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0|回复: 6

[转帖] 【钱报 · 时评】星巴克“致癌”,这回为啥没能吓倒消费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巴克“致癌”,这回为啥没能吓倒消费者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



  星巴克咖啡出事了。因为美国加州洛杉矶高等法院判决:星巴克有义务提醒消费者咖啡可能致癌。于是针对这个品牌引发一波舆论围观。原因是,有自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标题传播“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消息。

  在一篇题为《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我们喝进嘴的咖啡,竟然都是这种东西……》的文章中,作者极尽夸张地写道,“你喝的星巴克咖啡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星巴克隐瞒了8年的黑幕,终于被揭露了!它要完蛋啦!”。

  虽然类似说法在朋友圈刷屏了,但和以往不太一样,许多人并没有轻信自媒体的说法,而是对这一危言耸听报以嘲笑态度。不少主流的正规的媒体如钱江晚报微信公号、果壳网等迅速对此做出了反应。不少人就跟帖说了,这么大的事,容我喝两杯咖啡压压惊。看来,这种“震惊体”并没有吓到消费者。

  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等报道,法院的裁决虽然确有其事,但针对的是整个咖啡行业,而不只是针对星巴克咖啡。其准确说法是,法院要求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多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但这也不是最终判决,全美咖啡行业协会针对相关判决回应称,将采取包括继续提起上诉等法律行动。这场官司已经打了8年之久,各方很可能继续掰扯下去,不料这在自媒体的表述中却成了“隐瞒了8年的黑幕”。

  咖啡含有致癌物又是怎么回事?原来,咖啡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而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一定致癌性。不过,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所说,丙烯酰胺很常见,大可不必惊慌,所有需要经过高温烹调的食物,比如薯片、薯条、油条、油饼等,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丙烯酰胺。这样说可能大家心里就有数了,虽然丙烯酰胺确实存在于咖啡烘焙产品中,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让人胆战心惊的事情。咖啡烘焙至少有数百年历史了,总不能不喝了吧?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星巴克咖啡含有疑似致癌物,而在于这事情为一些个别的格调低下的自媒体们提供了可以打造爆款的猛料。否则,为什么不提这是整个咖啡加工行业的事情?只抓一点,无限放大,这是当下有些自媒体擅长的本事。比如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就是出自某个经常制造谣言的伪海外中文自媒体(编辑查证其账号主体为辽宁某公司)。这种做法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吓住了不少消费者,在老年人等群体中,这类危言耸听的自媒体文章至今还颇有市场。但这种没底线的做法,除了对市场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让人担忧的还在于,这类谣言大行其道,可能让人连真正科学的说法都不相信了。换言之,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伤害人们对真相的认识和判断。比如关于中药和转基因食品,一直是网上两大容易引起观点撕裂的话题。有人把谣言当真,难免上当受骗,可如果把真实也当作谣言呢?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某些自媒体不断消费公众的信任,其结果可能造成信任感的整体溃败。

  所以,对这类夸大其词的谣言,应当及时进行澄清,才能让公众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一点上,星巴克这次做得还不错。同时更要看到,不少主流的、正规的自媒体,迅即地对此谣言作了批驳,科普了相关知识,让谣言的产生没有了时间差。公众的知识面齐全了,谣言自然不攻而破。这是此次星巴克致癌风波没能吓倒消费者的原因。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都市快报】
被“星巴克致癌”刷屏? 听浙江权威心内科和肿瘤专家说真相

2018-04-02


1.丙烯酰胺在食物中广泛存在,高温油炸烧烤会产生

2.丙烯酰胺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致癌性存在不确定性

3.中国人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烹饪,炸土豆片平均含量最高

4.每天33杯以上中杯美咖,你才“可能”摄入过量

5.食物是否致癌最关键的是“量效”关系,少吃油炸、烧烤食物总没错

咖啡致癌的文章这两天热传,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晒星巴克:想了想还是喝一杯压压惊吧。

事情起因要从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说起。3月28日,一名洛杉矶法官裁定,星巴克及其他咖啡公司必须在加利福尼亚州出售的咖啡产品包装上,标明“含丙烯酰胺”的“致癌警告”。

美国全国咖啡协会首席执行官威廉·默里回应加州法院裁定时说:“咖啡已经被反复证明为健康饮品。”作为被告,星巴克等90多家公司可以在4月10日前提出异议。根据法庭文件,其他被告还包括绿山咖啡、卡夫食品公司、7-11和麦当劳等知名企业。原告代理律师拉斐尔·梅茨格说:“有十余家被告已经达成和解并同意警示风险,其中7-11公司是最近和解的企业之一,后者同意支付90万美元。”

相关诉讼尚未结束,下一阶段将确定民事罚款金额。美联社报道,罚款金额或许将是天文数字,执行难度非常大。记者 章贝佳 王真 金晶

1.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喝咖啡?

