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8|回复: 9

[新闻] 【城市交通】大数据下的“定制出行”究竟能走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10-31 10:49 编辑

【来源:每日商报】

借力公交移动支付背后的数据库 曾遭遇“滑铁卢”的定制公交再出发
大数据下的“定制出行”究竟能走多远?
2016-10-31
商报记者 孙蓓蓓
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定制公交不是一个陌生词汇。早在2014年12月底,杭州就推出首条定制公交线,从丁桥到城西,不过由于定价和线路因素,开通三天,由于入座率未满60%而取消。
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开头有挫折,很正常。然而,这两年来,杭州公交集团一直没有放弃尝试。
最近,在中国新能源客车应用交流大会,杭州公交集团透露,将联合蚂蚁金服,再度尝试定制服务。而这一次似乎底气更足,这份自信来自于今年8月,公交506路20辆公交车应用支付宝试点成功。
“如果支付宝在所有公交路线上都能实现,背后的出行数据是很丰富,也很全面,对入座率把握也会更准确。”杭州公交集团总经理卢智宏乐观地表示,与此有关的实践正在酝酿中:10月31日,6条“互联网快线”将逐步试运行。
两年前就试水的定制公交 为何没能走远?
2014年12月27日,杭州首条定制公交在大家的期待中上路,早上7点,从丁桥公交站出发,到达城西节能公司,历时71分钟。
49个座位,42位乘客,基本都是沿途的上班族,定制公交的相关负责人,杭州白马安达公共交通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旻还记得当时的数据。
当时,路线是这样定制出来的:乘客登录“爱杭州”APP,进入定制公交平台,输入想要的专属线路,信息就自动提交给公交集团。公交集团综合考虑,整理出1条或多条热门线路,重新发回平台,再由乘客们挑选,点击“我要加入”。
公交集团将“我要加入”点击人数多的线路升级成为拟开行线路,乘客们再进行预订座位缴费,如果一条线路乘客数达到车辆座位数的60%,那么一周之内,定制公交就会开通。
“当时首条线路有两三百号人加入,希望这条线路开通,正式预订也有50多位乘客,所以很快就开通了。”
不过,等到第二天,乘客少了不少,等到第三天,还不到20位,这条路线也到此为止。
“主要原因在于价格。当时定价是按照路程油耗、员工工资、车辆折旧维修等费用来综合衡量的,全程每位13元,很多乘客觉得太贵了,比普通公交贵了一倍,但这个定价相对于我们的运营成本来说,其实是勉强持平,甚至还会亏损。”
据了解,定制公交最火爆时曾开出过9条路线,但最后都因定价高、路线堵等原因取消,目前剩下的两条路线就是因为连接城郊,乘客稳定,才得以长期固定下来。
价格太高,这也是当时全国很多城市推行定制公交面临的普遍问题。
“无论何种行业,定制化本身就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稳定客流。但客源在哪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足够多且准确的数据分析,这在当时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数据网络平台是做好定制公交的最基本条件,这恰恰是我们传统企业最薄弱的环节,还有技术、能力、创意等等。
借力支付宝收集大数据
6条“互联网快车”今天试运行
毫无疑问,对于公交集团来说,要下好定制公交这盘棋,建立完善出行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这也是近年来在大数据背景下,杭州公交集团一直在做的“互联网+”探索。
“之前我们尝试定制公交,数据由乘客提供,由他们来决定开设哪些路线,这样的数据样本量太小,而且很难保证是否与真正出行需求相匹配。但现在,对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卢智宏指的是,公交移动支付上的创新以及数据营运。
今年8月11日,公交506路实现了刷支付宝乘公交车,这也是全国首创,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背后的数据价值。
他的设想是这样:支付宝在互联网上有信息留存,这样一来,通过支付宝都能输出一个精准的乘客人物画像,性别,年龄,衣食住行、个人喜好等。这些数据和公交系统融合之后,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已经积累不少出行数据库,未来跟支付宝等阿里系合作,还会有更多的交通资源,比如高德,移动出行等,何时出行、到哪里去,选择何种交通方式等都有很好反馈。如果支付宝在所有公交路线上都能实现,背后的出行数据、入座率会更全面、准确。”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公交线路设定都是凭经验,今后则会是凭数据,化被动选择为主动分析。”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位职业经理人,每天8点,从武林广场到工作单位吴山广场,通过移动支付,可以分析他的出行规律和需求。当这些有相似出行途径的人群,聚集到一定数量以后,就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一条专线。
再者,从城西到市民中心,每天早上8点,都有102位乘客直达,按照现在是逢站停靠,但掌握数据规律后,可以在该时间点上放一辆车,让这些乘客可以直接抵达。
从今天起开始试运行的6条“互联网快线”,就是这种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尝试。这些互联网快线,主要是为了便利三墩、祥符、西溪等近年来快速发展居住区到市区的出行。“我们通过对出行人群和前往方向的密集程度、出行时间等信息维度分析,砍掉一些小的停靠点,缩短整个出行时间。比如37路快线,从吉鸿家园开往松木场河西,相较于普通的37路,减少了20个站,而且在路线上充分利用紫金港隧道、丰古隧道、余杭塘路等快速路网,能够较好地避免拥堵。”
“这些路线,大多是工作日的早高峰期间开设,这是因为经过前期大数据分析测试,这段时间有需求,能够保证入座率稳定,确保长期运营下去。”
相关负责人说,客流稳定最大的好处是能直接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定价跟普通路线一样。打个比方,每天有10个人拼一辆顺风车,跟每天只有2个人拼顺风车,乘客要承担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未来,我们在互联网思维下,还会有更多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杭州公交还会跟蚂蚁金服、数梦工场等阿里系企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使得整个大数据应用更加充分。
出行大数据背后的全新商业模式被看好
出行数据价值远不止于此,背后是另一片蓝海,早已被行业内敏锐触觉的企业盯上。
公交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坦言,基于精准用户的画像,还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公交和移动支付结合之后,把数据进一步完善,就可以向第三方提供服务,有一个新的盈利模式会产生。商业发展将会得到非常好的未来。”
具体是怎样的商业模式?他描述了一下。
在武林广场站下车,刚好是饭点,按照以往想法,很可能是直接进商场找餐馆。但未来,会结合个人消费水平、喜好,推送相应的产品。如果你是麦当劳迷,可能手机就会跳出一个麦当劳优惠券,引导你去相应的商家。
“乘坐公交车,很多人没事做,有人喜欢玩游戏,可以植入游戏广告;有人喜欢淘宝,可以植入商品广告。”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有不少商家主动伸来橄榄枝。
公交大数据不只是公交集团未来战略的核心,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大数据开发公司竞相逐利的重要资源。
此前,“车来了”的负责人邵凌霜就曾向记者表示,收集大数据的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信息的同时,也能赚取服务商家的钱。“根据我们搜集到的大数据,发现这两年去往海创园的车和人流量增长特别多,这就可以向他们提供附近商家、店铺,甚至是楼盘信息。”
一家社交网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看好的是“数据背后的‘资源’是人,集聚起来的这些人还可以办各种线下活动。”
“出行交通的数据增值服务,移动广告营收……这些将是市场赢利点所在,一旦积累到一定用户,这个市场肯定会爆发。”一位业内人士说,数据开发越充分,能抢占的蛋糕也就越大。
交通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说,互联网平台下分析大数据,把有出行需求的人群集聚在一起,打造所谓的“社区模式”,在这些“社区”中引入实体经济,满足大家各方面的需求,既方便市民,也让民营经济与虚拟平台实现了双赢。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在数据开放、数据共享的大背景下,一旦某个数据库出现安全漏洞,个人隐私信息或企业商业秘密泄露将可能是全方位的。而且随着信息安全压力日益增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也将空前巨大。
专家:“个性化定制”
还要与路网条件匹配
利用大数据打造“个性化公交”,公交集团的这场仗,能不能赢?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社会接受程度和出行需求来说,确实可以落地”,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细节需要完善。
比如,在一些本就拥挤的道路上加设“定制公交”线路,怎么才能尽量少占用路面资源,避免道路拥挤;还有市民关注的安全性问题,也亟需解决;还要在票价和盈利之间进行平衡,既能保证经济适用,又能顺利运营。
交通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说,个性化公交的开发,要做好数据搜集、分析建模、预测评估,路网调整等各个步骤。
比如数据搜集,就要考虑人群特征、就业岗位、消费能力与出行规律的匹配性等。消费心理也是重中之重,有人愿意多花钱省时间,有人愿意省钱不在于时间浪费,也有人要视情况而定。
吴教授说,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很多时间是随机的,其中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替代关系,要建模分析,这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路网状况。“通过数据测算的定制路线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什么时候能开,什么时候会遇堵,与路网系统匹配程度如何,都要考虑进去。”
“交通线路的调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各个相关部门的全力合作。”吴教授说,只有把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做到便民,实现各方面的共赢。


