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9|回复: 27

[新闻] 【扬子晚报】“大通道”昨正式运营:“老南京”赶来“怀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8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4-7-28 18:32 编辑

           “大通道”昨正式运营 “老南京”赶来“怀旧”


                    20140728    通讯员 任贵林 实习生 管明珍 扬子晚报记者 徐媛园






    上路运营的“大通道”。






    第一次坐大通道的小欣悦。





    前来“怀旧”的杨先生。



    昨天上午8:58,第一班“大通道”车头戴着“大红花”从安德门站首发开往挹江门,正式载客上路运营。有一些“老南京”从报纸上得知消息后,特地来体验新的“大通道”,以此怀念上个世纪乘坐“大通道”的旧时光。     


    通讯员 任贵林 实习生 管明珍                     扬子晚报记者 徐媛园


    昨天早上,扬子晚报记者也来到安德门站。刚到8点,场站内早已围满了人。8:58,记者登上首班“大通道”,车子运行起来很稳,像是在地铁上一样。不过,因为车身太长,拐弯稍慢,一趟车下来,会比普通车慢五六分钟。运营首日,客流量很大,刚过两站,“大通道”内就站满了人。而“大通道”所经过的路段和停靠车站,更是引得不少市民纷纷拿着照相机和手机跟着“大通道”拍照留念。记者了解到,本次上路运营的共有5辆“大通道”,运营线路为100路区间,从安德门到挹江门。


    【体验】

    7旬老人前来怀念上个世纪旧时光


    “前段时间就从扬子晚报上看到报道,说南京的大通道快上路运营了,一直关注着。这不,昨天刚知道大通道今天上路,我7点多就从家里出门赶过来坐首班车!”家住河西的杨先生是昨天大通道的首批乘客。今年70多岁的杨先生上个世纪也坐过“大通道”,“是从火车站到夫子庙。不过那时候的大通道没现在的长,只有15米,我记得那会儿中间有个大圆盘,小孩喜欢站中间,车子一拐弯的时候跟着一起转。不过车子很挤、冬冷夏热没空调,而且车子开起来外面的灰尘刮进车厢,搞得人灰头土脸的。”杨先生回忆说。“今天一上这个车子感觉很清爽,跟以前的大通道比可以说很‘豪华’,有空调、有软座,车上除了司机,还有一个服务员、一个安全员!”杨老先生开心地说。“我今天来,就是怀旧来了,我坐在现在的大通道上,闭上眼仿佛一下子就回到过去了!”


    苏承祜老人今年已经75岁了,昨天早上特地坐25路从瑞金路的家赶到新街口北站乘坐100路“大通道”。苏承祜说,“上世纪40年代,那会儿是木炭公交车,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卡车设几个座位,车厢内还隔出一间专门烧木炭的小隔间,提供燃料,一边开车还得有人一边拉风箱。车上还有一个铃铛,到站了,售票员拉铃铛,驾驶员再停车。那时候我才十来岁,觉得很颠,每次只要能坐上车就觉得很开心了!”苏老回忆道,“后来50年代,是一种烧煤气的车,车顶上带着一个燃气袋,像肿起来一个包,支撑公交车前行。因为那时候汽油很紧张。再到后来60年代,才有了汽油,‘大辫子’电车和铰接式大通道也有了。”(下转A34版)


(上接A33版)


    5岁小姑娘第一次坐“大通道”忙合影


    “妈妈,这公交车好长哦!”“妈妈、你看公交车好漂亮!”5岁半的滕欣悦和妈妈从安德门站一上车,小欣悦就一直不停地跟妈妈说自己对新公交的感受,还一直摆剪刀手让妈妈给自己和“大通道”拍照留念。而看到大通道的侯女士也很激动,“我是南京人,小时候就喜欢坐大通道,那时候最喜欢站在铰接处,一拐弯就跟着一起转很好玩。”不过那时候,侯女士记得自己总被大人教导不要老站在“大圆盘”上,因为那会儿铰接处跟车厢有缝隙,会不安全,“新的大通道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我刚特意看了下,这次的大圆盘跟车厢‘完美结合’!而且乘坐里面很舒服哦!”


