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回复: 7

[新闻] 【城事记忆】2016年,脚下的“精绝古城”又出了一批“爆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杭州日报】

常青古海塘遗址为啥像块三明治? 清代“储备干部”的陪葬品都有哪些? 夫妻间的“买买买”莫非从明代就有了?
2016年,脚下的“精绝古城”又出了一批“爆款”

2017-01-04  

常青古海塘遗址现场。
章世全随葬牌九。
刘氏右手的其中两枚戒指。
记者 俞倩

最近,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热播,不少观众都对千里之外神秘的精绝古城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事实上,身在杭州的人们本来就生活在蜚声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地面之上,人们可以看见一座国际化程度不断升级的现代之城;地面之下,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精绝古城”等待着世人前来拂去时间之沙。

2016年,杭州考古新发现不断,其中不乏“爆款”。这些“爆款”除了贴有“首次”“罕见”等标签,还极具生活气息,似乎它们能够打破时间的沙漏,与今时今日的杭州有所交集。

爆款1

跨越四个朝代的“三明治”

2014年,考古人员在江城路附近发现了五代海塘遗址,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并保存的最早的海塘实物。2015年,考古人员又在萧山区北干街道发现了古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北海塘遗存。2016年,又有古海塘重见天日——在江干区政府西南约1.4公里处的碑亭路两侧,考古人员发现了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常青古海塘遗址。

常青古海塘为石塘,有意思的是,与碑亭路垂直的其中一条道路就叫石塘路。此次在石塘路发现的石塘高约8.2米,其中6米为宋元时期建造,还有2.2米左右为清代加高,这说明清代钱塘江水面要比宋元时期高出许多。

现场看石塘剖面,感觉有点像三明治:最上层石塘为清代修筑,石条打磨平整,纵横规整地砌在一起,严丝合缝,这一层上方也就是现在的石塘路路面;中间一层的石条较上层粗糙不少,石头颜色略发黑;最下层的石条堆砌很不规整,石头颜色发白。三层石材颜色上的差异也反映出石塘修筑年代的不同。

常青古海塘遗址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宋元石塘,这种不同时代叠压关系的石塘遗存在国内也属首次发现。同时,该遗址的发现使得杭州清代海塘的走向也可以被大致地勾画出来,杭州海塘发展史的研究又多了一块拼图。

爆款2

清代“储备干部”的牌九

2016年上半年,考古人员在临安市龙岗镇龙井村发现了清代国学生章世全的家族墓葬。该墓葬为八室相连,东西向并列,规模形制基本相同,系三代合葬墓,长辈墓穴居中,晚辈祔于两侧,男左女右,十分讲究。据了解,这样的清代三代合葬墓并不多见。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是国子监的学生。清代在南京和北京都曾设国子监,作为当时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国学生通过在国子监学习,有机会被分等录用,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正式走上仕途。

根据《唐昌章氏家乘中》的记载,章家是书香门第,非常注重子孙的文化教育,章世全本人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十二月,终年60岁。

由于墓葬保存较好,章世全去世时的衣着配饰仍然完好:他头戴褐色流苏圆顶帽,衣服对襟上有圆形铜纽扣,上身放着一副眼镜,典型的读书人打扮。

然而,章世全的一件随葬品却让人颇感意外——一副完整的牌九。32块骨牌上,红黑两色圆点清晰可见,连点数都基本完好。这件随葬品与章世全的读书人身份颇具反差,因此,人们不免猜测,这位老先生生前除了读书,恐怕对推牌九也十分痴迷,不然也不会将这丧志的玩物带至身后了。

爆款3

明代原配妻子的全套行头

2016年,考古人员还在淳安县王阜乡王阜村发现了一处占地面积达580平方米的大型明代夫妻合葬墓。该墓葬坐西南面东北,结构复杂,布局严谨。比较独特的是,整个墓地平面呈椭圆形,将封土、三主室一附室、平台、排水沟、拜坛和地坪等全都“包裹”在里面。

结合墓碑和《太原王氏宗谱》记载,考古人员发现,墓的男主人叫王珏,字士文,死于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终年84岁。王珏一生中共有三任正妻,但因为娶最后一任妻子时,墓地已经建成,所以只好在原有的三个主墓室旁建造了一个附室。

那么,三任妻子中,王珏最爱谁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三任妻子的随葬品上看出一点端倪。

在王珏原配妻子刘氏的棺木中,刘氏的头上、身上都带有饰品,其中,她的右手上戴着4枚戒指,左手上也有2枚戒指,同时,她随葬的木梳、银饰品、剪刀等在三个妻子墓中是最多的。就凭为刘氏心甘情愿“买买买”的劲头,王珏恐怕一生最爱的还是这位发妻。

