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32|回复: 22

[转帖] 【城市规划】杭州市总体规划[历版总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gzd111 于 2017-12-4 22:00 编辑

来源:杭州规划局

杭州市总体规划(1945—1948)


抗战胜利后,1945年(民国34年),杭州市政府集思广益,在听取了各路专家的意见后,拟定了《建设杭州新都市计划》及《实施方案》。1948年,市政府成立了杭州都 市计划委员会,确定杭州为文化城,制定《杭州市重点与干线计划》。因国民政府濒临崩溃,计划未能实施。

汪胡帧、张书农氏计划草图【藏于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据阙伟民《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系1946年所绘。如图1-1.

图1-1 《汪胡帧、张书农氏计划草图》


张其昀氏计划草案【藏于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据阙伟民《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系1946年所绘。如图1-2.

1-2《张其昀氏计划草案》


盛次恒氏计划草案【藏于杭州市城建档案馆。】据阙伟民《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系1946年所绘。如图1-3。

图1-3《盛次恒氏计划草案》


建设杭州新都市计划

查杭州市区仅新市场一带,因系旗营旧址,曾经彻底改建,略具现代城市规模,其余均系旧式建筑。举凡机关、学校、住宅、商铺、工场等,为环境与习惯所限,大都杂然相处,并无合理区分。此种畸形现象,直接影响市民身心健康,间接阻遏地方事业进展,事实昭然,无庸讳言。兹值复兴伊始,为改进市政建设,奠定基础起见,谨就全市地势位置折衷规划下述各区,以求合理实施。

(一)将全市中心地带,划为行政区、管理中枢,便于节制,以期增进办事效能。

(二)远郊地带,视其环境之适宜及自然之趋势,划分为工业、森林、农业、码头等区。

(三)行政区与远郊区之间,为本市繁盛区域。拟就原来地位,分为商业、住宅、文化等区,并于住宅区之外缘,划为园林区(包括公园、广场、体育场等)、预留地步,以备将来人口增加扩充住宅时,不致发生困难。同时可与工商两区隔离,以免喧嚣。

以上各区使能确定实施,则本市繁荣后,可以容纳人口二百万以上,蔚为现代都市,固极易易也。

中华民国35年1月28日 工务局计划草图【杭州市工务局,1947年(民国36年),藏于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如图1-4。

图1-4《工务局计划草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总体规划(1951—1957)


杭州全图

1949年4月,为迎接杭州解放(杭州于1949年5月3日解放),三野司陆地测量队编印。为我们完好保存了解放初的杭州全貌,弥足珍贵。赵大川提供。

图2-1《杭州全图》

杭州市1949年实况图【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技术室,1951年9月,杭州市城建档案馆藏】】

图2-2《杭州市1949年实况图》

1951年9月,杭州市建设局根据“为发展工业事业服务;为发展风景,美化西湖,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绘制了《杭州市区域计划总图》。1953年6月,杭州市建设局为适应修疗养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草拟了城市计划大纲。

图2-3《杭州市区域计划总图》


1953年8月,国家建工部城市建设局工作组和苏联专家穆欣来杭州指导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是杭州市学习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编制的第一个内容比较完整、具有一定深度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性质

1953年,确定为以旅游、休养、文化为主,适当发展轻工业,逐渐建成一个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的风景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设想杭州市建成区从1953年8月的54.37万人发展到60万人。

规划影响

城市性质考虑了杭州自然景观的独特优势,却对城市工业发展考虑不足,忽略了城市综合功能的培育。在提出杭州是以风景休疗养为主的城市后,西湖风景区建了不少的休、疗养院,使西湖风景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城市布局上,打破了杭州长期以来城东湖西的空间布局关系,突破了旧城范围,在其西北面规划了文教区、在东面和北面规划了生活区。但规划以西湖阮公墩为中心,路网采用轴线放射布置的手法,是不符合杭州实际的。

