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
1999年,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大家熟知的“黄金周”开始出现,今年已是第20个“十一”黄金周。
今年,据统计,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仅国庆当天就有游客1.22亿人次,较此前均有大幅上升。
五一黄金周取消后,作为唯一的黄金周,人们出游的热情,正将“十一黄金周”煮成一锅越来越稠的“黄金粥”。
越来越堵的“十一黄金周”
假期头一天,杭州游客张国强带着念小学的孩子,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了升旗仪式。“以前只在电视里看,现在有条件,肯定要亲自带孩子来瞧一瞧。”和他一起的,是当时广场上的14.5万名游客。“堵,真的堵。”为了看国庆升旗,有人提前十几个小时排队等候。
一墙之隔的故宫也不遑多让,每天限售8万张门票,依然挡不住如潮的人群。北京人多,家门口的西湖人也多,10月3日,客流量超过160万人次。
不是堵在景区,就是堵在去景区的路上。据某导航APP发布的《2018“十一”黄金周国民出行报告》显示,珠三角及长三角“堵王”盘踞,最夸张的S15沈海高速广州支线,拥堵时长高达113小时。而黄山景区附近道路,平均时速不过16公里,还不如自行车。堵在“十一”。处处交通路线飚红的背后,是人们高涨的出游热度。
1999年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游客不过2800万人次。而今年这一数字达到7.26亿,这还不包括出入境的近1400万名游客。“这哪是出去玩,简直是出去排队看‘人’。”刚从重庆洪崖洞出来的陈延,不住抱怨。
不知从何时起,“十一”黄金周和堵之间划上了等号,大家也见怪不怪,虽然堵,出门还是很坚决。
十一黄金周成了单选题的答案
1999年,双休日制度刚刚推行的第4年。老百姓习惯的,是延续多年的——劳动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2天——的放假制度。“游园,逛商场,再就是看阅兵和晚会。”今年近50岁的老张记忆里,十一与双休日差距不大,“也没条件出去旅游”。
当年,黄金周首次出现,也有拉动旅游经济的考量,而效果也是明显的。今年“十一”,旅游收入达5990.8亿元,平均每名游客要消费800元以上。
黄金周的名字,确实实至名归。
但另一方面,扎堆旅游带来集中式“人口流动”,给交通、住宿、餐饮各方面带来巨大压力。2007年后,“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四个短假期。
“没了五一,想出趟远门,只能选择十一。”王敏刚从巴塞罗那回国,她向记者解释道,“其他假期太短,春节又太冷,况且还要过年。”
出游变成“单选题”,2008年的国庆出游人数,较上年迅速增长两成。工作十年的王敏回忆说,从2015年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国内景点堵了很多,从那时起他选择出国旅游,“但就算到了国外,看到的也都是老乡。”
超员到无力运行的高铁
国庆“添堵”,交通是绕不开的问题。
杭州62岁的赵阿姨退休以后迷上了旅游,这个“十一”她在北京周边玩了十几天。“坐高铁不到5个小时,过去挤绿皮怎么也得一天一夜吧,还买不着票。”普快列车和长途巴士的年代,“银发族”出门远游,得掉层皮。
高铁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一现状。2009年,武广客运专线建成,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呼啸着突破了人们的出行想象。如今,高铁已经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模式。
赵阿姨算了笔账,去北京坐飞机的整体耗时与高铁相差无几,但价格几乎是后者的四倍。便捷、实惠的高铁伴随着国庆出游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今年国庆,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1亿人次,其中铁路动车组发送旅客共7606万人次,占比近6成。刚开通的广深港高铁, 7天运送超过88万旅客出入香港。
另一方面,是高速路网的发展。2012年,重大节日免收小客车高速过路费的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引领了一波自驾游热潮。但再发达的交通网线,遇上十一,也似乎总是“棋差一招”。
10月1日刚过零点,杨俊在路上发了条朋友圈,“与高速斗争4个小时,败了……”他或许不知道,国庆的滚滚车潮,裹挟着超过3000万名自驾游客,和他一同出行,也一起堵在路上。
同一天的8点,G108号列车途经常州北站,车站广播不停提示着:“本次列车已无力运行。”专家苦笑:这表明列车已超员20%以上。
赵阿姨这样的“银发族”,正和“90后”一道,成为国庆旅游的生力军。“全家出游,老同学聚会,小姐妹结伴,身边很多的。”
这一趟,从买机票、预定旅行社到确定住宿,她用手机就搞定一切。这在20年前,不可想象。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5854元,而一张由北京飞往广州的机票,就要售价1500元,但到今天,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增至36396元,而机票价格甚至比以前便宜。
重新提起的“五一黄金周”
据统计,目前国人一年的节假日(包括双休日)已达到115天,几乎占到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但大部分人依然感到“假荒”。“黄金粥”的出现,折射出人们出行刚需背后的无奈。“要想远游,只能选择十一。”采访中,不少游客向钱江晚报记者表示,希望长假多一点,那些调休来调休去的短假真是鸡肋。
实际上,2007年取消五一长假时,国务院同时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此缓解“长假荒”,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和百姓期待有差距。人们要出游,依然是黄金周最方便。
10月8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发文提出是否考虑“恢复‘五一’7天假”的文章,迎来了网友热议,多数人对此持赞同意见。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认为,小长假不足以支撑远游及长途探亲等安排,应当恢复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并增设8月的“避暑黄金周”。
也有专家建议采取分时休假的办法,由个人在固定的休假天数中,自行选择具体时间,实现“错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