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9|回复: 27

[新闻] 【今日早报】在环北隧道内行车轻松,但从隧道东口出来上秋石高架的话还是要打起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环北隧道内行车轻松,但从隧道东口出来上秋石高架的话还是要打起精神——上引桥需要大变道,请注意直行车流


  ■《环城北路隧道通车首日,体育场路上高架不能文晖路下,车主不适应》后续
  在环北隧道内行车轻松,但从隧道东口出来上秋石高架的话还是要打起精神——
  上引桥需要大变道,请注意直行车流
  □本报记者 霍翟羿 文/摄
  正式通车的环城北路地下通道(环北隧道),在给杭城车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但也引出了一些话题。
  这个双休日,记者继续体验环北隧道开通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从环北隧道出来后,上中河高架的车流量有多密集?环北隧道另一端连接着秋石高架,那里的交通情况又是如何?昨天,记者驾车进行了一番实地体验。
出隧道东口上秋石高架,变道要注意直行车流
  昨天是环北地下通道开通的第三天,也是开通后的首个休息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从隧道西口(环城北路杭州香江国际大厦前)进入隧道。
  也许是不少车主还不习惯走隧道,加上休息天晚高峰车流量不如工作日来得大,一路下来非常畅通,和开通首日时相差不大。
  进隧道之前,记者掐了个秒表:由于隧道内限速60公里/小时,记者一路也开得不紧不慢。当开出隧道“重返光明”时,记者看了看,秒表上显示的时间是2分31秒,贯穿隧道还不到3分钟。
  然而,出了隧道东口,就是另一种体验了——记者本来准备从隧道东口上秋石高架,但由于隧道东口在车道最左侧,而秋石高架引桥在车道右侧,想要上高架,就得来个大变道,即须从艮山西路西向东方向最北侧的车道变到最南侧去。
  此时,艮山西路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川流不息,其中还有不少大货车。记者打着右转向灯在变道处等了几分钟,才找到一个车流的缝隙“钻”了过去。回头一看,还有几辆同样想转上秋石高架的车被截在车流外,有的车主已经不耐烦地按起了喇叭。
出隧道西口上中河高架,要花上十几分钟的时间
  而此后在记者返程时,由东向西开过环北隧道,从隧道西口出来后,想要上中河高架,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出了隧道西口,首先途经中河高架南向北方向的引桥。在这里,记者看到,车流都排起了长队,队伍的末尾一直延伸到环城北路上。
  再往前开,到了中河高架北向南方向的引桥。虽然引桥上的车辆不多,但由于中山北路和环城北路路口堵车严重,路面等待红绿灯的车流一直排到中河立交桥下,再加上转上高架还要变好几个车道,一路见缝插针地开过去,记者的手心也不禁捏了把汗。
  等到终于开上中河高架,记者一看表发现,按从出隧道西口算起,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
隧道开通后,明日首迎“最忙早高峰”
  隧道通车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但带来的新问题让不少司机始料未及。
  拿隧道东口来说,该出入口连着艮山西路快速路和艮秋立交,随着隧道开通,这短短一段路的路况就变得相对复杂起来。
  市民黄先生担忧,艮秋立交这一段本来就是快速路,平时很通畅,司机们的车速普遍也比较快。而环北隧道开通后,车子会从隧道东口出来进入地面,倘若要大变道右转上秋石高架引桥,会不会容易和路面直行车流发生擦碰?“走环北隧道上秋石高架的车子,以后肯定不会少的,都要进行这样的大变道的话,相当于两股车流在这里打了个结,我觉得可能会有安全隐患。”
  “能不能有更明显的标识,或者干脆设个小红绿灯,对这里的车流进行疏导呢?”黄先生建议。
  明天,环北隧道将迎来正式开通后的第一个周一早高峰,也是开车族眼里每周的“最忙早高峰”,不管是初试“禁右”的中河高架、新晋“堵点”环城北路中山北路口,还是艮秋立交,都将迎来车流高峰考验。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10-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就堵上了。
发表于 2015-10-1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上高架的口子本来就已经很不堪了,现在是不是要瘫痪了。
发表于 2015-10-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身设计就不合理,这样从隧道出来上高架要和直行车辆交汇,高峰必瘫痪
发表于 2015-10-1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没过多久这里就会架起红绿灯了。。。
发表于 2015-10-18 1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报道说出了真话。
发表于 2015-10-18 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聪明之处,口子离堵点留了几百米,免得堵在洞里。
发表于 2015-10-1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K24蒋村站—杭州 发表于 2015-10-18 17:26
本身设计就不合理,这样从隧道出来上高架要和直行车辆交汇,高峰必瘫痪

