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3|回复: 15

[新闻] 【杭州城事】48岁的浙江展览馆闭馆修缮四年后明天开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7-1-12 13:32 编辑

【来源:都市快报】

48岁的浙江展览馆闭馆修缮四年后明天开门
2017-01-12

“红太阳”门口拍个照 “红太阳”广场摆个摊
老味道还在 新设施很全
记者 周丹红 通讯员 李雯钰 夏大双
前天早上,天雾蒙蒙的,68岁的刘大伯沿着武林广场练快步走,边走边抬头看看浙江展览馆的招牌,“浙江展”三个字是亮米色,“览馆”两个字还是原来的深咖啡色,“红太阳关了噶久,差不多要开馆了吧,招牌都刷新漆了!”
没错,明天9点,闭馆修缮4年多的浙江展览馆要重新开门迎客了!
这两天,浙江展览馆从外面看起来静悄悄,里面动静大得很,馆内的工人们正忙着布展、整理展区。作为开馆后的首展,“两美”建设的成功实践——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以及“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展览,将在明天上午开幕。

老杭州的标志 这里是否有你的回忆?

浙江展览馆,老杭州人都叫红太阳展览馆,建成于1969年,算起来已有48岁,是省内第一个会展场馆。它是武林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很多杭州人在武林广场的纪念照片里的固定背景,以前很多外地人来杭州,都会到“红太阳”门口拍个照。

我问了好多老杭州人,大家对浙江展览馆有着形形色色的记忆——

新杭州人80后同事小舟1999年来的杭州,她说最近10年天天上班经过武林广场,浙江展览馆就去过两次,一次是逛过年前的年货展销会,去买了点山核桃,跟大伯大妈们一起挤,人山人海;还有一次是那里有书画展,去展览馆二楼看了浙派书法家们的大作,感觉里面很清静。

杭州姑娘小陈说,以前红太阳有服装市场,她小时候爸爸妈妈带去买过一件绿条子的风衣,很漂亮,到现在还记得。

今年75岁的朱奶奶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她说红太阳是杭州最早一批小摊贩的发家之地,政府刚刚允许小摊贩卖东西的时候,杭州还没有四季青、环北小商品市场,小摊贩就在广场上摊块布卖锅碗瓢盆、卖吃的。

跟我一起去拍浙江展览馆内饰的摄影记者,走到馆内,忽然说起:“呀,我小时候有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那时候我还不会走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才知道我那张照片是这里拍的。”

新装饰后的浙江展览馆会跟大家记忆里有什么不一样?我跟摄影记者先进去看了看。

老味道还在 序厅40多岁的向日葵顶灯和回字形楼梯都保留着

总体来说,展览馆虽然变新不少,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会堂的那种庄严朴素的感觉还在,整体色调以米色、咖啡色为主,向日葵花也还是馆内最重要的装饰图形。

馆内工作人员说,浙江展览馆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外部建筑、内部装饰整体基调并没大改,建馆之后的装饰件有很大一部分至今还保留着,只不过略微做了修缮。

一楼南门进入的第一站是序厅。序厅高10米,面积有480平方米,很通透,走进这个厅,一定要抬头看看天花板上的大向日葵灯,那是建馆时候就在用的顶灯,跟展览馆一样也有40多岁了,这次只是对部分破损部件做了更换。

同龄的还有三楼中央大厅顶部的大红五角星灯,它也是建馆以来就在的老灯具。

再比如,展馆东西两侧的回字形楼梯和栏杆还是原汁原味的老物件,只不过上了新油漆,又更新了一批栏杆之间的向日葵装饰件,整体风格还是三四十年前的公共建筑楼梯间的味道,感觉很适合拍摄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的背景。

老杭州人应该还记得以前每天整点从浙江展览馆屋顶传出的用“东方红”乐曲报时声音。那是展览馆里的一对子母钟发出来的,到了整点,母钟带动子钟,子钟再启动展览馆楼顶的大喇叭,向全城报时。

浙江展览馆从上海、青岛等地辗转找师傅、找零配件,在这次修缮期间把那座立式母钟也修好了,保存在一楼的贵宾室里。

新设施很全 展厅面积扩大 新增同声翻译室

要是你以为浙江展览馆就是一个停留在过去的“古董”展馆,那就错了。

浙江展览馆整体建筑从上往下看是一个“中”字形,这次作为展馆对外开放的是中字形的东半边,共有7个展厅、3个贵宾厅、1个中央大厅,展览面积近7000平方米。

展馆内部为了适应当下会展业的需要,做了很多专业性调整——

以前展览馆东西两侧都有一个挑空的天井,站在一楼可以看到三楼的屋顶,这次修缮把挑空层增加了两层楼板,相当于中字的方框里也有3层展厅,增加了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面积,而且还特地设置了方便上下的自动扶梯。

