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陌生城池 于 2016-1-22 15:02 编辑
杭州公交史 讲述 庞培华 整理 丑丑
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公交人,亲身经历了杭州公交从独轮车、黄包车、木炭车一直到现代公交的发展。
独轮车 晚清,杭州交通不发达,去一趟灵隐,来回得好几天,全家人提前好几天就要开始筹划准备。山路难行,那时妇女裹小脚,常常走到半路,体力不支,需要借乘当地一种用人推的独轮车代步9(图1)。
木炭车 在汽车前面装一个炉子,司机或者专门烧炭的师傅,每天一早打开炭炉子的火窗投放木炭,浇点汽油引火,再用手摇鼓风机把火炭烧旺,浇点水进去,蒸汽气体就起来了,成了汽车动力(图2)。
私人汽车行 私人汽车行都是两层木板楼,一楼停汽车,二楼住人。西湖电影院门口一排有五个汽车行,其中最大的一家叫“金国汽车行”,老板是女的,姓金(图3)。
道奇大卡车 五十年代,每年三月春暖花开,香市开始,很多人要去灵隐上香,乡下大批人进城,车不够用,市交通局就向市运公司调拨一批解放战争时期缴获来的美国十轮道奇大卡车来,拉几根粗绳子,旅客就从后板上爬进车厢。我妈也在上面卖过票。 这些大卡车非常拉风,敞篷游西湖,上断桥如履平地,下坡像坐过山车,市民都争着去坐(图4)。
9路爱情毛竹车 1956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辆烧汽油的公交车,杭州公交公司分到二十多辆解放牌卡车,卡车经过公司改装变成了客车,从此客车终于不用再烧炭了。 很快,1958-1959大炼钢铁,国家钢铁很困难。公交公司技术科长徐金水师傅就琢磨:汽车轮子上要用避震钢板,用量大要求高,如果能在公交车上为国家省下一点该多好。 他想到安吉有很多毛竹,毛竹老头可以用来做扁担,小小的嫩扁担也能挑百斤呢,试试看能不能用毛竹来代替钢板。 这个设想很大胆,工程师不敢签字,技术员也反对,说这个事情弄不来,搞不好要吃官司的。 徐金水是很有经验的老木工,他说按照他的实验,是可行的。 经理颜绍武表示可以试一下。用最老的老毛竹夹在钢板里做了一辆车,骨架用樟木做,车身用毛竹席子做,避震钢板用老毛竹代替。 这件事引起轰动,都说你太大胆了。不少人劝他算了,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车造好后,进行破坏性试车,很多人都准备看徐师傅的笑话。结果,这个车很结实,一点事也没有。后来又造了150辆公交车跑郊区,一直到国家钢铁缓和了才停运。 这批毛竹车为当时的交通出了大力,徐金水立了大功,公交公司奖励了他一个搪瓷盅。 现在都说155路车是9路车,其实9路车才是爱情车,9路车也是毛竹车。从长明寺巷到临平。 七十年代,杭州大部分适龄青年上山下乡,一批去了黑龙江,还有一批分布在萧山,余杭、湖州三天门一带。乔司农场属于1师,萧山属于2师,都要坐9路车。 许多漂亮女孩子也都到农场去了。想要回杭州,只有一条路,嫁个杭州的老公。杭州有一批年纪大一点,条件不太好,没找到对象的光棍都看到了这个机会。 每到星期六,杭州那批找不到老婆的人就坐9路车去农场看女孩子,女孩子也眼巴巴望着城里来的社会青年。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说,“杭州没路,跑9路”,9路车忙得要命,都说是牛郎织女车(图5)。
沼气车 1958年,我才八岁。汽油资源不够,国家就建议烧沼气作为能源。 有天,我父亲说,今天我带你看个好戏。今天公交要出来一批很奇怪的车,让你看看稀奇。 父亲把我带到井亭桥旁边的西华大楼,有七层楼高,是当时杭州最高的一座楼,老杭州称作“七重天”。走到四楼的时候,他看了下表说:好,车来了。 楼上看下去,一大排沼汽车慢慢开过来,速度很慢。都是头上顶了个大气包,一共十几辆。市民又涌到大街上看稀奇,说像大甲虫在马路上爬(图6)。
第一辆杭产电车 1960年,为了实现杭州的电车梦,公交公司精选了90名素质好,根子正的年轻人,到上海电车公司拜师学艺。那时,国家很困难,为了节约开支,学员自带铺盖卷在车场的大礼堂里打地铺,起早漏夜地学习。自带口粮,一口锅,几个石头垒起来就煮饭。不请假,不休息,一门心思学好技术带回杭州。 全杭州五十多个单位合作,五百多名安装工历时六个多月,终于制造出第一辆杭产电车。 1961年4月26日,杭州第一辆无轨电车终于通车,从城站到拱宸桥,全长12点5公里,命名为1路车。 通车那天,盛况空前,一千多人在胜利剧院举行通车典礼。高音喇叭响彻大街,万人空巷,听到广播的市民们涌上延安路等待电车开过来。很多人都激动得哭了,老百姓们把电车的出现当成中华民族的崛起。 新电车向所有杭州人开放,免费乘坐三天,并发放杭州电车通车纪念车票,排队的市民人山人海。(图7)
徐金水师傅 徐金水师傅在给我做的车模点评(图8)。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杭州城小路窄,人车混行,事故多发。徐金水师傅发明了一个安全器,就是在车头下面装个网兜(图9)。公交车行驶途中,如果碰到障碍物,网兜会自动弹落,兜住障碍物,避免交通事故。 找了条狗来做试验,公交车开过来,工作人员把狗推过去。咣当一声,网兜掉下来,兜住了狗,狗跳下来就跑了。 有一天,公交车开到官巷口,行人横穿马路,真的就撞上了。司机脸都吓白了,赶紧停车查看。 没想到,那个人哧溜从车肚子下的网兜里爬出来,一溜烟跑得比兔子还快,叫都叫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