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94|回复: 70

[观点] 我对天目山路改建为快速通道的方案设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2-7-12 15:08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6-1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有钱搞么?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个路口下穿,造价应该不超过10亿.

经济实力弱于杭州的成都,已建好六十多座路口下穿,如果以财力比较,难道成都财力比杭州强十倍?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2-6-15 16:18 编辑

经过这样改造后,天目山路中间六车道西自古荡东到闸弄口,全线快速无红灯,成为真正的快速路。

而且造价远比全线隧道和全线高架低得多,而缓堵效果远远大于全线隧道或全线高架,因为其地面段占全线大比例(仅相交路口下穿),可最大限度实施地面车流疏解,而全线高架或全线隧道则难以疏解地面车流。 其他诸如城市景观、噪音、环保等方面则更是显著优于全线隧道或全线高架。

该路口下穿系统实施后,走天目山路中间六车道,从古荡到闸弄口7公里路程,按限速60码计,行车只需7分钟; 因为闸弄口以东为艮秋立交,从古荡到彭埠10公里也只需10分钟。
发表于 2012-6-1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亿,哪这么容易,再说这条东西通道一施工,杭州交通不是彻底瘫痪?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采冰飞 发表于 2012-6-15 16:09
10亿,哪这么容易,再说这条东西通道一施工,杭州交通不是彻底瘫痪?


现在难道不是已经瘫痪了?

再说,九个路口下穿立交可以分步实施,逐个建设

现在不建路口下穿立交,不照样“整治”路面,不照样被瘫痪?
发表于 2012-6-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凯旋路到中和高架全程隧道快要实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2-6-15 16:37 编辑
kansonzhou 发表于 2012-6-15 16:21
凯旋路到中和高架全程隧道快要实施了。


长距离隧道,不如多个路口下穿组合,因为对疏解沿线地面车流无多大作用。

我认为中河立交口—凯旋路口全程隧道,不如建国北路口下穿+环城东路口下穿+凯旋路口下穿,后者投资少,效果更好。

但退一步讲,有隧道,总比全部地面平交要好。
发表于 2012-6-1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想法很好 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2-6-15 16:44 编辑

莫干山路口和湖墅路口间距太近,可以一并下穿,中间不出地面。

设置武林广场北地下长距离隧道,是考虑到之前有人提到过这个规划设想,地面拉通武林广场、环北公园、西湖文化广场,成为一个整体、绿心。
发表于 2012-6-1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2-6-1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也有一点疑问哈

成都的GDP 不如杭州

但是成都额财政收入 是否比杭州低? 这个最好提供数据


成都地震后 应该获得了很多无偿 或低息贷款类的东西 不知道这类有无数据可查?

成都的拆迁 成本 人力成本 和杭州可在一个数量级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荡-闸弄口,全长7公里,实施9个路口下穿,全部下穿部分合计2公里多,有顶盖部分不超过1公里,造价远比全程7公里隧道或高架要低得多,但缓堵效果却反而比全程隧道高架要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之西 发表于 2012-6-15 16:47
不过也有一点疑问哈

成都的GDP 不如杭州


成都大多数路口下穿地道,在地震之前就已建成或规划和开工,只不过他们的隧道不如我们的用材奢华,比较朴实和实用。
发表于 2012-6-1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沐秋香 发表于 2012-6-15 16:54
成都大多数路口下穿地道,在地震之前就已建成或规划和开工,只不过他们的隧道不如我们的用材奢华,比较 ...