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一

图2-4《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一》


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二

图2-5《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二》


1957年完成的总规修编

1953年12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编制城市规划和对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规划定点,市建设局(原市工务局更名)负责办理发放建筑许可证、取缔违章建筑等日常管理工作。1957年10月,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与建设局合并为市建设局,下设规划处。在已编的城市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几次修改补充,于1957年3月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

城市性质

调整为“工业的、文化的、风景的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经过两年实践后,规划人口数改为70万人。

用地规模: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人均用地定额的规定,按70万城市人口计算,规划用地面积5030公顷,其中生活用地面积3570公顷,文教用地490公顷,工业用地625公顷。

规划布局

以西湖为中心,划市区为4个分区,即风景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弥陀山以南、面临西湖的昭庆寺旧址为省、市行政中心;铁路南星桥、艮山门附近和拱宸桥运河东岸规划仓库码头用地。

规划影响

对“一五”期间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保护西湖风景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城市性质开始把工业职能放到首位,偏离了城市的特点。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一(1956年)

图2-5《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二》


1957年完成的总规修编

1953年12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编制城市规划和对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规划定点,市建设局(原市工务局更名)负责办理发放建筑许可证、取缔违章建筑等日常管理工作。1957年10月,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与建设局合并为市建设局,下设规划处。在已编的城市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几次修改补充,于1957年3月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

城市性质

调整为“工业的、文化的、风景的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经过两年实践后,规划人口数改为70万人。

用地规模: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人均用地定额的规定,按70万城市人口计算,规划用地面积5030公顷,其中生活用地面积3570公顷,文教用地490公顷,工业用地625公顷。

规划布局

以西湖为中心,划市区为4个分区,即风景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弥陀山以南、面临西湖的昭庆寺旧址为省、市行政中心;铁路南星桥、艮山门附近和拱宸桥运河东岸规划仓库码头用地。

规划影响

对“一五”期间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保护西湖风景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城市性质开始把工业职能放到首位,偏离了城市的特点。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一(1956年)

图2-6《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一(1956年)》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二(1956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总体规划(1958—1973)


1958年,杭州市建设局根据“大跃进”要求,对1953年的规划结构作了根本修改。1959年10月定稿的《关于1958-1967年的城市建设规划》,经杭州市委审查批准正式上报省委,省委同意这一规划。规划提出要“奋斗三、五年”,把杭州建设成“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的工业城市”。

1961年-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受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宣布的“三年不搞城市规划”的决策错误影响,杭州市的城市规划处于停顿状态。

1970-1973年,杭州市委和市革委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正式上报审批。

杭州市区图【根据1958年12月基础地理地图编制,1962年出版。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收藏。】

图中城区的形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在西湖西面,出现了省总工会疗养院、海员工会疗养院、纺织工会疗养院等疗养院,在城西,杭州大学,文一、文二、文三和教工路的框架初具规模。

图3-1《杭州市区图》


杭州市规划图

图3-2《杭州市规划图》


城市性质

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包括萧山、富阳两县在内,按1958年底的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万人,农村人口135万人),到1967年达到26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大致相等,各为130万人,杭州市区人口拟控制在80万人以下。

用地规模:用地规划范围包括余杭、萧山、富阳等县等部分地区,总面积计973平方千米。

规划布局

重点规划工业区,市区连同萧山、富阳两县共划定半山重工业区、拱宸桥轻工业区、江干轻工业区、闲林埠采矿冶炼工业区等10个工业区。对外交通规划了杭宣(杭州经吴兴、广德至宣城)、杭武(杭州经歙县至湖北武昌)、杭寿(杭州经富阳、寿昌至兰溪)3条铁路。风景园林范围扩大至萧山湘湖和富春江沿线。

规划影响

城市性质的变化促使杭州从消费城市逐步转向工业城市,严重地偏离了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轨道,形成了北工南居的格局。城市布局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城市从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城区沿运河向北,沿西湖向西,沿钱塘江向西南扩展。杭州工业用地格局:半山重工机械工业区、拱宸桥纺织工业区、祥符桥小河轻化工业区、古荡留下电子仪表工业区、望江门外食品工业区5大工业区初步形成,对今后城市对发展影响深远。