    【花絮】


    在升州路站,首班“大通道”一下子涌进来30多人,原来是前面一辆普通车100路抛锚了,司机就把这30多个乘客直接转到“大通道”上,多亏了“大通道”强大的“肚量”!它最多能容纳150人呢!不少倒车上来的乘客直呼:“乖,这车太酷了!上天赐给我一个坐‘大通道’的机会啊!”


    【温馨提示】


    想坐“大通道”的乘客注意了哦!“大通道”从周一到周五只在早晚高峰运营,上午是6:00-10:30,下午从3:00-7:00,而周末是全天候运营,从8:30-15:30。另外,“大通道”只是100路区间车,只运营安德门到挹江门路段。


    另外,如果赶急事儿的乘客,建议不要坐“大通道”,因为高峰时期,路上车多,而“大通道”在拐弯的时候为了安全可能会放慢速度,会比平常的普通车稍慢6分钟左右。



                        18米“大通道”公交车投入运营


                                                  南京晨报     20140728






  车厢内部。金倦风 记者 宋宁 摄


  “大通道”正式上路营运。记者 高爱平 摄


  昨日,江南公交首批5辆18米金龙“大通道”公交车正式在100路安德门至挹江门区间运营,沿途正常停靠100路所有站点。新一代“大通道”公交车有前中后3个车门、3对车轮,整辆车长18米,车厢内共有34个座位,最大载客量150人,相比老式公交车24座、67人的载客量,翻了一番。新款“大通道”公交车前后车厢通过圆盘相连接,大圆盘是封闭的。“大通道”两节车厢的连接用的是手风琴风箱式的设计,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人造革的藤布,跟车厢的交界处用铝合金压死,车子拐起弯来就像是一张一闭的手风琴风箱,中间配有安全拉手,安全系数更高。新款“大通道”公交车采用城市客车最高等级的低底板,从前到后无台阶,方便乘客登车;全车采用反射式车厢灯,光线更加柔和,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度。
  100路是江南公交一条最繁忙的大线路,全程15.3公里,为了确保车辆正常运营,江南公交在驾驶员中选出十年以上安全驾龄的驾驶员,为青奥前正式运营打下良好基础。行驶在闹市区道路上的新款“大通道”公交车,成为六朝古都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讯员 徐玮荔 孙忠东 郑文友 记者 高爱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8米“大通道”公交车投入运营


                                                  南京晨报  20140728







  车厢内部。金倦风 记者 宋宁 摄





  “大通道”正式上路营运。记者 高爱平 摄


  昨日,江南公交首批5辆18米金龙“大通道”公交车正式在100路安德门至挹江门区间运营,沿途正常停靠100路所有站点。新一代“大通道”公交车有前中后3个车门、3对车轮,整辆车长18米,车厢内共有34个座位,最大载客量150人,相比老式公交车24座、67人的载客量,翻了一番。新款“大通道”公交车前后车厢通过圆盘相连接,大圆盘是封闭的。“大通道”两节车厢的连接用的是手风琴风箱式的设计,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人造革的藤布,跟车厢的交界处用铝合金压死,车子拐起弯来就像是一张一闭的手风琴风箱,中间配有安全拉手,安全系数更高。新款“大通道”公交车采用城市客车最高等级的低底板,从前到后无台阶,方便乘客登车;全车采用反射式车厢灯,光线更加柔和,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度。


  100路是江南公交一条最繁忙的大线路,全程15.3公里,为了确保车辆正常运营,江南公交在驾驶员中选出十年以上安全驾龄的驾驶员,为青奥前正式运营打下良好基础。行驶在闹市区道路上的新款“大通道”公交车,成为六朝古都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讯员 徐玮荔 孙忠东 郑文友 记者 高爱平