由于不曾被盗,随葬品完好,王珏夫妻合葬墓为考古人员研究浙江地区明代丧葬习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表于 2017-1-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7-1-5 21:51 编辑
jason 发表于 2017-1-5 14:44
良渚可能会给杭州的古代历史研究加一些分吧。

     良渚?文中没有提及吧?
       当然你的说法肯定没错,不是加一些,是加很多分——因为良渚文化,早已经上升到文明起源的高度,并以此为申遗的着眼点。随着这些年来的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入,基本上可以确认良渚瓶窑一带就是地跨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古城。
       但是,本年度考古我更关心的是常青古海塘的发现——还记得秋涛路边上那个凌乱而喧闹的四季青(常青村)么?还记得那里有座石碑亭,碑亭边有一条石塘路么?感谢g20,这个多年的脏乱差地带在会前突击拆除!由此,考古部门得以进场开展工作,整条石塘路下,果然是保存完整的石砌古海塘!现场看,绝对震撼!是杭州少有的大型文物遗存!也是沧海桑田、城市变迁的历史地理坐标!
       接下来要关注的是应该如何进行保护和展示?!
       近年来,在钱塘江两岸陆续发现了不同年代不同筑法的古海塘,有关部门也在着手准备钱塘江海塘及钱江潮申遗。而这一处古海塘,规模宏大,年代跨度长(宋-清),砌筑精良,又位于主城区老城和钱江新城之间,实在是太应该完整予以保留,并进行很好的展示——因为是全石砌筑,所以保护和展示技术难度上也相对较小。它的发现,为缺乏人文底色的钱江新城一带增添了厚重的一笔,仿佛是我们这座襟江带湖的城市的独特的年轮,承载着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内在逻辑——我们常说,杭州因湖而兴,因湖而名,事实上,杭州甚至整个杭嘉湖平原更是因海塘而存!如果能以此为核心建成一处带状遗址公园,其独特性,真实性,完整性,无疑是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大大增色,也为将来申遗提供一处直观的物证场所。
       然而,根据之前透露的消息,此处今后会建设为综合体!虽然概念性方案中已经有所考虑,会保留碑亭(记录清代乾隆年间修建此海塘的事迹)和局部展示古海塘,但我感觉还是不够理想——最好还是建成古海塘遗址公园!首先,网购年代,各种综合体实在是已经过剩!如果要平衡眼前的拆迁成本,甚至可以就更大区域的规划进行调整——即把此处的建设指标调到市民公园去,一则钱江新城已经有远超一般cbd的公园绿地,且同质化严重。二则市民公园地块,从钱江新城天际线角度而言,正好是一个空档,显得不够完整,纵深也显得不足,局部调整为建设用地后,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三是绿地指标用到常青古海塘遗址公园,不仅从大区域范围而言,公园绿地分布更合理,而且是其性质、视觉效果和人文意义,是普通新建公园根本无法比拟的!
常青古海塘局部-此图为迎水面,即正面朝向江水的一面,为条石垒砌。
背水面——为夯土堆砌。画面中能看到来福士双塔,古今交汇,多么奇妙!
已探明的常青古海塘,其走向即为原石塘路,目前已经探明的长度也与石塘路一致,即800米左右。而此地现在离江岸已有将近2公里!图中可见其与钱塘江、钱江新城、市民公园的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可能会给杭州的古代历史研究加一些分吧。
发表于 2017-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  年代太久了,不像人家挖个墓  能弄出好多宝物,  良渚只有土坯还有稻米之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1-5 21:49
良渚?文中没有提及吧?
       当然你的说法肯定没错,不是加一些,是加很多分——因为良渚文化, ...

石塘路,我知道这条路,有次经过看到过,原来这里竟然别有一番洞天,若不是G20,这座海塘遗址依旧会被沙县兰拉黄米饭掩盖了。

不过我也深深觉得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决策应该会综合体大于遗址保护公园了,最近看到靠近秋涛路一侧的部分原绿化带已经开辟为停车场。
发表于 2017-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hz_fengzi 发表于 2017-1-5 16:08
良渚  年代太久了,不像人家挖个墓  能弄出好多宝物,  良渚只有土坯还有稻米之类的

良渚大宝贝,真正有世界性影响,学术上的价值远大于坟墓。
发表于 2017-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7-1-5 22:56
石塘路,我知道这条路,有次经过看到过,原来这里竟然别有一番洞天,若不是G20,这座海塘遗址依旧会被沙 ...

这个是四季青开辟的非机动车停车场
机动车停车场仍然只有杭海路清江路口一个(还乱收费)
常青村规划是低密度写字楼 所以还是可以期待把一些历史碎片结合进去的
发表于 2017-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发现 四季青市场区块竟然属于采荷街道 而不是四季青街道
四季青街道全部在秋涛路东侧
所以普遍意义上的四季青不在四季青街道的管辖范围内23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30 13:36 , Processed in 0.2909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