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1|回复: 17

[新闻] 【钱报头条】网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惹网友怒斥:刻意抹黑,居心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8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盈利为目的、以煽风放大发展中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
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G20之后,该文带着戾气抹黑杭州,甚至助推房价上涨
爆款网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
惹网友怒斥:刻意抹黑,居心何在
本报特别报道小组


  9月12日,一篇名为《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的文章在杭州人的朋友圈病毒式传播。因为内容涉及杭州的住房、交通、教育、物价等诸多民生领域,很快点击量便突破10万+。

  对于深爱这座城市的杭州市民来说,面对这篇文章的情绪是复杂的。一些人觉得文章戳中了自己的痛点,但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文章发布者为了抹黑而抹黑,专门挑选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放到杭州身上,并无限放大。有网友评论说,这种用煽风放大发展中的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尤其是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G20之后,真不知道居心何在?

  发布这篇文章的微信公众号的主体是深圳多易得公司,经搜索,记者发现这家公司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各地经营的微信公众号都以“XX潮生活”命名。从今年七八月份开始,这些地区(包括但不限于)的“潮生活”均先后发布了名为《对不起,XX你已高攀不起》的文章,并在网上迅速蔓延,俨然成了一个“高攀不起”系列。

  在《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中,甚至连“天气阴晴不定”也成了拿来抹黑杭州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

  杭州还沉浸在G20的荣誉感里

  这篇文章为何要在背后泼冷水

  就像一场盛宴落幕,G20杭州峰会结束,杭州人都在为自己当了回东道主开心欢庆,自我点赞。这时,这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却突然出现在朋友圈。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杭州,新一线城市。这里有机遇、时尚、美景、美食,还是全国第一个举办G20的城市,牛!杭州也成为了很多人选择定居的地方。

  不过,随着内容的递进,画风转变:和北上广深相比,杭州的常住人口数虽然还少了点,但是小编想说的是,杭州,已经让人高攀不起了!

  随后,文章列举了生活在杭州的13大痛点,包括住房、交通、教育、物价,甚至天气、婚嫁、语言等,以此诉说“杭漂族”在城市打拼的不易。虽然看似引用了许多官方数据,但实际上是为了抹黑而抹黑,居心叵测。

  比如,文章以G20后杭州游客井喷的现象,推论出杭州是一个“动不动就旅游旺季的城市”。作为风景世界级的杭州,来旅游的人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普通杭州人来说,不但不是一种痛,反而会为此感到骄傲,因为旅游带来的城市红利,市民也会分享到。

  比如,文章称“杭州房价涨得让人看不懂”。实际上,房价上涨是全国性现象。以杭州在全国城市中的排位,一半湖山一半城的宜居环境,过去几个月房价上涨的幅度,落后于国内许多二线城市,比如沈阳、长春、石家庄等等,更无法与深圳、上海的涨幅相比。文章说,当下来看房的“多数都是投资客”。数据呢?这种臆想让杭城那么多刚需的年轻人和改善居住的家庭,感觉很打脸。

  再比如说到教育问题。文章宣称,在杭州,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190万元。一对月薪都在8000元的夫妻,要节衣缩食15年,才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更别指望生二胎了。文章甚至列举了杭州最贵的几所学校,一年学费动不动就十几万元,孩子上不起学……可是,这是普通家庭的教育吗?难道小编你不知道,在杭州的公办学校读书,几乎不用花钱?

  文章说,杭州物价高,吃碗面都要20元;杭州的天气阴晴不定;展览演出多到无法想象,但是动辄几百元的门票,买不起;杭州来自各地的人太多,各种方言听不懂;杭州面积太大,不在一个区的情侣就算异地恋……

  看到这里,杭州人恐怕恨不得想骂人了吧:这位小编是逗逼吗?说杭州“大”到要异地恋,小编你没去过北上广深吧?

  因此,这条微信引发的反对声音也随之爆发了出来。

  丁晴是一名G20志愿者,她说自己看完文章后感到愤怒:应当去调查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目的?有没有幕后金主?我是感觉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身影,感觉这种文章就是为了助推房价啊。

  另一位在朋友圈表达抗议的是杭州一家500强企业的HR,她写道:大BOSS参加了B20会议,他说他再不用介绍杭州时加上“在上海边上”这句了,然而这篇文章,真的很伤人情感,你有考虑过杭州企业、创业者、打拼者的感受么,这样抹黑我们杭州!

  愤怒的感受还来自市民张先生,他说,文章中列举的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城市都会出现的问题,放眼世界和中国,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积极态度、有效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种以煽风放大发展中的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尤其是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G20之后,以戾气抹黑杭州,真是不知道居心何在?

