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也不是转帖,而是我一位极其要好的朋友发来的邮件,写得棒极了。忍不住,贴在这里,大家要愿意的话,分享一下:
最近几个月,我和妞妞养成一个习惯,星期五晚上花95元钱(儿童优惠5圆)和两个小时去马路对面西湖六公园里的张铭音乐图书馆听张铭教授的古典音乐讲座。张铭是浙江艺术学院的老师,本人年轻时曾专小提琴独奏,现在浙江以音乐普及推广而既受官方关怀也受受众推崇。据他自己讲,在各种场合,官员的培训,大学生讲堂,银行VIP客户年会,省图书馆等等所做的讲座,历年听众已经达到55万人次。他多年的努力换来市政府的支持,这是个约250平方到300平方的二层木屋,正常的租金大约是60万以上,但图书馆只缴纳20万。即使租金优惠,在图书馆刚开张的一段时间,他仍面临没有客人光临的局面。经过3,4年的经营,情况已经好转。花 20圆的咖啡钱,可以在湖边悠闲欣赏他倾心收集的世界各地音乐,还有大量音乐书籍,对杭州的爱乐人来说,还是划算的。周五晚的讲座在二楼,大家坐在排列成4排的半圆型单人布沙发里,旁边桌上供应咖啡或茶,房间左侧虽有更舒适的双人火车座,只是背对银幕的人要扭转头听课,我从不坐那里。坐满有30人。有些听众象我一样,携琴童而来,盼望孩子受音乐沁润,练琴能开花结果(但我可是单纯来拉女儿听课的,我的目标不是她能弹多好,因为她的表现证明我们家祖坟没冒象征钢琴家的轻烟,她能一直喜欢音乐,最后成为内行的欣赏者,甚而能即兴伴奏,能找到朋友玩玩音乐就更好了),有的是心灵干渴的白领或者寻找指引的艺术从业者。张铭每次上课都使出浑身解数,旁证博引,入戏极深。说他入戏,因为他容易激动,会流泪,会狂舞手臂。他说莫扎特是我的上帝,我是他派来的天使。他50岁,身材偏清瘦,不矮,戴方框眼睛,曾自爆是满族,普通话难得的标准,偏京味,也讲地道的杭州话。
讲座已经进入新的循环的第二课,莫扎特的《弦乐小乐曲 K525》(第一课是梁祝,下次整理)。一般他总是把课题内容放在最后,先讲一些更近代,现代的东西。今天也是。
先看了斯特劳斯的圆舞曲DVD,是卡拉扬临死前一年87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版本。他认为此音乐会历年最值得收藏的版本有三个,一个是这个,还有穆迪和小CLEVER两个(这两个是哪一年的,指挥的情况他没有说,姓名记录也只是大概齐)至于这些年的,似乎就不值得收藏。当时卡拉扬腿不好,几乎是靠在特为他做的指挥席位的围栏上来指挥的。卡拉扬乐于提携后辈。14岁的俄罗斯的KISHION(记录的发音不一定准确),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为他做协奏。为十岁出头的穆特做协奏时,柏林爱乐因为没有为女演奏家协奏的历史而拒绝,卡拉扬愤而辞职。乐团的票房遂直线下滑,不得已,答应卡拉扬为穆特做协奏的条件请回大师。穆特现在已有三个女儿,丈夫得癌症去世,来沪演奏时,张铭取得了采访她的资格。穆特上台前,对三个女儿说:爸爸和我们在一起。要女儿们乖乖的。张铭看到这一幕,极为不忍,向穆特的助理请求取消了采访。穆特演奏完,坚持要翻译告诉回宾馆的路,独自步行携三个女儿回去,女儿有两个尚小,一背一抱,大的牵手,张铭目送她背影,深深感佩其慈母心怀。也和同行感叹她近一年的音乐内涵深沉细腻了很多。
两德统一时在柏林墙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卡拉扬因为受累纳粹历史不得出席,由伯恩斯坦指挥。卡拉扬临死前一天还和出版公司谈工作。去世当天喝水喝一半对助手说:让我躺下休息一会儿。下午六点即辞世。
维也纳是越往后越好,从第12首开始听。《THE VOICE OF SPRING>>,春之声圆舞曲。女高是巴托尔,混血儿,唱歌剧,所以表现力丰富(注意,大家看卡拉扬的眼神,他向下看巴托尔的目光,有欣赏,有鼓励)她很牛,花腔,戏剧,抒情都行。
“ 蓝色多瑙河英文怎么说,BLUE DANU(我小声说),说清楚一点好吗,不,叫----BLUE DANIU.(回家我查了字典,写法是THE BLUE DANUBE)。引子写晨曦初露。关于引子我曾经问过来我家的一个德国小朋友,他的家就在多瑙河边。他说早晨河上一片浓雾,船的身影慢慢现出。河的对岸是匈牙利。注意9个芭蕾舞演员的动作,基本都是向上的旋转。这9个芭蕾舞演员我原来没有注意,后来有搞芭蕾的朋友看到这个,他很感叹,说要培养多少芭蕾演员才能挑出这样的9个,大家注意到了吗,她们不光身材身高差不多,连脸型也一样。”
