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5|回复: 12

[新闻] 【杭州城事】让“挤公交”,慢慢变回“乘公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5-18 14:46 编辑

【来源:钱江晚报】

连续12天早高峰,钱报记者蹲点同一座公交车站,记录下杭州文明乘车的点滴进步让“挤公交”,慢慢变回“乘公交”


  本报记者 吴崇远 本报实习生 马瑶
  4月27日早上,86岁的林克信老人在杭州大学路北口公交站上32路公交车时,因为人流被挤倒摔成粉碎性骨折。事情发生后,老人和子女都表示不想追究,只想呼吁大家上公交车时能够彼此多帮衬、文明排队。
  连续报道后,钱江晚报联合浙江省文明办、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城投集团、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公交集团发起“排队上车,从我做起”倡议。
  5月5日到16日,连续12天,钱报记者在文晖路中山北路口的市交警支队公交站(东向西方向)蹲点早高峰,以一位记录者的视角,记录下关于文明乘车的点滴进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连续12天的记录也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镜头中的点滴进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人人从我做起,“挤公交”,终会慢慢变回有序的“乘公交”。
  ●第一天:5月5日 7:45~8:30
  候车亭内有三四十位乘客在等车,现场有5位公交工作人员在指挥疏导乘客秩序。8点半,一辆179路公交车驶入车站,车还没停稳,乘客就开始骚动了。
  “到站台上去,不要跟着公交车跑!”现场维持秩序的公交工作人员一直在喊,但拥挤的人群几乎要把公交车拦了下来。为了维持上车秩序,一位公交工作人员把手臂挡在车门边做“人肉围栏”,可还是有不少乘客争抢着从两侧上车。“不要挤了,后面还有一辆空的179路!”听到工作人员这话,一大半人群又开始向后方移动……
  ●第二天:5月6日 7:55~8:30
  今天等车乘客明显少了,不过开往城西方向的热门公交线路比如50路、74路、179依然火爆。车门一打开,大家争先恐后挤上车。
  ●第四天:5月8日 8:00~8:40
  下雨天的周末,等车乘客不到10人,上车秩序自然好多了。但记者发现了新问题:上车时经常有乘客在收雨伞时碰到其他人身上,万一雨伞边缘碰到人头上很容易受伤,希望以后大家先收好伞再上车。
  ●第五天:5月9日 7:30~8:40
  周一早高峰再次来袭,公交站里有四五十人候车。8点半,一辆179路驶入车站,车门一打开,大家仍然蜂拥而上。
  ●第六天:5月10日7:30~8:40
  “排队上车,从我做起”倡议正式开始。8点,一辆74路空放车驶入车站,公交工作人员一边引导公交车靠边,一边让车身与绿化带围栏间的空隙隔出一个仅容纳一人通过的简易过道。“大家一个个上车,慢慢来不要挤。”在有序疏导下,二三十个乘客已全部上车。
  钱报记者和公交工作人员为每一位主动排队的乘客赠上一枝玫瑰花。“从建国路过来,正烦这雨呢,收到了你们送的花心情好多了,当然会好好排队啦。”刘小姐说,早上的候车秩序要明显好于以往。
  ●第八天:5月12日7:40~8:40
  今天的客流量比昨天多,40多名乘客一字排开站满了站台。4位公交工作人员和2位志愿者有的负责维持前门秩序,有的负责将乘客分流到后面的空车上,在有序劝导下,乘客大多能遵守排队先后上车。
  ●第九天:5月13日7:45~8:30
  和前一周相比,乘车秩序明显好了不少,虽然上车的人不少,但推搡拥挤的情况少了。
  ●第十二天:5月16日7:50~8:40
  又一个周一的早高峰。“今天我们在站点做客流统计,方便今后分析调度。像之前74路区间车是从文晖大桥西站开始上客,现在考虑到直接从这个站上客。另外在早高峰时班次密度加大,74路目前已经做到4分钟一班,最大程度分流中间站点的乘客。”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5-1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钱江晚报

请把那朵无形的玫瑰传递下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由钱报记者和公交文明劝导员、志愿者,向主动排队乘坐公交的市民传递的朵朵鲜花,其实传递的是一位老人对于文明乘车的声声呼唤。

  杭州老人林克信在32路公交站被蜂拥而上的人群挤摔在地,造成粉碎性骨折。原本,这是一条可以拿来说道说道的道德话题,甚至可以成为法治与责任的话题,然而这位善良的老人选择了包容。几天后,由钱报联合省市文明办等发起的“排队上车,从我做起”倡议,开始在杭州的公交车站得到了市民的回应。