  《高攀不起》为营销公众号策划

  发布时只想吸引眼球

  钱江晚报记者查证后发现:该文章于9月12日12点52分发布,点击量在几个小时后突破10万+,杭州的一些公众号也进行了转发,比如“杭州旅游”、“杭州租售情报”、“大江东房产网”。

  9月13日下午1点左右,这篇文章突然删除。随后,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拱墅区萍水街御峰大厦,“杭州潮生活”事业部就在这幢大厦其中的一间办公室。一共有20来名员工,将每天生产的内容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他们大多是90后,有些人看上去像应届生,这里鲜有80后。

  总经理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爽快,自称在传统媒体的广告圈从业近20年。“我们是去年11月成立的,还不到一年。我今年5月刚接手,目前业务运营得还不错。”谈及《高攀不起》一文的出炉,他说,按惯例,公号上的头条都是有价格的,因为都有投放客户,通常款到发稿。但有几期的空缺,所以就炮制了这篇文章,“想借G20这个热点,扩大公众号影响力。”

  他说,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但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信息采用都是断章取义式的,主要围绕着他们假设的主题,基本和原文无关。“为什么要突然删除?是你们意识到这样误导群众不好吗?”

  总经理说,有没有误导,他没想过,主要是他看到转载的几家公众号删掉了文章,所以他们也自行删除了。“如果不删会有什么后果呢?”记者问。总经理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在他的上任,公众号曾因故被封了7天。很显然,封了号,后面已经排好的广告软文就发不出了,不仅到手的广告费要退还客户,还有可能要赔偿客户损失,这对于一家商业营销号而言,损失是巨大的。

  那你考虑过那些为G20杭州峰会付出无数心血、支持的杭州百姓的感受吗?你有考虑过对杭州形象的影响吗?记者的提问,没有得到答案。

  本报探访该营销号深圳总部

  赚钱是营销号的主要目的

  9月13日下午,钱报记者赶赴深圳,探访营销号“杭州潮生活”的总部,藏着众多10万+爆款网文的幕后推手——深圳多易得公司。

  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源路宝安互联网产业基地,聚集了大量的新媒体公司,多易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运营微信公众号数年,今年7月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号称“国内城市生活新媒体第一股”。

  多易得CEO江祥锋是个80后,他介绍说,“潮生活”系列目前有25个事业部,主要分布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仅靠经营微信公众号就能做到如此规模,实在令人大感意外。

  在内容的生产上,他们有时会采用这种模式:如果某个城市某篇文章阅读量好,还可以复制,总部就会发给各地事业部,根据各地情况采集相应信息,形成模式化。

  实际上,江祥锋也承认,“高攀不起”系列文章,并不是公司原创,“我们也是从别的公众号看到这个思路,就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我们发布后,也被很多别的公众号模仿转发。”

  江祥锋不认可“杭州你已高攀不起”是在消费公众感情,更不是要有意炒高房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所有的营销号一样,“潮生活”系列公众号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会经常发布广告软文,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据江祥锋称,《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并没有商业性质,“只要粉丝喜欢就可以了。”

  “自媒体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不要考虑受众感受?赚钱是不是唯一考量?”面对记者提问,江祥锋表示,“我们把法律摆在第一位,如果我们的内容有悖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的话,利益再大我们也不会去做。”

  但很遗憾,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并不是他说的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评论员文章
所谓“高攀不起”,其实是在抹黑中国
本报评论员 刘雪松
  本报评论员 刘雪松

  如果您用心一点,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不起,XX你已高攀不起”,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中国无数个城市、甚至到区、县,都被这样一篇文章一网打尽了。只是标题换了一个地名,网文的套路完全一致。哪里有痛,就戳中哪里。它表面上是想吸引关注,但本质上是让受众在平和的生活当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窒息。

  这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自媒体平台,面对媒体采访明确表示,“我们把法律摆在第一位”。其实透过这句托词,透过这家平台的操作手法,人们可以清晰地理出他们的背后思路——利用对法律的擦边,通过用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方式寻找切入口,达到迅速吸引眼球的目的,从而达到圈粉、挣大钱的最终效果。

  这是抹黑中国的一种病毒性扩散。“你已高攀不起”连环式网文,貌似以数据说话,其实是有意为之的精心策划。他们选取的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意渲染痛点,制造受众易于“共鸣”的槽点,从而病毒式地蔓延成群体性社会情绪。这种以利益为指向的背后动作,其实掩藏着的是社会价值误导,是抹黑中国的一种病毒植入。