                                           5辆18米金龙,跑100路区间,终点站缩至挹江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7-2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 34个位置,杭州快速公交的貌似 有50+的位置
发表于 2014-7-28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车厢1+1,我们1+2
发表于 2014-7-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18米车真心是找不到怀旧的感觉的
发表于 2014-7-28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杭州的高大上啊   这车内饰做得也太朴素了
发表于 2014-7-2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媒体都喜欢把视线停留在怀旧神马的方面呢?这铰接巴士在各个国家都很普及中,哪门子怀旧啊。
发表于 2014-7-28 1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升州路抛锚车该不会是特意安排的吧233
发表于 2014-7-28 2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车也能叫怀旧,不就是车长了点
发表于 2014-7-2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上米 发表于 2014-7-28 20:10
这样的车也能叫怀旧,不就是车长了点

南京弃用大通道车已经20年了,如今是重新启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大通道"公交车争议声中上路 赶第一班寻回忆


                                           2014-07-28 20:39   来源:现代快报


南京5辆“大通道”公交车,昨天正式上线运营。坐椅舒适、载客量大、唤醒旧时回忆……“大通道”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因为它笨重的身躯和高昂的造价,受到不少质疑。有专家表示,因道路条件的原因,南京老城区不宜恢复“大通道”。这两年南京公交正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究竟什么样的公交车,才能更好地与城市相融?


    体验

    大通道运行首日:

    有人来赶第一班,寻找回忆


    昨天上午9点,第一辆新版“大通道”驶出安德门公交站,这是它的首次运营。家住河西的杨大爷早上7点就从家出发,8点多就赶到安德门公交站,就是为了坐第一班“大通道”。杨大爷说,早就知道“大通道”要重现南京,非常想再坐坐,找找十多年前的回忆。上车后,杨大爷感叹现在的“大通道”比以前的要舒适多了。车厢宽敞、坐椅上有软垫更加舒适……


    有人对后向式座位不适应


    也有乘客表示对新车“后向”设置的坐椅感到不适应的。“大通道”车内共34个座位,其中有10个“后向”式座位。昨天,叶女士坐在车厢中部的后向坐椅上,很少坐这种座位的她很不适应,感觉头晕晕的。


    有乘客担心,车身长不安全


    另外,有乘客说,“之前看过大货车在转弯时把旁边的行人轧到的事故,这种车这么长,车尾是不是也容易碰到旁边的行人或车辆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减少拐弯,这次“大通道”跑的线路多为直线,将100路末端挹江门到南医二附院站这一段舍弃了。此前驾驶员在试驾时就反映,由于车身太长,即便是小拐弯时,车尾两侧视野也有死角,公司回应会加装监控摄像头,但昨天记者发现,摄像头依旧没有加装。


争议

    曾淘汰的“大通道”,为何要回来?


    上世纪70年代,“大通道”亮相南京,因为大通道有大容量,尤其是到上世纪80年代,成为南京公交所使用的主要车型之一,最多时超过300辆。


    曾经开过“大通道”的李师傅告诉记者,那时大家上下班时间比较集中,早晚高峰客流巨大,“大通道”很实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无人售票车开始出现。“大通道”有两个门,刷卡售票之后,由于没监控,仍然需要售票员监督,“浪费人力”。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大通道”抛锚的情况越来越多,种种原因累积,1998年,南京淘汰了“大通道”。


    如今,南京为何要恢复这种“大通道”车呢?现代快报记者多方求证公交公司,并未得到明确答复。“当时决定选这个车型,内部也有争议。”一位不愿具名的公交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之后经过讨论,决定先招标5辆“大通道”试跑,并确定暂时不再继续投放更多。


    “初期是试运营,如果不合适,再换到其他线路上,比如河西的一些宽敞道路上。”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通道”是否会加剧道路拥堵?


    新版“大通道”重回人们视野,尽管它具备良好的性能,但不少市民担心,身形庞大的“大通道”是否能适应如今南京的路况呢?据了解,在不堵车的情况下,社会车辆的通行速度为60公里/时,普通公交车为30-40公里/时,而“大通道”因为车型较长,速度只能达到20-30公里/时。


    昨天是周日,上午的道路交通并不拥堵。8点58分,第一班“大通道”从安德门出发,到达挹江门时是9点59分,单程整整用了1个小时,而其他100路普通公交车的单程运行时间为40-45分钟,“大通道”多花了15-20分钟。


    造价昂贵,是否“物有所值”?


