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4|回复: 44

[图档] 巴尔干狂想曲(1)维舍格勒和萨拉热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8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4-7-8 09:08 编辑

        巴尔干半岛一直是旅行发烧友梦寐以求的目的地,可是在新西伯利亚机场接到的任务却是要带5个非旅游党一起同行,对于习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我,实在是亚历山大。而小伙伴们却是早已习惯了德国人提早做行程的习惯,直到出发前一周再也没有任何借口的时候,我才开始漫不经心地查资料。
        朋友圈子里的很多人都劝我放弃,原因是这么政治气息浓厚的地方实在不适合带这么多妹子,结果注定是自己玩不好还要被妹子骂,他们还拿出各种各样的事例,不过我觉得假如一切都可以在我控制范围之内的话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于是在出发前3天让大家定了69欧柏林飞萨拉热窝的机票。
        事实证明,这是一场相当成功的旅行,我负责路线景点,有人负责记账,有人负责和外国人交流+讨价还价,而且由于事先充分的思想准备,妹子们很能吃苦,完全没有发生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柏林机场没有睡好,坐在飞机上晕乎乎的,也不知道飞到了柏林的哪个湖。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去巴尔干半岛,总喜欢非常详尽地描述民族问题,到处抓老百姓探听民意,而事实上,平安的生活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南斯拉夫诸国有着靓丽的风景,深厚的人文底蕴,令人叹服的工业基础,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人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没有一片土地比这里更让人神往了。这时候脚下还是东德土地。
        南斯拉夫的历史纷繁复杂,这里不再赘述。我唯一感慨的是,这片土地的事情还真不是一句简单的“共产党”可以说清,为了抵抗纳粹德国在南斯拉夫的统治,盟军给铁托的游击队大量的军事增援,但是铁托胜利后却操纵选举排除异己,成立了事实上一党专政的联邦人民共和国。具有戏剧结果的是,南斯拉夫既不依附于苏联,也不依附于北约,而是利用地缘政治的特殊性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总是非常成功的,铁托不仅打出了“兄弟情与统一”的民族团结口号,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使得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能够一一对应,所以在这位铁腕政治家的治下,民族问题被最大程度地压制了。铁托一死,受欧洲“一族一国”思想的影响,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要求独立,内战从90年代初打了将近20年,今天还能看到这片土地遍地的伤痕。
        思绪飘得那么远,突然听见通知说飞机即将降落,一看脚下厚厚的云雾深不可测,心顿时凉了半截,穿过云雾之后离地面只有几百米的高度了,这才看清萨拉热窝机场附近天降暴雪,有没有搞错!这次选在复活节去波黑和黑山,为的是往南躲避慕尼黑的寒冷,结果却是比慕尼黑更冷。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4-7-8 16:57 编辑

