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INDAX2 于 2016-3-29 20:36 编辑
我村地铁的日最高客流排前十,但日均客流仅仅是十二位。原因是节假日地铁客流暴增。充分说明我村目前的地铁线网的通勤作用有限,主要发挥着“外地人周末进城旅游+本地人周末购物游玩”的功能。希望2西北开通后会有实质性改变。
日最高客流:
北京 2016.03.25 1209.89
上海 2016.03.11 1111.6
广州 2015.12.31 879.1
深圳 2014.12.31 394.9
南京 2015.12.31 298.1
武汉 2015.12.31 248.31
重庆 2014.12.31 240.0
成都 2016.03.25 173.82
西安 2015.09.30 126.91
杭州 2015.05.01 113.09
天津 2015.05.01 111.61
沈阳 2014.12.31 101.28
日均客流:
客流前12名城市杭州的日均客流和客流峰值的差异是最大的,达到113/61.37=1.84倍(61.37=22400/36)
///
下面有人说我是地域歧视,简直是小人之心。我只是陈述事实,觉得线网规划不合理。
为什么不合理? 因为杭州市政府希望用一条线——也就是1号线——就起到串联市中心、各大车站和各大副城的作用。 就我看来1号线主要发挥3个作用: 1.串联杭州主城区、滨江、下沙、临平(萧山不算,湘湖不是萧山核心区) 2.串联各大车站,东站、城站、南站、九堡、临平高铁站 3.作为杭州轨道交通的骨干线路,必须经过武林广场、湖滨等传统市中心 基于这三点,1号线就形成了。 大家可以把我上面说的几个点连起来,除了按照1号线的走向,没有其他更有效率的联系方式了。
其实完全没必要用1条线路串联如此多的地方,主城-滨江,主城-下沙,主城-临平完全可以设计成3条线路(9号线也正是这么做的),因为副城与副城之间的联系不那么多,可以通过换乘解决。 当然,往返于东站、城站及各大汽车站的人群的数量也不那么庞大,可以设计在不同的线路上,通过换乘解决彼此间的客流问题。
说白了,妄图用1条线路解决主城与副城之间以及各大交通枢纽间的交通问题,自然就造成了一到节假日地铁客流就暴增的情况。不要忘了14年5月1号杭州只有1号线的时候,单日客流量就达到了80万的峰值,以后地铁成网之后,节假日客流更会暴增,我倒要看看港铁怎么解决1号线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