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竹影扫阶

我闻我见我思我行——支教志愿者日记(最新更新10.8)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9月25日星期日 从江县城 多云转晴

今天去县城买生活日用品,和艾条,曹智夫妇要和我一起去,能有伴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在坐进七名乘客后,小面包上路了。沿路风景不错,我一直都喜欢看,就是道理尘土飞扬,还有车厢里的汽油味,让人难受。在芭沙附近有油库,看到那些大储油罐就露天放着,我不禁又开始杞人忧天:这里在旱季也是连日暴晒的,一旦持续高温引起火警,山上取水大概是比较困难的,那怎么灭火?这里到处草木茂盛,民房都是木头的,根本没有办法扑救,巨洞村的废墟,我还清晰记得。以前对于村庄,是没有这种危险了,但现在谁论证过,当地是否能承受这样的风险?在路过交警大队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墙上标语:“禁止客车超载,禁止货车农用车载客”。标语没有错,但问题是:这里没有公共汽车,从大洞等村子出来大约二十公里的不停上山下山的盘山路,村民如何进出?客车是可以不超载,但他挣的钱就少,而村民是宁可超载也要能搭上车。现在司机每当快到交警大队门前的时候,就问从县城上来的车:“前面查吗?”如果不查,就开进去;如果查,就让乘客下车,走一大段路,过了盘查的地方,再上车。这样的检查,出来挣罚款,还有什么意义?!
到从江县城,我们按照清单开始采购,我要买灯管、小闹钟、电池等杂物,但最让我头疼的是,问了每一家药店,都没有艾条,而且他们连艾条都没有听说过。在北京的时候没有买,固然是忙,也是因为我认为乡村是中医比较普及的地方,应该能有。事实证明我错了:县城里有大约十家医药商店,清一色的西药,和少量中成药,一家中药铺都没有,到最后我们专门去从江中医院的药房,都只有艾草,没有加工后的艾条,我不得不给北京的王元元打电话,让她帮我买了邮寄过来。说是中西医结合,但看看乡村的药店,就知道中医中药已经式微到什么程度了。现在的医科学习和医生评级,都是以科班出身为要求,但所有的科班又是以西医体系为基础的,所有事实上是中医在民间已经几乎断了,情况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以这次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气候、水土、饮食的差别都很大,皮肤起大肿块并极其骚痒,擦西药没有什么效果,吃西药是否有效姑且不论,对肾脏和肝脏会有影响甚至损害是一定的,而且常需要几天甚至几周、几个月才能好。但我用灸疗,在没有合乎要求的工具和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我治疗了这个问题。第二天就不感到骚痒,第三天肿块已经完全平复了。西医理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我用烟头烤烤皮肤就好了,但事实就是如此。真想找个好的老中医,花几年时间认真学习,努力实践,能当个赤脚医生。
在从江县城,曹智给学生买了考试试卷,给志愿者小组买了个大的电饭锅,买了一些蔬菜,我买了个简易拆装的衣柜,带着除了艾条以外的其他按清单买到的生活用品,打道回府。
晚饭我们包饺子,于谦的面活得不错,馅能调成这样也很难得,赶皮一般。到水开了,饺子下锅后,居然我们把灶里的火差点弄灭了,烟晕得我们在厨房待不住,我们谁都不会伺候南方的这种灶,我更是连炉子都不怎么会用,就别说灶了。幸亏他后来找来个破扫帚,当引火之物,把火引着了,算是顺利吃上了饺子。
晚上看张文光在尧等拍的照片,那里的水泥沼气池,已经建好了二十八个,但现在可以正常使用的只有十个,今年还要继续建造。这个项目很好,但看来项目的后期管理很重要,没有后来的维护,只有不到一半的沼气池在用,那些建好却不能用的,岂不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接近十点的时候,王邵锋来帮我调弦定音,在几次比较调整后,我的古琴终于回复了应有的音色,好听多了。太好了,以后可以争取抽时间学琴了。说到黔东南州的“普九”检查过了,大家都觉得轻松了。明天开始可以真正按部就班的工作了。


[ Last edited by 竹影扫阶 on 2005-9-27 at 16:40 ]
发表于 2005-9-1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发表于 2005-9-1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关注楼主的日记!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9月29日星期四 大洞学校 小雨转多云

2005年9月29日星期四 大洞学校 小雨转多云
上午要备课,准备下午的美术课,还要处理些事情,就在宿舍,没有去图书馆。

在北京中小学教师网上,看到2006年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和培训的通知。没有找贵州的,但这个事情要抓紧。

给玛氏怀柔办公室的王小娟打电话,向她大概讲下这里的情况,让她去看我们的复新在线论坛。并请她帮忙问ISI二手计算机的事情,因为徐兵现在不在座位上。

中午饭后,和竹影扫阶在QQ上沟通。很高兴她说在有些问题上,她看了我回复百代过客的帖子后,已经取得一致了。我告诉她我们一直很在乎她的态度,都是共同做事情的人,都是合作这么久的朋友。后来讲到对李光对的看法,和他的那个责备的帖子。我向她大概介绍了在大洞学校这边,基层老师对李光对有微词,而且他发帖子的时机实在是太糟糕了。后来她说:“无论你们做什么,我都是支持你们的。哪怕有做错的时候,不对的地方,都是无条件支持的。这个是因为理解你们。”我还是很感谢竹影扫阶MM的这个态度的。

