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0|回复: 2

[转帖] 【钱江晚报·全民阅读】那个春天,泰戈尔在杭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黎

杭州西湖上的泰戈尔。摄于1924年4月14日。摄影师:沈宗约(图片由杭州市档案局提供)。 本报记者 吴煌 翻拍

  这两天,海宁博物馆正在举行一个新展览:诗意盎然——泰戈尔访华暨新月社成立90周年纪念展。90年前的3月21日,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诗人泰戈尔乘船离开加尔各答,在海宁人、诗人徐志摩的陪同下,开始中国之行,一共49天。

  但是,展览中,还隐藏了一张漫漶的老照片:一条游船上,中间摆了一只圆形茶几,泰戈尔坐在左边的靠椅上,向镜头望了一眼。

  在杭州西湖上的太戈尔(当时译法)——当年的照片说明是这样写的。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泰戈尔在杭州的唯一留影。

  1924年4月14日早上8点,泰戈尔在上海北站搭早班快车来杭州,一共要呆3天。中午12点,他从杭州城站火车站走出来时,已经有人在月台上等候多时。文化界人士张君劢、张东荪、郭秉文、朱经农等,还有几个记者,一共10多个人。

  诗人住在哪儿?

  有一种说法,他当时住在群英饭店,原名清泰第二旅馆,现在改造为汉庭连锁了,就在仁和路上,门口有块标识: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文保单位,里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砖木建筑,孙中山、宋庆龄都来住过,而其中一个房间,还挂了泰戈尔的素描画像。

  但奇怪的是,这家饭店原建筑明明建造于民国二十二年,也就是1933年,晚于泰戈尔来杭的时间。而它的前身“清泰第二旅馆”,开在城站下羊市街,并不在西湖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诗翁,怎么会住在那里?

  我特意请海宁徐志摩研究会的张云鹏老师查了当天的报纸。幸好,当年上海《申报》的记者,全程采访了这趟杭州之行。4月15日,报纸其中一版,头条标题《太戈尔昨日赴杭》,其中写道“定寓西湖饭店”。很明显,泰戈尔住在群英饭店的说法,是个误传。

  那么,西湖饭店在哪?

  听名字,这应该是个类似“新新饭店”的杭州老字号,但如今,查无此地。我只好求助于杭州老房子研究者仲向平。他一听名字就反应过来了:“就在凯悦(酒店)这个位置边上,平海路北边数过来第二幢房子就是了。”不过,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平海路改造,沿街的商铺都拆了,西湖饭店就此消失。这个饭店蛮高档,有100间客房,带浴室的有20多间,5到9块一个晚上,当时算贵的。

  这天,泰戈尔逛西湖,划游船,又去了西泠印社、灵隐寺,属于游客的常规路线。有人说,当时诗人在灵隐做了演讲《飞来峰》,梅兰芳也来了。这又是一误传。梅兰芳直到泰戈尔到访北京,才出现。而在灵隐飞来峰,诗人看见两尊来自印度佛教大师的造像,只是触景生情,“他们的本意,不是来玩赏湖山,是传导相互的爱。因此印度文化有许多到中国了。”

  这句话来自哪里?卖个关子。先说说他第二天的行程:见了一个人。

  净慈寺对面原本有个庄园,隐居着一位诗人:陈三立。他就是陈寅恪的父亲,“维新四公子”之一。运动失败后,陈三立不问世事,自称“神州袖手人”。那天,泰戈尔把自己的诗集送给他,并求对方诗集一部。但是,陈三立谦谢了。他说,不敢以中国诗坛代表自居。

  眼见有些冷场,有人提出,两人不如合个影吧,陈先生欣然同意。这张照片,刊于《申报》国庆纪念增刊,配有两人手迹,题为《亚洲两诗人之墨迹》。

  泰戈尔为何访陈三立?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自由体新诗正盛,传统诗词受抵制,而陈三立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可见,这是新诗人对旧体诗人的一份尊重。

  回到刚才卖的关子。泰戈尔在杭州唯一的演讲,不在灵隐,而是最后一天的午后,在浙江教育厅,发表了名为《从友爱上寻光明的路》的演讲,到会有3000多人。

  其实,这是一次即兴演讲,原本并没安排。作为翻译,徐志摩先暖了下场。他说,泰戈尔爱好清静,不大愿意在公共场合演讲,但大家如此热情,盛情难却。然后,他透露了诗翁写给西湖的一首小诗。

  “他今日看见西湖山水,就生出无限的感想,并作了一首诗:山站在那儿,高入云中,水在他的脚下,随风波荡,好像请求他似的,但是他高傲的不动。”

  泰戈尔演讲的时间并不长,全文连载于《申报》,表达的依然是他诗境中常见的爱与关怀。“登山游湖,心地光明,好像本身的精神,与山水的灵气,已经结合一致了。”

  这3天,徐志摩全程作陪,连日记都来不及写。话说,这位在杭高读初中的诗人,当时可是连踢球这么件小事也要感慨半天的。八卦一句,泰戈尔来杭州的行程,为讲学社安排,创办人是梁启超和林长民——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老爸,徐志摩倒像个电灯泡。

  林徽因怎么没来?作为杭州姑娘,她若相陪,再好不过。可是,直到泰戈尔到了北京,她才出现。

  那时的他们,发生了什么?

  志摩依然恋着徽因,他给梁启超的信里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但林徽因也是决绝的:“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那一晚》)。因为此时,北平雪池胡同的林家,已经多了一位常客:梁思成。

  敏感的泰戈尔早早体察了眼前的一切。离开前,他送给林徽因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发表于 2014-1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山游湖,心地光明,好像本身的精神,与山水的灵气,已经结合一致了。”

——这句还行。
发表于 2014-12-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报周日的全民阅读还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03:50 , Processed in 0.48125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