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6|回复: 48

[讨论] 【口水堂】中国的招牌为什么这么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今日头条】中国的招牌为什么这么丑2016-07-05 08:42

中国街景之丑冠绝全球,各色廉价招牌居功甚伟,丑招牌不仅是美感的缺失,更是社会经济现状的缩影。
文|吴松磊
2011 年,台湾《苹果日报》公布网友票选出的“台湾十大最丑”,街头招牌名列第一。80%的投票者为岛内公共景观感到丢脸,近三分之一的人不好意思让亲朋好友来台旅游,甚至有超过一成的人表示要用炸弹解决问题。今年,台北市市长柯文哲也表示“受不了中华民国美学”,希望出台《台北市广告管理细则》来改变现状。
▍台湾台北市街景(上图)与日本大阪市街景(下图)
台湾人强烈的耻辱感,显然不是与大陆对比的结果,而是来自近邻日本。每一个去过日本旅游的台湾人,回到故乡后自然看哪儿都不顺眼。而在大陆网友面前,台湾人大可坚定文化自信。因为常常被拿来说事的台北某处街景,在大陆几乎随处可见。
▍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出的招牌图片往往是制作商发布的案例照片,以上为通过中文(上图)和英文(下图)检索招牌图片后的结果
中国招牌之丑冠绝全球,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出了问题吗?
为什么这么难看
好看的招牌各有各的好看,难看的招牌却出奇的一致——强烈的廉价感。
有格调的视觉呈现一般是低纯度的暗色和充分的背景留白,即通常所说的“素色”审美。中国街头招牌的配色方案通常相反,背景是中等明度的高纯色彩,配合高纯度色或白色文字,留白普遍不够,往往是不同色彩占据相近面积。
这种配色满足了店主“显眼醒目”的需求,也符合人类天性——心理学研究就证实了人对高饱和度色彩的偏好,如儿童一般都会对鲜艳的色彩更感兴趣,被革命审美熏陶的中国人也天然倾向大红大黄的配色方案。但格调恰恰是对本能冲动的克制,就像富裕社会以瘦为美,高端餐厅追求口味清淡一样。
即便配色鲜艳,设计元素如能合理使用也不致过于廉价。例如在曼谷华人街,大多数招牌虽也使用亮色,但由于布局简洁克制,不但不觉得刺眼,反而能调和排版的严肃感,带来亲切的市井气息。
▍泰国曼谷华人街的夜景
近似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街头招牌形成整体气质。这也是香港街头招牌单拎出来并不好看,但放在一起却别有风味的原因。
▍香港街景
相比店主个人审美,街头招牌的观感更依赖本地政府的市容管理政策。日本就是典范,对招牌的尺寸、位置和色彩都规定得极细。户外广告牌管理最严格的京都,麦当劳等外国企业也必须依照当地规范,把原本鲜艳的红色调暗。
▍降低了明度和纯度的京都麦当劳招牌(上图)和咖啡色的京都 7-11 招牌(下图)
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出现类似台北的情形——广告管理规范缺乏细节要求,商户们可以在建筑物表面随意挂满招牌,看上去混乱不堪。
▍Facebook 网友@小聖蚊的治國日記 对于“中华民国美学”的调侃
与台湾相比,大陆的市容管理当然要有力得多:“一铺一招”的规定算得上整齐划一,城管部门也有权拆掉任何一块不顺眼的招牌。如果想“打造精品街道,统一招牌风格”,甚至能让整条街“齐步走”,为市长书记提供类似阅兵式的美好错觉。
▍安徽省丁香镇为了“打造干净整洁而具有新意的街道环境”在 2015 年 9 月完成了全镇商铺招牌的强制更换,每块招牌的三分之一都是冠名广告,而广告收入肯定与店主无关
这种管理的结果是,许多街头招牌的观感与党政部门的宣传栏如出一辙——都热衷使用陈旧的电脑特效,默认的鲜艳配色,花哨的描边、阴影、渐变,以及让密恐患者晕厥的图文排版。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城管指定的招牌打印店同时也为政府服务。
失去品牌的招牌
中国招牌的丑陋不能全怪在城管头上,大红大绿的街景中,偶尔也能看到符合现代审美的招牌,它们大都是国外品牌或连锁加盟店,这正是中国特色丑招牌的深层原因——普遍缺失的品牌意识。
▍与众不同的连锁店招牌
1949 年之前,传统商业社会已形成品牌意识。招牌是品牌的直接载体,不仅选材精细,描金绘银,往往还不惜重金请名人大家题写牌匾,以展现商铺的品位与分量。
▍《清明上河图》繁华的商业街景中出现了众多悬挂招牌的商店,如“赵太丞家”和“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1949 年后,品牌概念成为“资本主义的腐朽遗毒”,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惨遭清洗,文革“破四旧” 运动中几乎扫荡殆尽。招牌也随之“兴无灭资”,店名要么是政治口号如“红旗商店”,“东风市场”,要么是“地名”+“序号“+“行业性质”的组合,如“虹口区第二副食品店”。
▍像“东风理发馆”和“反帝医院”这种被随意更改的招牌在文革期间的街头随处可见
