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9|回复: 19

[新闻] 【今日早报】杭州环北地下通道地面施工昨晚起由主道转辅道 整个工程预计国庆前完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环北地下通道地面施工昨晚起由主道转辅道——“腾”出六个车道,环城北路通畅多了整个工程预计国庆前完工


  杭州环北地下通道地面施工昨晚起由主道转辅道——
  “腾”出六个车道,环城北路通畅多了
  整个工程预计国庆前完工
  □本报记者 詹程开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不少开车从艮秋立交下来,走艮山西路进杭州城的朋友来说,一路上的通行往往不是特别顺畅。不过用不了多久,这种局面就会改变了。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建委了解到,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工程(中河立交-凯旋路东)将陆续开放该工程地面道路西区、东区原施工范围,同时封闭两侧机非隔离带及辅道,进行下一步燃气管线、机非隔离带及辅道等施工。
  整个工程预计在今年国庆前如期完工,届时,杭州市中心的快速路就可以四处连通,初步构筑起一张相对完善的快速路网。
地面施工由主道转辅道
  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工程施工已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持续的施工作业,也给周边路段的通行带来了不少影响。建设单位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工程已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昨晚,该工程西区路段环城北路上(中河高架往东到建国北路)一直用围挡围着的路面已经开放。这样一来,车辆就可以正常走中间路面道路了。同时,该路段两侧机非隔离带及辅道也已被封闭,计划于8月20日进行燃气管线、机非隔离带及辅道施工,预计9月5日完工,随后进行快车道及人行道整治。
  与此同时,该工程东区艮山西路施工场地内沥青铺设计划于8月20日完成,并于22日晚进行交通改道,开放原施工范围道路;封闭两侧机非隔离带及辅道,进行自来水管道、机非隔离带及辅道施工,计划于9月15日完成,随后进行快车道及人行道施工。
  记者了解到,总的来说,接下来进行辅道施工的区域并不算长,每个路口大约都只有一两百米的样子,所以对大家的出行影响不会太大。而且,原来的施工区域开放后,机动车可以保持双向六车道通行,顺利行车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预计国庆前就能完工
  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工程是杭州市重点新建的快速路之一,线路西起中河立交西匝道,沿着环城北路、艮山西路向东前行,一路途经建国北路、环城东路、凯旋路到达艮秋立交。通道全长2460米,设计为双向四车道的市政公路隧道,时速为60公里/小时。
  环城北路地下通道为南北两线交错布置,也就是说,分为一南一北两条地下通道。等到地下通道建成之后,从西往东去的车子可以进入南通道,通道的入口在环城北路杭州香江国际大厦附近,最后过凯旋路闸弄口地道以东的地方出来;而由东往西的车子,可以走北通道,从艮秋立交桥下来300米左右的地方进入,到原来杭州电视台的位置出来。
  据了解,目前该工程地面道路已完成结构施工,隧道内装修工程完成85%,机电安装工程完成85%,管理中心装修施工已完成。根据计划,今年9月中旬前将会完成隧道内剩余装修、设备安装和调试及道路铺设、标线等,预计在今年国庆前如期完工。
  等到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建成通车后,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中“东西向中轴线”的“一横”就拉通了,今后,来往于秋石高架和中河高架的车辆,就可以走地下通道,在市中心形成一个“H”形快速路,对于促进武林广场地区的交通改善,缓解杭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市快报】
环城北路地下通道(中河立交-凯旋路东) 国庆节前完工
2015-08-19