肯定不是杭州人设计的
发表于 2015-10-18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本来就有毛病
发表于 2015-10-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东口上秋石要这样变道,那基本废了
发表于 2015-10-1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usin 发表于 2015-10-18 21:46
我靠,东口上秋石要这样变道,那基本废了

建议:加划实线,不准变道,直走高速,保障安全。
发表于 2015-10-1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yxy 发表于 2015-10-18 22:02
建议:加划实线,不准变道,直走高速,保障安全。

环北隧道,美曰“贯通上塘和秋石高架,形成内环的“。
发表于 2015-10-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要在东西两个口子架红绿灯了,类似于九里松-灵溪
发表于 2015-10-1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口没记者写得那么夸张,出口离艮秋往南的匝道还有好几百米呢,虽然要跨N个车道,但目前的车流还是没啥问题的,在主路中间停下来等,能不堵么。

西口么,不用说了,出了西口,两条路全是堵的,去上塘路和上塘高架的匝道顶部有个红绿灯,一般排队都是到匝道底部的,这一段匝道没10分钟上不去;另外一条环北地面,中山北路堵过来的车流基本都到高架的主线下面,过中北路口要几分钟没试过。反正西口出来基本就是无路可走的状态。
发表于 2015-10-19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yeahhaey 发表于 2015-10-19 09:12
估计要在东西两个口子架红绿灯了,类似于九里松-灵溪

堵死在隧道里?想吸尾气啊!!
发表于 2015-10-20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5-10-18 22:09
环北隧道,美曰“贯通上塘和秋石高架,形成内环的“。

是美曰,不是美日。不过杭州规划美曰的实在太多了
发表于 2015-10-20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向西上中河上塘这里的车流
个人认为建议弄个起到部分作用的红绿灯
车道进行细化
从南到北依次第一道:隧道出来直行车流,不受红绿灯控制
从南到北依次第二道:隧道出来上中河高架车流,受红绿灯控制
从南到北依次第三、四道:地面过来直行车流,受红绿灯控制
从南到北依次第五道:地面过来上中河高架车流,不受红绿灯控制

这样的话,感觉受控影像不会很严重
也能适当引导大家不要从隧道走的目的就是单单的上中河匝道
发表于 2015-10-2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hgcsx 发表于 2015-10-20 07:47
东向西上中河上塘这里的车流
个人认为建议弄个起到部分作用的红绿灯
车道进行细化

来张手工示意图
发表于 2015-10-2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两个出口,目前还没打结,而且出口离两个立交的匝道口还有比较长的距离,没有必要在这里搞交通灯。

隧道开通,最大的问题是西口往西的交通疏散,往上塘:一个红绿灯堵着;往西:中北环北有个红绿灯;往中河:被往西的车流堵着。几个方向都不能快速通过,造成车流堆积,队伍长了么就到隧道口了,然后么和地面的车流交织,然后么更堵。

东口几个方向,都能比较快速通过,车流是不会堆起来的,虽然车流有交织,但没有太大的问题,除非像记者那样停下来在路中间等几分钟的,那怎么可能不堵车呢,杭州的堵车,这部分人也有很大的功劳!
发表于 2015-10-2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造之前就建议出口造在靠右侧之后里外分离。现在好了,问题慢慢就显现了
发表于 2015-10-20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K34 发表于 2015-10-20 13:54
造之前就建议出口造在靠右侧之后里外分离。现在好了,问题慢慢就显现了

以后肯定是大问题。
发表于 2015-10-21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K34 发表于 2015-10-20 13:54
造之前就建议出口造在靠右侧之后里外分离。现在好了,问题慢慢就显现了

谁干的,扣奖金
发表于 2015-10-2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K34 发表于 2015-10-20 13:54
造之前就建议出口造在靠右侧之后里外分离。现在好了,问题慢慢就显现了

其实内侧外侧都会有问题,本来进出口一左一右分两个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么木已成舟。
发表于 2015-10-2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扣光都不解恨。
发表于 2015-10-2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bustthx999 发表于 2015-10-21 12:40
其实内侧外侧都会有问题,本来进出口一左一右分两个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么木已成舟。

什么是一左一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6:11 , Processed in 0.5987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