    市民曾先生告诉记者,他乘坐下来,感觉还是普通的公交车比较实用,“虽然这种车更长,但这种车的座位并没有比一般的车多很多,人多的话也是一样要站着。”


    “买车肯定得花不少钱,投放一辆‘大通道’远不如加两辆普通车划算。”曾先生说,“如果引进这种车只是为了‘搞搞怀旧’,就太没有必要了。”据了解,一辆“大通道”价格大约150万元,是同品牌普通天然气公交车的两倍。此外,也有网友表示,“花了这么多钱买车,却只在早晚高峰期运营,这对于公交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


    到底哪类公交车适合南京?

    观点


    到底哪类公交车适合南京?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表示,从趋势上看,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公交车,是一个发展方向,但车辆投放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车型的选择,应该结合道路情况来选择,太长或太高的车型,推广时都要慎重。


    杨涛认为,“大通道”尽管有容量大的优势,但必须要有合适的道路条件,“老城不宜恢复这种车型。”杨涛建议,由于老城区道路绿化较多,并不适合铰接型公交车行驶。


    杨涛表示,除了车型要适合城市发展外,公交车的舒适度也要考虑,尽快实现空调公交车的普及,“公交优先要让大家感到乘公交是体面舒适的出行方式,这样才能鼓励大家去乘坐。”


    那些年

    南京的公交车


    因为不再适应城市道路以及车型本身的缺陷等原因,历史上南京曾淘汰多种车型。查阅南京公交发展历史,除了“大通道”以外,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有“大辫子”和双层巴士等。(张希为 刘伟伟)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7-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公交的观念还是落后啊
杭州都决定普通线路大批量使用铰接了

话说这个同样线路“大通道”多花15——20分钟是什么情况,这么大的时间差不可能是因为铰接车的缘故
发表于 2014-7-29 1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呀哎呦 发表于 2014-7-29 09:34
南京公交的观念还是落后啊
杭州都决定普通线路大批量使用铰接了


上面已经说了,为了确保转弯时行车安全,通道车必须减速行驶
发表于 2014-7-2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上米 发表于 2014-7-29 11:22
上面已经说了,为了确保转弯时行车安全,通道车必须减速行驶

为了安全,转弯时单机也应该减速

是司机不熟系车型,开得过于小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观点,

小南(竟管老兵是老南京),但小南对无轨电车及铰接车的态度使我失望。

一是山沟出来的臭老九小农意识,

一是驾驶员对铰接车陌生。

常州18米黄海有近200辆,小南才5辆,还力排众议,凉西皮,连盐城都不如!
发表于 2014-7-30 0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我村的B系列
发表于 2014-7-30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呀哎呦 发表于 2014-7-29 09:34
南京公交的观念还是落后啊
杭州都决定普通线路大批量使用铰接了

在杭州铰接已经大规模使用,只不过是从快速公交推广到普通公交,而南京铰接才刚刚回归,所以并不能说是观念落后
发表于 2014-7-3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zxcvb7455 发表于 2014-7-30 07:39
在杭州铰接已经大规模使用,只不过是从快速公交推广到普通公交,而南京铰接才刚刚回归,所以并不能说是观 ...

嗯,而且南京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狠狠甩了我镇152条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那个魔都,竟说什么巨龙车,水土不服。。。。。。




南京电车记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8-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8点58才开出来 几个意思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装 点 小 南 京 ,

今 朝 更 丢 人 。

连 苏 北 盐 城 都 不 如 ,小 南 村 竟 然 没 有 B R T !
发表于 2014-8-5 1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uechunbo 发表于 2014-8-3 21:59
装 点 小 南 京 ,

今 朝 更 丢 人 。

全是某些傻逼领导纸上谈兵,阻碍南京公交车辆多样化。阻碍南京发展双层、电车、绞接,罪不可赦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楼上朋友观点!





南京火车站----我们也曾有过电车和铰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8-5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掉辫子,还给了市民清爽的天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7 16:33 , Processed in 0.9820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