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打车软件被消费者投诉》后续
补贴调了又调,软件改了又改
一个多月以来,打车软件烧钱战愈演愈烈
我们的打车习惯是如何被改变的?
本报记者探营“快的”总部,讲述“烧钱大战”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徐秀雰
上周五,下午2点,赵冬正对着电脑处理邮件。前台的工作人员拎了一袋必胜客宅急送递了过去。 “还没吃饭?”我问。
“是啊,这一个多月,天天如此,连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作为快的打车的COO(首席运营官,辅助CEO的工作),赵冬主要负责市场运营。
最近一个多月里,“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之间的烧钱战,不仅成为最抓人眼球的新闻,也在短时间改变了多数人的打车习惯。
同时,打车软件带来的问题也受到了质疑。比如,司机用打车软件开车的行车安全,不会用打车软件的老年人常遭遇“拒载”。烧钱之战何时结束?主管部门的介入会给打车软件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对于赵冬来说,会否有明确的答案?
一问:面对投诉,你们委屈吗?
“初衷是为解决打车难,不是添乱”
“2013年4月,我们当时借用的是网新大厦,想用至少两年。没想到发展太快,400平方米完全不够,最后把所有的会议室拆了改成办公室。”赵冬说,“快的打车”50人的创始团队刚刚搬进新址,现在整个团队已经超过200人。
在杭州文三路的一间写字楼里,“快的打车”的新办公室里还有很多座位空着,“未来还要扩充团队,这些都是预留的位置。”
“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是浙大的“80后”毕业生,而现在的技术总监和运营总监同样都是“80后”,且是浙大的同班同学。就是这样一家几乎由“80后”和“90后”组成的200人团队,改变着人们的打车习惯。
“昨天睡得很晚,今天看起来比较沧桑。”同为“80后”的赵冬用这种方式向我证明他还年轻。他说从不看媒体怎么报道,对于两大打车软件的报道内容,全都来自朋友圈,“微信上天天有朋友来问我,但我基本都不回复”。
“其实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意义,怎么做好服务才是迫在眉睫的事。现在这么大流量,相比媒体报道怎么写,客服电话打不进来,我们才更着急。”
“当然品牌被曝光也不错。”他补充。
“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衷是为解决打车难,不是添乱。” 赵冬说,最近和支付宝的活动,甚至吸引了来自国外的媒体关注,“长期来看,这个产品能够为大家解决打车问题,比如下雨下雪天,在室内就可以叫到车。当然打车软件不是万能的。”
赵冬承认,“快的打车”等软件在服务方面还存在问题,“流量飞涨,从原来一天的几十万单到现在一天1000多万单,这对司机的服务态度都是考验。”
上周,杭州西湖工商分局就消费者对“快的打车”相关服务的投诉,约谈了支付宝网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及时解决。
二问:烧钱大战,何时是终点?
“不会一直打下去,很快会有调整”
烧钱大战令两大打车软件的流量倍增, “全国110万辆出租车,平均每辆车接20-30单,打车软件叫车已经占到所有打车量的三成以上。也就是说,一个司机每天接20-30单,平均使用打车软件都有10单以上。”
为了不让系统堵塞,“快的打车”新增了几十台服务器,“最辛苦的是技术人员,他们负责开发程序,服务器升级扩容以及异常问题的解决。晚上看到他们在办公室,(第二天)早上7点我来办公室,他们居然还在,好几天都在通宵干活。”
“烧钱大战会一直打下去吗?”记者问道。
“不会。”赵冬很快回应。“现在已经烧了几亿元,‘快的’和‘嘀嘀’双方都差不多,但很快就会有调整。”
“如果阿里、腾讯、百度自己来做打车软件,你们怎么办?”记者问。
“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我们相信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价值。”赵冬说,虽然打车软件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但他相信软件本身能解决打车难问题,便是其价值所在。
三问:如何保证打车公平?
试水老年人打车服务
对于打车软件流行后,老年人打不到车的质疑,赵冬回应,“这和老年人不会网上订票是一个道理。12306很多人不会用,是否也造成了不公平?”
“其实我们做了一些措施,去帮助这些人打车。我们打算和社区做实验,教会物业公司使用打车软件,可以让物业帮助老年人叫车。”
赵冬认为,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不应该碰到了一些问题,就全盘推翻。“一辆出租车使用软件后,90%的时间可以被利用,未使用打车软件只有60%的使用率, 那么这30%的差异就是整个社会效率的损失,怎么把60%的运能提升到90%,这是市场的价值所在。”
碰到新问题,他们确实有所动作。本周一,记者从“快的打车”了解到,他们正在筹备“老年人免费接送”公益活动,从3月5日“学雷锋”日开始,将以北京为试点,免费接送50岁以上老年人出行,试运行期限为一个月。在此期间,符合年龄条件的老人可以凭借本人身份证或老年证,通过400电话进行提前用车预约确认。而且,这一动作可能向其他城市铺开。
对于下调补贴,“快的打车”方面也做出了“为解决老人打车难的社会问题,我们不惜暂时搁置竞争”的解释。
四问:行车安全如何保证?
正在开发方向盘硬件装置
对于司机用打车软件后的行车安全问题,赵冬说,“手机软件和传统的GPS导航一样,并没有变得更不安全,司机接单后可以和乘客对讲,其实比传统的打电话要安全。”
“当然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做一些硬件的集成开发,可以在方向盘上装一个装置,拍一下或者喊一嗓子就能完成接单,从理论上来讲都可以实现。”
“关于乘客个人信息安全,作为软件开发方又如何保障呢?”记者问。
“我们是拿不到乘客的支付宝账号的,只是调用支付宝的软件,所有司机和乘客的账户都被加密,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只在对接时调用。”赵冬解释。
“其实我们也经常关注被盗号之类的信息,但我们一旦去核实,发现没有一例是真实存在的,绝大部分是被炒作的信息。其实真的想抓出一例,可以拿来作为一个案例,进一步做程序开发。”
“我们希望发现更多问题,然后用我们的技术去解决。” 赵冬说,“打车软件也会遇到成长的烦恼,我们从来不回避。”
■最新消息
“快的”乘客每单补贴,今起下调为5元
但未来不排除重新调高的可能
□本报记者 金梁
早报讯 昨晚,本报记者了解到“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钱包发布的最新消息:3月5日零点起,“快的打车”与支付宝钱包对补贴政策再次作出调整:使用“快的打车”内置支付宝付款的乘客,每单立减5元,每天2单;用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的乘客,每单奖励5元,每天2单。
“快的打车”与支付宝钱包还表示,未来还会继续随机调整补贴,不排除会重新调高补贴及增加更多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