收到竹影昨天发给我的信,她介绍了杭州义工为从江这里做的工作,和捐赠物品的大致过程。确实他们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我先来介绍一下杭州方面所做具体工作的大致情况,其中详细沟通一下我们捐赠书籍及到贵州短期支教的情况。
> 现在已经完成的工作:1、组织方面:已经建立松散型的小团体为第九世界提供外围服务(以去过第九世界的人为主)。2、宣传方面:建立了网络广播电台,对外宣传第九世界。3、助学方面:第一批64个,第二批18个,浙江各地约60余人对那些孩子都确定了资助意向。
> 正在做及将要做的工作:1、建立第九世界网站。2、根据国家政策调整转变助学方式,变助学为换工助学。3、设计第九世界高校巡回展出图版及标志。4、做第九世界明信片、文化衫等,适时义卖。
> 捐书情况当时在网上也发了总结,现补充之:
> 缘起:黎光寿在网上发出号召召集长期及短期志愿者。其中小夕等人也愿意为第九世界带几公斤需要的东西。后经黎光寿确认需要的东西为“什么都缺,衣服、蔬菜种子、书”(原话)。
> 于是自2005-07-14发起捐书捐物倡议后,通过在杭州本地各大网站的宣传,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东西过多,故运输方式由原来的随身携带变为火车托运。
>这次捐书捐物共收到捐赠物品共计893公斤。
>1、书经初步分类统计,有文学书,百科全书,科普读物,励志类图书等等共计8箱
>2、各类文具及信笺一箱
>3、鞋一箱
>4、衣服经整理后打包为,30大包(尺寸约1×0.6×0.4)
>共40件。
> 费用小计:
>运输费用:搬运费:110元。货运费:361元。打包带等其他物品:200元 (杭州自从江运费都是网友筹款解决。从江至大洞为邵主席联系车辆运输。)
> 关于垃圾衣物情况所述与事实出入很大。在杭州衣物整理了两天,每天十个人,一共二十个人,整理的时候就删选过一部分。到大洞分发的时候,杭州志愿者又是一件一件整理打包,然后发给学生,还有就是运到敖里的,那里教室还有一些是第三次整理删选觉得不好的东西,不要的。那批捐赠物品有很多是工厂出来的全新的,商标都没有解的。也可以给敖里方面打电话询问衣物的状况。
> 短期支教情况:可参考 http://www.imboke.com/myradio.asp?castid=36445 子衿、小夕、罗薇薇写的总结。”







下午上美术课,今天讲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我在上午第四节课先准备过的情况下,把学生带到操场,来观察我们两座楼和中间的复道,手把手带他们看透视的焦点是如何随着人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户外上课,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好,就是我说话的声音要特别大,到快下课的时候,我的嗓子已经快哑了,感觉生疼。好在下课问了两个同学,都说听懂了,效果还不错,很欣慰。

下课回到宿舍,曹智已经把我们的工作回顾修改了。看着就我们几个人在开学到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了这么多事情,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复新在线论坛看到个帖子,是《一个农村老人饿死的全过程》,讲一位老大娘在唯一的女儿远嫁后,孤独无依,最后悲惨死去。

http://www.3nong.org/bbs/showtop ... orumid=14&page=

这至少让我想到了几个问题:

生男生女能一样吗?老人有一个女儿,但远嫁了,难以照顾母亲。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她的女儿有多么不孝顺,因为她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她有责任照顾那个家,那个家也有老人、丈夫和孩子。她也可能为了那个家庭出去打工了,那就更加难以照顾娘家的母亲。按习俗结婚到婆家生活是正常的,但如果老人有儿子呢,就可以是媳妇来照顾老人了,要比女儿去照顾公婆自己没人照顾好的多。

独生子女政策正确吗?老人如果有几个孩子,哪怕都是女儿,也许就有在本村或邻村成家的,至少可以来看看老人,可以轮班照顾老人。现在就一个女儿,所以一远嫁,就和没有子女照顾差不多。在我们还没有完善的社会养老和敬老院的情况下,独身子女,使得多少老人没有儿女来赡养,也就是没有任何人来赡养?

乡村边缘化问题。农村现在很多空巢家庭,年轻人去城市打工了,农村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大概这就是没有亲戚和邻居来照顾这位老人的原因(我的猜测)。至少,在乡村被边缘化的现在,农村的凋敝已经很明显了。也许他们从城市里挣钱邮寄回家了,但当没有人来花、没有地方花、没有条件花的时候,钱就不过是一张彩色的纸,是生活标准的一个统计数字,是商人或者唯利是图者的猎物。




去洗衣服,然后累了,在宿舍小睡,结果被来找曹智老师状告于谦的孩子们吵醒了。吃晚饭的时候,才知道是班里宰略村的孩子们不满意于谦老师让尧等村的同学进图书馆看书,却不让他们进去。其实是图书馆还没有整理好,于谦仅仅同意六、七个人在里面,正好全是尧等的,而且因为他们动作比较快,昨天晚上就是他们几个。以这个“告状”为例子,曹智讲到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学生其实是分帮派,而且很为自己考虑的。所以如果老师少有不周全的地方,让他们觉得是老师偏向,就会很麻烦的。二是引出学生管理的问题,比如女生进男老师的宿舍,就不允许关门;男老师不许进女生宿舍等,防微杜渐是很必要的。

晚饭的气氛有点失落,因为这几天一直在打口舌官司,从认可杭州同学的工作,到李光对对我们的批评,到黎光寿不满意于我们不认可他是我们团队中的一员。关键是一线志愿者其实面对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在贵州本来就是外来人,当地给我们的压力不小,这些学生的基础又非常差,团队才刚刚组建,支持我们的罗书记很快要离开雍里乡,我们自己生活条件艰苦,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想想,谁在鼓励我们,谁在称赞我们,我们这么大的代价,有什么意义,能坚持多久?说实话,连我一向自认坚强无悔,都有“去国还乡”的感觉,更别说别人了。好在我不会真的“去国还乡”的,这里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但我们的团队千万不能散到是真的,因为没有人可以替代别人的工作。

晚饭后,我打电话给黎光寿,和他沟通情况,抱怨他不该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和我们计较,我们就是因为把他当成我们团体中的一员,才没有象对外界朋友一样客气和周全的。很高兴很快我们就彼此理解了。

和于谦拎泉水回来,赶快去图书馆工作,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现在要一边贴标签一边登录,速度明显减慢了。中间突然被外面很吵闹的声音打扰,赶快出去看,原来是住在图书馆楼上的范老师家,他的儿子把门锁了不让母亲进去。这孩子上二年级,在于谦的班上。我问别的同学,他们说他是怕他妈妈打他,至于为什么他妈妈会打他就不知道了。看来他妈妈打他已经是比较经常的事情。后来,曹智突然来找于谦,说有几个男生还没有回宿舍。等于谦回来我一问,原来这几个学生跑到村子另一侧的大洞中学去找人去玩儿,是那边的老师打电话给曹智的。于谦后来说,这里的孩子,有的都已经订了亲,等大概到高中毕业的年龄就会结婚,这里事实婚是很正常的。又讲到男孩子管的一般,但对住校女生都很注意保护,因为男孩子不会出大事,但女生万一出事就没有小的,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这让我想到晚饭的时候曹智对管理的要求,他确实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到于谦送我回宿舍的时候,已经是快十二点了。

