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0|回复: 25

[新闻] 【都市快报】中央部署城市发展路线图: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24楼新增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6-2-24 14:51 编辑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未来十年三成新房工厂造
2016-02-22
时隔37年中央部署城市发展“路线图”

道路越来越宽,为什么出趟门越来越累?商圈越来越多,为什么逛个街越来越难?我们的城市是不是“生病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一张蓝图干到底

“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区长一个新区”——有多少城市规划被“翻烧饼”,规划完成之日便是落后之时;规划执行难,“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针对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文件明确了城市规划定位,提出“刚性”要求:

制定规划要依法——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

一张蓝图干到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

“打架”规划要整合——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

规划督察全覆盖——全面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国家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实现规划督察全覆盖。

告别“无边界的城市”

城市“摊大饼”,消耗掉的是耕地,绝大部分是肥沃良田。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给城市划定开发边界,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前提。

《意见》提出,“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

国土资源、住建、农业等部门已达成共识,从控制发展规模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周边开始,保证耕地数量,把耕地质量放在首位,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倒逼”城市内涵式发展。

未来十年三成新房工厂造

“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能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的装配式建筑将在未来中国得到推广。《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

未来城市将会有更多绿色“留白”。《意见》提出,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限期清理腾退违规占用的公共空间。

5年左右查清并处理违建 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

《意见》提出要严格依法执行规划,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记忆的延续。“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正如文件所强调的,过去的建筑和街区是浓缩的历史信息,体现时代特征。在城市中游走,就是要置身于历史之中。

《意见》提出了未来城镇住房改革的两大方向,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道路面积率从12%提高到15%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如果路网密度能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意味着道路间距在250米左右。可以想象,未来的路网道路不会很宽,但会很密,这样道路利用率提高,街道可以有更丰富的店面,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逛街的地方了,走路也不觉得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道路面积率是道路面积占整个城市的比率。目前我国这一指标在12%左右。文件提出了更高的指标,充分考虑了机动车增长和将来出行的需要,未来道路面积更多、城市生活更丰富。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意见》提出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要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还将迎来飞跃发展,百姓出行将更加便捷。

超三成垃圾能回收利用

城市资源有限,需要打造良好的循环系统让废弃物“统统归位再利用”。

《意见》提出,推进污水大气治理。“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专家表示,通过反复论证,这些指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城市宜居的环境离不开智慧管理。《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管理城市,高科技将让城市生活更加精彩。

据新华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堂邮差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2-22 1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网缺陷怪小区造围墙咯?当初卖地的时候大块大块地买那叫一个爽,现在放下筷子骂娘?真是一帮吃人饭不干人事的玩意,不要太过分啊
发表于 2016-2-2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社会车辆又可以来小区里面乱停车了,又找到可以不交物业费的理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要一分为二看,如果本来就是确实存在的封闭小区,那不可能破墙开门啊。但目前有些是圈围了原本的公共马路作为社区封闭式管理,这个应该打开。
发表于 2016-2-2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2-22 11:52
我觉得要一分为二看,如果本来就是确实存在的封闭小区,那不可能破墙开门啊。但目前有些是圈围了原本的公共 ...

其实文章应该就是这个意思。首先高档小区也不可能开的,不然业主要訪京了。像大关朝晖很多就是把路封掉作为小区路面这个应该开放。不然原先封闭的小区乱开放那就每天等着吵架打架声吧,内外车辆肯定有矛盾的
发表于 2016-2-2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区如果开放,就要变省人民医院的停车场了。
发表于 2016-2-22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对大家是好事,但对个人不是好事
发表于 2016-2-22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把大封闭给撤了吧。但是我觉得全撤了按楼管理也不现实吧,似乎按占地面积来划定封闭范围可能会比较好!
发表于 2016-2-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6-2-22 15:25
赶紧把大封闭给撤了吧。但是我觉得全撤了按楼管理也不现实吧,似乎按占地面积来划定封闭范围可能会比较好!

大封闭可是街道和辖区交警的大肥肉啊。
发表于 2016-2-2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关、大学路都是大封闭
发表于 2016-2-2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丸尾花轮 发表于 2016-2-22 18:27
大封闭可是街道和辖区交警的大肥肉啊。

对了 居民区是捞不着什么 街道吃着可香了
发表于 2016-2-2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造的太密并且太窄了 以前莫干山路大关路到登云路中间一个红绿灯都没有 现在妥妥的增加两个红绿灯 这不是在变相增加道路拥堵么 规划的时候路越弄越多 但是宽度却一直不增加 十字路口也越来越多 弄得市区几条主干道全部不堪重负  
发表于 2016-2-2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sx198 发表于 2016-2-22 13:45
其实文章应该就是这个意思。首先高档小区也不可能开的,不然业主要訪京了。像大关朝晖很多就是把路封掉作 ...