“拉德茨基进行曲,卡拉扬回身去指挥观众掌声了。看,他一个轻轻的手势,观众就明白了,掌声马上收住。我们杭州的观众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要说普通观众,连浙歌的人(浙江歌舞团乐队)都不懂得配合指挥,叫他声音低他低不下去,叫他高他又高不起来。有一次请了维也纳的指挥来,指挥训练了半天,说,你们怎么连三拍子都不会。三拍子不是机械的蹦擦擦,是有各种变化的,可以蹦 --擦擦,也可以蹦-擦-擦。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理解?”听众一片笑声。每当张铭揶揄浙歌时,大家都心领神会地相视而笑。
接下来看YANNI的DVD,在古罗马斗兽场的演出。古罗马斗兽场可容纳1万2千人,在古罗马时代演悲剧。每一个位置都可以听得很清楚,那时候演员是没有话筒的。这个在今天也难以做到。看现场的墙面被网布罩住,怕泥土受音响振动影响掉下来。这张唱片卖了几千万张,YANNI后来在北京太庙,印度泰姬陵又连续搞了几次,都很成功。YANNI是学生物的,后来转学化学。毕业后成立自己的 STUDIO,自己作曲,编曲。他14岁就是希腊的游泳冠军,后来肝脏不好,转到美国读书。他能弹奏钢琴,键盘。有一个可比的是日本的喜多郎。第一首单曲(名字没记下) 中央电视台花70万买下来做天气预报的开头。和YANNI合作的伦敦交响乐团,比伦敦爱乐要差。这场音乐会用了194个话筒安装在乐器上。注意节拍很怪,是七拍子,看指挥的动作,先类似三拍子的打法,空中有个停顿,再一个三拍子。年轻的指挥本人是小提琴独奏,在下一曲里和一个玩电声小提琴的黑肤色女孩飙琴,一个学院式,微笑自如;一个街头式,张狂挑衅,很对比。
进入正题之前,顺带点一下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总共6部。张铭展示给大家看两个CD封套,一个是3张碟,精装版,396块钱,现在已经不做了。一个是2帐碟,132块钱,普通的。时间总长度都一样,但3张碟的设计舒服,可以两部两部地听。中间他插了句,鲁宾斯坦79岁时指挥的肖邦夜曲是最好的,他买不到。谁以后出国有机会的话,看到了,别忘记给他稍一张。钢琴三重奏的乐器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左右手两个声部,所以三重奏有四声部。莫扎特的五个一,分别是天才,理想主义,体裁,量,质,五个方面都数第一。他的天才的故事:当时有教堂的歌剧谱子不外传,演出之后就藏好。他的父亲想要谱子来练习,一筹莫展。莫扎特说我都记得。他听了一遍,就可以背谱。他姐姐学琴,有一天颇不顺。老师下楼和他父亲喝茶休息,忽听楼上乐声,老师说,这不是改正得很好吗,上去一看,是4岁的小莫扎特在弹奏。6岁时,父亲在家和朋友约好练弦乐四重奏,结果苦等,还是3缺 1. 莫扎特自动请缨加入,父亲恼火了,你小小的捣什么乱?LET MI TRY!同伴都愿意让莫扎特试一下。那是他第一次拉小提琴。不一会,中提琴停下来,吃惊地发觉眼前的儿童是一个天才。“有人说,这都是后人的杜撰,不是,我告诉大家,我的儿子,有的朋友可能知道他,他在我这里帮忙做一些管理工作,他就是6岁,没有人教,自己会拉,而且拉得很好。”他接着讲儿子的音乐教育历程,也是他的隐痛。张铭出身音乐世家,从小祖父给他听蓝色多瑙河,就没有用中文说过,都是BLUE DANUBE。他自己有了后代,想大施拳脚把儿子培养成钢琴家。2岁半就开始学,孩子小,哪里坐得住,就打,所以小张博在钢琴边坐下,还没弹呢人先哆嗦。他给儿子买了把儿童小提琴,但是恨儿子不专心练钢琴,自然小提琴不许碰,搁在书架顶上,落满灰尘。后来他出差两个月,回来擦书架,一看,不对,怎么小提琴上面没有灰?把母子俩叫来,谁动小提琴了?没有动啊,母子俩合起来对付。再一看,不得了,琴弦上还有松香呢,肯定拉过了,承认吧,就承认了。原来张铭当时在家收学生,有时20多个学生。孩子写作业什么的就在旁边。练小提琴是很痛苦的,不像钢琴,弹出来就是音乐。小提琴的姿势是违反人性的,他笔划了起来,胳膊要这么弯,头要拧着,多难受,这只手要直着拉,不直着拉声音不对,很痛苦。