本来和竹影扫阶约好晚上QQ上沟通的,太晚了,她已经不在线了。我先和action交谈了一会儿,介绍下这里的情况,他鼓励我们要多用电话沟通,比论坛帖子来帖子去的效果好得多。我也同意。后来我又给竹影扫阶留言,讲到些我的感受。

希望这场风波就此过去,不要让大家再内部消耗,彼此多给些鼓励才好。

又是三点半了。赶快休息了。


[ Last edited by 竹影扫阶 on 2005-10-1 at 22:53 ]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9月30日星期五 大洞学校 晴

上午没起来,就没有去吃早饭。给北京玛氏办公室晓娟打电话,她帮我把徐兵叫过来,我告诉他一定要给我确认,是否能捐赠我们台电脑。因为如果不能,我们要在十一期间募捐资金。他说今天一定给我回信。后来在中午的时候,他来电话,说上层经理也很支持,他答应长假回来就安排。太好了,真要谢谢这些同事。我在复新在线论坛上发了这个消息,也告诉杨晓莺MM不用再在中关村寻价了。

到11:15,正写东西,突然我的笔记本开始屏幕闪动,后来网络断了。原来是停电了。几分钟后听到小殷说:“今天可没有饭吃了”。后来吃午饭的时候,我看到了一锅面条。

上午课间操的时候,卢校长宣布下午劳动,大些的同学要去为学校食堂拾柴火,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打扫学校卫生。下星期照常上课。这消息让我高兴的是:我下午可以睡午觉,不用起来备课了;让我发愁的是:我答应同学们十一后开放图书馆的,是因为我计划有个长假让我工作,结果现在我必须在周末基本做完,够紧张的。

下午真有点累了,连着一个星期都凌晨三点、四点才休息,是够受的。我午觉一直睡到三点,曹智来找我,让我填写《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资助申请》。我决定下周和同学们订出学生自治的图书阅览规则和有老师控制的图书借阅规则后再填写,现在先赶快完成图书登记整理工作。

四点种,于谦要去敖里,问我去不。其实我特别想去,但去敖里要徒步单程四小时,最早明天下午才能回来。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好放弃了。

今天晚饭很早,吃完饭还不到六点。看到牛汉情、滚文英和李仙梅三个尧等村的女生在花坛边说话,就和她们聊天,才知道前两天我在自来水边洗头,为什么有好几个同学看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今天一问才知:学校不许学生用自来水洗头,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水。今天因为学校在停水,我就问她们在下面小河的具体什么地方洗衣服和洗头,她们很热情地说带我去。下到河床下的时候,我发现我穿错鞋子了,我穿的是旅游鞋而不是塑料凉鞋或者拖鞋,因为要先趟过主河道,到一个溪流入口的地方,那里已经有人用石头磊出了个小围堰,有位老乡刚洗完衣服,旁边还放着一篮子蔬菜。牛汉情很体贴地把她的凉鞋让给我,自己光着脚。一开始我还坚持赤脚,后来发现真是很不适应,也就不坚持了。在河水中洗衣服很有一个好处,不用一遍一遍地漂洗,洗干净就是洗干净了。但要小心河底石头上的苔藓,很容易沾到衣服上。后来,老乡在我上边洗菜,我在下边洗衣服。衣服洗好后,开始蹲在水边围堰的石头上,低头洗头。这河水是山上山泉水汇流的,基本没有过村庄,至少看着还干净,洗头的感觉还是很好的。但牛汉情她们讲,冬天她们就很少洗头了,因为太冷了。当然,不用问,冬天洗衣服就是更痛苦的事情,一边是水冷,一边是衣服更大更沉。聊天的时候,她们说喜欢读书,读书比务农轻松多了。劳力确实比劳心要辛苦,她们已经开始明白了。那让读书有知识的人,都自觉地回到劳力的农民中间,现实吗?在我洗完头后,看到曹智和施丽云夫妇也来到河边洗衣服,学生们把他们叫过来,因为这里的水更干净。很快衣服洗完了,曹智洗了头,我们一起回学校。

晚上我在图书馆登记图书,到十点半回宿舍,看看QQ和论坛,开始写日记。今天要早点睡,一是太累了,要缓一缓,二是明天上午不要晚起,继续工作。现在已经是12点半了。


[ Last edited by 竹影扫阶 on 2005-10-1 at 22:54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0-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小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哥来了 at 2005-10-1 11:07 PM:
写小说的

竟然还有人以为这个是小说??????????
不晓得应该是多谢抬举,还是应该表示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1日星期六 大洞学校 晴

上午八点起,象平时一样去图书馆,这个周末必须把已经开箱的捐赠图书全部整理到位。

11点一刻,小殷通知我吃午饭了。今天的午饭只有豆腐、白菜,而且没有汤。好象并没有过节的气氛,因为大家似乎都很累。也难怪,前几天总是熬夜,曹智和施老师最累,他们晚上不能早睡,但早晨要照看学生的早自习,六点多就要起,七点多必须到教室。相比较,我可以睡到八点,真是太奢侈了。

学校又停水了,今天又是大晴天。大家都说贵州现在才不是“天无三日晴”,而整个是“天无三日雨”。学校蓄水池里的水如果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用来做饭和洗漱,应该是不会没有的,可以坚持到停水过后再次蓄满的。现在的问题是临近的居民也有个别的来这里挑水。我们也可以体谅他们:以前村口的泉水没有枯的时候,他们是挺自觉地去泉水那里挑水的;但现在水枯了,不管是上去宰略的路上,还是下去两料的路上,没有半个多小时是回不来的。我去拎一个暖瓶最多两个暖瓶的水,就已经觉得累了,他们要挑两大桶水,想想得多辛苦。这里挑水基本都是女人的事情,她们维持家庭用水,反正我从来不敢去尝试接过她们的扁担。