工作人员说,上世纪60年代建造展馆的时候,为了体现展馆的庄严、宏伟感,就做了三层挑空,现在浙江展览馆考虑到会展实际需要,才做这样的调整。

展览馆的南入口和北入口,还各新增了一个黑色的电子屏。

以前展览馆广而告之的方式很传统,就是在展馆门口拉横幅、放广告宣传板,以后这两面电子屏就是展览馆的公告栏,今后当天的展览内容、下一期展览主题和时间等内容,都将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

三楼的中央大厅是今后浙江展览馆举办大型会议最主要的会议室,层高12米,面积有92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500人。

这个大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过电影院、歌舞厅,以后将是接待高端会议的场所,为此在中央大厅的小阁楼还设置了一个同声翻译室,作为同声翻译员也有专属工作室。

此外还有很多针对未来展览所需的特殊空间,比如专供贵宾休息的贵宾室,比如展览之前陈设贵重书画的藏画室等。

身在互联网产业发达的杭州,浙江展览馆正在努力变得新潮。武林广场灯光秀是浙江展览馆和广场管委会的合作项目,展览馆给所有朝南窗户都安装了电动窗帘,每晚7:40准时拉上,让灯光秀播放效果达到最好。

浙江展览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正在建设中,今后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站的三维场景网上参观展览馆,也可以通过官网第一时间了解展览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参与展馆的互动活动等。比如即将开展的“百年追梦”展的展品,浙江展览馆官网的网上展厅已经能看到了,大家可以先睹为快。

展览馆未来展什么? 高端文化类经济类展览为主

工作人员说,今后展览馆的定位是举办高端文化艺术类展览、高端经济型会议为主,文化艺术类活动会比较多,也欢迎媒体到展览馆举办文艺互动性活动,比如摄影展之类的。

开馆后首次举办的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果展和“百年追梦”展就都属于文化艺术类展览。

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果展将通过展览,回顾和总结三年多来浙江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工作成就和经验,让市民和游客看看我们美丽浙江在过去三年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得更美,全省上下为此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百年追梦”展是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联合组织实施的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成果展。你将看到艺术家们聚焦1840年到1949年间浙江近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用美术形式回顾历史、描绘时代画卷、塑造英雄群像的成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1-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馆后的第一个展览室海宁皮衣展还是冬季羽绒服展
发表于 2017-1-1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7-1-12 10:41
开馆后的第一个展览室海宁皮衣展还是冬季羽绒服展

发表于 2017-1-1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7-1-12 10:41
开馆后的第一个展览室海宁皮衣展还是冬季羽绒服展

还是农副产品展销最实在
发表于 2017-1-1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7-1-12 10:41
开馆后的第一个展览室海宁皮衣展还是冬季羽绒服展

新春庙会比较应景吧。
发表于 2017-1-1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杭州日报】浙江展览馆——一个时代的记忆    (2011-8-11)

  浙江展览馆,当年是杭州标志性建筑,曾用名“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简称“万岁馆”,杭州人习惯称它为“红太阳”。2010年,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是杭州最年轻的“历史建筑”。

  选址

  1968年这里是菜地和花地

  1968年9月,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为了体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不少省市开始搞永久性纪念馆。浙江省革委会决定建造一个展览馆。

  现年77岁的陈炎钢先生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1968年,陈炎钢在省革委会工作,担任革委会副主任谢正浩(分管经济、原东海舰队参谋长)的秘书。陈回忆:当年全省年财政支配才3000多万,而建展览馆的资金是500万,省里要求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对展览馆建设,确保“要啥给啥”。

  最初的方案里,展览馆选址并不在今天的位置,而是在老“武林门”旧址,即现在的武林小广场。当时,狭窄的武林路(时称“长征路”)到此突然开阔,路面平整,地基夯实,东边的“杭运段”(杭州交通局下属运输段)可随时征用,设想中,游行队伍可顺势南走拐入延安路。但讨论后认为,此地局促,显不出“万岁馆”的浩荡气势,被否定。

  后来选定了现在的地块。1968年,这里还是一片菜地,只有几座茅屋和简易棚屋。1962年杭州城建局曾制定了一个城市建设规划,在这个被称为“东方日内瓦”的规划中,这个地块是延龄路(即今延安路)的延伸段,延龄路在此跨越老护城河(现通称运河),向北扩展。因为早有规划,所以该地块一直没有动用,还保留着原貌。