记者 刘云 制图 高薇
本报讯 好消息!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工程(中河立交-凯旋路东)国庆前完工。
杭州市建委通报,昨晚起,环北地下通道工程(中河立交-凯旋路东)地面道路的西区和东区原施工范围,陆续开放、通车。但同时,将封闭两侧机非隔离带及辅道,进行下一步燃气管线、机非隔离带及辅道等施工。只要再坚持一个多月,就会完工。
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工程,是位于市中心的一道“点睛之笔”。
地下通道是南北两线交错布置。北线隧道供由东向西的车辆行驶,东端入口位于艮秋立交桥下来300米处,西端出口在原杭州电视台前;南线隧道供由西向东车辆行驶,西端入口位于杭州香江国际大厦这里,东端出口则在闸弄口地道以东。
隧道全长2460米,双向四车道,时速60公里。
市建委说,目前,环城北路地下通道工程的地面道路,已完成结构施工;隧道内装修工程完成85%,机电安装工程完成85%,管理中心装修施工已完成。
计划9月中旬前,完成隧道内剩余装修、设备安装和调试及道路铺设、标线等。
预计国庆节前如期完工。
环城北路地下通道通了,车辆就可以从凯旋路以东一直下穿到中河立交,避开拥堵的建国北路口、环城东路口和凯旋路口。
而且,它通了,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中“东西向中轴线”的“一横”也就拉通了,来往于秋石高架和中河高架的车辆,就可以走地下通道,在市中心形成一个“H”形快速路。
这样,杭州市中心的快速路将可以四处联通,大环套小环,层层叠叠,在杭州市中心初步构筑起一张相对完善的快速路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8-1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原道路…那就是说环城北路的车道数又要减少了?
发表于 2015-8-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赶紧架电网吧,恢复电车
发表于 2015-8-1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赶紧架电网吧,恢复电车
发表于 2015-8-1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点恢复吧
发表于 2015-8-1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堵地面,以后让你堵隧道里
发表于 2015-8-1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a150506 发表于 2015-8-19 11:23
以前堵地面,以后让你堵隧道里

不可能
发表于 2015-8-19 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乘着亚运会,感觉把东新路-建国路也快速化了,分流中河路。核心区快速路网还是少,中河路车流太集中
发表于 2015-8-19 1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骗人的,什么都没变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bomguo 发表于 2015-8-19 13:03
乘着亚运会,感觉把东新路-建国路也快速化了,分流中河路。核心区快速路网还是少,中河路车流太集中

东新路建国路一线马上要开挖地铁5号线了!~
发表于 2015-8-19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bomguo 发表于 2015-8-19 13:03
乘着亚运会,感觉把东新路-建国路也快速化了,分流中河路。核心区快速路网还是少,中河路车流太集中

早挖了地铁5号线!不用了!
发表于 2015-8-1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北桥以后是不是不用动了,这条隧道好比德胜路断头高架,出隧道的第一个路口会和教工路口那样堵死。
感觉疏通隧道二期,通往古荡、留下。
发表于 2015-8-19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连接快速路的入城口:杭州西、杭州(彭埠)、杭长主线、练杭崇贤,其中杭长连紫金港快速路已经施工了,彭埠和杭州西也规划连入艮山-环北-天目山快速路;就是练杭没有任何规划,还要并入绕城拥堵,加大南庄兜和上塘的压力;建议规划落实康桥-东新-建国-望江路过江的快速路,分担上塘中河及秋石的压力
发表于 2015-8-19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fang1981 发表于 2015-8-19 14:21
还没连接快速路的入城口:杭州西、杭州(彭埠)、杭长主线、练杭崇贤,其中杭长连紫金港快速路已经施工了, ...

还有时代大道南段,南庄兜康桥路口,风情大道萧山南,石祥路西园路口,转塘320国道,都应该快速化改造
发表于 2015-8-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靠造路来缓解交通压力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才是王道
发表于 2015-8-19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loganese 发表于 2015-8-19 20:57
靠造路来缓解交通压力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才是王道

上海高架路也造了、地铁也造了,然而交通压力还是不小。轨道交通如果规划不合理,也会线路拥堵、大批站点限流。高架路规划不合理,上下匝道都会堵住。控制人口规模才是治本之策。
发表于 2015-8-2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cnzjhzxhcsc 发表于 2015-8-19 13:15
骗人的,什么都没变

今天早上走过,建国路西围挡基本没拆。记者夸大报道 8.20
发表于 2015-8-2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艮山门这里绝对是问题,隧道出口在中间,上塘高架入口在右边
发表于 2015-8-21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yxy 于 2015-8-21 07:54 编辑
K34 发表于 2015-8-20 20:27
以后艮山门这里绝对是问题,隧道出口在中间,上塘高架入口在右边


出口靠右最佳,今后可能造成出地面后变道距离太短?
建议:在隧道内用虚线,右转的可以先变好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9 15:46 , Processed in 0.40621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