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owonder 于 2012-5-15 15:05 编辑
五一节去钱江新城,难得坐了回BRT-2。
青年客车外观多么大气,内部却如此狭小。无比佩服设计者,能将这么大的车子,设计出这么少的座位。
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出在后一节车厢的利用率很低,原因是第四扇门和过道占用了很多空间。 为了这扇门,最后排的座椅被围成了一个类似VIP的包厢,加上一个折叠座椅,总共能坐5个人。后轮上方背靠背的座椅总共能坐8个人。
其实第四扇门的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后排座椅要比地面高出很大一截,仅留下狭小的一条走廊根本站不了几个人,却还要承担过道的功能。设计者可能忘了重要的一点,BRT的多扇门是不用分“上客下客的”,所以并不需要“车门双数”。
我们经常坐的12米车,车厢后部设有5排座椅×4位,可以舒舒服服坐上20人。 我联想到JASSON铰接车的那个贴子,首都北京都是三扇门的铰接车,我觉得挺实用的。
所以,杭州的BRT新车如果能改成三扇门的,那么车厢后部空间将得到充分利用,乘客坐着也会安心的多,BRT的舒适性表现会更出色!!
近几年来,随着公共交通快速化,无障碍的发展,为了满足乘客快速上下车及残疾人出行便利等要求,出现了一种“低入口公交车”。
尽管低地板公交车具有乘客上下车迅速等优势,但这种快捷是以牺牲车内有效使用面积作为代价的。由于采用低地板结构,轮罩部分在车厢内异常突出,给车内布置正向座椅带来一定难度,且位置较高,乘客乘坐时安全感和舒适感较差,车辆紧急制动时容易坐不稳或者发生摔伤、扭伤等情况。另外,低地板公交车成本较高,并非所有城市能接受,在中西部地区,二踏甚至三踏车依然是城市公交的主流。
所以,BRT客车可以取消第4门,并吸纳12米车的优点,“前3门为低入口”+ “后部车厢改二踏地板”,设5排正向座椅×4位,可以舒舒服服坐上20人。同时,部分改二踏可降低成本,我们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节约!!
补充内容 (2012-5-8 14:06):
从“车门的低踏板”,转移到“座椅的高踏板”。
乘客爬那么高的座椅就坐,难道是时代的进步,是一种潮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