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9|回复: 41

[图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6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6年4月底,一个宁静的深夜,一道火光冲破了云霄,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交接的一大片地区照射得亮如白昼。由于系统本身的设计失误加上业务员的违规操作,世界上最惨痛的核泄露灾难发生了。

        去切尔诺贝利的旅行团至少有3家公司组织,价格差不多都是89美元,但是事先最好邮件问清楚能够上普利皮亚季居民楼的,性价比会高一些,当然总的来说,切尔诺贝利之行和朝鲜旅游差不多,景点固定,比较乏味。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30公里有一个检查站,在这里核对事先办妥的通行证之后才能进入这一片区域。

        刚建好核电站时,这里曾经是全苏联的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当年的切尔诺贝利市政府和中心广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发生爆炸之后,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爆炸共释放出4种主要的放射性物质碘131、铯-137、锶-90和钚-239。其中碘131的半衰期很短,造成的影响早已经消退,但铯-137和锶-90的半衰期长达30年,钚-239的半衰期更是长达24000年。于是100多个村庄被迫疏散,这条路的标牌记载了他们的名字。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苏联露天博物馆,当时的邮箱保持原样。

        旅途的第二站是这个被废弃的、苏联唯一的两座DUGA-3远程警戒雷达之一,它是苏联在冷战时期所建设的超视距雷达,是苏联反弹道导弹远程警戒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投入运营。由于其大功率的短波发送信号曾导致全世界短波频段的干扰。所以获得绰号俄罗斯啄木鸟。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荒原里立着这么大一排雷达,四野静寂无声,那种气势不知道对应苏联军事体制的冰冷刚硬,还是一个庞大帝国悄无声息的完全坍塌,总之令人震撼。

        雷达旁边的研究所。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来到这里需要层层安检,然而如今只剩下一片锈迹。

         丛丛密林,遮挡了军事机密,却无力对抗岁月的沧海桑田。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桃花源般神秘的保密单位大门徐徐关上了。

        第三站是一个被核污染的幼儿园。这里普及一点核物理知识,在讨论辐射对生物组织造成影响时,所使用的单位是 Sv。为了表示生物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辐射强度,在测量时一般使用μSv/h。一般野外环境的正常值为0.2~0.3μSv/h,乘坐一次洲际航空平均照射强度是 3~6 μSv/h。20 μSv/h 被视为正常环境辐射强度的极限。这个幼儿园土壤的辐射值大约有将近30 μSv/h。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建筑物是为了50周年纪念在伟大的红色十月建成的。

        黑板上的福娃倾诉着那个时代的错乱。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装的是РБМК-1000型反应堆,它属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这种反应堆,偏偏是拥有严重设计缺陷的产品。因为设计缺陷,当反应堆在低功率时非常不稳定,在温度上升时存在输出能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危险水平的倾向。

        在反应堆存在巨大缺陷同时,反应堆操作人员又是非常不合格的。厂长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经历和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负责政治的主管,而且事发半夜演习时并不在场,但主导演习的副厂长是核能专业。他的总工程师亦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负责3号和4号反应堆的副总工程师则只有“一些小反应堆的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反应堆操作员首先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减低能量水平的速度过快。此时的最佳选择是关闭反应堆继续实验。但操作员并没有这样做,他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从反应堆中拔出了超过安全操作规定规程规定数量的控制棒,空泡效应的反应逐渐加剧,此时对反应堆进行操作将变得不稳定且更加危险。

        接下来操作员的操作直接和反应堆设计上的另一大缺陷结合,点燃了反应堆事故的最后导火索。在这个反应堆设计中更重大的缺陷是控制棒。控制棒的尾端是由石墨组成的。因为这种设计,当控制棒一开始插入反应堆的的前几秒钟,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反而会增加,而不是预期的降低功率。而反应堆操纵员对这一缺陷也不知晓,且无法预见。1点23分40秒,操作员按下了“紧急停堆”按钮——所有控制棒全部插入反应堆。这一操作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即,几秒钟内反应器的输出功率开始增加而不是降低。不受控的核裂变反应终于出现——1点23分47秒,也就是操作员按下停堆按钮7秒钟后,反应堆堆芯旋生了一系列爆炸。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苦痛将要让无辜的孩子们来承受。