发表于 2016-10-3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强说了一堆,感觉就是啥都没说。
发表于 2016-10-3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嘛,都是嘴炮
发表于 2016-10-3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10-31 10:54
吴伟强说了一堆,感觉就是啥都没说。

媒体每次都点他的名,却至今没对杭州发挥过什么贡献。
发表于 2016-10-3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hlyy 于 2016-10-31 14:49 编辑
姜峰 发表于 2016-10-31 14:39
媒体每次都点他的名,却至今没对杭州发挥过什么贡献。

我觉得发展需要各种声音,好听的,难听的,有理的,无理的,靠谱的,奇葩的,都应该有地方发出声音来。
至于这位教授说了什么,具体有什么贡献,这个并不重要
发表于 2016-10-3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yhlyy 发表于 2016-10-31 14:48
我觉得发展需要各种声音,好听的,难听的,有理的,无理的,靠谱的,奇葩的,都应该有地方发出声音来。
...

我觉得公交还是从基本服务做好开始,比如把现有线路搞几条明星线出来。
发表于 2016-10-3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hlyy 于 2016-10-31 15:47 编辑

其实,炸山自身的数据已经很大了,但是有了数据还要会分析。
使用支付宝乘车的线路、乘客数,毕竟是少数,未来可能也不会取代公交卡,分析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比直接用炸山的数据准确。
发表于 2016-10-3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评论专家。
发表于 2016-10-3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公交卡普及的情况下,支付宝刷公交太麻烦了,还有各种因素在拖慢速度,比如网速,掏手机的时间,打开支付宝的时间
发表于 2016-10-3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定制公交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5:34 , Processed in 0.4591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