经过彻底的公有化改造,“地名/小区/商品+商店”这种计划体制的典型命名也保留至今。“个体户”大多为居民区周边的功能性商铺,重要的不是打造品牌,而是所处的地理位置。招牌的功能也仅仅是一块广告位,在极为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塞下菜名、手机号等实用信息。
▍标准的传单式招牌设计。这张兰州拉面招牌模板图,已经成为各地招牌制作公司的保留源文件
对于动辄写上数百字的招牌,常见的发光字、金属字等招牌材质几乎难以实现,只能使用最便宜的喷绘灯布。这种材质极易褪色,更谈不上有什么质感,在其他国家极为少见,但中国的喷绘灯布却几乎占据了街头招牌的半壁江山。
各种品牌的冠名赞助也推广了喷绘灯布的运用。2000 年前后,这种以一次性低成本投入获得长时间曝光的推广策略,陆续出现在各大酒水饮料经销商的营销方案中,导致很多苍蝇馆子看招牌都像是各类白酒的下属企业。
▍低质量的喷绘灯布大概价位为 10 元/平米,但算上灯箱的材料安装费用,一块灯布招牌的价格也得在五百元以上
冠名招牌在中国的大范围流行,反映了大部分个体户的现状。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个体户也拿不出多少钱装点门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2013 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 万元,而个体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仅为 2.7 万元。
▍在设计素材站可以找到大量的冠名招牌模板
什么样的字体适合做招牌
招牌好看还是难看,除配色和材质外,字体也很关键。日本招牌的赏心悦目,字体之美最为直观,在东京、大阪的街头,很难找到两块字体相同的招牌——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印刷字体设计史超过百年,店主们即便没钱找人专门设计字体,丰富的字体库也提供了足够多的选择。
中国招牌字体的单调丑陋,首先在于简化字的短暂历史——汉字简化虽在 1950 年代就已开始,但直到 1965 年简体汉字规范才最终确定,较晚起步的中文简化字设计和庞大的中文字形工程量,让中国从铅活字排版到电子排版的过渡中,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黑体、宋体、楷体和仿宋四种简体字字形,这也成为了 Windows 简体中文版操作系统中最早的预装字体。
▍Windows 简体中文版操作系统只预装了 5 种中文字型,其中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在 2006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Vista 后才开始成为预装字体
今天街头最常见的招牌字体就是 Windows 预装字体中的中易黑体(SimHei)。中易黑体被认为引进自日本哥特体,1950 年代因大量用于宣传标语开始流行。70 年代初,为了排印《辞海》和《毛泽东选集》,上海印刷研究所才专门设计了简体字版黑一体和黑二体。
▍最早的汉字黑体印刷出版物——1891 年日本《印刷杂志》中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的广告(放大稿)
中国街头招牌本身就缺乏设计,使用中易黑体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里德利·史楚普(John Ridley Stroop)于 1935 年的实验从侧面证实,人脑对文字语义的感知比文字色彩更敏感。因此看到使用了常见字体的招牌时,人脑首先感知到的是文本而非图像。这正是为什么讲求外观的服装鞋包,包装设计时往往偏好使用非母语文字。反之,如使用母语,文本信息必须远离日常生活。
中国街头招牌常常是“烟酒商店”之类的文本,唯一的挽救办法就是招牌字体尽可能与书报字体不一样,以降低对文本信息的敏感度,而中易黑体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字体。
▍史楚普效应的经典测试——这个字是什么颜色?
▍微博用户@星河Shinho 用这张对比图说明高端洋气的品牌印上母语也不好看。尽管图中的翻译版本未经设计,字体大小和排版都过于夸张丑陋,但的确和许多街头招牌的观感极为相似
除黑体楷体外,彩云体、琥珀体、幼圆体也是街头常客,它们在 90 年代初从香港引进,在当时看来新潮活泼,但已远远落后于今天的审美。
▍Microsoft Office 2000 简体中文版中加入并保留至今的部分预装字体
究竟什么样的字体才适合做招牌?适用于所有招牌的万金油字体并不存在,能够精准传达出店铺的品牌气质,才是选择字体的关键。
今天,中国人民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包装设计的庞大需求,为造字公司提供了光明的商业前景,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中文字体。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应该不会和街头有什么交集——L 型经济让个体户们的日子愈发艰难,没人会在招牌上白费功夫。



