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4|回复: 0

[其它] 听信孕期动刀不吉利 女子产后连孩子都看不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贝,妈妈终于看清到你的脸了。”

32岁的陈女士端详着1岁多的儿子不禁失声痛哭。因为大意疏忽,过于迷信,这一年陈女士饱受失明痛苦。更让她悲痛的是,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这才第一次看清了他的模样。

这事还要从两年说起。

那一年,已是30岁高龄的陈女士怀上了头胎,家里人满心欢喜,把她当做国宝一样疼爱。然而在孕妇体检中陈女士查出了糖尿病。但她并未重视,血糖控制时好时坏。

胎儿7个月大时,陈女士的视力快速下降,开始看不清东西,一查是糖尿病眼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怀孕期间动刀动针不吉利。”家人坚决不手术,决定等待孩子出生后再治疗。短短3个月陈女士双眼失明,孩子呱呱坠地时她只听到声音却看不清脸。

生产后陈女士在家人搀扶下赶往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诊的沈肇萌副主任医生检查后,发现陈女士的双眼视力几乎完全丧失,眼底镜显示视网膜脱离,眼底血管完全闭塞。得知疾病经过,沈肇萌医生深感痛心,虽然陈女士的双眼病变较严重,但她还是极力为她手术治疗。

“糖尿病眼病拖延不得。一旦发现要及时干预。”沈肇萌摇头叹息说,要是陈女士在发现视力下降时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结局。据沈肇萌介绍即使是孕妇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经过4次手术,陈女士的视力恢复到生活能自理,但要阅读则要借助放大镜。事后,陈女士后悔不已,疏忽大意,竟然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在李惠利医院眼科病房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眼底病变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初期的糖尿病眼病可在血糖控制良好、配合积极治疗下,延缓进展速度。沈肇萌介绍早期治疗,干预手段较多,局部的眼底病变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效果也较好,而像陈女士这样到达重度病变的患者则只能通过手术治疗,且效果大受影响。记者发现,在该病房还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首发是眼部病变,其中年轻人的身影也不少见。

20多岁的小林即将大学毕业。在轻松的大学生活中,他迷上了网游,一玩起码半天,中途渴了就喝饮料,饿了就叫外卖。2个月前小林开始感觉视物模糊,以为是打游戏眼睛疲劳所致就买来眼药水滴。才三天,小林居然看不清电脑屏幕,心急如焚来到了医院。一查视力却只有0.5,细心的沈肇萌凭借经验判断小林的视力下降并非眼睛疲劳这么简单,进一步查血糖,居然高达16.5wmmol/l,小林转到了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

经过治疗,小林血糖控制平稳,视力渐渐恢复。由于病情没有拖延,干预较早,小林尚且不需要手术治疗。“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内分泌科主任张广吾在20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对此并不陌生。

“由于像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早期可无症状,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增殖期是不可逆损伤。在确认患有糖尿病后,所有患者都应该前往眼科进行检查。”张广吾建议,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每1到2年检查一次眼睛,轻度视网膜病变每半年检查一次,重度者3到6个月检查一次,而怀孕妇女则要增加检查频率。如有眼部有以下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视野物模糊,眼花看一些标志或者阅读的时候很吃力,看东西有重影眼睛发红,而且一直不褪,眼睛看见光斑或漂浮物,直线看起来是弯的,原来没有近视者出现近视,或者原有的近视加重。

预防和治疗眼底病变的关键还是在于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但也不要忽视血压、血脂影响。”张广吾说,控制血糖同时要控制血压和血脂。


浙江新闻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8 05:44 , Processed in 0.5954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