我们在商量,是否能在学校张贴些标语,比如:“不要随地吐痰”、“公共场所请勿喧哗”、“注意节约用水”等,虽然改变不了他们的习惯,但至少可以让学生有个印象,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现在大家都太忙了,还需要在有空的时候,再开始做。

说起尧等村的学生,下面是张文光写的去尧等的见闻。

http://218.22.87.62/fxzx/dispbbs ... p;ID=204&page=1

尧等的同学来大洞上学,比去雍里乡要远很多。但不去雍里上学,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的同学说,雍里有些社会青年,经常在学校门口晃,要和女同学交朋友。大洞这边老师照顾的比较好,没有这些问题。看来女同学受骚扰的社会问题,在这苗山也不能避免。

同志们告诉我,我的日记被黎光寿发到复新在线论坛的我见我闻版上了,我回宿舍看到了。这使我更加坚信我的看法:现在我是和一群难得的善良、公正和有责任感的人在一起,在做对自己和对社会都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份团结和支持,是今天最好的节日礼物,是给我们所有志愿者的。

下午两点开始工作,到三点一刻,于谦回来了。他没有吃午饭,是十二点整从敖里出发的,为了快些回来,走的是小路,虽然路不好走,但节省了一个小时。我说如果是我,就只能走大路了,至少四个小时,他说是的。他这次去敖里,主要是为了调查我们班上一位叫吴启超的男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惠黎基金会计划做一个项目,资助他上到大学。为了不耽误登录图书的工作,我们先没有继续谈这个话题。

晚饭是我们和三个没有回家的宰略村的女生一起吃的,周末学校的食堂是不开的。总觉得她们吃的比较少,大概虽然平时和我们很熟悉,但毕竟和老师一起吃饭还是比较拘谨。

在晚饭后我和于谦去打水的路上,我向于谦了解吴启超的情况。他家的经济情况不算很差,因为除了种地,他父亲会做木工,他家的房子就是他父亲自己盖的,所以虽然比较慢,但几乎没有花钱。在这里,常可以看到只有柱子的“房子”,还没有木板的墙,有的甚至没有地板。因为他们多是利用农闲的时候,一点点慢慢盖。这里请人做工的付费方式也和北京等城市不一样,不是按一个活多少钱算,而是按日结算,更象上世纪三十年代作品中反映的打短工的。这里女人管家务,男人要管田地,是壮劳力。田里没事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会木工的都是男人。

从敖里还听到这里的一个风俗:“唠姑娘”,就是男子去到姑娘房间里聊天,如果姑娘喜欢,可能会聊到很晚,甚至可能会通宵或者一起出去,很有点海南黎族“寮房”的味道。知道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类似的风俗,但真正的情况还需要以后有机会再打听。

去打水往返花了四十分钟,到图书馆开始工作已经是八点整了。晚上到十一点一刻,我的笔记本没有电了,图书馆没有电源插座,时间也晚了,于谦送我回宿舍。估计了一下工作量,明天登记完全部开箱的书籍杂志,并把书籍上架码放好,时间很紧,但应该能完成,也必须完成。

上网看看我们的论坛,上QQ看看留言,开始写日记。

现在已经又是凌晨一点多了。休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不算晚起,八点半到图书馆,继续登记杂志。平时食堂可以有米粉,我一般都吃碗米粉当早餐,但周末学生和工友都回家了,我就不知道吃什么了。好在于谦也习惯吃早饭,他煮了锅方便面加挂面当早餐,我也就算有的吃了。

上午到十一点,还剩最后一摞杂志,笔记本没有电了,我也该去做午饭了,今天我值日。于谦帮我煮饭做菜,结果大家在十二点多吃饭,只有素烧茄子和青菜(白菜加萝卜缨子)和豆腐。李银峰在午饭前从榕江回来了,多了个人,餐桌上开始热闹些了。

中午收拾完已经一点半了,午觉睡到两点半,累。从三点开始继续工作,到五点把书籍杂志全部登录好了(还有五箱没有开封的,以后再整理)。去做晚饭了,于谦去买肉,我把最后的四个鸭蛋(杨波从敖里带过来了一箱,这是最后的了)用来和剩的米饭炒在一起。晚饭就算丰盛了,因为有肉有蛋,有白菜豆腐,还有一盘豆腐皮。我们可不是每顿饭都能这样的,至少以后没有鸭蛋了。学校还在停水,我们在用水缸里的水做饭,如果明天早晨还不来水,就要去外面挑水了。村口的水泉已经干了,如果挑水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太辛苦了。

吃饭的时候,曹智说到下午去给菜地施粪肥。我知道他们是在我洗菜的时候去的,我要负责做饭,就没有去,成了再次偷懒了。他们说是听卢校长讲,现在该施肥了,但到田里,却被当地种菜的农民告知,现在不能施肥,要等菜再长大些。看来真是“术业有专攻”,孔子种地不如老农啊。

小殷今天非常沉默,大家都有些担心他是否不舒服或者不开心。原来我们的论坛被黑客袭击了,上不去了。据说是在十一其间,中日黑客大战正在进行,我们的网站就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不知道打扫战场的时候,我们的帖子会怎么样!

晚上到九点,终于图书整理好了,看着真高兴,一个项目基本做完了,明天去拍两张图书馆的照片给朋友们看看!

回宿舍上网,和水岸驿站的朋友们QQ,向他们介绍这里的情况。EXIT说我们对孩子们说“外面的世界很美丽”,然后就把他们从山清水秀的地方骗到了“钢筋水泥的笼子里”。呵呵,虽然他是玩笑,但现在的教育确实是这样,我也不知道究竟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力而为了。说到中医的式微,田哥说苗医和苗药应该还有一席之地,但现在我感觉都被西医西药垄断,后继无人。以后有时间多出去看看吧。田哥告诉我:艾条属于针灸,是汉医学,这里的苗医用放血。我真的希望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买不到艾条。不过,我还是比较悲观的,因为我上次在从江县城看到的,只有西医西药!