那关键问题还是 财政收入

我在成都多年的生活感受是

成都是典型的 国富民穷 价格低 的发展模式

适合一般小老百姓生活
发表于 2012-6-15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民穷国富,杭州民不富国更穷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下穿系统,对沿线道路交通疏解拥堵的效果是狠明显的;

1、天目山路东西直行方向,不用说,9路口下穿+人行立交设施,全程无红灯畅通;
2、天目山路相交方向,即南北向9条主次干道,地面仍有红灯(因为不是全互通立交),但因东西向直行绿灯取消(改走下穿隧道),扣除该直行方向耗时后,南北直行、左右转向等方向的绿灯频次大大增加,即不用等很久了,绿灯周期也加快了,对这些方向的交通缓堵也是大大促进。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2-6-15 17:29 编辑

选择多路口下穿隧道组合, 而不是全程高架,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程高架在沿途节点衔接上需要上下匝道,这个是需要占用已有路面的,必须拓宽道路,涉及到拆迁;

单纯路口下穿,则是直行车道下穿,直行车道和转向车道的转换,直接在地面变道就可以了,路口下穿系统大部分路段是在地面上,和转向车道在同一平面,所以不涉及拆迁
发表于 2012-6-1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方案挺不错的,就是莫干山路和湖墅南路之间就没必要出地了,这么点距离,上来再下去,路程估计不够,直接莫干山路以西入地,中山北路以东出地。

而且按这个方案,估计中河立交也要改造下,否则中山北路到建国北路这一段车流交织估计会很混乱。

可惜是,目前我觉得没有大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伯虎沐秋香 于 2012-6-15 17:34 编辑
usin 发表于 2012-6-15 17:28
其实这个方案挺不错的,就是莫干山路和湖墅南路之间就没必要出地了,这么点距离,上来再下去,路程估计不够 ...


赞同前一点,即一个下穿过2个路口(莫干山路口、湖墅路口)

后一点,即中河立交,可以不用改变,下穿隧道过中山北路口后就出地面,按现行状态与中河立交相交,已经狠畅通了,因为中河立交本身已是互通立交,环城北路不需要再下穿了。 而且在地面还可以完成直行车道和转向车道的衔接转换变道。

中河立交口,不在我设想的9个路口下穿内, 这个路口不需要下穿。
发表于 2012-6-15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支持LZ,天目山路口下穿隧道既形成了快速路,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面景观。天目山路是景观大道噢!

武林广场下穿隧道是最大亮点,可以建一个超大广场,把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武林广场连成一片,建成杭州最大广场。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杭城最重要的快速通道一旦打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尝到前所未有畅通感觉的杭州,应该会举一反三,未来在文一路、文二路、庆春路、莫干山路、建国路、秋涛路等主次干道重要路口,系统规划路口下穿,逐步推进,杭城的交通拥堵状况可得到根本缓解。
发表于 2012-6-1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问题哦,探讨一下:
1. 天目山路(武林广场以西)下面是要3号线的,而且重点路口都要设站的。这些路口的下穿地道下面再造地铁,是否可行?是否安全?是否需要一并规划和建造?
2. 天目山路(武林广场--公交总公司)是沿运河的,沿河造下穿隧道,是否安全?是否会破坏运河的生态?毕竟接下来运河也要申遗
发表于 2012-6-1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伯虎沐秋香 发表于 2012-6-15 21:43
这条杭城最重要的快速通道一旦打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尝到前所未有畅通感觉的杭州,应该会举一反三 ...

完全赞同!
我甚至觉得,中河高架也应该拆除,改成主要路口下穿上跨,否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城南紧贴着吴山、鼓楼、凤凰山一线,未来的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展示区内,抬头看到这么一条"拉链",实在是煞风景。
发表于 2012-6-1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loganese 发表于 2012-6-15 22:40
有几个问题哦,探讨一下:
1. 天目山路(武林广场以西)下面是要3号线的,而且重点路口都要设站的。这些路 ...

1、与已有和规划地铁站的衔接问题,我也觉得比较棘手。
2、沿河建造下穿隧道,技术上应该没问题,国内外这样的先例比比皆是。破坏运河生态也不至于吧。如果说影响,显然高架方案才是对运河景观有致命影响(参见中河高架跨运河处),而这个路口下穿方案是对景观影响最小的了。
eg.成都滨江东路下穿一环路,边上即为府南河,与天目山路、运河的关系极为相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6 20:55 , Processed in 0.28169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