咖啡致癌不是个新鲜话题

几十年前就在传了

“咖啡致癌”这种说法的历史,差不多快30年了。

早在1991年,咖啡确实曾被权威的IRA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2B类致癌物(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但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文特别明确地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险性,只要别太烫就行。因为如果习惯长期喝65℃以上的热汤、热茶,包括热咖啡,是被确证容易增加得食道癌风险的。

而这场咖啡诉讼,其实8年前就开始了。

2010年,国际学术期刊《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精确给出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6μg-16μg每天。

同年,美国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毒物教育和研究理事会(CERT)”向洛杉矶高级法院提起诉状,状告多家制作和销售咖啡的企业,包括星巴克和7-11公司。其声称咖啡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因而咖啡存在致癌性,并要求根据1986年通过的65号州法案(即《安全饮用水和有毒强制执行法案》)强制相关企业的咖啡产品标示致癌警告。

诉状写到——被告没有告知消费者喝咖啡可能摄入丙烯酰胺,这种做法违反加州法律。咖啡行业则认为,这种物质在咖啡中的含量极低,对健康无害,应被法律豁免。另外,丙烯酰胺在咖啡烘焙制作过程中自然产生,使咖啡更加可口。

诉讼最后不了了之。

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

丙烯酰胺其实是一种日常饮食中非常常见的化合物——

生的食物和用沸水烹煮食物,丙烯酰胺含量不高;

但所有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经高温(>120℃)油炸、高温烧烤,其还原糖(特别是葡萄糖和果糖)经褐化反应,都会产生丙烯酰胺。

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估丙烯酰胺的致癌性,认为有足够证据证明丙烯酰胺会令实验动物患癌,但没有足够证据显示丙烯酰胺会令人类患癌,所以把丙烯酰胺分类为2A级致癌物——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该评级沿用至今。而我们已知的常见致癌物如烟草、酒精饮料、烤肉、中式咸鱼、含马兜铃酸中药等因含有尼古丁、乙醇、苯并芘、亚硝酸胺类化合物和马兜铃酸等,都属于1级致癌物(注:1级致癌物明确致癌,2A级致癌物因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其致癌性存在不确定性)。

我们日常几乎所有食物都含有丙烯酰胺

烤、磨咖啡豆的丙烯酰胺含量与茶叶相当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NFA)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检出丙烯酰胺;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

2002年6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紧急召开了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专家咨询会议,从24个国家获得的2002-2004年间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数据共6752个——

WHO检测的数据包含早餐谷物、土豆制品、咖啡及其类似制品、奶类、糖和蜂蜜制品、蔬菜和饮料等主要消费食品。

含量较高的三类食品——

食品种类 平均含量(mg/kg) 最高含量(mg/kg)

高温加工的土豆制品(包括薯片、薯条等) 0.477 5.312

咖啡、茶及其类似制品 0.509 7.3

早餐谷物类食品 0.313 7.834

其它种类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基本在0.1mg/kg以下

由于丙烯酰胺的形成与加工烹调方式、温度、时间、水分等有关,不同食品加工方式和条件不同,其形成丙烯酰胺的量有很大不同。

以咖啡为例,尽管咖啡制品平均丙烯酰胺含量为每公斤509μg,但煮制的咖啡饮料每公斤的丙烯酰胺含量仅为13μg;

值得注意的是,根茎类食物中炸土豆片/条的丙烯酰胺含量分别占据平均值和最大值的首位,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

而烤、磨咖啡豆每公斤含量288μg,烤绿茶每公斤含量为306μg;也就是说咖啡和绿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几乎是相当的……

如果丙烯酰胺“确定”致癌

成年人一天喝多少咖啡才有害?