大关大封闭本来就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以前要取卡,15分钟内免费,想开这条路没障碍的。现在改成车牌识别,连取卡也不用了,其实跟正常的路也没多大区别。

大封闭的问题在于把本来双向的路弄成单向了,就为了多几个停车位。想取消是不可能了,那么多车停哪里去哦。

发表于 2016-2-2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xphh2014 发表于 2016-2-22 22:26
大关大封闭本来就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以前要取卡,15分钟内免费,想开这条路没障碍的。现在改成车牌识 ...

惠民路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初就不应该这样,应该造停车场。
发表于 2016-2-2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xphh2014 发表于 2016-2-22 22:26
大关大封闭本来就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以前要取卡,15分钟内免费,想开这条路没障碍的。现在改成车牌识 ...

其实也就大关这种,像很多老小区基本都要问保安拿卡才能进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HK8990 发表于 2016-2-22 21:39
路造的太密并且太窄了 以前莫干山路大关路到登云路中间一个红绿灯都没有 现在妥妥的增加两个红绿灯 这不是 ...

我到觉得市中心区域可以加密路网,但路幅不用和飞机场一样那么宽,这样避免机动车集中在宽路上。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xphh2014 发表于 2016-2-22 22:26
大关大封闭本来就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以前要取卡,15分钟内免费,想开这条路没障碍的。现在改成车牌识 ...

打开这些原本就是公共资源的支小路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些支小路的产权并非属于居民小区。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sx198 发表于 2016-2-22 23:27
惠民路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初就不应该这样,应该造停车场。

惠民路好歹还没有封闭。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K34 发表于 2016-2-22 23:54
其实也就大关这种,像很多老小区基本都要问保安拿卡才能进

是的,所以确实有问题,不利于交通,也不利于疏散。
发表于 2016-2-23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xphh2014 发表于 2016-2-22 22:26
大关大封闭本来就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以前要取卡,15分钟内免费,想开这条路没障碍的。现在改成车牌识 ...

大封闭就是街道收钱,交警不来,然后么你懂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丸尾花轮 发表于 2016-2-23 20:09
大封闭就是街道收钱,交警不来,然后么你懂的。

一针见血。
发表于 2016-2-2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丸尾花轮 发表于 2016-2-23 20:09
大封闭就是街道收钱,交警不来,然后么你懂的。

这个你就错了 协警城管都是来的 还会贴罚单 于是就有人一边交停车费一边被罚款150元...
发表于 2016-2-2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xphh2014 发表于 2016-2-22 22:26
大关大封闭本来就不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以前要取卡,15分钟内免费,想开这条路没障碍的。现在改成车牌识 ...

是的,我就在大关的,以前都是开放的,现在车太多了两边停车中间单行线开车
如果两边不停车,双向单车道还是可以走的
难道政府想倒逼有车的老小区业主去买已经建成的有地下车库保障的新小区吗??以此来达到去库存化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钱江晚报

市中心大型封闭式小区开放能缓解交通压力,但居民有一定顾虑
开放式街区创建了良好的邻里关系,也呼唤更高管理水平
封闭还是开放,杭州小区样本调查
本报记者 吴佳怡 楼肖桑 孙晨 印梦怡/文 马骥/漫画
  已建成的封闭式小区要逐步拆掉围墙,成为近几日最热门的话题。杭州有不少封闭的小区,也有一些开放式的小区,昨天,本报记者探访了几个小区,它们的现状,或许能对我们理解小区开放的意义和难点有所帮助。

案例A

封闭式小区世纪新城:

开放了出行更便利,但影响人车分流

  城西作为杭州最早开发商品住房的区域,拥有大量封闭的小区,不少小区体量都不小。但城西的拥堵恰恰又是出了名的。上下班高峰期,经常一个路口要等好几个红灯,堵在那里你就没有办法,因为旁边都是封闭式小区,缺乏支路,你无法改变路线。

  世纪新城位于文二西路与益乐路的交叉口,是杭州城西的一个较为封闭的社区,占地约33万平方米,34幢楼共有2500户左右的住户。世纪新城的保安告诉记者:“小区人车分流,车辆进出都要登记,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封闭的。”

