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
符号,是一个城市约定俗成的标志
也是大众认知中最为突出的点
近日,余杭的地标性建筑“三炷香”就要拆了
不少朋友都觉得挺不是滋味的
其实,杭州还有不少已经消失了老地标、老物件
涌金门儿童公园、西湖电影院、外文书店……
不知道,你还记得多少
杭州那些老地标
涌金门儿童乐园
老底子的杭州儿童公园就是现在的杭州少儿公园,它是1976年建起来的,最初选址在涌金门,占地40亩,门票一毛钱。
那个时候,儿童公园门口有一大块空地,每到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就停满了自行车。当时并没有这么先进的游乐设备,像“海陆空”、“大风车”这些还是公园的设计师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出来的。
对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代人来说,儿童公园是他们童年的最爱,是心中永远的一个情结。翻翻家里的照片,一定能找到在儿童公园的照片,现在儿童公园已经搬走,这段回忆还留在很多杭州人的心里。
西湖电影院
每个人的记忆宝藏里,都藏着一座电影院,或是小时候成长的回忆,或是爱情中浪漫甜蜜的记忆。
1980年的西湖电影院
在杭州,西湖电影院说不定就是你记忆深处的那座电影院。这座曾位于平海路西头的电影院,是杭城最老的电影院之一。从1939年开张以来,陪伴杭州人走过了70多个年头。
和现在电影院遍地开花的情况不同,那时,电影还属于高档娱乐活动,电影院一天只放六七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电影票,影院用的也都还是胶片放映机。
多少人曾为买一张电影票,在售票窗前挤破脑袋,一代代的杭州情侣,在影院门口相识、相约、相恋……
龙翔公交站
龙翔桥一直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曾有过国营大菜场、夜市大排档、露天服装市场,但在老杭州的印象里,更难忘的还是相伴30多年的公交中心站。
老底子的学生月票卡
尤其是龙翔桥公交站的月票房,是很多杭州人共同的回忆,每个月初和月末,这里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打折季的四季青服装市场。
1975年龙翔桥公交中心
1993年12月龙翔桥等候上车的乘客
那时候的月票房,矮矮的,是一层平房。小小的窗口由蓝色玻璃组成,前面还有一层铁栏杆。售票员的手脚很快,收钱、充卡、给发票,一气呵成。当时几乎整个杭州的新卡业务,都在这里办理,因此龙翔桥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岳王路花鸟市场
老的岳王路花鸟市场曾是杭州花鸟市场以及古玩的发源地,在全国业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小时候养小金鱼买金虾儿这些的,都会到这里来。现在花鸟市场早拆掉了,岳王路也改造过了,但至今仍有大批爱好者对“岳王”情有独钟,每到双休节假日,都会自发聚集在岳王艺术城东门口进行交流、交易,而周边也一直开有不少花鸟虫鱼古玩店,成为杭城一道独特的“花鸟”风景线。
天工艺苑
1990年开张的天工艺苑,前身是杭州王星记扇厂,位于当时杭州黄金地段解放路,曾经与杭州解百、杭州百货大厦、杭州大厦、国大百货等齐名,并称“杭州十大商场”。
1993年,天工艺苑作为华东最大的艺术品商场和工艺品销售中心,年营业额超过2.8亿元,跻身杭州十大商场的前三位,是杭州工艺美术界的一面旗帜。可惜却被一把大火无情地摧毁,之后再开张却也是一路磕磕绊绊,昔日辉煌却难以再现。
外文书店
杭州值得骄傲的地方很多,但我们还是要把湖滨路56号的浙江省外文书店算上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湖滨路圣塘路,外文书店、三联书店、现代书屋、文史书店、英语角……一个特殊年代形成的文化圆弧。
因为有了外文书店,附近就兴起了一个著名的“六公园英语角”,人们很自然地就在休息天上六公园练一把英语口语,又去外文书店买些英语书,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看着这张老照片,那些年泡书店翻书,买CD的日子是不是一下子涌上心来?
杭州那些老物件
老式搪瓷杯,以前爷爷跟爸爸他们就用它来喝茶的,搪瓷杯面写满各种宣传语、有的则是画着花朵。一个搪瓷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缝纫机,上世纪中期结婚的“老三样”,现在的衣服很少有大缝大补,所以家里几乎没有缝纫机了,但缝纫店里还能见到。
老式灶台,这种灶台大部分是烧柴的,最左边的是风箱,专门用来催火。
铝饭盒,带饭上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头四十年的传统,那时国家百废待兴,全民族每一个人都与国家共同承担苦难与光荣,小小的铝饭盒只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旧式木质洗脸架,上面搭毛巾,下面可以放好几个盆子,在没有洗手池的年代,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旱烟袋,五十年前很少有“洋烟卷”(卷烟),百姓穷得也买不起,吸烟人都是使用烟袋。出售小百货的商店里摆着大小烟袋和各种烟袋配件。
再来回忆下杭州过去的样子
1941年重建的老城站,并于1997年拆除。
1958年太平洋电影院 解放路
1990年河坊街 韩敏 摄
1998年5月 菩提寺路 龙翔服饰城前身
这些地方、这些东西
你还记得多少?
多年过去,杭州日日都有新变化
那些过去,都藏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藏在了一张张的老照片里……
点击蓝色文字你能看
☟
杭州旅游发布整理编辑
编辑:海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