由于没有从杭州的特点出发确定城市性质,忽视了对西湖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重工业发展一度失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为1980年代留下了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的繁重任务。

1964年8月杭州市规划图

图3-3《杭州市规划图》


杭州市解放后建成区范围发展图【杭州市规划设计处,1965年9月,藏于杭州市城建档案馆。】

图3-4《杭州市解放后建成区范围发展图》

文化大革命后期修订的杭州规划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杭州市城市规划工作也遭到了空前浩劫,城市布局被搞乱,风景点和文物古迹被侵占和破坏。直至“文革”后期,杭州市委和市革委组织技术人员在1970年至1973年,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规划基本上是照现状画的,很不完善,也没有正式上报审批。

城市性质

“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和革命化的风景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确定本世纪末建成区人口控制在80万人以内。

用地规模:建成区控制在70平方千米以内。

规划布局

由于城市逐步向北发展,拟将浙江展览馆广场附近地区开辟为文化商业中心,除正在建设的杭州剧院外,再安排国际电信大楼、省科技活动交流站、大型百货商场等公共建筑。工业布局方面扩建和调整近郊已初步形成的工业区,限制和搬迁城区,特别是环湖风景区内的工厂。规划黄龙洞以北或教工路以西为体育用地。城市蔬菜基地设在城东四季青、笕桥等公社;果园设在古荡以西、钱塘江边、大观山、半山北侧、超山等处;渔业基地设在古荡附近;牛奶场设在半山。

规划影响

本轮修编工业与风景并重,反映了当时对这两者之间关系对认识。对工业布局提出来一些好对思路,如新建工厂原则上不放在市区,应布置在市辖七县内;对城区内已有对三废严重,又不符合规划要求对中小工厂,要加强治理,不再就地扩建,应适当调整或逐步迁出;西湖风景区内不准再新建工厂,对风景又影响对工厂要坚决迁出。但由于“左”对思想依然严重,修订后对城市性质仍然偏离杭州实际情况。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杭州市城市规划》,杭州市建设局,1973年7月。】

图3-5《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杭州市主要道路规划示意图

为逐步解决城市交通,中河路这条贯穿杭州南北的主干道开始规划,天目山路—环城北路—大寨路(今艮山西路)开始拉直,打通了许多断头路,城市路网在交通需求的压力下,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路网。对园林绿化也开始注意,图中有专门林荫道的规划。

图3-6《杭州市主要道路规划示意图》


杭州市公共汽车简明路线图【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1953年11月印制。】

图中可见当时杭州仅有9路公共汽车,城市规模偏小。

图3-7《杭州市公共汽车简明路线图》

杭州市人民交通示意图

该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杭州市及其周围公共交通线路图。图中公共交通路线比解放初已经增多,半山重工业区、拱宸桥纺织工业区、古荡留下电子仪表工业区等已经形成,城市规模开始扩大。

图3-8《杭州市人民交通示意图 》


杭州市区交通图【《杭州游览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6月】

图3-9《杭州市区交通图》

杭州市郊交通图【《杭州游览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6月】

图3-10《杭州市郊交通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总体规划(1978—2000)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1年11月报省人民政府转报国务院审批,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1983)国函字99号文正式批复,是杭州第一次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先后编制了专项、分区和详细等规划;制订了《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充分听取市民和专家对规划的建议,唤起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监督,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意义深远。

规划期限

按照国家的规定,总体规划期限到2000年,近期建设规划到1985年。

城市性质

浙江省省会所在地,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1980年底市区现状人口为113.0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87.92万人。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估算,近期市区人口11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90万人;远期市区人口12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05万人以内。

用地规模:1980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53平方千米,西湖风景区49平方千米。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城市用地已达饱和状态。为使城市布局趋于合理,人均用地采用国家标准的低限值,市区建成区面积,近期安排111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62平方千米;远期安排139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90平方千米,西湖风景区面积不变,均为49平方千米。