  今天的一些自媒体,以日进斗金的利益驱动,在微信公众号里折腾得风声水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治监管的严重缺失。深圳多易得公司没有采编资质,没有一名专业的记者编辑,但他们有的是与法律碰瓷的胆大与心计。他们“只要粉丝喜欢就可以了”,却故意回避了粉丝为什么喜欢的自身有意误导责任。这种抹黑中国还假装无辜的说词,是蒙蔽法治的常用手段,它只能表明网络平台的生存空间,已经乱象丛生。

  在一片唱衰传统媒体的网络狂欢声,与一些越滚越大的自媒体平台中,人们已经越来越看清这种冰与火、守律与无序之间的明显关联。换句话说,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与一些不负社会责任的自媒体爆红,不完全是各自传播平台的优劣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责任、守法与否的法治问题。

  G20峰会背景下的杭州,最能体会到自媒体抹黑中国的社会情绪变化。《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这篇网文,将本已置于世界舞台中央的杭州、将获得感满满的杭州人,推到了一个用程序设计好的染缸文章里,网文的目的就是让受众读后添堵、徒增戾气,然后怀疑成就、抱怨社会。所以网文背后的用心险恶,是一目了然的。

  其实通过抹黑杭州而达到抹黑中国效果的网文,在G20前后从未停止过。前几天网上一篇署名“水木然”的爆款网文《G20:美国纽约时报竟这样评论中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是另一番有意为之的高级黑。这篇文章以移花接木的形式,将美国一名专栏作家早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文章,与另一位国内人士的文章,用复制+粘贴的方式移植,然后故意冠之G20杭州峰会的特定时间和背景,误导受众。这篇网文,表面上是借用美国专栏作家之口肯定中国,但实际上是故意以这种误导的方式,让一些海内外人士找到了恶心中国的口实,不仅为外界提供了中国受人攻击的靶子,而且严重误导了国内受众。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炮制这篇网文的,竟然还是杭州一名取保候审中的在案人员。由此可见,中国的自媒体管理已经失范到了何等地步。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推到了人心博弈的境地。中国许多老百姓,最终成为“老不信”,很大程度上拜这些通过误导人心来获取暴利的所谓大咖所赐。没有法治对于自媒体监管时那种“高攀不起”的亮剑,这些网络上将粉丝与收益赚得满满当当的自媒体,他们的胆子就会贼肥;他们不知会把中国、以及中国社会的人心,抹成怎样的一种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套路!业内人士、专家深度解析

野蛮生长的营销号 会对社会预期造成严重误导和破坏
  今年3月,腾讯企鹅智酷发布《微信影响力报告》称,微信活跃用户为6.5亿,其中男性占67.5%,女性占32.5%。巨大的用户群体,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矿,引来众多淘金者。应运而生的营销公众号,为吸粉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对于《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资深业内人士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说,“戳中普通受众的痛点,消费他们对城市的感情,这是营销号惯常使用的套路。”

  资深业内人士揭秘

  戳痛点,是营销号惯用套路

  “你已高攀不起”系列文章,在全国大大小小城市无限复制,也只有在北京和杭州成了朋友圈的“网红”。

  此前, 就有人分析过营销号的主要吸粉手段,无非几种:其一,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即熟人圈这种关系,引发病毒式传播;其二,利用微信用户年纪偏轻爱玩的特点,植入互动小游戏增加粉丝活跃度;其三,利用节假日打温情牌;其四,蹭热点。还有一种,就是“戳痛点”,比如堵车、房价、教育等等,消费受众感情。

  “营销号确实特别擅长这些套路,这条‘高攀不起’的推送,讲的是高房价、上学难等等,这是普遍城市都有的痛点。其实它根本不算文章,只是有选择地进行各种资料的编辑组合,把问题叠加,让你痛上加痛。这样的文章一发出去,肯定瞬间10万+。”

  “这些营销号很少做原创,天天盯着网上,研究哪里做了个10万+‘爆款’,然后赶紧抄过来变成本地适用,比如北京做了,马上就改成杭州,很多问题都是共通的,只需找些本地数据支撑替换就成,操作起来很容易。”

  面对草根营销号的野蛮生长

  国家已出拳整治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指出,在他们监测的超过24万个微信公众号中,粉丝量级有百万之巨的微信账号,相当部分都是较早起家,通过野蛮生长的方式发家。