发表于 2016-7-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形象设计意识和水平和装饰字体运用,以及经营者的审美。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为了配合G20大会,很多道路的招牌又全部统一县城装了。
发表于 2016-7-5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7-5 14:38
现在为了配合G20大会,很多道路的招牌又全部统一县城装了。

国际化的县城味!
发表于 2016-7-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lew 发表于 2016-7-5 12:19
整体形象设计意识和水平和装饰字体运用,以及经营者的审美。

还有最关键的——管理者本身的审美素质和敬业精神:

相比店主个人审美,街头招牌的观感更依赖本地政府的市容管理政策。日本就是典范,对招牌的尺寸、位置和色彩都规定得极细。户外广告牌管理最严格的京都,麦当劳等外国企业也必须依照当地规范,把原本鲜艳的红色调暗。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5:44
还有最关键的——管理者本身的审美素质和敬业精神:

我们的管理者朝令夕改,今天血血红,明天滴滴绿,后天墨墨黑……
发表于 2016-7-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7-5 14:38
现在为了配合G20大会,很多道路的招牌又全部统一县城装了。

所以说,除了业主自身素养,设计界能力外,最关键的,恰恰是管理方:
来看看几个案例的前后对比:

改造前,招牌字体、色调,尤其门口竖版的店名,都是有设计的,还有鲤鱼旗什么的,还蛮和风的。“统一改造”后,呆板无趣,索然无味了,不过好歹店名字体还是保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5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7-5 15:47
我们的管理者朝令夕改,今天血血红,明天滴滴绿,后天墨墨黑……

来看看几个“统一改造”的案例前后对比:
之前虽然有点乱,但个别店招还是不错的,比如这个柳苑,原来的字体就相当好看,统一改造也不能一刀切了事,完全可以保留这个字体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比如这个西湖人家,原来也是书家题字,整治后,变成无趣的电脑魏碑体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比如这个:原来的西泠艺墅,是非常见功力的书法家题字,业态陈设也是很雅风很符合杭州的调子,现在...嗯,真是名副其实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00
所以说,除了业主自身素养,设计界能力外,最关键的,恰恰是管理方:
来看看几个案例的前后对比:

但是上图的橱窗菜式海报太low了一点点。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04
来看看几个“统一改造”的案例前后对比:
之前虽然有点乱,但个别店招还是不错的,比如这个柳苑,原来的 ...

现在所有主干道上都在采取下图全部统一的方式,我觉得恨不得名字也改成上城区南山路国营餐厅么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06
再比如这个西湖人家,原来也是书家题字,整治后,变成无趣的电脑魏碑体了。

我们的管理模式通常就是要么不管不顾,要么通通一刀切。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10
再比如这个:原来的西泠艺墅,是非常见功力的书法家题字,业态陈设也是很雅风很符合杭州的调子,现在...嗯 ...

O(∩_∩)O哈哈哈~,这家乡村菜馆真的太到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10
再比如这个:原来的西泠艺墅,是非常见功力的书法家题字,业态陈设也是很雅风很符合杭州的调子,现在...嗯 ...

O(∩_∩)O哈哈哈~,这家乡村菜馆真的太到位了。
发表于 2016-7-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7-5 16:11
但是上图的橱窗菜式海报太low了一点点。

对,这个确实属于店家后来招揽生意胡乱添加的。
但,我的意思是,原本各种low店面形象,当然得整治。但怎么整治,还真不是一刀切就能解决的:

大陆的市容管理当然要有力得多:“一铺一招”的规定算得上整齐划一,城管部门也有权拆掉任何一块不顺眼的招牌。如果想“打造精品街道,统一招牌风格”,甚至能让整条街“齐步走”,为市长书记提供类似阅兵式的美好错觉


——在这个过程中,把原本不多的属于冒尖部分,也给切掉了,就非常可惜。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17
对,这个确实属于店家后来招揽生意胡乱添加的。
但,我的意思是,原本各种low店面形象,当然得整治。但 ...

现在的情形是切掉了一些美好的招牌,乱七八糟的店招依旧还是乱七八糟。
发表于 2016-7-5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7-5 16:10
再比如这个:原来的西泠艺墅,是非常见功力的书法家题字,业态陈设也是很雅风很符合杭州的调子,现在...嗯 ...

下图真是不忍吐槽!!杭州为了G20“铺面装修”就都变成灰底的招牌了,要多丑有多丑!!
发表于 2016-7-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部门咋不上天呢?再想想钱江新城那高饱和度的LED夜景……
发表于 2016-7-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下去了,一篇充满了偏见的文章
发表于 2016-7-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似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街头招牌形成整体气质。这也是香港街头招牌单拎出来并不好看,但放在一起却别有风味的原因


这是什么风味,丑的一塌糊涂的风味?就因为这是香港,即使丑,也丑得有风味?中国的广告丑就是文化素养问题?神马逻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个,那是日本国美学?明显的欧洲建筑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7-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辣椒 发表于 2016-7-5 21:15
还有这个,那是日本国美学?明显的欧洲建筑风格!

你可能不太懂,这个准确的说是兴亚风格。日本将西洋建筑改进过的风格。国际上也有兴亚这个风格的,可以说是日本开创的风格。
发表于 2016-7-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辣椒 发表于 2016-7-5 21:15
还有这个,那是日本国美学?明显的欧洲建筑风格!

而且它有两层意思,说日本欣赏这个风格,台湾欣赏这个风格,而土土的满清代表落后土气喜欢另一个风格。我
发表于 2016-7-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闹闹闹 发表于 2016-7-5 22:30
而且它有两层意思,说日本欣赏这个风格,台湾欣赏这个风格,而土土的满清代表落后土气喜欢另一个风格。我

当然清也隐晦出中国大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01:17 , Processed in 0.4146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