到学校后第一次和朋友们聊天,现在已经是快三点了,抓紧休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3日星期一 大洞学校 阴



一个项目一旦告一段落,精神放松后,人反到觉得特别累。今天早晨说什么也起不来了,直到九点都上第二节课了,我才缓过精神来。

上午在宿舍,上网找图书馆设备的资料。我们只有一个四层的小木书架,还是曹智他们在八月份自己钉的。现在还有五箱捐赠书籍、杂志和资料没有整理,因为整理登记后也没有办法上架的。曹智他们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但这里要添几个书架,就只能找人打,每个七百多,太贵了。

昨天本来想向朋友们要些音乐碟的,但今天中午网速还可以,就从网上下载了些贝多芬的交响乐,边听边工作,真幸福。

下午去图书馆,做最后的整理,把没有收拾的箱子都让于谦搬到了外屋。现在的图书馆虽然小,但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就是缺少书架和桌椅。


和九月十二号我去看到的相比,还是有成就感的。


还有个很有成就感的,就是我用Access设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这是于谦,自称是图书看管员,呵呵,孩子们都喜欢和他闹,以后每天下午图书馆开放的时间,这里将很热闹了。


我在做最后的整理,还要写管理规章和借还书登记表呢。


下面是《大洞复新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章》:

大洞复新学校的图书馆是在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为了使图书被合理使用,并本着鼓励和培养学生自治精神的原则,现制订如下规则。

一.     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工作日(星期一到星期五)的16:30~19:00.



二.     图书馆管理和使用人员:
图书馆对大洞学校复新班(七年级)和志愿者老师开放。
图书馆管理小组由六位同学组成:吴启超(班长)、宁志美、石锦洋、卢桃园、宋彩凤、吴晓英。
管理指导和监督由徐慎檀老师负责。



三.     图书阅览细则:



1)        读书轮流值看表:



I.      管光红、吴达柳、卢帮贞、滚金辉、曹仕明、滚金权、宁志美、卢帮海、余志虎。
时间:星期一。组长:宁志美。



II.      石锦洋、滚金波、李应姣、李仙梅、牛汉情、贾艳林、贾艳梅、汪水仙、叶云香、滚文英。
时间:星期二。组长:石锦洋。



III.      黄树先、吴启超、牛青青、杨桃、卢桃园、卢帮甲、宋丽平、牛院院、王玉梅。
时间:星期三。组长:卢桃园。



IV.      朱宏伟、聂江明、荣刚、宋彩凤、田如军、卢二妹、管明华、卢帮月、韦勇。
时间:星期四。组长:宋彩凤。



V.      管成华、杨宋平、杨秀江、韦志强、吴晓英、陈小草、岑芳、韦立秀、杨峰。
时间:星期五。组长:吴晓英。



2)        借阅纪律:



I.      阅览图书杂志等不得带出阅览室。借阅图书每次每人限一本,借期为一周。



II.      书籍取看后要放回原处,不要随手乱放。



III.      在图书馆内不要大声喧哗、打闹、吃零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垃圾。



IV.      各组长负责维护图书馆秩序和保持卫生。



V.      各组长负责登记同学借书和还书记录。



大洞复新学校图书馆管理组



2005年10月3日



今天打印机有些问题,先是我的笔记本连不上打印机,然后是找不到驱动程序,然后是网上邻居传递文件失败。最后我用U盘把这个规章转到办公室的台机上,总算打印出来了。晚自习的时候,我把《规章》交给了明天值日的石锦洋。

晚上终于不忙了,只要再把项目小结写好就行了。今天本想要早休息的,但项目小结写完,已经十二点半了。阴了一天的天,希望明天能有些雨,学校蓄水池里的水快不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4日星期二 大洞学校 阴转多云

依然在停水,但蓄水池里还有水在坚持,今天没有去挑水。

这里的天气,上午阴天,长袖衬衫居然凉,加了件牛仔小夹克;中午后虽然多云但毕竟有太阳了,就觉得热了。

一项工作做完,立刻就觉得人有些懒了,早晨总是起不来。上午把图书馆项目报告修改了几个小地方,然后传给小殷,他给作成GIF文件。

下午先考虑了下这周的工作,这周不计划出去,要想想下一步该做什么。给黎光寿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助在北京了解两件事情:一是教师资格证的事情,北京已经开始报名了;二是图书馆书架的问题,是否能有便宜的钢木书架。四点半在图书馆等学生的同时,我也在看书。今天是石锦洋值日,我让他告诉管理小组明天下课来图书馆开会。我要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而且这里有几个孩子,比如吴启超,一看就是好孩子,懂事也努力,但太沉默内向了,不喜欢表现自己,也不喜欢管理事情。

晚上基本是很轻松的QQ聊天。风舞兄在问我杭州的事情怎么样了,我说已经达成谅解了。他说:“这样最好,大家把关系处理融洽,说白了,都是好人,都在做事情,只是能力跟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彼此沟通吧,现在能够有爱心并且付出行动的人毕竟不多,彼此该相互支持鼓励。”我知道很多朋友在关注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不能太任性了,不能总要朋友们来提醒我。

晚上张文光老师把去韦老东家采访的文章写出来了,还在修改中,我就先睹为快了。故事让人悲伤,因为本来就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故事中透出的坚强,和民风亲情的纯朴善良同样令人感动。希望他早些发表出来。

现在天天晚上在宿舍书桌上工作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我的室友在消灭苍蝇。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房间总有很多苍蝇飞进来,也有蛾子,大概是因为外面别的村民早就熄灯了。前两天有只手掌大的蛾子,我从蚊帐里往外赶的时候,碰到了它软软的肚子,吓了一大跳,赶快关好蚊帐,第二天请男同志帮我把它赶出房间的。而我的室友是一只不大的蜘蛛,它在房顶和窗帘铁丝和晾衣绳之间织了张网,几乎每天都有苍蝇入网,现在它的网已经成为立体交织的了,上面还粘挂着四只苍蝇的遗骸。我反正也不用那块空间,乐得让室友替我消灭苍蝇,只要它别迅速长大就行。中午我们小食堂的液化气没有了(幸亏我们准备了个小液化气罐当备用),把液化气罐放倒的时候,我看到墙上有只大蜘蛛,张着腿,大小超过了我的手掌。谢天谢地,我不是一个人面对这样的东西。这里蜘蛛和蚊虫很多,不过好在我还没有碰到过蝎子。施老师也是饱受它们的折磨,尤其是刚来不就曹智就出差了一个月,她讲曾经是多么小心翼翼地用扫帚送走只大蜘蛛的。我现在充分指望着我的蚊帐,至少别让它们进蚊帐里来,哪怕到第二天再找援兵帮我消灭或者送出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5日星期三 大洞学校 晴