城市布局

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作如下布局:

1、西湖风景名胜区:以西湖(东起湖滨,西至湖西山脊线,南临钱塘江,北至老和山)为中心,溯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而上,形成一条山水竞秀风光旖旎的风景旅游线。

2、开辟钱江新区:钱塘江二堡至闸口一带,规划开辟旅游、文教、科研和生活居住区。

3、生活居住区:按河流、铁路等自然划分,组成生产、生活基本平衡、相对独立、比较分散的5个分区:旧城、滨江、艮山、上塘和武林五个区块。

4、主要公共建筑分布:城站广场为铁路客运集散地,布置商业、旅馆、邮政等公共建筑;浙江展览馆广场附近,布置文化、商业、科技、电信等公共建筑;少年宫广场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吴山广场为文化中心,布置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建筑;黄龙洞以北和转塘建设体育中心。

5、工业布局1958年起已基本形成,仅作适当调整。

6、铁路枢纽编组站:设在余杭三墩。

杭州市现状图【杭州市规划局,1981年10月。】

图4-1《杭州市现状图》


杭州市区交通图【《杭州市交通旅游地图》,浙江省测绘局编印,测绘出版社出版,1983年1月。】

该图编制的时间是杭州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在它之前,杭州城南北长,东西窄,变化很少。从它开始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杭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图4-2《杭州市区交通图》


杭州市总体规划图

图4-3《杭州市总体规划图》


杭州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完善城市道路网,根据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过境道路、居住区道路和风景区道路。主要道路有:湖滨路、南山路、城站路、环城西路、体育场路、保俶路、曙光路、延安路、解放路、环城东路、机场路、中河路、上塘路、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文一路、教工路、石桥路、庆春路、莫干山路、东新路、艮山路、秋涛路。次要道路有:江城路、河坊街、湖墅路、望江路、沈半路、凤凰山路、凯旋路、凤起路、建国路、绍兴路、新朝晖路以及文教区和沿江一带的规划道路。过境公路:从留泗路经三墩、祥符桥、拱宸桥至石桥,接石桥路,跨过运河,沿建成区东侧道路过江,组成城市外围线,分布衔接杭沪、杭宁、杭徽、杭富、杭甬等公路。风景区道路,指风景区范围内的道路,连接成网,限制卡车行驶,新辟自行车专用道路和步行道。

图4-5《杭州市旅游规划图》


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

中东河纵贯杭州市区南北,开凿至今,已1400多年,对发展杭城对经济文化起过重要作用。及至近代,年久失修,两岸民户剧增,河床日趋淤积。

建国后,虽曾两度治理,终因财力不济,未能根治。第三轮总体规划将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列入了杭州市近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从1982年至1987年12月,历经五年,用工近千万,耗资两亿两千万元,修整了河道,治理了沿河污水,开辟了中河路,扩大了绿地,美化了市容,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

图4-6《杭州市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


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道桥、坝闸、亭榭、雕塑分布图【《中东河新咏》,杭州市中东河工程综合治理总指挥部编,1988年11月。】

反映了中东河一期治理工程完工时城内中河和东河周围简况。

图4-7《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


1992年完成的修编


修编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4年11月,浙江省委发出《省委常委会纪要》,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七条补充、修改意见。1985年2月,市政府成立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1992年4月,修改补充稿完成;5月13日上报省政府。

按照“五优化”(即优化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中心城市圈布局,合理分布产业和人口;优化城市用地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持旅游名城特色;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整体水平)的原则,开始对铁路枢纽、人口规模、用地布局做出调整;对市区建筑对高度提出控制要求;对滨江地区对开发作出可行性研究;并补充编制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杭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和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影响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内容科学完整,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对作用;在杭州城市规划工作对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对历史地位;但城市性质上突出了省会和风景旅游职能,而不提杭州对经济职能,造成了杭州定位对不完整、不全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城市活力和辐射能力对培育。许多工业项目就因风景旅游对城市性质而未能引入杭州。城市布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围绕着西湖发展对城市旧有格局已经开始动摇,从过去背江面湖发展转而出现沿江发展的态势。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补充图【杭州市规划设计院,1992年4月。】

