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在近日却被一个宁波人“玩”出了新花样。面对路上拾获的100元钱,他等不到失主,就选择了购买公益产品。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发出的微信朋友圈里,他的举动得到了朋友们的纷纷点赞。 微店店主“爆料” 被这个顾客的举动暖到了 赞妈是一家微店“小画大作”的管理员,平时工作挺忙的。但在前天(10月28日)深夜,她发了这样一条微信,说自己被朋友发过来的一张手机截屏深深地震撼了。 这张朋友圈截图里,写着短短一段文字:今天去局里办事,路上捡到绿票子,等半天不见失主……那就再贴点钱,替失主支持一个爱心项目吧。如有认领的,直接拿这个抱枕回去。 下面配了四张图,一张是捡到的两张钱,一张是小画大作微店的订单,一张是小画大作公众号某篇文章的截图,最后一张是他上一次从小画大作微店里买去的抱枕。 “原来,我刚刚处理完的那两个订单,是这样来的啊!”赞妈心里一阵温暖,这条临睡前收到的信息,让她不禁联想到几天前这个城市发生的爆炸。整个朋友圈都在刷屏,但是,很快她看到:医生朋友们紧急待命去了,开车的朋友在呼吁让出通道,附近小区学校的班主任在关注落实班级里的孩子,市民连夜排队为爆炸伤员献血,患者家属在朋友圈夸医院的态度和政府的应急反应······“生活在这座城市,一点一滴暖心的小细节,让人真的很安心。” 再掏62元一起做公益 当事人说“留着心有不安” “这是小事啊,谢谢你们关心了。”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当事人,但他再三叮嘱别过多渲染他。 叶先生今年33岁,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前日下午,大概4点多的时候,他去东部新城和济街办事。步行到交通委南门附近,发现地上有两张50元人民币。“当时我就捡了起来,站起身来四处张望,等了一会儿,没见有人来寻找,也没看到有警察的身影。”因为临近下班时间,叶先生急着去办事,他稍作考虑,放弃了原地等候失主。 晚上回到家,大概八九点钟,叶先生才忙完工作空下来。“这钱放在手里,总是心有不安。”于是,他想着把钱怎么“用”出去。 刚好,上个月他经过朋友介绍关注了“小画大作”公益项目,作为一家爱心公益店,里面所有宝贝的图案都来自小朋友手绘作品,收到爱心款以后,再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叶先生在“小画大作”购买了2个抱枕,一共162元。除了拾获的100元之外,他又自掏腰包62元,凑齐了爱心款。 随后,叶先生发了朋友圈,晒了当日自己捡钱和购买爱心抱枕的举动。“没想到,反响很热烈,朋友们点赞不断,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也有“好事”的朋友故意开玩笑,问他失主找回来怎么办?叶先生答得很坦荡:那就把抱枕给他吧,相信他也不会责怪我的! 捡的钱,能不能做公益?这个问题牵涉“情”与“法” 路上捡到的现金,等不到失主,是否可以用来做公益?在朋友圈一致点赞的同时,这个牵涉到“情”与“法”的纠结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浙江甬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玲益表示,人民币是失主遗失的,属于遗失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一百一十三条又说,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所以在法律意义上,叶先生拾到人民币后,在不知道失主是谁的情况下应当将人民币送交公安机关,而不能自行做出处分,其处分不符合法律规定。 回到叶先生的行动本身,徐玲益认为在道德层面他并不需要太过自责。叶先生在捡到人民币后,并没有将人民币用于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将拾得的款项用于社会公益,行为本身虽不符合法律规定,却也有温暖的爱心底色在。徐律师说,今后,如果读者朋友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不提倡擅自处理,应当将拾得的遗失物送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宁波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