上午把《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图书资助申请》的相关项目填写完成,并交给曹智,请他填其它与学校有关的项目。我把我们的网址写在上面了,希望他们能来网上看看我们的工作。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告诉于谦:他给朋友写感谢信的时候,要注意是个人名义,不能用志愿者小组的名义;如果需要用志愿者小组的名义的,就最好是小殷以联络员的ID来发;大洞小学的学生写给黄婉平的信,在公开前要得到学生和黄婉平双方的认可;我们是复新班,只有七年级,六年级仍然要用大洞小学的名义,不能说是复新学校……后来于谦生气的撂下筷子离开了餐厅。也难怪,午饭快成对他的批评会了。其实最好是在餐桌上不谈工作,但只有这时候大家才能聚在一起,平时在上课、在图书馆、在办公室备课、在宿舍写东西……各忙各的,除非专门开会,也没有很多机会凑在一起说事情。后来李银峰把于谦叫了回来。我说:“你知道我的日记被批评的感觉了吧”。张文光说:“我写的帖子,因为有别人的名字,可能遇到麻烦,小殷就让我给删掉了”。曹智也说我们现在必须在公开的东西上很小心,希望他不要介意同志们太过直率的谈话和提意见。于谦说他知道。我想他过会儿到下午就会平静的,也会对大家关心合作一如从前的,这份心胸他肯定是有的。在这里,外来的压力和本地的压力都非常大,我们虽然不至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却也不得不做事小心,特别是在接受捐赠和回复等事情上。因为一旦有纰漏被别人抓住,我们就会很被动,也需要很大的精力去解释甚至道歉;万一有人成心炒做,我们谁都承担不了后果。信任是我们这些民间志愿者的生命线,尤其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任危机的社会大环境下。所以真是体会到一线志愿者不好当:要认真备课教书对学生尽责、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要忍受艰苦环境,还要注意协调和当地的关系、搞好和外面的关注者和资助者的关系。这里要能力,更要心胸;要勤勉工作,更要团结协作。呵呵,真是有几分忍辱负重而任重道远的味道了。

下午四点半,图书馆管理小组的五个人到了(宋彩凤回家了没有来),我先在图书馆向大家介绍第一阶段的工作,并演示数据库。孩子们都很认真地看我操作,俨然是有责任感的大人。后来还让他们照了张合影,是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小组。告诉他们要负责看护图书馆、登录借还书、帮助登录新书、打扫图书馆卫生,但有不受日期限制借书的特权,并且成绩不许下降,否则要剥夺管理员权利的。看着他们真可爱。石锦洋总是在借《幽默大师》那个漫画杂志,他是很沉默的孩子。于谦说觉得他有心事,是在用漫画来自我排解。也许,这里的孩子,懂事的真是很懂事的,对责任和未来也比外面的很多孩子想得多得多。

晚饭后去山上拎水,牛汉情和贾艳梅要一起去,我们就边走边聊。她们说很想念杭州的老师,她们很好。她问我们是否也会离开,她会想我们会难过的。我只有告诉她:我们都早晚会离开的,她也早晚会离开父母的;所以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珍惜彼此照顾,当分别后也要心胸开阔的明白这是必然的。虽然这话她理解不了很深,但她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希望我的话能成为种子种在她心里,让她以后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分别,珍惜相聚的缘分。

拎水回来,先去图书馆看看,卢桃园走的时候很认真的锁好了门,并把借书清单留在那里。在图书馆兼于谦的宿舍,和他聊了会天,他给我讲他的家乡:有人是怎么样隐忍了二十年,为父亲报仇;有人是自从丈夫被抓壮丁去了台湾后就怎么样苦苦等待直到死去。任何人的经历,都能够是一本书,都是历史最真实的印记。如果只在书房里做学问,怎么可能不是闭门造车呢,现实的生活是最生动的也是最隐藏着无数感人的恨人的愁人的故事。



2005-10-07 10:5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6日星期四 大洞学校 晴


昨天晚上开始觉得面烧,夜里估计我有些发烧了(这里没有体温计),在喝了一晚上的开水后,今天早晨还是没有起来,收拾好已经是快九点了。

上午没有出去,一直在宿舍,浏览网页,以前和网友们戏谑玩笑的快乐又被重温了一遍。

中午就吃了半碗米饭,实在吃不下了。回宿舍睡午觉,结果还被黎光寿的电话叫了起来。我们谈了会第九世界和大洞复新学校的关系、今冬需要募捐被子等事情。我建议他一定要在电话上和杭州的竹影MM、这里的曹智达成共识,不要帖子来去的讨论,会望文生义、越说越乱的。

下午第二节是我的美术课,不得不提前起来备课。站在讲台上就精神了,毕竟这是责任。今天让他们画桌子上面的石膏几何体,发现很多孩子还是不理解透视中视平线和焦点的意义。毕竟是才初一的孩子,而且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边画我边讲,再手把手的在座位上指导,到下课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学生画得有些意思了。

吃晚饭的时候,大家谈到现在的教材,并不适合农村的情况。比如数学,李银峰讲到:按大纲安排应该一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但现在已经两周了,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他不得不再延长一周。而且因为小学各学校不同,有的讲过代数的概念,学生现在学方程就容易些;有的没有讲,现在要先补课,很头疼。甚至“3x3=?”,他们就回答等于“6”,直到问他“三三得几”,学生才反应过来是九。而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英语:首先,这些孩子有必要学英语吗?即没有语言环境,也看不到用途。而且,教材和他们的距离太远了,什么“汉堡包”、“热狗”等,他们见都没有见过,硬记硬背,有多么吃力就可想而知了。今天白天,曹智和小殷去从江县城,给学生买单元测验的卷子,和配套的练习册。虽然素质教育说不要题海战术,但至少他们要有必要的练习,总不能一个学期就只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张卷子吧。当然,买卷子和练习册的钱,是朋友们捐助的。