        这个面具是当年教育孩子们万一发生核泄漏自我保护的,然而没想到真的灾难发生时,小小的面具根本无力阻挡。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同恐怖片中的场景。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晨1 时30 分, 来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军事化消防队(ВПЧ-2)和普里皮亚特镇的综合军事消防队(СВПЧ-6)值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冲上机房屋顶开始灭火。消防人员不了解4 号机组及其周围放射性的真实辐射水平。火场中的消防员仅身着普通的防火布制服、头盔和手套,因КИП-5型面具(隔绝式氧气面具)无法在高温下作业,他们在火场中并非一直佩戴着面具工作。消防队员在此之前从未接受过在放射性环境下灭火的专门训练, 不了解辐射后果的严重性。大约在凌晨2点左右,出现了首位有不良反应的消防队员。他变得虚弱,出现呕吐症状,手上的皮肤随着脱下的手套一起脱落,接着有更多的人因急性放射病倒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损毁的4号机组现正使用石棺水泥围墙保护着以阻止辐射扩散,但这并非是一个永远安全的做法。原因是在于当时以人力及工业机器人搭建的石棺正在严重地风化。如果石棺倒塌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机组释放出有辐射性的尘埃。目前反应堆的废墟楼顶正是由该反应堆大楼所建造。两个所谓“庞大的梁”,不单是支撑反应堆的屋顶,还支援其他倚赖架构的反应堆大楼墙。如果反应堆大楼的墙和反应堆的屋顶倒塌,惊人数量的放射性灰尘和粒子将会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令辐射物质毁灭周围的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石棺在正在旁边进行建设,预计2017年可以将旧石棺完全覆盖,使用期限是100年。新石棺内将配有巨型吊臂,能摧毁旧石棺及清除反应堆残骸,以便工程人员清理剩余的放射性材料。新石棺基本完成了主体建设,剩下的步骤就是整个沿导轨平移过去,将旧石棺覆盖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利皮亚季可以说是因为核电站而新建的城市,当时这里集中了苏联最优秀的核物理专家,很多特供商品都能在这里买到,甚至有很多基辅市民专程坐车来这里购物。当时普里皮亚季镇的43000(另有说法是53000余人)名当地居民的生活一切如常,他们对3公里外的这场灾变一无所知。26 日事发当天恰逢周六休息日, 而且临近苏联最重要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早晨, 为避免引起居民恐慌, 官方未通告事故情况, 仅通知居民关闭门窗, 尽量留在家里。绝大多数居民全然不知反应堆发生爆炸, 更不了解放射性物质辐射的后果,他们以为只是发生了一般的火灾事故。全镇秩序正常。当地居民像往常一样在街上散步、购物, 无形中扩大了接受辐射的剂量、范围和时间。在当地医生的坚持下, 政府开始陆续给居民挨家挨户发放碘片, 但并不及时。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幢只剩下空壳子的居民楼。4月27日上午11点,爆炸发生后34小时,苏联当局才开始启动首批安全措施,超过1000台大巴车抵达该市,下午14点军方才宣布将彻底疏散该镇。经过3 个小时左右, 约4 万居民秩序井然地被撤到列斯格纳等镇。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高的党徽已经被密林掩盖。据俄联邦紧急情况部资料显示,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苏联在各加盟共和国动员了约66万人来处理事故善后问题。但是,这些人员中,专业的防核防化部队人数有限,大量没有接受过防核训练的普通军人被派出前往充满危险的核污染地域作业。由于当时在现场处理善后问题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军人缺乏防辐射装备,长期暴露在高剂量辐射环境中,导致其身体机能出现了各种问题。综合各部门统计,因切尔诺贝利事件而致残(包括曾参与善后的退伍军人)的人迄今为止超过了60万,清理人中患甲状腺癌、白血病和精神障碍等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5倍,清理人中的死亡率高达一半。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的市政府和中心广场。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超市似乎已经被洗劫一空,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这个游乐园事故发生时仍未营业,所以可以说,这个摩天还没正真意义上搭载过一位游客,就永远地静止。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续赶来抢险的消防队员、军人、直升机飞行员、核电专家与工人轮番上阵,努力控制反应堆残骸中熊熊燃烧的原本作为中子减速剂的石墨。事后估计爆炸瞬间约有50吨核燃料化作烟尘进入大气层,另有70吨核燃料和900吨石墨崩溅到反应堆周围,引起30余场火灾。核反应堆中剩余的800吨石墨引起的大火,用了10天才扑灭。直升机直接飞进放射性烟尘,从空中向暴露的反应堆残骸倾倒了5000吨碳化硼和沙子后,才终于停止了反应堆内的核裂变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日,三名志愿者Alexei Ananenko (他知道闸门所在位置)、Valeri Bezpalov、Boris Baranov(负责照明)承担了必死无疑的任务:潜水进入4号反应堆被淹没的地下室,打开排水闸门,以避免4号机组内部上千吨1200 °C炽热的石墨块与堆芯熔融物即使融穿几层混凝土楼层后遇到地下室内积存的高放射性废水导致水蒸汽大爆炸。闸门打开后,使用消防泵抽取了地下室内2万吨高放废水,至5月8日排净。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湖边餐厅。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到核污染的自动咖啡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22:20 , Processed in 0.7500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