  一杭州新媒体资深从业者告诉钱江晚报,一个微信公号,只要做到几万粉丝,广告商甚至风投就会自己找上门,就能实现营利。如果做到30万以上的粉丝,一年收入起码上百万元。如果你的粉丝质量好(都是活粉)、精准度高(目标人群明确),这个号就要值钱得多。

  一般情况下,1万的粉量,对应的一条广告价格是300元。“那些粉丝量大的草根营销号,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2015年,微信的原创保护措施、抄袭处罚措施、违法及谣言整治措施等,使得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在内容之外,运营者的法律意识仍有不足,打擦边球、获得非正当利益的侥幸心理仍然存在。

  去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网信办,出拳整顿微信公号,依法关闭了数十家违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里,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本地营销类公众号,通常被冠以“某地生活通”“某地新鲜事”“某地大事必须知”等名字,被查封的原因包括多次传播涉黄涉暴信息、违规发布低俗类新闻信息、违规发布造谣信息等。河南网信办指出,某些公众号“严重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社会影响恶劣”。

  有害信息对社会预期的

  误导与破坏不可估量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省社科院公共政策所所长杨建华说,微信公众号在为人们的生活传播知识,推动进步的同时,良莠不齐的内容也掺杂其中。一些公众号热衷传播不雅、不良、不实的信息,给用户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轻则造成认知困惑和混乱,更有甚者,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诈骗活动,使用户上当受骗,助长不良价值观传播。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说,移动互联网上确实存在不少不利的、有害的、甚至是违法信息,它们破坏了网络乃至线下的社会秩序。前不久,上海网信办处理了18个散布上海将出房产新政等谣言的公众号,胡钢以此举例说,“网上传的谣言,直接影响到很多消费者信以为真,去抢购甚至离婚,对于家庭这么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的破坏,是颠覆性的。”

  在互联网时代,庞大的网民、庞杂的声音汇聚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舆论场,原有的网络生态彻底打破。网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言论,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恐慌的爆点。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矛盾,往往成为网络议题设置的重点,譬如贫富分化、房价、资源分配不平衡、腐败问题等内容的点击率很高。网络言论制造者迎合转型期一些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利用网民心理弱点,编造散布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的议题,对社会预期造成的误导和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本报特别报道小组
发表于 2016-9-18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也不是黑吧,而是吹上天的风格。所以引起本地人反感。
发表于 2016-9-1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人也不过脑子随便转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tim153 发表于 2016-9-18 13:35
这篇也不是黑吧,而是吹上天的风格。所以引起本地人反感。

这就是黑的一种。
发表于 2016-9-1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9-18 13:52
这就是黑的一种。

捧杀比棒杀还要杀克。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9-18 16:47
捧杀比棒杀还要杀克。

唔,明白你的意思,所以大抵那些文章和稿子我都没搬到此地来。
发表于 2016-9-18 1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当的实事求是也必要的。
发表于 2016-9-1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都是软文。。620的时候朋友圈都是网宣员一模一样的文章
发表于 2016-9-1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吸粉帖,搭理他干嘛 ? 钱江晚报自我贬低。
发表于 2016-9-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章何必在意?一个城市好不好,常驻居民才最有发言权
发表于 2016-9-1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报不打脸吗?这种舔腚文章!我来喷一下:

1,G20的各类交通管制、强制或暗示企事业放假、店面关门、断电、严查等对普通百姓的骚扰几乎达到了能承受的极限!
2,杭州的天气不是多年前就这样调侃的吗,不是暴热爆冷就是没完没了的阴雨,说错了吗?经不起调侃吗?
3,交通管理一塌糊涂,城西天天堵成屎,公交动不动全程需要开一个半到两个多小时,见了鬼的吗?
4,绿化没有喷?出去西湖景区外,其他大片马路行道树遮阴都很差劲,甚至无行道树,交通很少考虑行人,只考虑机动车吧;
5,房价不说了,管他什么地王、炒作,反正都只是很少部分本地也是炒房发达的以及外地土豪来投资的有钱人的游戏了。只一句:绕城内几乎都是2W以上的房子了,试问工薪族谁靠工资买得起?
6,西湖边一个破房子动不动炒作买几十、上百亿,你卖几十坪金子的吗?
7,地铁、隧道规划啥的都是弯弯绕,简称为房地产服务,呵呵;
8,今年貌似为了G20,很多道路人行辅道甚至路肩全部硬化,还有很多道路上的绿化隔离带里也竟然填上水泥,整个城市户外几乎全变成了水泥、沥青表皮,夏天热成渣能怪谁呢?
9,大伙资格接着总结吧……
10,最后说一下,钱报现在还有几个人在订、在看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ycksidi 发表于 2016-9-19 11:42
钱报不打脸吗?这种舔腚文章!我来喷一下:

1,G20的各类交通管制、强制或暗示企事业放假、店面关门、断 ...