晚饭后去图书馆,几个爱看书的孩子还在那里。但是于谦放在宿舍的香烟也被男生们拿走了,他说以后不在宿舍放香烟。这里的学生,有的已经在外面打工了,甚至有在广东等处的,是现在普九工作要求他们回来的。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真是个问题。

晚上和朋友们在QQ上聊天,聊着聊着就成了谈工作,我把曹智叫了过来,因为他要谈如何给我们些许资助的问题。我相信得道多助,只要我们在这里认真工作,就会有朋友们支持我们的,我们不会孤立无援的。

后来突然在第九世界的论坛上,发现了个帖子,对我们进行严厉批评,甚至说我们:“如果一个人昧着良心做坏事,他并不以此为耻,还要强词夺理地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他的良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真是看着有气:这件事情大家都已经达成谅解了,为什么还要来炒冷饭,而且措辞如此尖锐。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小夕的态度,她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动。不想争论了,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就是对真正关心我们的朋友的最好报答,也是对不理解我们的人的最好回应!

快九点半,去教室楼的办公室找东西,却发现那里灯光明亮,几个同学正让张文光老师和曹智老师帮他们温习功课。好给人信心和力量的景象。下晚自习,学生去休息了,曹智还要看东西。今天要回复于谦的一个朋友,他说可以帮我们订些杂志,估计他又早休息不了了,虽然明天依然要早起照看学生的早自习。

晚些时候,竹影MM上线了,我和她谈到关于那个批评的帖子,才知道主要是讲如何定位小团体和大团体的。唉,如果这么讲,还能有进一步沟通的意义。反正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了,竹影MM他们的支持,让我觉得我们不孤单。后来说到李光对,也许从理论上看问题,和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看到太多困难后,理念会有不同吧。竹影MM做了个捐赠图书的流程,参考OCEF的文件,结合他们运作的实际,还是不错的。我也把我们的图书馆项目报告发给她了。竹影MM告诉我,杭州那边做了个介绍贵州这边情况的展板,准备到各高校巡展,不错啊,这是让外界了解这里的好办法。

头疼的厉害了,十一点了,休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7日星期五 大洞学校 微雨转阴

早晨难受,直到十点课间操才起来,我知道自己确实是病了。好在昨晚睡得早,到今天起来起来后,已经好多了,虽然还是头疼。这是我到从江以来起得最晚的一次。

上午想给相册加说明,但后来相册上不去了,只好作罢。

中午水波纹姐姐在QQ上问我生日快乐,说是哥哥告诉她的,我才反应过来:今天居然是我的生日!忘了,真的忘得干干净净!

下午提前上课,所以我的音乐课是2:20~3:00的。下课后,就是周末自由的时间了。今天决定给自己放假。坐在床上,读诗听音乐,悠哉游哉。

二号的梦,一直想写诗,但梦残诗断,写不下去,直到今天才能完篇。晚上在天台上踱步,想着中午的生日问候,看着夜色灯光,写了首古风《苗山歌》。

今夜无事,休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记]我闻我见我思我行(之六:开始了解这里)(待续)

开始了解这里
2005年10月8日星期六 大洞村 晴
昨天和张文光商量好,今天早上去大洞村的韦老东家,就是他写的《清秋之花-两姐妹引出的故事》的两姐妹的家。这是一个农村典型的因病返贫的例子:家里本来已经建了新房子,父母和两个女儿,很幸福的家庭。因为父亲得癌症去世,新房子看病时候卖掉了,母亲在丈夫去世后无奈改嫁,后来回娘家,现在出去打工。两个孤女和久病的爷爷、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老奶奶有四个孩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大儿子因为没有孙子,就超生有三个女儿,现在在外面逃避计划生育的制裁。二儿子就是两姐妹的父亲,已经去世。现在老人和孩子都住在三儿子家,他有两个儿子,是这个家庭的支柱。

八点出发,沿着村路,走到他们的吊角楼,楼上中间就是厨房、餐厅、客厅和老爷爷的病房。窗外阳光明媚,房间里柴火跳动着红焰,舔着上面的黑色大铁锅,一家人正围坐在灶池周围。

后面的小女孩就是韦老东(她现在的正式名字,韦永清这个名字要到普九之后才可以改),前面的是三婶,最前面这个姑娘是大伯的三女儿也是小女儿,而她怀中的小孩子则是她大姐姐的一岁的女儿。

后面的是姑姑,中间的大男孩是姑姑的儿子,两个小些的男孩是三叔的儿子,韦老东早上在屋里的时候,一直不太高兴,大概不喜欢我打扰了她的生活。

这是右手的一间房,是三叔夫妇的,这张床是我见到的唯一的一张真正的床。

灶池右边就是这样的,算厨房和餐厅吧。他们还没有吃早饭,正准备做,要去地里摘蔬菜去的。

我想给姐姐韦永秋照张相,她还不愿意,被姑姑硬拉了过来。

进门左手边就是这个样子,最前面的是张文光,我就在他的右手边。

我们身后是韦永秋姐妹的房间,只有铺着草席的地铺。

没有被罩的棉絮,就是被子。

三叔现在支撑着这个家,他算是走南闯北了,现在想着怎么挣钱盖个大房子,他总说太委屈这些孩子们了。

老奶奶年轻时候做过妇女干部,也算是有见识的。身边的电视,是三叔前不久打工回家新买来了,也是这家里唯一感觉新和好的东西。

韦永秋在默默地听着我们和她三叔和她奶奶说话,同时照顾这柴火。

爷爷今天是难得的精神不错。前两天曾经满眼通红。估计儿子回来对老人的心理安慰不小,所以身体也相应好些。

姐妹俩要去菜地挖些青菜回来做饭。姐姐六年级时候父亲去世辍学的,现在普九要求回校,按年龄编在初二。妹妹才小学一年级,是1999年生的,不过看着更小。

菜地其实很远,要出村、过河、上坡。这样的石头路,小妹妹已经快步如飞了。她们上坡挖菜已经是很经常的事情了。

贵州的“地无三寸平”是太正确了,到处不是上就是下,姐妹们如履平地。

这面前不到半分的蔬菜地,是一点一点开出来的,凡是山坡,已经都被开成了梯田。

两块白菜中,小的是要摘来吃的,大的是要等长大打苞的。姐姐在用镰刀挑拣着。

看这个小姑娘,如果在城里,应该是小宝宝的时候,先她已经在这高高的山坡梯田里劳动了,而且是很熟练的。

小姑娘不知是否有意,常是背对着我,转了几个角度也抓不到她的正脸。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姐姐已经俨然是大人了,而妹妹也俨然是习惯了劳作。

