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9|回复: 1

[新闻] 【每日商报】通勤车市场会不会成为 移动出行领域新蓝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制公交、滴滴巴士、嗒嗒巴士……通勤市场“硝烟四起”
通勤车市场会不会成为 移动出行领域新蓝海?
2015-07-21

商报记者 潘婷婷      
近日,继快车、顺风车之后,滴滴快的另一项业务——滴滴大巴正式在北京、深圳上线,滴滴快的触角已伸向了公共交通领域。
杭州虽然不是试点城市之一,但本地的通勤市场早已“硝烟四起”。去年年底,杭州公交集团首先试水“定制公交”平台;今年5月份,活跃在北京的接我云班车,开拓杭州市场;今年6月初,实时公交应用“车来了”,进军通勤大巴领域,推出“定制大巴”......  
随着专车混战告一段落,通勤大巴逐渐成移动出行领域“新热点”。专车颠覆出租车,已成既定事实,那么通勤大巴会不会颠覆公交出行?通勤车市场会不会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新蓝海呢?
网上订票 乘坐者以年轻人为主
家在祥符社区的李小姐,在杭州大厦附近的写字楼上班,每天挤公交车76路上下班,经常要站三四十分钟。
不过,从上周开始,她上下班有了新的选择,在手机上下了个软件,打“公交车”上下班。
李小姐是六点下班,本来是要飞奔去赶公交车,但现在她不紧不慢地拿出手机,点开微信登录“车来了”平台,订了一张6∶20杭州大厦去三墩镇政府的车票,“选择线路,在手机上付款,30秒左右就能搞定,之后就会收到一张电子车票,车票上有车牌号、乘车线路。”
李小姐说,这趟车是沿着莫干山路一直开,中途正好经过祥符社区,她可以跟司机师傅商量选择就近的祥符公交车站下车,点对点,非常方便。
记者也跟着李小姐体验了一下定制大巴,等车点在杭州大厦的公交站台,“6点20分前后,预约的车辆就会到公交车站接人,时间基本上都挺准点的。”
18∶21,一辆车牌是沪C38876的浅棕色考斯特开到了杭州大厦公交车站边,车上走下来一个年轻人,手上举着“车来了·大巴”的牌子,嘴里喊着“定制大巴到了”,车身没有明确的标志。李小姐以及三四个年轻人上了车,车上只坐了两名乘客,上车的人找了空位坐下,坐定后工作人员会来检查电子车票。
每到一个上车点,工作人员下车把乘客带上车。四个上车点,共接了8位乘客,清一色都是小年轻,其中有两个是第一次乘坐体验,而其他的乘客则是“老客”。车子到了站,没有报站器报站,而是师傅喊话“某某站到了”。19∶10左右,到了终点站三墩镇政府。
据了解,这趟车共有四个上车点,分别为武林广场、杭州大厦、密渡桥、沈塘桥公交车站,下车点有四个大站,分别为汽车北站、花园岗、水映苑、三墩镇政府。工作人员说,如果没有乘客的下车点,但是顺路经过,司机是可以临时调整的。
记者数了一下,目前“车来了”定制大巴共有111条线路,基本上覆盖了杭州东南西北各个区域,每条线路出发时间、途经地点、到达时间都写得挺清楚,车票价格是根据路程来计算的,每公里0.3元-0.4元,普遍在2-6元,其中有13条线路价格低至0.01元。
“定制大巴”
切中了上班族出行的“痛点”
“车来了”原先是用来查询公交车实时位置的软件,今年6月初,它正式宣布进军通勤大巴市场,杭州作为首发城市,为上下班的年轻人开通一人一座、一站直达的大巴服务。
除了“车来了”,还有不少互联网平台也在杭州试水,比如北京的接我云班车、考拉巴士,深圳的嗒嗒巴士等。其中,“接我云班车”今年5月份正式进入杭州市场,在杭州共开辟了3条线路,分别是枫树湾河桥、闲林山水、东新园小区开往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每天共有14趟班车,大巴均来自于租赁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在移动出行领域涌现出来的、以通勤车市场为目标的平台,其核心的产品实际就是“量身定制”,即通过为处于同一区域,具有相同出行时间和相同出行目的地的人群,提供“一人一座、定时定点、快速直达”的服务。通俗点说,就等于散客“拼公交车”,点对点一站直达。
这类软件的出现,满足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高频需求,同时有效解决车辆空座。对上班族而言,解决拥挤,一人一座,舒适度更好,接受度高。且一站直达,解决绕行和换乘等造成的时间浪费问题,切中了上班族出行的“痛点”。
说到定制大巴,其实杭州最早试水的是杭州公交集团。去年11月27日,杭州公交集团宣布开通杭州“定制公交”平台。当前,正在运行的线路有6-7条,有需求的线路还有10多条。
不过,车来了大巴事业部总监马程杰表示,他们推出的“定制大巴”与公交集团推出的“定制公交”不一样,不是包车的概念,而是有点类似于“顺风车”。
