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7-11-19 23:54 编辑
11月8日 海宁市域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在杭州召开 《海宁市域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5)》通过评审
(此规划纲要将进一步深化完善,最终以批复稿为准)
市域层次规划范围:包括海宁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等四个街道,长安镇、许村镇、盐官镇、周王庙镇、斜桥镇、袁花镇、丁桥镇、黄湾镇(尖山新区)等八个镇,陆域面积约732平方千米;钱塘江水域面积约131平方千米,市域总面积约863平方千米。
【发展目标】
国际皮城,时尚潮都 文化名城,都市新城
充分发挥“世界潮都”和“国际皮城”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融杭接沪等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均衡高效,打造长三角“经济活力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新市”升级版。
【发展策略】
► 融杭:大都市、大湾区、大花园实现全方位深度融杭
海宁作为杭州都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充分呼应都市区总体建设目标与战略,结合杭州发展要求,实现与杭州的四大联动: 联动创新高端要素 主动融入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充分承接杭州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成为杭州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主动对接城西科创大走廊,以鹃湖国际科技城为平台,配套融入浙大与杭州创新体系,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的首选地。
联动城市战略空间 以钱塘江为纽带,全面融入湾区经济,充分衔接湾区各发展平台及主体,对接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使钱塘江成为海宁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联动都市区通勤网络 以杭海城际铁路建设为契机,融入杭州“一小时通勤圈”。聚焦“大湾区”战略,主动谋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融入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将海宁打造成杭州东部铁路副中心。深度融入杭州地铁走廊、钱塘江走廊,加快步入轨道交通同城时代。
联动美丽经济一体发展 围绕“大花园”战略,推动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交相辉映,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田园硖川、潮韵城乡”,打造杭州东部生态休闲大景区、后花园。全面推进以盐官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百里长廊文旅产业大平台建设,用“潮文化”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 接沪:实现通道和要素的畅通
充分利用嘉兴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和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政策、平台、产业、交通、要素、民生等方面与上海的对接行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接轨上海新格局。 国际化发展接轨 发挥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吸聚国际高端要素落户海宁。
基础设施建设接轨 在沪杭高铁、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的基础上,建设沪乍杭城际铁路,谋划沪嘉甬铁路,全方位接轨上海。
产业及园区建设接轨 深化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主动跟踪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海宁产业转型升级。
科创文化交流接轨 积极对接上海科教及文化资源,为海宁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民生与公共服务接轨 推进接轨上海合作办医、办学战略,争取上海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落户海宁。
根据区位差异及资源禀赋,将海宁市域分为西部板块、东部板块和中部通廊三部分,三大板块之间在定位和功能布局上实现差异化的发展。 西部板块:融杭转型发展
钱江通道以西地区,包括许村镇、长安镇(高新区)、周王庙镇等,共同接受杭州都市圈产业辐射。
东部板块:创新集聚发展 钱江通道以东地区,包括海宁中心城区、斜桥镇、丁桥镇、袁花镇、尖山新区等,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周边发展,构筑创新产业发展轴线。
中部通廊:依托旅游发展 包括盐官古镇和盐官镇区,加速海宁融入区域大旅游格局,做大旅游产业。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增强市域三大产业平台承载力。加强园区生活配套以及与城区及镇区功能联系,实现产城融合。 经济开发区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整合尖山新区和袁花镇产业园区,打造东部创新产业平台。
长安高新区 加快升级扩容,实现区镇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经编产业园区 加快南扩西拓,以资本为纽带与丁桥、斜桥共同联合开发。
市域空间结构
一核 中心城区。市城时尚经济集聚核,依托市城行政中心、商贸中心、科创中心,共同打造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时尚经济集聚核。
三廊 三条东西向城市发展走廊。依托杭海城际轨道打造的城镇综合服务走廊;依托01省道打造的乡镇工业发展走廊;依托百里钱塘打造的沿江特色发展走廊。
三轴 三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依托运河二通道和崇长线-01省道-春澜路共同打造的连杭经济融合发展轴;依托海宁大道打造的现代服务业集聚轴;依托硖尖公路打造的创新创业集聚轴。
四组群
四个城市组群。依托中心城区和斜桥、丁桥打造的核心组群;依托长安、许村打造的临杭组群;依托尖山(黄湾)、袁花打造的尖山-袁花组群;依托盐官、周王庙打造的田园古镇组群。
市域风貌意向
田园硖川 潮韵城乡
跟据各片区功能定位、发展特色和生态本底的不同,将市域空间风貌划分为六大风貌区:分别为中心城市风貌区、古镇田园风貌区、尖山新区风貌区、田园乡村风貌区、小城市风貌区、特色镇风貌区。
其中,古镇田园风貌区主要为盐官古镇及周边地区;小城市风貌区主要为长安镇小城市试点;特色镇风貌区主要为许村、斜桥、袁花等特色乡镇地区。
△市域风貌框架分析图
市域综合交通
形成“603015”交通圈,即60分钟可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抵达杭州、上海等周边主要城市,30分钟可达嘉兴及市内各镇,15分钟可达市域核心枢纽。 △发展目标示意图
城际轨道形成“两横四纵”的结构: 两横 杭海城际、沿江城际
四纵 下沙至桐乡城际、南浔至盐官城际、嘉兴轨道交通线、秀洲至尖山城际。
杭海城际、沿江城际远景延伸至海盐,下沙至桐乡城际连接杭州地铁1号线,南浔至盐官城际连接杭州地铁8(13)号线,嘉兴轨道交通线连接嘉兴地铁3号线,秀洲至尖山城际远景延伸至上虞。
另外,大潮君了解到,嘉兴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嘉兴轨道交通3号线接入海宁已经批复了哦!
