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早高峰提前10到15分钟结束,三桥四桥同时“松绑”
临平往杭州市区的热门公交线,客流量直降一半
公共自行车的租用量增加了20%以上
半月报:滨江临平居民最受益
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结果,预计近期就会出炉
本报记者 徐建国 段罗君 陈锴凯 蒋慎敏 本报见习记者 吴崇远/文 林焱挺/制图
本报记者 徐建国 段罗君 陈锴凯 蒋慎敏 本报见习记者 吴崇远/文 林焱挺/制图 杭州的地下交通动脉,已经开通了16天。 地铁快跑着闯进杭州人的生活里。地铁怎么样?你坐过地铁了吗?这短短的半个月,城市里最火热的话题都绕不开“地铁”这充满速度感的两个字。 有人说地铁带火了周边楼盘,有人说地铁开辟了商业新版块,但老百姓最关心的一直都是地铁作为杭州交通体系中的全新一员,是否能为这个城市繁重的交通压力减负松绑。 犹记得地铁初开时,交通部门曾表示,要看清地铁效应对杭州交通的影响,起码需要半个月。如今半月已过,地铁效应的初印象究竟如何,本报记者观察后发现,滨江与临平的出行,受地铁的影响最明显。 地面交通:过江早高峰省了一刻钟 地铁之于杭州的路面交通究竟影响几何,最有发言权的自然是交警。 滨江交警孙警官早晚高峰经常在指挥室观察流量的变化。在他看来,地铁开通半月,地面交通影响最大的就是钱江三桥、四桥的早高峰。 “现在过江比以前相对容易多了。一般情况下,地铁开通前的周一早高峰,过四桥的队尾都要排到滨兴路上方。因为高架上车多,从江南大道上高架也非常困难。”他说,地铁开通后,同样是周一,昨天早高峰的车流队尾还不到中兴立交,回落时间也提早了,“过四桥的早高峰车流,以往是8点半开始回落的,但地铁开通后,明显提早了10到15分钟。” 三桥的变化同样明显。孙警官说,走三桥的车辆,以前到了三桥南口转盘处,就开不动了。但现在流速提高了,排队不严重了,卡口措施也就很少采取了。“同样,从风情大道过来的车子,排队情况也明显改善。” 过江通行的改变,自然和地铁分不开,很多车主选择利用地铁换乘。12月4日起,每天的11:00—13:00期间,交警根据高架南向北主线实际流量,视情开放了中河高架庆春路南向北上匝道口通行。这次高架“松绑”,也被直接视为地铁开通后带来的正效应。 滨江交通,喝上了地铁的头口水。那么往来下沙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江干交警指挥室工作人员说,从半个月来的早晚高峰看,改善算不上很明显,但确实也有趋好的迹象。“比如说,地铁开通前,艮山西路早高峰的东向西车流排过艮秋立交是很正常的,而现在这种情况变少了,早晚高峰也相对平稳,没有那么激烈了。” 不过,也有一种意见是,交通流量的改变或许跟当前天气变冷,以及交警部门的优化组织措施都有一定的关系。 衡量地铁对交通改善的大小,需要科学的评估。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公交:临平、下沙部分线路客流下降 地铁与公交,是城市现代交通的双生子。 地铁效应投射在杭州公交上,一直在持续升温,尤其是临平和下沙连通主城区的公交线路更是反应明显—— ●原本从临平进入杭州市区,509路和339路是当仁不让的热门大线,但地铁开通后对两条公交线路冲击不小,最初几天就直降了20%。昨天,记者从余杭公交了解到,半个月过去,509路公交车的客流量已经下降了整整50%—60%。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再过半个月看看,如果还降,就得适当减少班次,减了还降,那可能就要考虑取消。” ●相反,地铁却带旺了386路公交线路的客流量,这趟往返临平红丰桥站—丁桥公交站的386路公交车,已将原先 8.9米长的车辆换成了12米长的车辆。原因很简单,居住丁桥的市民在做了比较后,这半个月都选择了乘坐386路到临平站换乘地铁进市区。 ●在走向上与地铁1号线有部分重合的快速公交B1及B1区间1,如今“地铁综合征”的表现也很明显:快速公交B1的客流量大概下降了10%—15%,B1区间1大概下降了40%。 ●除了B1,连通萧山与下沙的公交328路,同样被地铁“抢”了客人,尤其是这两个周末,客流量下降了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