图4-8《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补充图》


谭启晓绘制。民间地图爱好者谭启晓绘制的《杭州市城市建设几大工程位置图》(1987年4月)和《杭州铁路枢纽配合钱江二桥有关工程平面图》(1991年12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三轮规划的实施情况和老百姓对杭州建设的关心程度。

杭州市城市建设几大工程位置图

图4-9《杭州市城市建设几大工程位置图》

杭州铁路枢纽配合钱江二桥有关工程平面图


图4-10《杭州铁路枢纽配合钱江二桥有关工程平面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总体规划(1996—2010)


编制历程

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从1993年8月开始编制,至1994年3月,提出《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后因行政区划调整,编制工作暂时停顿。1996年4月30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扩大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规划编制工作重新启动。1998年2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经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后,9月上报省人民政府。1999年4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精神和“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要求,决定调整、补充、完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0月,再次上报省人民政府。2000年3月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对规划进行审查。2001年3月,杭州设立萧山区、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规划没有进一步实施。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1996年—2010年,近期到2000年,远期到201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城市性质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近期(2000年)为168万人(其中主城149万人,下沙城12万人,滨江城7万人),远期(2010年)为198万-208万人(主城149-153万人,下沙城32-35万人,滨江城17-20万人)

用地规模:城市规划区扩大到890平方千米,其中杭州市区682.85平方千米,市区以外包括萧山、余杭、富阳的相关用地207平方千米。

城市布局

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沿江多核组团式布局,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空间,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下沙、滨江)、六个旅游区(西湖、灵山、之江、西溪、龙坞、江南)”的布局形态。

规划影响

城市性质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由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的基础,这为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杭州市现状图(1995年)


图5-1《杭州市现状图(1995年) 》

杭州市总体规划图

图5-2《杭州市总体规划图 》


市区路网规划为“一个整体、两个区域、三个不同层次”的道路系统。“一个整体”是指江南、江北两城区之间的整体联系;“两个区域”指江北的市区主城和江南的新区子城;“三个层次”是:第一层次为疏解过境交通及外围工业区之间的联系,第二层次为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兼顾城市客运交通,第三层次为中心城区的交通控制网。整个路网的主骨架,由“二环、二纵、三横”组成:“二环”,外环线将沟通沪杭、杭甬、杭宁、杭徽、杭新、杭金6条高等级公路间的交通,中环线由东部的七堡向北至石祥路、经西部杭(州)三(墩)路向南穿山,过钱塘江接江南的货运通道,形成快速货运环线;“二纵”为中河路—上塘路和石桥路—秋涛路,跨江延伸形成两条南北向主要交通线;“三横”是艮山路—环城北路—天目山路,德胜路—文一路和江南的沿江道路,为三条东西向交通线。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5-3《道路交通规划图》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提出,要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个性和地域化特征;在旧城改造中,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及旧城道路水系等形成的基本格局,保持山水和城市形成的基本轮廓线及主要的景观视廊。确定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4个地下文物保护区和5个文化旅游保护区;加强对60处文保单位、86处文保点及6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发展博物馆和专业陈列馆系列,充分展示杭州的历史文化。

图5-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总体规划(2001—2020)


规划背景

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3月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使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基本解决了杭州城市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区卫星影像图(SPOT5影像,成像时间:2009年4月)

图6-1《杭州市区卫星影像图》


编制历程

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邀请国内知名的大专院校对新市区地域空间布局结构、都市区空间结构、新市区功能定位、新市区人口规模预测与环境容量、新市区主导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新市区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保护6个总体规划课题进行研究。又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3个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2002年5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纲要》通过建设部专家组论证,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成果,10月经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省建设厅组织召开了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

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图6-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


