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09:09 | 都市快报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即将再添一座大师级建筑。
今年4月8日,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以下简称“设计馆”)即将向民众开放。这座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东南一角,占地1.68万平方米,从2012年开始设计、筹划建造,2018年1月正式竣工,历时7年。
它的设计师,是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得主、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从此以后,中国美院3位世界级建筑师“三足鼎立”的姿态正式形成——在王澍的“水岸山居”、隈研吾的民艺博物馆之后,西扎的设计博物馆与另两者呈现“对话”之势。
用设计馆馆长袁由敏的话来说,这不仅是东西方建筑师之间的对话,也是传统与现代、工业与手工艺之间的对话。
近日,记者赶在设计馆开幕前,参观了这座砖红色的建筑。它的一砖一瓦、一墙一树都有什么故事,开幕后又将举行哪些重量级展览,记者都为你打听清楚了。
连墙外的古樟树都是设计的一部分
整座设计馆放在美院黑白灰风格的校区里,砖红色外墙显得十分惹眼。袁由敏馆长告诉记者:用来铺墙的印度红砂岩,是从印度经过海运再经过空运而来。
“这种石料的特点,就是看上去很相似,其实仔细看,每一块的肌理、颜色深浅都不一样,而且它吸了雨水之后的颜色跟天晴时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袁馆长说起当初西扎为什么要选择红色作为建筑外观,“西扎觉得美院及周边,因这抹红色而注入了活力,其他的建筑,都是偏黑白灰的色调,有一点沉闷。”
除了红色的墙面,整座设计馆的外观、内饰,使用到的颜色并不多。从外观来看,凸出来的墙面是印度红、凹进去的墙面是灰白色,走进博物馆内,地面是米白、磨砂的大理石,墙面是白色的涂料。“设计师希望去除掉多余的装饰,毕竟展出的艺术品才是主角,这正是西扎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
从设计馆的整体外形来看,这座建筑呈三角形。这是西扎根据这块地的形状所作的设计,袁由敏介绍:“西扎是一位非常强调‘因地制宜’概念的设计师,他以前的作品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会根据建筑周围的风景,将两者做一个天然的结合。”
就连设计馆墙外一棵巨大的古樟树,也是西扎设计时考虑的因素。设计馆的工作人员说,这棵树需多人合抱,据说很久以前就栽种在这里,那么西扎就将它保留在这里,绿树配上红墙,远远看上去,很和谐也很活泼。
大师理念:建筑里要有光,但没有灯
走进设计馆内部,入口处2米多的层高,与大厅中央挑高7米的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先抑后扬的感觉。建筑顶部还使用了透光的玻璃。“希望阳光好的时候,能让自然光线洒进来。”袁馆长介绍说,“西扎有一句名言,我希望我的建筑里要有光,但没有灯。”
如果你留心看的话,会发现设计馆内墙面上安装的灯,由几块平面组合在一起,十分简单,灯泡也隐去了“身影”,只有光线通过反射、散射,照亮在墙面上。
这座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建造初衷,是用于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的保存、展示与研究。袁由敏说,设计馆除了展览的功能,还设有典藏、研究、文献中心及文创产品中心、公共教育区等。“文献中心会引进一批国内外设计类图书、经典文献,供学者、研究人员前来借阅。”
【浙江新闻+】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西湖区转塘,毗邻地铁6号线象山站出口),将于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日正式开馆。届时,将有五个展览和表演活动与大家见面。
1.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长期陈列)
2.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长期陈列)
3.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
4.超越建筑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家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与设计大展
5.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
6.开幕时还将举行《象棚·包豪斯人物空间实验剧场》表演活动
(据都市快报,原标题《杭州又添一座大师级建筑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4月8日开馆》,记者 陈淑芝。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