        二战后成立的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有7个加盟共和国,波黑是其中一个,全称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个名字相当的奇葩,因为波斯尼亚是信仰穆斯林的民族,黑塞哥维那是一个地理区域的名字,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那时候沿用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的边界,与实际民族分布有很大出入。
        这么奇葩的共和国边界在铁托时代没有问题,铁托一死,3个民族就闹开了,先是波黑境内的克罗地亚族看着邻国独立,眼红了,他们联合波黑境内的波斯尼亚族举行投票,这投票遭到了波黑境内塞尔维亚族的抵制,在前两族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当天,塞尔维亚族自己成立了塞族共和国,从波黑联邦当中再独立且属于南斯拉夫,内战马上就爆发了。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成立了穆克联邦,他们除了要镇压塞尔维亚族,还要对付南斯拉夫人民军。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这塞尔维亚族人实在是太阴险了,为了镇压波黑独立,人民军围绕着萨拉热窝城埋了一圈地雷,等于是告诉无辜的老百姓,谁出城谁就死。萨拉热窝是一个建在山谷里的城市,四面都是山,被这么一围可以说是手足无措。直到今天,波黑国防部宣布预计最早可以在2019年清除所有的地雷。
        120公里的路需要开2个半小时,翻过一座山头,雪就停了,思绪也可以从沉重的民族纠纷历史中解放出来,好好欣赏窗外的风景了,真的是很意外,网上所有的攻略都是连篇累牍的描写波黑沉重的历史,却很少有人说一句,这个国家的风景太美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里沿着弯弯曲曲的Drina河修建,杭州妹子在车上一路嘀咕,要是让她妈知道花这么多钱去看青山绿水一定觉得不值,因为浙江到处都是这样的风景。
        司机是波斯尼亚人,他丝毫没有网上中国人攻略里那样仇恨塞尔维亚人,妹子让他放音乐的时候他还问了句:想要波斯尼亚音乐还是塞尔维亚音乐?可惜语言不通,他听不懂英语,也听不懂德语和法语。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今波黑是两个互不相容的政治实体——波斯尼亚和塞族共和国,他们分别有自己的首府和总统,甚至萨拉热窝有两个汽车站,东边塞族共和国的汽车站才有去维谢格勒的大巴,每天3班,票价约12欧元,我看了看地图,终点站是贝尔格莱德。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司机说到了,他们还主动提出说如果回程也坐他们的车来回一共只要100欧,这一次妹子们说什么也忍不住了,她们围着司机吵吵嚷嚷,硬是把价格还到了90欧,这样一来就比大巴贵不了多少,最关键的是时间自由灵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桥上看到的风景,安宁祥和的小镇,谁又能想到20年前的波黑独立战争,也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腥风血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面是我们来时的方向,山的高度明显增加了几个等级,难怪一路上风云莫测。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世纪的时候这一片区域属于塞尔维亚的尼曼雅王朝。而这座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大桥,以1505年诞生于维舍格勒的鄂图曼帝国大臣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为名,全长179.5米,建成于1571年,是当时土耳其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的交通要道。1878年开始这里被奥匈帝国吞并。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穆斯林建筑的标志。上部的铭文写于1571年,大意是:他(索科罗维奇大帝)在波斯尼亚的Drina河上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大桥,在又深又喧闹的大河上画了一条线,其功绩超过了他的祖先们。这是按照上帝的指令,所以他的名字刻在桥上永远被人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维舍格勒老城古朴宁静,有很多土耳其时期的建筑遗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上都没吃什么东西,大家早就饥肠辘辘了,看见烤肉烤鱼一阵乱指,波黑的物价也实在是低,加上六杯喝的这么一大桌只要30多欧元,比国内还便宜。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完饭继续散步,实在不舍得离开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了,老桥,无论哪个角度都看不厌你。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一点也不屌丝,跟意大利的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波黑总统府。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于1868年的公理会圣母教堂是萨拉热窝最大的东正教堂。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这里东正教徒做礼拜的方式有点类似于穆斯林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新近被奥匈帝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暗中支持塞尔维亚王国的法国为了向德国复仇,故意向奥匈帝国挑衅,以便挑起全欧战争。由于斐迪南大公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这次军事演习又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因而他们选中了几名情报局官员,装作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准备刺杀斐迪南大公。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斐迪南夫妇坐上敞蓬礼车前往市府大厅,途中遭到刺客用手榴弹袭击,但大公下意识的手一挥,手榴弹滚到了车后,立即爆炸。夫妇二人幸运避过一劫,之后,斐迪南大公改变预定行程,决定要到医院探视一名受轻伤的副官,但随从人员忘了通知领头车队,因此车队依然照原订计划行驶。不幸的是,大公的敞蓬礼车在前往拉丁大桥时,于街角停下,一名叫普林西普的刺客以离斐迪南王储夫妇不到两米的距离用手枪射出两发子弹,虽然普林西普立刻被捕,但斐迪南夫妇双双送医不治身亡。奥匈帝国要求塞尔维亚交出主谋并割让土地,但遭拒绝。1914年7月28日奥国向塞国宣战,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奥斯曼帝国的著名建筑师米马尔·希南设计,格兹·胡色雷·贝格建造的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在1531年成以后就成为了萨拉热窝的标志,她是美丽的奥斯曼建筑。崇高的宣礼塔在雨中依然伫立。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波黑战争时期,作为波斯尼亚人象徴的清真寺成为了被攻击対象,在萨拉热窝围城战期间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受到了很大损害。战争结束后的1996年开始了修复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什察尔希亚是萨拉热窝的旧市区的主大街,建于16世纪,效仿阿拉伯的市场建造的商业地区。巴什察尔希亚有金属工艺品和陶瓷器、宝石的买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4-26 20:55 , Processed in 0.85797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