店,两边的楼房也多为两三层的老房子。道路仅容两辆公交车交会,一旦有自行车或其他车辆作乱,马路立即被堵塞,此时,行人甚至自行车便不得不往两边的店家借道乱窜。不仅建国北路是这样,建国中路及建国南路同样如此。狭窄拥堵是整条建国路最让人头疼的事。

这一令人头疼的事在2002年得以消除。是年,杭州市实施道路建设大会战,对主城区18条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建国路(解放路至环城北路)列入其中。年底,拓宽改造工程竣工,不仅道路宽度(含人行道)达到了40米左右,还使建国北路延伸至文晖路,与同时改造完成的东新路连通。建国北路曾于1954年从艮山门向北延伸,经建北桥跨运河至朝晖路,1972年又向北延伸至朝晖路,此番为第三次延伸。此前,建国南路(解放路至姚园寺巷)拓宽工程于1999年与城站改造同期完成,路幅达50米以上;建国南路(姚园寺巷至望江路)则在2013年完成提升改造,在保持原先10米左右路幅的同时,街道两边的建筑进行了改建和美化。

有关建国路的故事还没有完。2014年12月,杭州地铁5号线动工建设,这是迄今杭州地铁线路中单线最长的一条。5号线在穿越主城区时,几乎在整条建国路下方通过,并设有城站站(C、D出口在建国南路上)、万安桥站、建国北路站、宝善桥站4个站点。令人振奋的是,5号线的西头将与杭州到临安的城际铁路相通,东头将与杭州至绍兴柯桥的城际铁路相接,建国路上的4个站点毫无疑问地处于全线正中位置。也就是说,十里建国路倏然间将延伸至百余公里,与临安、绍兴甚至更远的地方直接勾连,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创举!

按照规划,5号线将于2019年底试运营,我们热切地期待着。

是的,这是一条不乏故事的道路,无疑它还将创造新的传奇。

发表于 2019-2-2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熟悉而亲切的地名。
发表于 2019-2-28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条路可能都有一个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8 15:50 , Processed in 0.98044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