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丸尾花轮

[论坛成长] 【原创】南京的参天大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就图片有点怪
发表于 2010-6-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uechunbo 于 2010-6-4 09:17 发表
死 刑 犯 王 武 龙 ,毕 业 于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对 锯 树 很 有 经 验 ,他 说 过 :.......树 影 响 市 容 ,国 外 也 没

有 这 么 多 树.........


王某不是中专学历么

南京林业大学伐树系毕业的吧
发表于 2010-6-4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2 年9月 在 南 京 林 学 院 林 化 系 林 产 化 学 工 艺

专 业学 习............
发表于 2010-6-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

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报导还说,王在担任南京市领导期间的一大“政绩”就是砍树,市民说他是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

王在南京市长任上,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口号,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优美地

景完全消失,市民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王因为砍树被南京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砍树书

记”。时至今日提起这个“砍树王”,还有许多人愤恨难消。

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是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些大树大多是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栽的,都是百年古

树,在夏天的时候,号称在主干道马路中心是晒不到太阳的。然而如此好的大树却难逃斧钺之灾,纷纷被砍伐。许多

南京市民反映,南京中山门外好大一片,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中央路、玄武湖附近等等都先后被砍掉了。“当年国

民党当政时候种植的法国梧桐大概差不多给砍掉一半了吧。”一位市民非常惋惜地说。

而许多市民认为,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就是王。当时王恰好在南京市长任上,并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口

号,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当时有关领导说是南京的悬铃木太厚太大,把商场的霓虹灯光都遮住了,不利于塑造

大都市形象。”一位知情人回忆道。

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原先道路、护城河与城门的关系完全被改变了,一个优美的地景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开阔的草坪、宽阔的马路,无遮拦的视线,使得城门变得分外矮小。砍树引起民愤,有些市民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

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而另有知情人反映,王在任徐州市长期间似乎也曾砍过树。王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

学)林化系林产化工专业,提到王的砍树,南京市某高中教师不无幽默地说:“我看他是砍伐系毕业的吧?”王也因为砍

树被南京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砍树书记”。时至今日还有人恨恨地提起那时的“砍树王”。

王的市政建设被市民戏称为“武龙洞”

2005年5月,南京一家媒体曾经在显著版面刊登了包括《鼓楼隧道明年又要大修了》在内的“检讨南京隧道”重点报

道,报道不仅在南京建设系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让很多市民找到了共鸣。包括一些建筑专家在内的读者甚至提

出,“鼓楼隧道不仅没有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还让鼓楼到珠江路这段路更堵了。与其再花一大笔费用修缮鼓楼

隧道,还不如把隧道填掉恢复路面呢。”

资料显示,鼓楼隧道作为迎接“三城会”的城建重点工程,于1994年10月开工,1995年建成试通车,1996年初先后单

洞封闭施工做仰拱,1997年冬进行了大规模的注浆堵漏与结构补强,此后的小修就不在记载之列了。几年来,隧道的

顶部渗漏、地面湿滑一直让驾驶员为之胆寒,南京人就这样在交学费的过程中认识了隧道。这个曾经被大肆宣扬的

“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规划)在很多南京市民眼里成了“拍脑袋工程”。

最近一次大修时,一位自称建设系统老员工给鼓楼隧道算了一笔账:“当初建隧道的时侯预算不超过1个亿,由于一边

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规划的工程实施操作,直接造成工程预算不断增长。隧道建成后又是‘三日一小修,五日一大

修’,据称,前前后后共花了近4亿元人民币,现在又要花4100多万元大修,真不如填平恢复路面。”

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差,常年渗水漏水,后曾多次维修,耗资数千万的鼓楼隧道,南京市民无奈地称之为“武龙洞”。
发表于 2010-6-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中山北路上的31路电车。现在要看31路电车只能去旧金山。

[ 本帖最后由 爱德蒙顿 于 2010-6-5 22:48 编辑 ]
发表于 2010-6-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4AAAA 于 2010-6-2 22:17 发表
南京的树给人历史的感觉。
发表于 2010-6-1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在某个极品的眼里,这些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可能有视觉污染之嫌了。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南京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迫害,以至于他对于南京的一切都如此反感憎恨。

可能没有人能知道答案,除了他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5-2-1 12:54 , Processed in 0.6743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