镰刀用的比城里孩子的修铅笔刀都熟练。如果不是太过稚嫩的肌肤,这象孩子吗?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美丽的清秋之花――韦永秋、韦永清姐妹。

这分小小的菜地,已经不知道留下了她们多少的足迹和汗水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大洞村,和小学校园。

这是村边的田地,都是梯田。从姐妹俩的这方菜地,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色,但她们肯定没有我这样欣赏的心情。而我的心情,也已经不是外来欣赏风景的游客们的心情了。

小妹妹在草丛中极其熟练地找到去上一块田的登坡。

不知道她从那里拿到的那把锄头,但我始终觉得她还没有那把锄头高!

看看阳光下晶莹的肌肤、稚嫩的小手,她却在用力的锄地。

如此熟练的工作,以至于我的相机始终抓不住她举起锄头的那一刻。

她在找什么?

是当地叫“地瓜”的东西,姐妹们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洗干净后拨皮吃,清香温润,很好吃的水果般的感觉,口味有些象荸荠。

是累了吗?还是在继续找“地瓜”?她有锄头高吗?

下面的姐姐在和她说话。她始终没有和我们说过一句话,虽然态度上一直也没有反对过。

一笸箩的青菜,够家人的了。姐姐一直说给我们摘些,被我们借口别的老师已经买好了而拒绝了。多余的蔬菜卖点钱也是难得的收入了。

从村里到菜地,走的都是这样的路。注意左边了吗,这是去田里的路!这么陡,不但要走,甚至要挑着粪来施肥。本来想拍摄姐妹过这里的样子,但她们太轻灵了,已经象小鹿一样早就跑掉了。

城市里的人追求来走这样的路,四周草木萋萋,头顶阳光明媚,这里,这是最平常的,没有对这样的环境有任何赞美,如果不是抱怨交通的不便,就是早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姐姐很懂事的和张老师边走边谈,小妹妹已经早就跑得没了踪影。

田园牧歌?是的,如过不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的背后的故事,我也会这样来欣赏的。

小妹妹不愿意绕道走桥,就趟水过河。

姐姐叫她来把给我们的地瓜洗干净,她听话的跑过来。

姐姐平静的淡淡笑容后,有多少的忧虑,只有她自己最知道。这姐妹给我的感觉是都很坚强,她还对我说:“老师,你们需要菜,就过来,我去给你们摘。”

大伯的二女儿背着小外甥女过来了,刚才她们在山脚说过几句话的。

猜出她是谁了吗?大伯的大女儿,那个襁褓中的小外甥女的妈妈。宝宝一岁了,她至少结婚两年了,可她论虚岁也才――20!这里早婚早育的严重可见一斑。

姐妹们合影:韦永秋、大伯的大女儿、大伯的二女儿,背后是大女儿的小宝宝。

早晨在离开学校去韦永秋家的路上,张文光告诉我,他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做了个小统计:84个学生,有23个名字里有“老”字的(比如韦老东),就有三个是没有父亲的。这个比例已经太高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正式的学名,在这些学生中,丧父的超过七分之一!真应该对乡村中这样的情况,和象巨洞村火灾中那样的五保户老人,做一个调查了,以大洞村和周围几个村做测试,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在了解韦家的孩子们的情况后,我们发现另一个在小数民族地区可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早婚早育。韦家大伯的大女儿,虚岁二十岁,已经有个一岁的女儿,那她最晚十八岁结婚。考虑到周岁,最多十七岁,如果月份小,甚至可能是十六岁!我们是要看到独身子女政策的问题,但也要看到这里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流过村子的这条河的桥下,有个巨大的垃圾堆,就在中学门外。今天没有时间了解情况了,这应该是下一步该做的事情。这条河如果有问题,很多家庭的卫生可能都会出大问题的,因为苗人洗衣服、洗头等,甚至洗菜做饭都是用河水的。

中午杨波从敖里回来了,大家立刻开始热闹起来。他是昨天下午出山的,天黑的时候到达两料村,今天从两料村过来的。他病了,肚子疼,今天要在大洞村看医生。希望他早些好。敖里真是缺医少药,我们从这边的一点备用药品中,拿出两盒让他带过去,作为应急之用。

下午和晚上一直在整理早晨的照片,发到网易相册,并且把以前的和今天的所有相片,都加上了介绍,可以使浏览的人,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情。

晚上和于谦谈到韦家的情况,讲到了个自尊心的问题。韦老东对我们的冷淡,也许是因为她有着过于早熟的心灵:她知道我们是善意的,但我们的关心和怜悯却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是的,在我们帮助这些孩子和孩子的家庭的时候,我们考虑过他们的自尊心吗?他们愿意因为自己的贫困就接受外面的给予吗?他们愿意别人知道他们不如普通人家吗?这姐妹的沉默是否正说明着什么?

在论坛看到杨波的帖子,摘录在这里。这是反应敖里村现实的最准确的体验和记录。

志愿者宣言------杨波稿http://218.22.87.62/fxzx/dispbbs ... p;ID=242&page=1

敖里纪事----杨波http://218.22.87.62/fxzx/dispbbs ... p;ID=287&page=1

难忘的收学费的那一晚。敖里记事 ----杨波http://218.22.87.62/fxzx/dispbbs ... p;ID=288&page=1

一个初三学生的生命的逝去 敖里记事----杨波http://218.22.87.62/fxzx/dispbbs ... p;ID=290&page=1


图片待补充
发表于 2005-11-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记很好,顶!

要继续,让爱与善的因子永流传!
发表于 2005-11-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7-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需要你的Q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11-17 07:25 , Processed in 0.1579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