“我们与杭州多家通勤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不是包他们的车,而是搭‘顺风车’,他们每天都会有一些通勤线路业务,根据这些已经有的线路,根据数据分析,来确定开通线路。”马程杰说,比如一辆大巴每天上下班从古荡去小和山,车上有闲置的空位,他们把这些空位拿来给有需求的上班族。
亏钱抢市场
瞄准大数据背后的潜在资源
如此多的互联网,都急着拓展通勤巴士的业务,唯恐自己出手慢了,这块业务真的如此利润可观?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传统的公交集团,都在亏损。
杭州公交集团“定制公交”的负责人郑旻说,以一辆51座的大巴为例,8小时80公里以内,每天的费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平摊下来,每个座位的成本在20元左右。就算一辆大巴全部满员,工作日每天发车,一个月的成本在2.5万元左右,平均下来每天要1100多元,比起1000元的营业额,每天至少亏100多元。而大巴往往坐不满,空的位置越多,他们亏得越多。
但郑旻同时也表示,这将是未来一块很大的市场。目前市民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出行方式,还有部分市场是空白的,比如通勤市场的高端需求。“有些上班族,不想挤公交,想要更舒服、方便的出行方式,除了传统的出行方式,定制的通勤大巴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市民的出行方式。”
同样,以超低价吸引市民的“车来了”有着同样的困扰,一分钱的车票,相当于是一张免费车票,马程杰说,即使是6块钱一张车票,满打满算也挣不回成本,更不要说一分钱,他们每天亏损几万元。
盈利是企业的立足根本,那么为何这么多企业愿意选择赔本赚吆喝?
“乘客支付的乘车费用;出行交通的数据增值服务;移动广告营收……这些将是未来通勤车市场的赢利点。除了乘车费用,其他两项需要积累一定用户后逐步实现,目前显然还没达到这一步。”一位业内人士说。  
马程杰坦言,通过车票赚钱只是一个方面,他们看中的是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资源,所以面对当前的亏损,马程杰并没有那么担忧,“大数据下可以圈住数据背后的‘资源’——人,未来可以有很多想象空间,比如在车上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广告、早餐、水果等,集聚起来的这些人还可以办各种线下活动。”
通勤市场将成为
下一片新蓝海?
专家表示:
爆发式增长毫无疑问
无论是杭州公交集团,还是车来了、嗒嗒巴士、滴滴快的等互联网平台,都在抢滩“定制巴士”。与其说他们看中了定制巴士,不如说是看到通勤市场背后的无限潜力。
据了解,目前,杭州有七八千辆通勤大巴,大巴周转率普遍不高,主要用于上下班时间,中间的七八个小时不开,也就自然成了闲置资源。虽然偶尔有一些接送机、商务会议、包车旅行等业务,但运力并没有完全释放。
一边是运力没有完全释放,一边是市场需求旺盛,通勤市场会不会继专车之后,成为下一个爆发点呢?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认为,大交通效应在互联网行业持续发酵,通勤市场成为下一个爆发点毫无疑问。嗒嗒巴士、车来了、滴滴快的平台推出的这些服务,落脚点是市民有需求,每天杭州主城区有300万-400万人坐公交出行,如果准点率、舒适度得到满足,市民会更依赖这样的出行方式。
此外,互联网平台分析大数据,把有出行需求的人群集聚在一起,打造所谓的“社区模式”,在这些“社区”中引入实体经济,满足大家各方面的需求,让实体经济真正“落地”,不仅方便了市民,也让民营经济与虚拟平台实现了双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互联网平台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交通领域,可以说是顺势而行。这样的介入,使得公共交通系统有了竞争的对手,可能会倒逼公共交通提供更好的服务,即使没有爆发,也会带动整个通勤市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7-2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公交,还不还手?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8:28 , Processed in 0.6582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