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嫁过来呀,我还是个大姑娘”
1970年,她21岁,正值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她随老公赵魁际来到繁华的下关区南京西站,在南京西站附近的工务段工作。今年,她63岁,随着南京西站老城区的改造,眼角已布满鱼尾纹的她,即将关闭开了20年的小卖部,带着孙女和老伴一起离开这片遍地是回忆的土地。她是南京西站附近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娘,名叫张虎玲,也是68届的知青。对于离开的命运,她早有准备,她说:“走的那天,我肯定会流眼泪。”
“当年的西站,黄包车、小马车、小火车啊,什么都有”
记者遇到开小卖部的张虎玲阿姨时,已是晚上8点,她的店铺就在西站左边的拐角处。此前,记者接连问了20户商家,可户户都是外地人,对南京西站知之甚少。而她却不一样。“我不仅熟悉西站,而且非常留恋西站。”一听到有人来找她聊西站,她赶紧拉住记者。
“刚嫁过来呀,我还是个大姑娘。”张阿姨回忆的时候,眼角满是幸福。“那时候的西站真是繁华哦,车水马龙的,黄包车、小马车、小火车啊,什么都有。”她笑盈盈地两手前后来回画圈,比划着小火车驶过的样子,嘴巴模仿火车驶过的“咔嚓咔嚓”的响声,“那时的小火车都是绿皮车,从中华门开过来,车厢只有五六节,车头上长着烟囱,后面还有个装煤的大框框。”
而看到张阿姨在和记者“韶”西站,来小卖部买烟的老高也插了进来,“那时候下关大马路上还有小马车,前头有一匹马在拉,后头的座位像轿子一样。我当时只有六七岁,跟着大伯从中山码头坐马车来西站,再乘火车到马鞍山,从南京去全国各地,西站是必经之地,以前孙中山先生也来过这里坐车的!”
“西站老了,我也老了,等它再改造过来时,我也许已经不在了”
1993年,张阿姨从南京铁路工务段退休下来,在西站附近开了家小卖部。香烟、酒、饮料、面、鞋子、袜子、针线……都有。“一批货进来,100多个品种,两三天就卖完了。”可随着南京大桥的通车,西站的客流越来越少,不要说生意差了,连几十年的老邻居也陆陆续续搬走了。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仿佛有种被人遗忘的凄凉,在南京呆了四五十年,现在人气没了,商业的生存空间也没了。还有多少人会记得,会怀念西站呢?”张阿姨叹了口气说:“西站老了,我也老了,等它再改造过来时,我也许已经不在了。”
“西站关闭客运,迟早的事,货运过两年也搬了。就要告别南京西站,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还有没有人会跟我聊西站。”待到记者走远,她回进屋里,默默地拉上了铁门。就在完全拉上的一瞬间,她抬头看了看门口的横幅:“加快老城改造步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这条红色大横幅,一遍遍地提醒着她,她就要搬走了。
实习生 王 瑜 本报记者 徐媛园
“我坐过5分钱真正的小火车”
那一年,他还很年轻,坐五分钱的小火车从鼓楼到南京西站,然后轮渡去浦口;现如今,他已到了耄耋之年,不愿透露姓名的爷爷和老伴坐在从中华门到南京西站的7102次绿皮火车上,不时地拿出相机给老伴拍照,细数浪漫的回忆。
他说,在电视里看到这辆车“穿过南京城”,就想来体验一下。他说,这辆车并不是穿过南京城,而是绕着南京走了一大圈。他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火车,真正的 “小火车”就是蒸汽机车,通过燃烧煤来获取动力,由于线路短、站距短,穿行于市区,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被人们称为“小火车”。他说,他坐过真正的小火车,5分钱,从鼓楼到南京西站。
“扬子江头看落霞,秦淮河上响鸣蛙。乘车直入华灯市,风鼓铁轮送到家”,是当时广为传唱的金陵小唱,描述的便是南京的“小火车”。“小火车”一天开数趟,由于票价便宜,与当时主要交通工具马车、小船相比既经济又快速,因而营业状况极好。现今靠近福建路与新民路的地方,存在着一条铁路北街,其街边公园的地上还保留两条铁轨便是小火车的见证。
真正的“小火车”由于一系列原因已经消失了近半个世纪,但在南京的铁路史上却贡献了重大的功绩。吐着烟圈的蒸汽小火车缓缓穿过南京城,纵使很慢很慢,却印刻在南京的历史上。慢,却慢得很有风韵。
一直在变化,一直在适应
葛阿姨是浦口火车站的一名普通后勤人员,她在浦口火车站一直干了27年。20岁进入浦口火车站,从事货物托运工作,做着最辛苦的活,“甩煤”、“扛大包”是葛阿姨每天的工作;葛阿姨一直为186和130车型的火车搬运货物,直到186和130的车型被取缔后,葛阿姨被分配烧锅炉的工作;到后来,浦口火车站停止客运,仅仅开放货运,葛阿姨又被分配做理货员等后勤工作,守着这个无人的老旧火车站。
27年,葛阿姨将她最宝贵的年华献给火车站中最苦最累的活,并积极配合车站的工作调配,没有任何怨言。铁路运输业快速地向前发展,一大批像葛阿姨一样的底层铁路工作者或将面临失业或频繁的工作调动。而他们,终究不会忘却曾经那些艰苦却美好的青春记忆。
>>>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厚重书页,除了众周所知的南京西站史,我们还找到了西站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的存在,让西站更有人情味、文化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风光 孙中山经西站入南京就职
下关车站历史上最风光的一笔,就是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经过下关车站进入南京。根据资料记载,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沪宁铁路专用花车起行离沪,同行者有南京各省代表会临时议长汤尔和、副议长王宠惠和孙中山的军事顾问荷马李等数十人。上海各界万余人在车站送行,礼炮齐鸣,欢声震天。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礼炮雷鸣,军乐齐奏,停泊在长江江面的军舰发炮21响,各省代表和驻南京的各国领事均至迎接。孙中山从上海乘坐沪宁铁路列车到下关车站后,又改乘市内小火车直达督署站(后称国府站)进入总统府就职。
伤感 徐悲鸿与蒋碧薇在此离散
下关火车站还见证了一段悲欢离合的姻缘,那就是徐悲鸿与蒋碧薇那些风花雪月的往事。
傅厚岗是南京市中心鼓楼附近的一块高地。当时,南京城里一共有三棵高大的白杨树,一棵在城南,另两棵就在傅厚岗4号徐悲鸿家的院子里。这两棵白杨树高达数丈,枝叶茂盛而遒劲,每次从上海回南京,京沪路的火车将要驶近下关的时候,徐悲鸿可以透过火车车窗,远远地看到那两棵白杨树。
这次,徐悲鸿是从下关火车站乘火车离开南京的。蒋碧薇带着孩子到下关车站为徐悲鸿送行,一个完整的家庭从此走向离散。
匆忙 老舍曾经来南京游玩
1934年夏天,老舍提着那只从英国带回来的棕色公文包,从济南登上了南去的列车。他的第一站是南京下关。他一上车列车便启动了,推开了一等车厢的门,随着毕恭毕敬的列车员指点,落坐在沙发靠椅上,窗外,扑面而来的是绿油油的庄稼。第二天到了浦口,乘轮渡过长江到下关,老舍的朋友已经在车站出口处迎候了。见面头一句话,老舍笑指着身上薄薄的大褂,抖落着说:“我这是逃出火罐,又入火炉啊。”因为南京太热了,所以老舍和朋友只是到中山陵游览一番,那天晚上又返回下关火车站,乘上夜班快车直奔上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