4. 哪里大片马路没有行道树,除了在地铁施工的路段临时移除了行道树。杭州的非机动车道在国内算是比较完备的了,这点毋容置疑。

7. 地铁的走向当然不用笔直,就比如一号线,实际就是两个区间段合在一起。

8. 很多硬化的人行道那是临时的回填措施,G20之后还是会开挖继续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所以这是最经济的办法。

10. 我在看钱报。
发表于 2016-9-2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这类文章就是利用了(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农耕文化(讲关系,讲地域,重感情,均贫富,道德高地,家长老人制,等等)在适应现代商业文化(契约,法律,法制,规范,平等,等等)的自然抵触性。这在每个后发现代化国家都会有。

* 房价与工资脱钩:在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大城市(纽约,东京,香港,乃至越南胡志明市)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般下,城市集中了良好的教育和生活资源,加上炒作,根据供求关系(农民不能自主决定),自然房价高。但是“安家立业”观念在中国人心里特别重要,比如结婚与房子挂钩,等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房价上升。虽然已经经济发展30多年,而且自己早就实际在做,但是毕竟内心深处很多人还是喜欢理想地在城市里“人人有其屋”,乃至“均贫富”。

*某20期间的管制:在发达国家对于安保和社会管制在911之后一直加强中也是趋势,但个人的义务,特别是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很多国人内心会很抵触。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实际上对于个人的义务也是非常讲究和重要。我自己住在费城,比如我自己的小区,小区居民都有口头协议,不得垃圾乱放,不得大声喧哗,狗屎必须自己处理干净,等等。小区每户都有open house聚会,每家轮流准备餐饮等等。虽然这样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内心深处觉得“能不让政府介入就不让,能自治就自治”,但这些义务可能放到国内根本没人去做,因为国人内心深处并没有“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和“行使权利,做好义务”的概念。美国的民主,远远不是自己想干嘛就干嘛。西方社会的有效管理,来源于对法律制度的服从和个人义务的贡献。美国只要警车救护车开警灯鸣笛所有车辆都会自觉靠边,两车道汇合也是左一辆右一辆规范merge. 其实国人都知道遵守规范,但真正去做,或者碰到自己哪怕一点点利益与群体利益违背,内心还是会抵触。这也是农耕文明讲究的个人蝇头小利,与现代商业文明个人义务个人牺牲以换取更大集体利益的冲突。我感觉西方国家的人普遍“听话”,”服从“,”遵守“;国人的话意见很多对个人斤斤计较,不是一直吵下去就是等强权来shut你up. 台湾香港也是这样,且看他们民主”乱象“。换作美国搞某20,你遵守安排就行了,放假补偿做梦去吧。

*交通:一方面是开车习惯差,另一方面又要买车开车(很多是为了面子,结婚,限牌,洁癖),加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公交发展的极度落后,导致现在交通乱象。这个是全球大城市通病。习惯就好。当然这个与内心陶渊明式的理想社会,差太远啦。

总结,杭州在社会管理,自然环境,文化层面,创新发展方面个人以为是国内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现在的种种不如意,在国内各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杭州已经是各方面发展最好的。之所以不如意,都只能表明你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成果,你可能开着宝马拿着iphone玩着陌陌,但内心深处还是在打渔种田。

这个社会,谁能更快转换思维,适应商业文明并在遵守制度框架,谁就能更快看清我们真的处于最好的时代,最好滴城市。

点评

同意楼主: 5.0
同意楼主: 5
赞  发表于 2016-9-20 15:1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yurikvotchur4 发表于 2016-9-20 09:42
说白了,这类文章就是利用了(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农耕文化(讲关系,讲地域,重感情,均贫富,道德高地 ...

网络戾气现在真的愈演愈烈,稍微一不顺意就随便撒气。
发表于 2016-9-2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的幸福感倒不是因为房价暴涨了才体现出来了,
我觉得20年前杭州的幸福感就不差的么。
杭州值得骄傲的是阿里巴巴的诞生地,但拿这个去谈论杭州20年后的幸福感未免有些空洞吧。
杭州城市基础建设之前拖了很多,比如高架路、地铁、天桥呀等等。为这几届务实的领导点赞。
再说医院,不能光是把主城的名牌医院一个个搬出去,老城区也需要提高环境和条件的。
老城区小学的课桌椅也不能比那些县城学校的课桌椅差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8 16:27 , Processed in 0.5420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