按照《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给出的丙烯酰胺致癌边际剂量2.6μg/kg(此处为体重),一名体重为60公斤的成人,每日丙烯酰胺的最低耐受量为156微克(60×2.6=156μg)。

而水煮咖啡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每公斤13μg,相当于一人一天喝12公斤黑咖啡,才可能导致对身体造成损害(156÷13=12kg)。

目前市场销售的星巴克美式咖啡(纯咖啡,未加牛奶、奶油等调料),中杯容量约360毫升,重量约0.36公斤。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大约33.3杯中杯星巴克美式咖啡,才可能达到丙烯酰胺的最低耐受量(12÷0.36=33.3)。

假如咖啡中额外加入牛奶、奶油、冰块等配料,需要喝下的咖啡杯数还将提高。

所以,咖啡爱好者们,你们还是安全的。

但还要注意,不要喝过烫的咖啡,因为经常喝超过65℃的任何饮品都会增加食道癌的发生风险,这是有明确研究论证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像咖啡,适量喝,是不会达到致癌剂量的。以下人群是不适合喝咖啡的——

1.易上火,口干渴饮的热性体质者;

2.孕妇和骨质疏松者;

3.胃溃疡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热性证候、中重度高血压病、心跳过快、心律失常、有早搏等心血管病患者,是不适合喝咖啡的。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对于那些本身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人,不适合喝咖啡。

因为咖啡因有兴奋的作用,这会让心率加快,会加重心衰。对于有心脏早搏的患者,在咖啡因的刺激下,心肌的兴奋性增加,心脏早搏的次数就会增加。“有基础心脏病的人,都不建议喝咖啡,特别是一天一杯以上。”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德业教授:对于那些睡眠质量不好,或者有心动过速、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最好少喝或者不喝咖啡。

2.喝咖啡对心血管有没有好处?

傅国胜教授:“咖啡可以喝,喝对了量甚至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傅教授说,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对咖啡因的代谢存在差异。

对于咖啡因代谢较快的人,如果他们每天喝2至3杯咖啡,那么他们就会比那些拥有同种基因构成、但每天只喝1杯或更少量咖啡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低22%。而咖啡因代谢较慢的人,如果每天喝2杯至3杯咖啡,就显得多了。相比较拥有相同基因构成,但每天只喝1杯或更少量咖啡的人,他们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会增加36%。如果他们每天饮用咖啡的量达4杯以上,那么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会相应增加64%。

“尽管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咖啡因代谢基因如何,但每天喝两杯咖啡对身体是没有什么负面作用的。”

王利宏主任医师:咖啡里面包含的一些成分,能改善人的内皮细胞功能。对本身没有基础心脏病的人,喝一点咖啡,对减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帮助。“确实有这方面的研究表示,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动脉硬化程度会相应减轻。”

3.医生们平时喝不喝咖啡?

傅国胜教授:现在每天也喝咖啡,两杯刚刚好。

杨德业教授:平均一两天总要喝一杯。

4.食物是否致癌关键还看“量效”关系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朱利明主任医师(浙江省健康素养宣讲团成员):作为肿瘤医师,我认为得癌的原因很复杂,绝不是喝一两杯咖啡就能得的。

去年年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安全评价研究所列出一份致癌物清单,来源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其中,有120种1类致癌物。

“世卫组织列出这么多致癌物质,意思是多吃这些东西会增加得癌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一定会得癌,完全不吃就一定幸免。我自己就喜欢吃咸鱼,有时候夏天没胃口,吃一点点咸鱼,没关系。总体来说,肿瘤的发生是和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食物是否致癌,最关键的还是‘量效’关系,剂量少没问题,剂量大了要关注。就像砒霜,小剂量的砒霜可治疗白血病,大剂量就要人命了。”

本版部分内容综合编译自WHO、CNN、路透社等

发表于 2018-4-2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恐天下不乱。
发表于 2018-4-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烟致癌照样卖照样买照样抽,一个星巴克怎么可能吓到
发表于 2018-4-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烟致癌的证据比咖啡明确多少倍了。凡事都不可过量。
发表于 2018-4-2 2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大约33.3杯中杯星巴克美式咖啡,才可能达到丙烯酰胺的最低耐受量”这一说法是真的话,那么要求咖啡标注可能致癌也是无理取闹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锦绿新城 发表于 2018-4-2 23:43
如果“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大约33.3杯中杯星巴克美式咖啡,才可能达到丙烯酰胺的最低耐受量”这一说法是真的 ...

本来就是无理取闹的一起事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9-29 22:30 , Processed in 0.1962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