  据陈先生说,菜地属于当时天水街道蔬菜队。除了菜地还有花地,白的茉莉红的玫瑰。茉莉花与玫瑰花是供给杭州香料厂的,那时的香精香水极少化学合成,放到今天,这花地就是活广告。蔬菜清新常绿,鲜花四季交替,其间还夹了“朝天茅坑”的粪臭。到了现割现卖长梗白菜的晚秋,剁了根的菜发出的是湿湿的清气,大片,大片。

  如今展览馆南面正大门前,那时有一条小河,旧名“仓河”,东连中河,涣涣西流,到武林水门转弯汇入运河。60年代的仓河,仍是一派乡村风光,河埠有“毛相石头”的石阶与杂草丛生的滩坡,守着一座颓败的小土地庙,河中时有西去的船只“啵啵”而来,过密渡桥(现华浙广场),进运河。

  1969年春天,这里成了一个热闹的大工地。万人誓师大会口号响起,来自部队、工厂、学校、省市机关,以及写着各种组织名称的红旗,插满河岸,人们挥锄担土,伴了大喇叭的歌声,开始填河。所有参加者都是义务劳动,没有推土机与挖掘设备,靠的全是人力。陈炎钢和谢正浩也干了半天,土筐担来旧城墙的残垣,倒入河中。至此,当时东河与中河的唯一出城航道,废了,地貌更为开阔。

  建设

  丽水的红松,人工打桩

  展览馆的设计参照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正二副三层厅堂结构。正门前的台基上是八根大理石立柱,构成浑然一体的高大立面,几乎看不出内里三层的结构。这样的工程,除了挖地基,还要打地桩,地桩的材料是红松,松树富有油脂,不易腐烂。1953年造省府大楼,用的也是松木,据说早几年替换了一批钢筋水泥桩,这是后话。

  丽水地区的红松运来了,棵棵5米以上,直径20多厘米。有一天,我在五常北面的绿汀路上暴走,一位不识得路的先生紧跟,我们聊起来。他已有76岁,姓高,原杭州无线电一厂退休,早年住在武林门。我扯到展览馆,扯到红松打桩。他说,当年他被厂里派去义务劳动,先担土填河,后来扛过红松,是从解放牌军用汽车上扛下来的,满溢松脂的清香。

  然后是打桩,这在当时很困难,因为没有现代的打桩设备,听高先生描述当时场景,有《天工开物》的遗风。当时高先生的工作是将红松的尾部劈成楔形,然后竖到事先搭好的木架中间,木架上装有滑轮,滑轮上吊一个很大的锤状物,有专人掌控,一下一下将红松打入地中。

  竣工

  大门顶上的圆镜,改成毛泽东巨幅画像

  为建设“红太阳”展览馆,全省的能工巧匠应征而来,我辗转听到过两个当年参加建设的外地工匠的自诩,那时的杭城再也没有比这更漂亮的建筑了。各地最好的建筑材料也车水马龙地运来,水磨五彩石的地坪,白色的花岗岩台阶,大理石立面,金黄琉璃瓦,正面墙体最令人瞩目,那是巨大的彩色烧瓷拼图,共九大幅,展示毛泽东从韶山到北京的光辉历程,鲜艳夺目。

  按原来的设计,建筑正面上方的正中,嵌一面硕大圆镜,当时全杭城无一高楼,站在城南的吴山顶上,能看到圆镜反射出的光芒。但这一方案很快被否定了,改为一身戎装、有箭镞形光芒的毛泽东巨幅头像,这是一枚像章的放大。头像的后面暗藏着钟楼,每到整点时刻,便敲响钢琴曲《东方红》,在极少市嚣的当年,此曲一响,全城传遍。

  工程24小时不停,尤其晚上,从吴山顶上北望,昏暗的城市上空,唯有这个工地,漫天通红。也就一年半的时间,展览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1970年9月,展览馆正式移交。陈炎钢说,建设费用最终将近800万,还不包括义务工投入。原设计面积为1万平方米,最终为1.3万平方米,还不包括1.5万平方米的南北广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最为显赫的标志性建筑,一度让全省各地群众有一种瞻仰圣地的向往。馆名颇为绕口:“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简称“万岁馆”,俗称“红太阳”。