城市道路交通

交通发展战略: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推行智能化交通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网系统:形成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路,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线,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其中城市快速路系统由“一环、三纵、五横”组成,具有较高通行能力,联系城市各组团。

一环:及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采用高速公路标准,主要疏解过境车流并对入城交通起分配作用。预留改造成8-12车道对用地。

三纵:南北向对上塘路—中河路—复兴大桥—四季大道,320国道(杭枫线)—石桥路—秋涛路—西兴大道—风情大道,东湖路延伸线—九堡大桥—通惠路。

五横:东西向的石祥路—石大线—海宁东西大道,文一路—德胜路,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江南大道—机场快速路,原320国道(杭富段)—之江大桥—彩虹大道。

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6-3《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杭州远景展望

至205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当时水平。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旅游兴旺,产业优化,人民生活富裕、文明。杭州中心城市形成钱江两岸功能高度融合、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

到2020年左右,市域人口自然增长出现负增长,2050年市域人口发展趋于稳定,户籍人口达到124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达到140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90%左右。届时市区户籍人口达到74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达到880万人左右。

城市布局

城市用地继续沿江、跨江、向东、向南发展,形成完善的城市布局形态。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进一步开发钱江沿岸地带,在钱江南北两岸建成城市商务中心。

进一步加强省域中心城市功能,城市部分职能进一步向外围组团扩散,建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杭州大都市区。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内外交通方便快捷。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网和站场建设更加完善;市内公交发达,快速轨道交通成环成网,成为市区公交骨干并辐射杭州大都市区。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防洪、防震抗震、消防、人民防空等城市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保证城市发展等需要。

杭州市城市远景发展规划图


图6-4《杭州市城市远景发展规划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2020详细信息

一、前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有效地发挥了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为了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杭州市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情况,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长三角转型发展对杭州的新要求,实现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杭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进行修改。 2016年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国函[2016]16号)。

    1.1修改原则

    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要求,坚持市域整体和城乡统筹规划,形成城市紧凑、乡村疏朗、城乡一体、功能配套的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城镇体系。严格控制主城人口规模,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副城、组团和新城转移。提高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增强杭州辐射和带动能力。 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要求,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设置开发强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杭州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统筹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对空间利用和保护的各项要求,构筑多规衔接的空间平台,推动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把握杭州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关键问题,着眼本规划期内的重点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1.2指导思想

    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新常态,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活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对城市空间的控制和引导;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推进市域统筹和协调发展;坚持智慧引领、创新驱动,推进“两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景观风貌保护,彰显山水城市特色和魅力。

    1.3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等相关法律法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等上位规划,国家和浙江省的发展战略,相关标准规范。
    1.4规划期限

    至2020年。

    1.5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和临安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 (2)规划区范围 杭州市区总面积4876平方千米。包括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等九区。 规划区范围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等八区,不含富阳区。总面积3334平方千米。 2012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富阳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仍作为富阳区城市发展建设的依据。

    1.6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反本规划的要求。


发表于 2017-1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太棒了。
发表于 2017-1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昀氏计划草案这版太逗了,是要把西湖变东湖啊。
发表于 2017-12-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尴尬咯~余杭县的县治也是在临平哈
发表于 2017-12-5 1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noop 发表于 2017-12-5 12:22
尴尬咯~余杭县的县治也是在临平哈

不尴尬啊。。。50多年前原余杭县就和临平所在钱塘联社合并为新的余杭县,所以50多年前余杭县治就是临平了
发表于 2017-12-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边DE梦贞 发表于 2017-12-5 14:13
不尴尬啊。。。50多年前原余杭县就和临平所在钱塘联社合并为新的余杭县,所以50多年前余杭县治就是临平了

这是针对余杭区区府应该设置在余杭镇的同学讲的
发表于 2017-1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yanoop 发表于 2017-12-5 14:16
这是针对余杭区区府应该设置在余杭镇的同学讲的

如果还是要统一的大区,区政府既不应该在临平,也不应该在老余杭,而是中间的良渚仁和。。最好还是把余杭区分开来,现在这个行政上东重西轻,确实十分不便。。。。中西部余杭到近几年才发展的比较快,以前的水平实在太差了。
发表于 2017-12-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饥似渴的看完了帖子
发表于 2017-12-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边DE梦贞 发表于 2017-12-6 11:06
如果还是要统一的大区,区政府既不应该在临平,也不应该在老余杭,而是中间的良渚仁和。。最好还是把余杭 ...

