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回复: 10

[新闻] 【杭州城事】 杭州手表厂已转型成机芯制造商:年产100万枚一半出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都市快报】
杭州手表厂已转型成国内举足轻重的机芯制造商 年产100万枚一半出口 德国人都在用

2016-06-08  

上世纪末“西湖”牌手表淡出市场
“杭表”现在一年的机芯产量是100万只左右

“浙江制造 转型向上”特别报道

你还记得60块钱的“西湖”牌手表吗?

自从上世纪末“西湖”牌手表淡出市场,“杭州手表厂”似乎就销声匿迹了。

他们再次高调出现在杭州人的视野里,是在不久前——他们发布了全新的7000型机芯,其市场“假想敌”,则是目前整个机械腕表市场上经典的瑞士ETA2824机芯和日本8205机芯。

公司名字与时俱进了,不再叫“手表厂”,而是“杭州手表有限公司”。但业内人都知道,两者一脉相承。这是不折不扣的“杭州造”,你甚至从团队人员就能看出来——目前杭表的管理层,几乎是清一色的杭州“老男人”,都是和当年的杭州手表厂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彼此间操着地道杭州话,用十几年的时间,把一家普通的老表厂,转型变成国内举足轻重的机芯制造商,有一半以上出口,德国品牌也在使用杭表的机芯。记者 吴轶凡

杭州年产百万枚机芯

新发布的7000型机芯,直径30毫米,每小时有28800的摆轮频率,动力储存有80个小时,这意味着即便在双休日不佩戴,也不上弦,你的表也不会停。杭表常务副总经理李小荣介绍说:“新机芯除了宝石外,全部使用金属材质,今年7月以后开始量产投放市场,除了基础机芯,未来还会加入日历、小秒针和能量(也就是动力储存)显示功能。”

这款机芯的研发,其实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机芯,所以也储备了很多技术,现在拿出来用就行了。”杭表总工程师赵钢说,杭表现在一年的机芯产量是100万只左右,有一半以上出口,主要到亚洲和拉美,而在欧洲,一些德国品牌也在使用杭表的机芯。“当然本土企业也用我们的机芯,比如飞亚达,2004年用了我们的陀飞轮机芯,9年前开始批量采用我们的机芯。”

事实上,就在很多杭州人都渐渐淡忘“杭州手表厂”和他们的“西湖”牌手表时,这家企业已经是国内举足轻重的机芯制造商。有时候订单太多,根本来不及做。

赵钢说,公司接下来也想调整战略,把机芯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去。比如普通机芯,售价大概一两百元或者两三百元,而陀飞轮机芯最便宜的也要1000多元,好的要四五千元,未来可以考虑更多功能性的中高端机芯产品。

而用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陶小年的话说,杭表新发布的这款7000型机芯,是一款在结构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机芯,也是改善机械表产品供给结构,向中高端机芯研发制造迈出的重要一步。

“老炮儿”的手表之路

对于杭表,老杭州人都不会陌生。

1972年诞生的杭州手表厂曾经坐落在吴山广场旁边的四宜路。上世纪80年代,他们生产的“西湖”牌手表,标价60块钱,是这座城市里最紧俏的商品之一。

2000年,杭州手表厂变成了杭州手表有限公司,产品的重心也放在了机芯上。

公司副总王奇回忆说:“当年全国32家表厂,几乎每个省一家,但现在还活着的没有几家了。”

目前的杭表在钟表内行和外行人中的知名度,算得上冰火两重天。外行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公司,而内行人,讲到国产机芯时会提及杭表。

在一些钟表论坛上,杭表曾经媲美ETA2824的6300机芯,也为表迷们津津乐道。同时,杭表也是国内除了海鸥之外,能量产陀飞轮机芯的制造商。赵刚透露,他们去年造了大概1500只陀飞轮机芯。

有趣的是,在市场日益国际化的同时,杭表的管理团队却始终保持本土化,几位高管几乎全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厂的老兄弟。对外时,他们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或是“杭普话”,但私下里的工作语言,就是一口地道的杭州话。李小荣说,他们之间有个“暗号”,叫做“八角”,意思是刚进厂那会儿,每天的工资是八角钱。