  功能

  当年这里最常见的场景是集会、庆祝、游行

  最初馆内展览什么?很少有人说得清了。我曾见过一幅大型画,记不清是丝织还是油画,背景是悬灯结彩的“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大牌,四周是激动欢跃一身军装的“红卫兵”。不过,最让老杭州人记忆犹新的,是展览馆门厅被搭建成了检阅台,群众性集会和重大的庆祝活动,在此举行。

  那年(1970年),为庆祝国庆节,检阅台两侧又加了副台。检阅台正对中央南北通道,但问题也由此而来:当游行队伍整整齐齐从东往西开步走过检阅台时,正待酣畅淋漓地表演一番,刚要施展,却突然向南来了一个90度的大转弯,好端端的红旗曼舞、腰鼓队的跳跃击打、军乐队的行进奏乐,全乱套了。那年头,大大小小的游行活动甚是频繁,于是市领导提出择地建造一个永久性检阅台的建议,省里也认为很有必要,具体工作落到了杭州市建设局。从1971年8月25日杭州市建设局革委会的“延安路检阅台广场、狮虎桥至检阅台道路改善的审批表”可以看出,展览馆的使用到新检阅台的开建,其间隔了不足一年。这检阅台,就是现在延安路499号杭州市科技交流馆的前身。

  在文化娱乐枯燥得几近沙漠的当年,游行,是一件让民众兴奋的事。哪怕半夜起来排队进场,哪怕坐在冰冷的道坎上等上四五个钟头,当震得身心颤动的军乐队大鼓渐渐走来时,一夜不眠的虚火反倒让人更加亢奋。八个样板戏与体育健儿的彩车,边走边演的文艺方队,以及民乐队的敲锣打鼓、吹拉弹奏,还有各团体一个个标准的右拳在胸的造型,往往会赢得观看人群阵雨般的掌声。也有好“赶马屁梢”的少年,前段游行结束,又抄近路穿小巷一阵小跑,赶到游行结束点的金衙庄处,再饱眼福。

  “红太阳”的另一个配套工程是杭州剧院。当年,武林门一带没有一个能与“万岁”主旨匹配的会场,延安路南段的老人民大会堂,那是另一个时代的标志,已显得老旧。1972年,杭州剧院的建设列入计划,预算300万。后来,“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72)国计字49号文件批复下来:中央同意浙江省在杭州新建一座剧院,列入1972计划,要求“控制在二百五十万元以内”。当然,此后的投入,远远超出了250万。由此,杭州的政治、文化、商业圈,在武林门有了雏形。

  改名

  从政治到经济的第一步

  1971年“九一三”林彪事件后,“万岁馆”正式改名“浙江展览馆”。楼顶上两个巨幅标语“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都被拆除,同时拆掉的还有钟楼。但“红太阳”的称谓,一直在老杭州的嘴上留了下来。80年代初,一伙年轻人常常聚在展览馆前的空地上练球,后来,他们为这支民间球队起名为“红太阳足球队”,那时,广场上没有停车场,甚至还没有铺花岗石地砖,是一片草坪。

  展览馆的内涵也在变,那几乎就是一段中国转型期的微缩版。

  1979年,26岁的何女士是绍兴瓷厂的工人,全民企业,属省轻工业厅。当时有“一轻”、“二轻”之分,“一轻”指的是省轻工业厅所属企业,“二轻”为集体企业。改革初期,“二轻”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及市场经济的潜力尚未发挥,市场仍是“一轻”的一统天下。何女士说,那时,她们厂里的工人“有哪咯法个惬意哦”(很舒服)。因为越瓷出名,每当外宾与港澳同胞前来参观,工人们才会像模做样地干一气。就在那种舒服的日子,何女士被抽调到了更“舒服”的省厅,参加浙江展览馆的“一轻”产品展销筹备。

  这是展览馆从政治到经济迈出的第一步。

  何女士记得当时抽调了10名讲解员,还有来自上虞、兰溪、长兴的,都是20多岁,长相百里挑一,经过三个月的普通话培训。何女士说,那时她的普通话说得“有哪咯法个好哦”。30多年过去,何女士依然一口绍兴方言。她说讲解员只干了一年多,普通话都忘记了。

  浙江展览馆的“一轻”产品,有龙泉宝剑、宁波冰箱、长兴紫砂茶壶,杭州的香烟、丝绸、电视机、缝纫机,琳琅满橱,都是紧俏商品。二楼不时有象征性的出售,这在商品匮乏的当年,简直是要命的轰动。有一张照片,提供者说就是展览馆东角漏夜排队购买电冰箱的场景。“一轻”展销还走出杭州,上到北京,下达广州,每到一处,都很受欢迎,住的吃的全是贵宾待遇。在北京,她们还受到邓颖超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何女士说,“呐个辰光,有哪咯法个时道(光彩)哦!”一年多后,“一轻”展销转移到了湖滨门市部,80年代中期,最终落户金衙庄的公司新大楼。