以区域高速公路为骨架,以纵横成网的快速路为指引,以国省道及其他干线公路为基础,强化交通设施对接,构建多通道衔接网络体系。
海宁公路网形成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为“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两横 指沪杭高速和杭浦高速;
三纵
指杭州绕城高速东线、钱江通道、嘉绍高速。
► 第二层次为“一环三横九纵十二连”的干线公路网络。
一环 指以01省道(G525)、硖尖公路、湖盐线、丁屠公路形成围绕中心城市的绕城公路;
三横 指潮涌路、101省道、硖许公路;
九纵 指硖尖公路、新08 省道(G524)、嘉海公路、桐九公路、观潮大道、骑荆公路、崇长公路、沈士大道、塘许公路;
十二连
指城南大道、新海公路、联丁公路、环西二路、硖崇公路、老硖斜公路、祝晏公路、盐秦公路、胡长公路(规划)、农发大道、人民大道、现320国道(规划S210)。
► 第三层次为县乡道路。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海宁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形成“三主六副多节点”的城乡公交枢纽体系。 三主 指海宁北站、客运中心和汽车北站;
六副 指许村换乘枢纽、高铁站换乘枢纽、长安换乘枢纽、周王庙换乘枢纽、盐官换乘枢纽、斜桥换乘枢纽;
多节点 指规划建设的海宁城乡公交首末站、停保场。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均衡发展。
打造水绿交融、水文辉映、市民共享的景观新面貌,实现“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
规划两条特色慢行游览线路: 游览观光线路 海宁旅游集散中心(火车站)、皮革城购物旅游、海宁盐官古城、滨江百里文化长廊观光。
休闲购物线路 杭州湾地区风景旅游区、农业休闲旅游区体验农家项目、盐官古城风情休闲游(住宿)、或者尖山运动休闲游(住宿)皮革城购物旅游。
中心城区层次:包括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以及丁桥镇、斜桥镇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54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城市定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三角特色城市与都市区创新核心城市
空间结构
东聚:创新东聚 加快鹃湖区块建设,打造国际化创业创新中心。
南拓:轴线南拓 建成环城河道滨河绿化长廊,推动马桥街道做精做美、融入城区。
西延:精明西延 以皮革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皮革城区块功能更新与改造,与丁桥联动发展。
北优:产业北优 完善城北城市配套功能,加快路网建设,优化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
中融:景城融合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强化皮革城、环鹃湖区块、硖石景城融合区建设,构筑时尚经济核心三角。
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双十字轴、五片一组团”的城市发展结构。 双核 即行政文化商务核、鹃湖国际创新核。
双十字轴线 即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与两条滨水生态轴线,构筑双十字的总体形态。
五片 即时尚产业集聚片、智慧产业集聚片、老城特色生活商贸片、行政文化与时尚商务片、环鹃湖国际科创片。
一组团 即“三桥”融合产业组团。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
城市交通
借力区域轨道交通,打造多元交通网络 力争将区域轨道线路引入城区,形成中心城轨道网络骨架;构建连接区域轨道站点、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公交干线;形成分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加强区域走廊衔接,提升城区交通可达 海宁市未来通过交通走廊建设,可构筑包含嘉兴市的20分钟交通圈,包含杭州市的30分钟交通圈,包含上海市的50分钟交通圈。
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建立绿色生态慢行 轨道交通站点周围设置自行车停车场,站点范围3公里内构建衔接紧密、环境友好的慢行网络,提升站点可达性,与公共交通一同构建城区绿色出行链。
路网体系:城市道路系统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
路网结构:城市道路形成“一环七纵十三横”的结构。 一环 为城市快速路环线,由环西二路—湖盐公路—东环路—01省道组成。
十横 自北向南依次为站前路、由拳路—硖川路、西山路、施带路、水月亭路、海州路、钱江路、吉恩仕大道、红旗大道和纬一路;
六纵 自西向东依次为海宁大道、文苑路、洛隆路、农丰路、碧云路、新08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