嘿嘿,可惜长三角龙头——上海不在北边哦;良渚的地铁还没通哦;沪杭甬走的是临平南哦;余杭站好歹是个高铁站哦。
拆分余杭区很可能会导致其话语权的降低,而不能与萧山抗衡,你觉得余杭会乐意吗?
发表于 2017-12-6 1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noop 发表于 2017-12-6 15:29
嘿嘿,可惜长三角龙头——上海不在北边哦;良渚的地铁还没通哦;沪杭甬走的是临平南哦;余杭站好歹是个高 ...

把萧山也拆成两个呗
发表于 2017-12-6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itcfangye 发表于 2017-12-6 15:35
把萧山也拆成两个呗

萧山怎么拆啊?
不如把上下城等小城区合并成不那么小的城区来的方便
发表于 2017-1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yanoop 发表于 2017-12-6 15:29
嘿嘿,可惜长三角龙头——上海不在北边哦;良渚的地铁还没通哦;沪杭甬走的是临平南哦;余杭站好歹是个高 ...

这种都是官僚们比较在意的东西,老百姓就看自己有没有得到实惠。而且除了最大的几个领导外,一般官僚们也喜欢分区,这样可以有更多高级别的职位可以安排。。。百姓们办事、就学、就业会更方便。
发表于 2017-12-6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边DE梦贞 发表于 2017-12-6 16:13
这种都是官僚们比较在意的东西,老百姓就看自己有没有得到实惠。而且除了最大的几个领导外,一般官僚们也 ...

官员绝对不会想要分区新上一批和自己同级的对手竞争未来相对有限的晋升职位。分区小,找政府办事方便没错。但是跟就学有什么关系?跟就业又有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17-12-6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yanoop 发表于 2017-12-6 17:56
官员绝对不会想要分区新上一批和自己同级的对手竞争未来相对有限的晋升职位。分区小,找政府办事方便没错 ...

住在仓前闲林的人不用办什么事情都跑到临平了,分区大概这一点还是对人民有利的

当然很多细节问题要好好讨论,如果分区的话
发表于 2017-12-6 19: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tcfangye 发表于 2017-12-6 15:35
把萧山也拆成两个呗

现在国家要求精简行政机构,不能拆区只能并区
发表于 2017-12-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yanoop 发表于 2017-12-6 17:56
官员绝对不会想要分区新上一批和自己同级的对手竞争未来相对有限的晋升职位。分区小,找政府办事方便没错 ...

当然有关系啊。。就学的话,比如小学和初中,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公办里面,除了临平地区,其他余杭都是乡镇水平。高中的话,余杭区最好的几所(余高和余二高,职高里最好的临平职高)都在临平,公交只有505和507,余交的水平大家都知道不怎么样,上学不方便。就业的话就更简单了,因为区政府那么靠东面,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除乡镇分支机构)都在临平,而这些单位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就业岗位,很多其他余杭地区的要么只能放弃就业机会,要么只能每天上下班加起来3个小时,要么只能工作日夫妻分居。所以说,对除临平地区以外的人来说,就学和就业都有影响。。。。这倒不是说临平不好,是余杭区府的位置确实太靠东面了,余杭区的行政资源、公共服务、就业就医功能不能够辐射大部分余杭区域,不能满足区内绝大多数百姓需求,反而方便了相对来说是外部的海宁。。。所以,理性来看,考虑把区政府安排在中间的良渚仁和,或者考虑分区,也是合理的想法。
发表于 2017-12-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强大,要收藏之,仔细拜读。看来城建档案馆还是有些干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23:58 , Processed in 0.2893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