但是张博天天看,天天听,写作业时笔拿在手里模拟,他早就会了,只不过没机会拉。张铭一走,张博就央求妈妈,妈妈说趁爸爸不在,你要多拉拉。距张铭返家还有5天时,张博的练习已经争分夺秒了,他知道,等爸爸回来,他再也没机会拉琴了。张铭听了孩子母亲的讲述,让孩子拉起来,果然,非常好。他说,我儿子不是天才,6 岁,能自己会拉小提琴,对莫扎特这样的天才,这当然没什么困难。莫扎特的理想主义是什么,他一生很可怜,但是他不象贝多芬,把情绪发泄到音乐里,他的音乐都很美好,他把不幸留给自己,把最美的音乐给世界,形容莫扎特的音乐---SPRING SPRING--- 春天的泉水(张铭曾经指斥一款日本车取名叫天籁,它怎么好意思叫天籁,天籁是什么,莫扎特的音乐才是天籁!)巴赫活65岁,1083部作品,莫扎特活了35岁, 625部作品,从比例来讲,还是莫扎特数量多。
弦乐小夜曲的概念,第一,只有弦乐。第二,小夜曲分两种,一种是表达爱情的小夜曲,单乐章,如舒伯特的小夜曲;一种是音乐会用的小夜曲,是多乐章的,例如今天的,也就是弦乐演奏的多乐章套曲。另外BRAMS 有9 个乐章的小夜曲,不为人注意,但是好听极了。
今天重点讲解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包括引子,程式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引子很短,一句,再一个魔镜。进入程式部。(他为大家指出主部的A,B的材料,和副部的A,B 的材料,这些当中的某些材料将会出现在再现部和尾声里,出现的时候,他会考问大家这个材料来自哪里,程式部是特别需要注意力的。如果能听出大的结构,可以说摆脱了盲听,进入了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大门。)
莫扎特的曲目是K字头的,因为整理他曲目的音乐家叫可海尔,他用自己的第一个字母来编号,莫扎特总共625部作品,这个排在第 525 ,所以是后期的作品。
-------------------------------讲课完毕 --------------------------------------------------
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其实我和妞妞特别熟悉,家里有。以前就是盲听,真好听啊,来,一起跳一跳吧,我们俩嘻嘻哈哈搂起来,把开头的引子按照探戈来跳,甩头甩脸的,好玩得不亦乐乎。今天听完课,妞妞指我,那时候哪有探戈呀,你这个妈妈!
10月30日 周一
周五临下课,张铭说他有学校的话剧票,原价200,给他50,他愿意送给大家。20张,他留三张。感兴趣就到楼下前台拿。大家都慌慌张张下楼排队去,连依例鼓掌谢师都顾不得了。我们领了两张,朋友又给了一张。昨天就赶去了。是表演班的毕业演出。导演很厉害,剧情非常紧凑,戏剧性强,声光效都好,不比孟京辉的差。从戏剧张力方面讲,比孟京辉还要好。当然本子可能是人家国外的本子,看着象,是讲好莱坞的暴力影片的报应----名字叫谁来负责。演毕,我站起来鼓掌,发现只有我一个人站着。导演请书记讲话,书记说演员留下来,别人都回去吧,这书记!演员们在伙伴簇拥下走过我眼前时,望着他们脸上大滴大滴的汗水,不禁为他们再次鼓掌,演得好,加油!年轻而又疲惫的脸上马上现出兴奋的光泽,哎,肯给予他们阳光的观众还是太少了!
张铭数次痛心疾首说我们不会鼓掌,不会感谢。看来他自己学校的师生他就没教育好。
另外,演员的谢幕不够庄重。我看过人艺的谢幕,配角一个个鞠躬时,大家都已经热烈得不行了,就盼着濮存晰出来。二少爷,四凤,鲁妈,周朴园都出来了,繁漪也出来了,大幕迟迟没有动静,观众节拍一致,鼓啊鼓,终于濮存晰出来了,他淡定地微笑着,礼貌地先向左右手的演员伸臂致意,然后面向观众深深地鞠躬,掌声雷动,欢呼一片,他抬起头,拉起旁边演员的手,大家一起再深深鞠躬,掌声更加热烈,没有人走,如此台上台下声气相连,直到演员们返回大幕里。观众还是不走,继续鼓掌,我没有见过这世面,深为触动。最后,演员们又都出来谢幕,观众才心满意足。我觉得这种掌声的意思是:您演得太好了,请允许我表达真挚的谢意。那天的戏真是,好得不得了。
如果张铭看到这一幕,他会说,人艺的观众群,鼓掌合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