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的观光电车  城市的美好记忆——电车
杭州人最喜爱的K155路 一起看高科技调度系统 为杭城公交更美好的未来建言献策 杭州网讯 电车,承载着一座城市变迁的记忆。 53年前,在人们的好奇目光和欣喜的欢呼声中,1路电车两根辫子划出两条长长的平行线。从这一刻开始,杭州的公共交通翻开了新的一页,电气化公交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时它承载更多的是节约能源的重任。 53年后的今天,电车被赋予了更多期待:除了节能还有环保,我们需要一片蓝天。 承担重任的杭城电车与53年前相比也有更大的变化。 4月17日,公交公司举办了“我看公交新变化”市民体验活动,30位市民体验电车变迁,感受来自新科技的魅力。 历史记忆依然留存 体验从吴山广场站开始。市民到达时,四辆咖啡色长方形的仿古式环保电动车已经整齐地停在那里,电车司机们穿着统一服装,分别端立在自己车旁,准备迎客上车。 南宋御街是杭州人文景区建设的一大手笔之一,其古色古香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此游玩,充斥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南宋御街建成之后,因禁止车辆通行,2009年公交公司特为其“量身订做”的仿古式环保电动车,成为街中主要代步工具,每天往返于中国南宋御街景区的吴山广场至凤凰寺之间。 车速很慢,司机们除了驾驶电车,还要扮演导游的角色,为乘客们讲解南宋御街的人文历史。老人们搜寻着记忆里这条路的印象,回忆着以前的样貌,老人们的回忆让这条路的历史更加鲜活而生动起来。 南宋御街的电车历史尽管只有5年时间,但是市民对它的喜爱一点也不少。“南宋御街的游览电车是杭州的一张名片,体现了杭州的历史内涵、人文特色,也反映了公交服务中历史人文融入。”市民代表陆大爷说。 科技让电车焕发新生 说到喜爱,对于杭州市民来说,感情最深的恐怕要数K155路电车。 “K155”是杭城首次采用无人售票的电车,承载着老杭州们的年轻记忆。因其形似英文字母“KISS”,被称作“爱情巴士”,需要通过头顶电网供电行驶。在2006年8月,K155电车一度告别杭城,时隔7年后在市民们的呼吁下重新回归,并带来了新的变化。 杭州公交电车分公司团委副书记沈剑介绍说,现在新一代的电车可以实现“脱辨”行驶,即便头顶的接触线与电网脱落分离,仍可继续行驶。 “我们老一代以前经常坐电车,那时候的电车拐弯处特别容易脱辨,一脱辨就会断电,不论下雨下雪,驾驶员们只能下车手动使其重新接轨,现在好了,驾驶员更轻松了,乘客也更安全。”有老杭州感慨道。 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行走于城市大街小巷的电车也不断增加,车辆调度难题日益影响着他们为市民服务的质量。 乘着复古电车观光完复古街后,再到公交集团指挥中心。大家瞬间从“古代”穿越到了“后现代”。像所有的指挥中心一样,公交集团指挥部的墙上挂着十几个方形小屏幕。作为现代人,一定不难猜到,那就是一个个监控画面。 据公交公司新动巴士通节目主持人宋敏杰介绍,这些设备是公司用于收集公交车实时信息,进行相应调度的“6+1系统”。六排摄像头,分别显现“路况、车厢、修理车间、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快速公交站台”六个点的实时画面信息。 宋敏杰说,“这些监控都由交警第一操作,公交公司第二控制。例如出现早晚高峰、特殊天气、公交车故障等情况,调度人员通过画面及实际线路调度员提供的信息,采取一些投放支援车辆等临时措施,以满足乘客需求。” “这样的智能调度中心,除了总部和分公司有,黄龙公交中心也有一个快速公交远程调度和实时监控系统。” 杭州公交电车分公司团委副书记沈剑说。 在其热线工作室内,热线处理人员们正在有序地忙碌着。市民代表陆大爷说,自己平日在公交上遗忘东西、找不到公交站或有情况反映时,都能在热线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借此机会,他向热线工作人员们表示了感谢。 市民建议共同期许公交未来 体验结束后,关于杭城公交的未来,市民有许多话想说。 “我建议公交公司应该加强对司机的人文关怀,希望在‘多扣重罚’的制度下也可以实行‘多奖’。” 公交公司行风监督员朱强荣说,随着群众期望的日益攀升,公交司机承担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有多数司机反映自己的工资还不够罚款。他认为,严格要求司机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但是考虑到乘客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司机感受。 会上,各市民代表们提出了增设平行站牌、夜班车标识、加大占用公交车道的处罚力度等30多条意见,希望日后有关公交设计更加人性化,提升服务质量。面对这些意见,杭州公交电车分公司张经理表示,公司将会认真落实每一条可行建议,并对目前实施仍有困难的建议作出了解释,获得市民理解。 “公交是城市的生命线,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与市民做互动,可以将更多的公交信息传达给市民。通过参观使市民走进公交、了解公交从而支持公交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意义。”沈剑表示,今后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