“西湖”手表 一直在身边

尽管早已转型成以机芯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但杭表并未完全放弃成表。

杭表的“老炮儿”们,几乎每人手上都会戴一块自产的手表。王奇曾经亮出手上的陀飞轮腕表给记者看——表盘上赫然标着“XiHu”字样。

“西湖手表的商标,我们一直没放弃,也一直在零星生产,有时候是做测试,有时候是帮客户定制。”他说,由于产量很小且不固定,所以如今的西湖手表在市场上几乎看不见。“但大家显然对这个牌子还是很有感情,也很有兴趣。有一次我去国外参展,带了十块西湖表当展品,结果一块都没拿回来,现场就被同行‘抢’光了!”

赵刚则解释说,和机芯相比,以成表作为产品,需要更多的商业运作来支撑,不如做机芯那么单纯。“我们以前也试过成表,但真的很难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为了测试和宣传新机芯,杭表特意做了一小批成表——镂空的表盘上,雕刻着保俶塔和断桥。虽然正面没有熟悉的“XiHu”字样,但表背还是刻上了“WEST LAKE”。

记者手记

工匠的执拗

从“杭州手表厂”到“杭州手表有限公司”,其实这家企业的简称一直没变,都叫“杭表”。它的确从杭州人的生活里消失了很久,以致很多人偶尔想起这名字,都以为它已经不存在——和很多当年如雷贯耳的老国企一样。

其实“杭表”一直都在,只是进入21世纪之后,几乎就没有大规模制造过“西湖牌”手表。市场上看不见产品,新闻里看不见报道,大家就在猜测,这家企业是不是“死了”。然而,用一位杭州本地手表经销商的话来说,杭表这些年不仅过得很好,而且是“发寒发热的好”。它在大众眼中销声匿迹,但在业内声誉日隆,算得上老制造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杭州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常会和IT沾边,但杭表似乎是个例外。这或许缘于行业特殊性——从瑞士人到日本人到中国人,制表业从来不乏先进技术的应用(比如杭表重金打造的无尘车间)——但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一个个比头发丝还细小的零件,你要如何做得更标准,如何装配得更精密。我们曾参观过欧洲很多著名腕表品牌的工厂,最震撼人心的不是先进的实验室和机床,而是制表师们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

其实就技术类型来说,钟表和发动机很像。它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难点在于,你得把它做出来,考验的是你极致的工艺水平。

中国钟表商协会秘书长张华先生曾感叹:钟表是个很小的行业,但它又很“大”,因为透过这个行业,你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精密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但凡传统制表业发达的民族,其工业制造水平,必然是世界顶尖的——德国、瑞士、日本甚至美国,均属此列。

从这个角度看,杭表倒是无意间承载起了一份重大的意义——不过杭表那帮“老男孩”似乎并没有想这么多,他们想的或许只有两件事:第一,我就是要把它做好;第二,我能赚钱养活自己。

工匠的执拗,加上浙江人灵活的商业头脑,也许剩下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发表于 2016-6-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这个好厉害。没想到这种老厂也有所发展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lew 发表于 2016-6-8 13:25
哦,这个好厉害。没想到这种老厂也有所发展进步。

是的,确实刮目相看。
发表于 2016-6-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下来不容易,西湖手表不是全国性品牌,年初100完供应的基本是不发达国家,手表功能单一,走时精度差,夹板和摆陀缺少打磨美观度不好。开发一个新机芯几个月时间那真是吹牛吹的大了点,手表不单只要把各零件装配起来就可以了,看看朗格的调教你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
发表于 2016-6-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8 1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鸥应该也还在吧
发表于 2016-6-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16-6-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卖的 ?
发表于 2016-6-8 1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小资 发表于 2016-6-8 15:35
活下来不容易,西湖手表不是全国性品牌,年初100完供应的基本是不发达国家,手表功能单一,走时精度差,夹 ...

朗格毕竟是德国国宝品牌了,其出场误差标准-2/+3s也已经秒杀众生,精工业精品中国出不来
发表于 2016-6-10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6-6-8 16:44
海鸥应该也还在吧

海鸥在市公安局对面有专卖店
发表于 2016-6-1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手表应该通过天猫弄个旗舰店,接受预定生产。相信还是会有生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8 03:59 , Processed in 0.5336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