  虽然文明路漫漫,但是在这朵玫瑰的传递之间,人们还是感受到了道德的温暖,感受到了文明之于乘坐公交车过程中的效率提升。不在争议中打口水仗,不在指责中蜂拥如旧。杭州要的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传播与传递,播撒文明的种子,传递道德的力量。

  曾几何时,乘公交成了名副其实的挤公交。就像原本属于马路上的生命线,曾经成为一座城市形同虚设的斑马线一样,争先恐后的陋习已经不知不觉地根植于市民司空见惯的眼里,已经付诸于见怪不怪的行为方式之中。

  杭州斑马线前的礼让行人,如今已经成为杭州影响全国的一道文明风景。这道风景,是从公交车司机脚下开始、继而感染到几乎每个杭州司机的。它表明,文明秩序的构成,最珍贵的就是把人尽皆知的文明素养,当成人人为之的践行过程。然而今天,林克信老人粉碎性骨折之后的包容与呼唤,能否唤起一座城市公交车前文明礼让的另一道风景,这是摆在城市的管理者、更是摆在市民面前的一张考卷。答案都知道,只是每个市民愿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是人人愿意多等几秒的事情。

  文明道德的落地,是几秒钟的心灵梳妆过程,是人人乘上公交时,下脚落地的姿态过程。记者和志愿者送出去的这朵玫瑰,是对市民落地姿态的奖赏,也是对市民心灵梳妆过后的加勉。然而手中的余香是有限的,但心灵的馨香可以经久不散,可以通过无形的传递,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接过这朵有形的玫瑰之后,更需要市民在内心深处接过那朵无形的玫瑰,并将它传递给周围更多的人群。

  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杭州斑马线前这道始于足下的文明风景,已经给世人传导了文明可以通过人人为之的止于行,快速构成风景般奇迹的道德力量。它表明,杭州是一座有着群体向上、向善的文明驱动力的城市,关键看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股力量激发出来;看现有城市交通设施与设计、管理与人性,有没有在更多的细节上体现文明的规范与关怀;看蜂拥而上的羊群效应,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杠杆,向有序文明的另一种羊群效应转换。

  事实证明,只要城市管理的设计者,与公交部门的管理者、与每个乘坐公交的市民,各自心里都留一朵玫瑰,都存一抹余香,都向文明的路径上集体上前一步,杭州的公交车前,增加一道排队上车的文明风景,也是指日可待的一件事情。

  杭州的文明风景,不能因为人心与人性的修炼是一个“路漫漫”的过程而慢慢来。对于杭州来说,G20是提升文明的契机,亚运会是契机,而我们天天面对的契机,正是像林克信老人那样的,每个市民生命安全的呵护。

  请把每个人心中藏着的那朵玫瑰传递出去。公交车前,每个排队的市民,都是一朵鲜花绽放的姿态,都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本报评论员 刘雪松
发表于 2016-5-18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5-18 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底子龙翔桥中心站内坐315路都排队的。
发表于 2016-5-18 1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京坐公交都蛮空的。
发表于 2016-5-1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6-5-18 16:02
老底子龙翔桥中心站内坐315路都排队的。

那是因为有栏杆,没办法,萧绍路就乱糟糟的,各种线路汇总在一块场地,没有车道、白线区分
发表于 2016-5-18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6-5-18 16:03
在南京坐公交都蛮空的。

地铁便宜,能坐地铁的都去坐地铁了,2元起步10公里,全国最便宜了
发表于 2016-5-18 1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6-5-18 16:03
在南京坐公交都蛮空的。

一直空也是一个问题
发表于 2016-5-18 2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198 于 2016-5-18 21:39 编辑

终点站排队可以实施,过路线不太现实。新闻中有人说一条线路一个队,几条线路一起进站还能排吗?一个站有多条线路可以选择又怎么排??关键还是要乘客有序上车,不要拥挤,这样就很好了。其实说实话G20过了这个问题就不会再去挖掘了
发表于 2016-5-19 0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196挤的连门都开不了 司机开门的时候 把我的鞋子划出一道长口子 心疼的不行啊
发表于 2016-5-1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loganese 发表于 2016-5-18 19:27
地铁便宜,能坐地铁的都去坐地铁了,2元起步10公里,全国最便宜了

人家是电话3位数的,和我们这种“民富”的4位数给人家做奶牛,贡献的地方还是不一样的,享受的福利比我们多
发表于 2016-5-1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6 16:57 , Processed in 0.7710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