  尽管小区东南西北4个方向都设计有出入口,但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小区的安全隐患,每开放一个大门就需要投入一定成本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调研,最后决定西区只开两扇大门。”

  家住世纪新城西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西区只有南向和东向的大门开放,如果要到小区北侧的高技街,需多绕行一段距离,会给业主的出行带来不便。

  租住在世纪新城的某位房客表示,上下班高峰周边几条路都很拥堵:“高技街是单行线,两侧又一向都停满了车,经常会有堵车的情况,文二路因为车流量大就更加拥挤。”这位房客告诉记者,尽管小区有很大的地下车库,在4个方向都有出口,但因为本身交通压力大,他常常开了近十分钟,还在小区边上打转。

  根据“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意见,像世纪新城这样的大盘如果拆掉围墙、打通道路,将大大方便业主的出行。此外,小区内的道路一旦作为市政道路公共使用,将多出两到三条支路,一定程度缓解区域内的交通压力。比如现在从益乐新村方向到东区的北门,必须从文二西路绕过大半个世纪新城,如果遇上红灯、堵车,几百米路花上15分钟是很正常的。而世纪新城东区就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可以容纳两车对向通行,一旦打通了就可以从文二西路直接穿到高技街。

  不过,业主们也有顾虑。一位世纪新城东区业主表示,小区人车分流,那条南北向的道路是不通车的。如果开放作为公共道路,那么业主就存在安全隐患,小区住户也将面临更多噪声影响。

  家住城西绿城紫桂花园的金女士表示,对小区封闭式的管理较为满意,绿城小区的治安、环境等都非常优越。“外来人要进入小区,保安首先会进行询问,这样能够保证小区安全问题以及业主的生活不被打扰。”

  紫桂花园物业人员告诉记者,小区里的一些公共资源,如泳池、绿化带、景观等均不对外开放,只有业主能够享受。一位紫桂花园业主认为,如果将小区“打开”,使得小区内资源变成公用,恐怕业主们不会情愿。“毕竟这些资源都是我们花钱买的,且这样小范围的封闭小区对交通也没有过多的影响。当然,政策如何落地,政府应该会给一个万全的方案,相信大家的利益都会有所保障。”该业主坦言。

案例B

开放式社区良渚文化村:

创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打开封闭式小区,形成街区式格局,除了让城市拥有更多“毛细血管”式的小路,缓解交通压力,也有利于打开藩篱,形成街里街坊的良好邻里关系。在这方面,准开放式的大型社区良渚文化村提供了一些借鉴。

  据记者了解,良渚文化村由十多个小区组成,如探梅里、秋荷坊等等。这些小区更像是一个个组团,虽然也是封闭的,但整个社区却是开放的。譬如春漫里的底商,组成了一条新街坊商街,为整个良渚文化村业主服务,此外还有美食街、文化艺术中心等配套,为业主提供了可供交流的公共空间。

  不同于封闭式小区邻里关系的淡薄,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社区氛围,让良渚文化村业主的邻里关系更加融洽。2011年业主自发订立了《村民公约》,这是杭州大型社区第一份业主自律互助的“公约”。

  也正因为良渚文化村名声在外,社区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良渚文化村的一些公共配套知名度很高,像这里的美食一条街、教堂还有矿坑公园,都已经成了不少新杭州人的旅游消费景点。”王先生是小区的业主,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在美食街吃上一碗面都要排队半小时,更不用说双休日络绎不绝前来拍婚纱照的。

  据王先生介绍,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只要是天气好的周末,美食街就会迎来大批的外来食客。“咖啡店、小吃店、菜馆,周末吃面基本都要拿号子。有些甚至是从市区过来。”美食街一家面店老板告诉记者,社区的开放,带来了大量的人气,也带来了消费力。

  “我觉得这样的开放程度刚刚好,盘活了特色商业街。同时社区里的组团都设门岗,也有一定的私密性。”一位住在村里的咖啡店老板说。

  良渚文化村的借鉴意义是,以后不再新建封闭式小区,但小区仍可以形成一个个私密的组团,而公共空间和配套的开放和共享,既可以避免很多小区商业因人气缺乏而难以经营,也能诞生像《老友记》里的中央公园咖啡馆那种有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场所。