  浙江展览馆的变迁,最富戏剧性的还是三楼:80年代文学盛时,《东海》杂志社就在此办公,举办各种文学讲座,常常爆满;电影兴盛了,放映厅一票难求;电影乏了,又改成舞厅;其间,还办过短暂的溜冰场。国人精神生活的转变,从文化到娱乐,这里几乎是个缩影。

  一楼展厅,当年最具市场经济气息的是举办“文物珠宝展销”。主办者将眼睛盯在了阔佬的身上,港澳台的,还有外宾。这说的是1989年,后来那些名噪一时的企业家们,还在苦苦地做强做大,当然,也有将眼睛投向古董字画的,但大多不为投资。何女士见过一个东莞的女阔佬,从万宝路冰箱的北运,到凤凰牌自行车的南销,在“一轻”展销赚了个盆满钵满。女阔佬40多岁,农民出身,皮肤黝黑,不善打扮,这天,她穿一双解放球鞋,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要进浙江展览馆的文物展厅,被拒之门外。把门的说:这里不接待参观。女阔佬说,买还不行?把门的疑惑,女阔佬掏出当年最为坚挺的空白支票,把门人赶紧拱手。女阔佬进门,逛了一圈,买了十几万的古董珠宝,把几个营业员搞得“呆都呆掉啦”。那时几乎没有赝品,十几万的货,如今少说也值几百万。

  广场

  老百姓的故事

  展览馆前广场上的旗杆也有故事。它和昭庆寺(少年宫)广场的旗杆一起,可称为老杭州的“恋爱角”。当时附近还有就地可坐的草坪,可与之配套。有一位大龄仁兄,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他也是碰鼻头倒霉的事太多,不想让介绍人陪去约会。他说,红太阳的旗杆,容易找的。

  哪晓得晚上这旗杆下的约会女孩走马灯似的,来了,走了;走了,又来了,还不是一个两个,低了头都像在数地坪的方格。那仁兄拿了照片,看模样,倒有两个女孩是像的,但她们都没有正眼看他。好在介绍人住得不远,他赶紧骑车回赶。结果可想而知,就这么失去了机会,30多年过去,说起来,这仁兄还在悔。

  80年代,城市雕塑盛行,杭州还专门成立了城雕创作室。创作室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武林广场上的群雕,八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群像:3个手舞丝绸,5个边舞边奏乐器。这是为国庆35周年献礼的作品。每当华灯初上,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奏起,水池中冲天而起喷泉,随了乐曲的节奏高低变幻,彩灯中的八少女似随音乐而舞。据说,八位少女蕴含了“三”和“五”:国庆35周年,解放军进杭州5月3日。可以说,这座城雕也是城市变化的见证,因此,2011年当这里成为地铁建造工地时,八少女群雕的命运引出了一场市民参与的大讨论。

   往昔像电影掠过,世事如人。


发表于 2017-1-1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搞懂武林广场整修时候干嘛不拆掉。。。
发表于 2017-1-1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为购物中心吧,让世纪联华接盘,估摸着生意不错。
发表于 2017-1-1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拔丝青蛙 发表于 2017-1-12 16:04
没搞懂武林广场整修时候干嘛不拆掉。。。

可能吗
发表于 2017-1-1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拔丝青蛙 发表于 2017-1-12 16:04
没搞懂武林广场整修时候干嘛不拆掉。。。

杭州有规定,50年以上的老建筑都保留。这个建筑正好50年。
发表于 2017-1-1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vx2100 发表于 2017-1-12 17:21
改为购物中心吧,让世纪联华接盘,估摸着生意不错。

必须是世纪华联啊!绝配!
发表于 2017-1-12 2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看的建筑!
发表于 2017-1-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7-1-13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vx2100 发表于 2017-1-12 17:21
改为购物中心吧,让世纪联华接盘,估摸着生意不错。

改舞厅吧,让广场舞者避避风雨
发表于 2017-1-1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1-12 22:03
必须是世纪华联啊!绝配!

麦德龙。仓储式超市。人气爆棚
发表于 2017-1-2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好看的建筑没有之前,武林广场就do在那里了,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20 23:23 , Processed in 0.1924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