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台州、嘉兴等城市的GDP位次并不靠前,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方面也是不折不扣的三四线城市,但这几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却着实不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位次远高于GDP的位次。例如绍兴上市公司数量达45家,高居第13位;台州36家,位居第18位;嘉兴28家,位居第24位。
苏清涛/文
未来城市之间的博弈,技术和资本将成争夺的主战场。中国内地城市谁最具有资本竞争力?11月19日,《价值线》杂志联合新浪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改革报》,以各城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依据,首次发布了“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榜”。
榜单中的排名,既有一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地方,也有大量“出人意料”的地方。而这些出人意料之处,恰恰反应了中国的城市格局在近几年的变化。
各城市对资本吸引力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国内各省份上市公司数量悬殊,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在上市公司数量上的差距,远远大于它们在GDP方面的差距。
截至2016年10月31日,中国A股市场共有2955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274座城市中,其中有278家注册在北京,231家注册在上海,深圳有220家,前三城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
位居第三的深圳相当耀眼。虽然无论是城市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与京沪这两个强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但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深圳却紧咬京沪,达到了220家。此外,目前在证监会排队的806家拟上市企业中,深圳最多,达到了77家,占近1/10,这也反映了未来深圳上市板块的巨大潜力。
京沪深的上市公司数量都超过了200家,但其他城市没有一个超过100家大关。排名第三的深圳(220家)是第四的杭州(95家)2倍多。可见京沪深作为第一军团,跟第二军团甩开了遥远的距离。

如果我们把排行的标准换成“吸引天使投资的资金总量”,前三名仍然是京沪深,并且,天使资金要比A股的资金流向更加集中——一个北京所聚集的天使资金总量,超过了上海浙江和江苏四省市之和;深圳所聚集的天使资金,也超过了浙江和江苏之和。与A股的资金有所不同的是,天使资金集中流向了新经济领域。这表明,越是在新经济领域,大城市的优势就越明显。
浙江的资本化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榜”上的第4-10名依次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南京、无锡、宁波。在前十名中,除了广州因为“没法跟北上深一起玩了”而略显“失意”外,其他几家的名次都没有多少悬念。
但第11-20名的排序(武汉、长沙、绍兴、重庆、天津、厦门、合肥、台州、烟台、西安)及之后的排名则比较“毁三观”——
一度因“京津沪”之称号而与京沪平起平坐的天津,仅排第15位;“贵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大连和青岛,均未进前20,排名分别为第26名、36名;
相比之下,绍兴、台州、嘉兴等城市的GDP位次并不靠前,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方面也是不折不扣的三四线城市,但这几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却着实不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位次远高于GDP的位次。例如绍兴上市公司数量达45家,高居第13位;台州36家,位居第18家;嘉兴28家,位居第24位。
从地理分布上看,这几个三四线城市全部来自浙江。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无论在人口总量还是GDP总量上,均远不如江苏和山东。例如,浙江GDP仅为江苏的六成、山东的68%,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四,但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却共达317家,仅次于广东,高居全国第二,比江苏多出17家,比山东多出150家。包括杭州和宁波在内,浙江共有5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高居前25名,占据1/5。
这一方面说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均衡,另一方面也说明浙江板块的市场化、资本化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
过去牛逼,不等于未来也牛逼
榜单中还有一组数据值得玩味:
烟台排名第19,是山东诸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而一直被认为是“山东经济第一城”的副省级城市青岛则未进前20,仅排第36名。
哈尔滨(28名)和沈阳(30)在“资本吸引力”榜单上的排名却都在青岛前面。
哈尔滨 |
都说东北衰落了,可这两座东北老城的排名仍在“潜力股”城市青岛的前面,这怎么解释呢?哈尔滨和沈阳的上市公司,大都是在早些年东北还很辉煌的时候诞生的,现在,你总不能因为东北开始走下坡路了,就把他们的上市公司给关掉(退市)吧?反言之,一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反映的主要是该城市“过去牛逼”,并不能代表它在未来的竞争力。
能反映未来趋势的,主要是拟上市公司的数量、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及天使投资的数量等。
像哈尔滨和沈阳,上市公司数量分布为25家和24家,位次均在前30名,但拟上市公司则只有 4家、2家,只能排在40名之后;而青岛,上市公司数量 (22家),少于烟台(33家),但拟上市公司数量(10家)则多于烟台(6家)。
青岛这种榜单上排名并不靠前的城市,未来的竞争潜力其实远超过哈尔滨、沈阳等,也超过烟台。
另一方面,从拟上市公司数量,还可以看出长沙、武汉、合肥等中部城市崛起的征兆。尤其是“新贵”城市合肥,一直不甘心被当成“中部城市”,这些年来,它积极努力融入华东片区,争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因有中国科技大学做“坚强后盾”,在发展新经济、吸引风险资本方面要比其他中部城市更有竞争力。
榜单中,温州也是一个很能吸引眼球的城市。
温州共有16家上市公司,排在第46名,这个名次似乎与它作为改革开放标杆的“声望”并不相匹配。然而,“温州人有钱”跟“温州有钱”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过去的很多年里,温州籍企业家都是在外创业,赚到钱后回家乡投资的比例也不高。这就导致“温州人牛逼”并没有带来“温州牛逼”的结果。从温州拟上市企业仅4家,已经与哈尔滨落在同一个档次来看,经过地下金融和“炒房团”的几番折腾后,温州似乎很难再夺回往日的荣光了。
附:2016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TOP 50
(《价值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