  良渚文化村位于郊区,在杭州市中心,不少老小区其实都是开放的,如朝晖。但这些开放的老小区,也遇到停车难、消防救护通道受阻、公共绿地损毁等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问题。这些老小区如何既做到开放,又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钱江晚报

巴菲特的住宅没有围墙
让我们来看看各国的小区是如何开放的
本报记者 韩兢
  听说将要逐渐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王峰觉得这代表了一种进步。他在自己的微信上发了很多有关这个街区制度的探讨。他是杭州的一名交通设计师,所以,他更关注于这样的改变对交通的影响。他对记者说,尽管现在提出这个概念,让很多老百姓无法接受,但这确实代表了某种进步的理念。

  那是不是国外的街坊模式都是开放的?记者采访了多名海外华人和规划师进行解读。

  英国

  公交车站直接设在家门口

  学校走出教学楼就可以乘车

  昨晚记者与英国留学的同学谈起英国的街区。他们说,在英国的学校里,几乎走出宿舍、教学楼就是公交车站。公交车会很自然地开进校园内,而且校园内还设置了两三个车站来方便学生出行。校园内的道路更是自然直接通向了校园外部。

  他们说,校园没有中国学校这样的标准大门。如果你想在国内一样找个印有学校名称的大门拍个到此一游,恐怕会失望。如果用一个更合适的词来描述英国大学,那么这里更像一个个与学校相关的建筑聚集区。

  在英国,居民居住的房子主要是独栋房。这些一幢幢的小房子距离街道很近,往往家门口就是一条快速的车道,家门对面就是一个公交车站。这些便利的设施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仿佛触手可及。

  美国

  巴菲特的住宅没有围墙

  独栋公寓每个单元有保安

  在美国偏远的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叫奥马哈,奥马哈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出了名超级富翁——“奥马哈先知”巴菲特,他出生在奥马哈,现在还生活在奥马哈。

  奥马哈其实不大,40万人口。如果你去镇上的杂货店打听,老板娘会很爽快地画出巴菲特的住宅。

  他的住宅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不是大院子。只是一栋灰色的小楼,就紧挨着旁边的马路。巴菲特对这栋小楼确实不离不弃。巴菲特住房是美国住宅文化的一种缩影,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区,很少见有一道耸立的围墙,小区道路一般不会太宽敞,双向两车道,社会车辆也可通行;即使是富人所在的别墅区,也是开放式的,屋门之外是自家草坪,自家草坪外就是马路,最多是个绿化带或低矮篱笆隔开。

  杭州城市规划专家杨毅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和英国的大城市里也有一些高密度住宅区,这里的很多独栋公寓,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有专门的警卫。当然这样的房子价格也很高。

  在规划专家看来,我们国家的住宅目前仍传承了之前的单位大院式的住宿模式,在这个大院里很多配套都有,甚至包括了幼儿园和小学。这种模式让老百姓觉得很舒适,之后的开发商也都沿袭了这样的开发模式。

  新加坡

  非封闭式住宅小区为主

  议员每月会来家里来聊天

  很多讨论称,西欧国家包括美国等地多属于人口少,土地多的状况。但是中国的国情却很不同。像中国内地这样的高密度人口和住宅情况,或许从全球来说,只有新加坡,乃至中国香港情况类似,而它们的管理经验或许可以借鉴。

  从成都移民至新加坡的李兴和记者聊起新加坡的住宅区。她说,在新加坡有政府组屋、公寓和执行共管的公寓(也由政府开发)这些类型。政府组屋是非封闭式的,而公寓(商业开发)和执行共管的公寓是封闭式。公寓类似于国内商品房概念。

  新加坡80%的人都住在政府组屋。这种政府组屋是非封闭式管理的,而且没有保安。“我们住的楼里没有保安,也没有觉得需要保安。在楼道里都有摄像头,一旦有可疑的人物,警察自然就可以发现。”

  李兴大力推荐新加坡政府的社区管理措施。她说,每个月都有议员会安排一两个晚上跟居民直接对话。小区门口都会张贴出,议员与居民对话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如果居民有什么困难或者问题都可以直接告诉议员。有时候议员还会亲自敲门入屋和居民聊天。

  新加坡也依然有居民区的概念,这点和国内类似。他们小的社区就是叫居委会。这些居委会也就位于组屋区内,常常也是一群老人坐在里面或看电视或聊家常,又或者是一群人穿着同样的T恤在组织活动。

巴菲特住宅的俯瞰图
纽约典型的街区是这个样子的
纽约的第十大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18:17 , Processed in 1.3778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