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鼓励地方政府创新人才政策,使引进人才的实际收入等于其工资薪金的税前收入。江苏这招“补税抢人”在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的人才竞夺战中打了响亮的一枪。
近年来,江浙两地在引才政策上频频发力,各地为引进人才不惜一掷千金。目前,无论是全国人才的净流入率,还是海归人才流入流出比,江浙两地的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都位列前茅。
这背后既有江浙雄厚实力支撑的原因,也与上海的产业与人口的外溢所带来的辐射效应有关。同时,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下,五大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定位也为这些人才的流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对接和载体。
雄厚财力支撑人才竞夺战
猎聘网《2017年一季度北京人才供需及流动全景报告》显示,在2017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Top10城市中,华东占有4席,其中,杭州、苏州、上海、南京分列第一、第五、第六、第九。华南有两个城市上榜,华中、西北、西南、华北各有一个城市。
在今年3月领英发布的“中国职场全球化榜单”中的“2016年城市海归人才流入流出比TOP10”,华东占有5席,杭州、南京、上海、苏州、宁波分列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七。
近年来,江浙地区人才流入的加快与两地推出的大力度引才政策相关密切。
其实,在《意见》之前,今年年初江苏省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下称“人才新政26条”)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比如,在大力引进金字塔塔尖人才上,“人才新政26条”提出要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计划,对引进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团队,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
在激发企事业单位引才活力上,“人才新政26条”提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按照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国有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经费视同利润考核,新招录高层次人才薪酬不纳入企业当年和次年薪酬总额;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通过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形式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实践成果突出的优秀科技人才,其人员及实际薪酬发放水平不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
其中,苏州市继“姑苏人才计划”之后,于2016年9月推出的含金量很高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苏州人才新政40条”),在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方面较以往都有很大突破。
目前,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20.73万人,人才贡献率达46%,高端人才集聚度和区域人才竞争力位居江苏省辖市首位。《南京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要达到311万人,保持7%的年均增幅,其中,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达13%。
同样,浙江省政府于2016年6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提出,要围绕浙江省重点发展产业,更大力度实施“千人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扩大“海外工程师”计划实施范围。
目前,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等地为引进人才不惜一掷千金,纷纷推出引才计划。
以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一的杭州为例。2015年1月出台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杭州人才新政27条”)提出,实施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人才团队项目经评审认定后给予60—2000万元资助;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1亿元项目资助;对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在首个资助期内,按照不低于省级财政投入额度进行配套资助。
目前,杭州市人才总量为221万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5万名,外籍人才1.5万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1名。
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引才政策背后是雄厚财力的支撑。在2016年的省级地区生产总值榜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占据前五名。目前,有六省一市实现财政盈余,江苏和浙江就位列其中。
长三角人才集聚效应
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分析认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随之而来的产业和人口外溢,则为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带来了机遇。“以此次上榜的杭州、南京和苏州为例,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配以上海的辐射效应,造就了长三角极具规模的人才集群。”
由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在发展定位上提出要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要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规划》提出,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比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在内的南京都市圈,要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在内的杭州都市圈,要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等新业态新引擎,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在内的苏锡常都市圈,要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江浙两地在人才引进上与这些都市圈以及城市的发展定位密切相关。
比如,“苏州人才新政40条”提出,未来五年,大力培育和引进10000名左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急需紧缺的各类专业人才,重点加大对总部经济、国际商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人才的引育力度。
《杭州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全市重点经济和社会领域集聚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领军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信息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1+6”产业集群紧缺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