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6|回复: 44

[绿色电车] 【原创】关于公交线路合理化配置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son 于 2011-2-24 22:16 编辑

关于公交线路合理化配置的建议

杭州自有公交车以来,公交线路的配置一直是沿袭简单的从起点到终点的思路:先选择一个公交线路的空白点为起点,再在其远端的另外一个空白点选择一个终点,途中经过一些闹市区的街道,设置若干中间站。在杭州当年只有少量公交线路、交通尚不拥堵的年代这种思路可以适用,并且行之有效,一直到现在。
1 8路公交线路配置走向(1950-70年代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月光沙滩 + 1 很惊讶姜教授你怎么会认同当年如此“绕”的.
姜峰 + 1 任何一个有点良知的人都应该会认同你的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的杭州市区交通状况已经远非当年可比,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成数十倍,数百倍地增加,对于公交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应该引入新的思路,让公交更加畅通和有效率,尽量减少能源和等待时间的消耗等社会成本,应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目标。(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杭州公交线路的配置的缺点:
1.        线路繁多,无限叠加,一个公交站有许多条线路和站牌,使得乘客,尤其是外地来杭州旅游的游客,搞不清楚如何换乘。
例如:“华东家具市场站”有15块站牌,站牌上面所开列的可到达的站名共计有二、三百个,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只能选择熟悉的线路乘坐。
        K327
        360
        K216(夜间线)
        K202(夜间线)
        吴临线
        K566
        20/K20(区间)
        522
        71/K71
        K64
        59/K59
        44/K44
        39/K39
        20/K20
        14/K14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78512 于 2011-2-24 19:13 编辑

2.        线路重复,许多线路仅仅是开始段和结束段不一样,中间段完全相同,同一条道路上有多条不同的公交线路,造成资源浪费。


3.        有的线路除中间段乘客比较多以外,起始段和结束段的乘客有时候并不多,只载有不到10位乘客的公交车来回行驶,不但是浪费,也很不经济。
4.        许多线路从杭州的东端到西端,南端到北端,有近二十个中途站,如果乘客少,则浪费以及不经济。如果乘客多,座位不足,则从上车一直站立到下车,交通路况拥挤不畅时要站立将近一个小时,十分劳累,影响乘客选择乘坐公交的心情和情绪。
5.        现在的公交线路多达数百条,纵横交错,极其复杂,尤其是在众多的平面交叉路口,形成拥堵等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造成乘客的情绪烦躁,对公交的发展极其不利。(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78512 于 2011-2-24 19:15 编辑

由此是不是可以设想一种线路配置的新思路:
一、长线车改短线车:设想把原来的一线多站的长线路改为多段短线路。
以28路和355路为例:
28路:火车东站——玉泉
分为3段:1. 火车东站——公交总公司南
2. 公交总公司南——武林广场
3. 武林广场——玉泉
355路:茶花村——凤起路
也分为3段:1. 茶花村——公交总公司南
2. 公交总公司南——武林广场
3. 武林广场——凤起路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思路与原有的“大站车”有类似之处,但是,不是仅把大站车作为高峰时段的辅助手段,而是把大站车作为主要的线路来设置,把公交总公司南和武林广场作为乘客换乘点,原车折返开回出发站,这样做的好处是:
1. 线路变短,司机和乘客都容易预估到达的时间,减少由于堵车,乘客在车站久等公交车不来,一来就来一串的现象;
2. 有部分公交车在换乘点掉头折返,不必直行经过该换乘点前方的交叉路口,可以少穿越一个红灯,减少交叉路口的机动车通行负荷;
3. 明显可见重复行驶的路段减少了(原来的中间段合并了),省下来的多余公交车可以根据各个站点的人流情况灵活调度,在人流密度大的路段增加公交车的数量;
4. 换乘点的路面人流量增加,可以增加该处的商铺人气,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而原来的公交车直接穿过该点,人流在车上,对于商业发展没有好处。
5. 由于杭州的城市街道是沿袭古代的棋盘式布局,这种配置方式普及以后,每一个换乘点就只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公交车,使乘客一目了然,易于换乘。
问题:
1.        线路变短,增加了部分乘客中途换乘的次数,要考虑方便乘客的换乘。
2.        为了方便公交车掉头,应该将其他机动车的停车线适当后移。
3.        由于线路缩短,应该合理调整票价,比如每段3角,维持3段的总票价基本不变。
4.        换乘点处的路口需要适当改造,以使得折返的公交车容易掉头,且避免与直行的其他社会车辆发生冲突。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78512 于 2011-2-24 19:19 编辑

图4 : 换乘点的往西部分之示意图(换乘不方便)


图5 :将公交车站合并为一处的设想示意图(换乘方便)


注:北向和东向的隔离带需要改造,适当退后,以保证公交车的停车位以及掉头的空间。
进一步的设想:该思路推广以后,将形成棋盘形状的公交线路布局,与城市道路布局一致,并且可以向外扩展。
图6 : 棋盘形状的公交线路布局示意图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78512 于 2011-2-24 19:23 编辑


二、大环线改小环线:
现在杭州公交有四对环形线路55/56路-22个站、57/58路-23个站、59/60路-18个站、105/106路-31个站。
如图所示:黑色为55/56路、蓝色为59/60路、红色为105/106路,均有内环和外环各两条线路。
图7 :3对环线车线路现状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78512 于 2011-2-24 19:25 编辑

实际上环线线路行驶的大部分路段都与其他的线路重复,没有必要,效率也不高。
新的线路设置思路:
把现在的大环线改为小环线,把图6里面的1、2、3、4四个换乘点设置一个小环线,比如解放路——延安路——庆春路——建国路——解放路这样一个小环线,设湖滨、胜利、菜市桥、葵巷这样四个换乘点,作为分段线路的补充,以方便要走对角线,从1到3、从2到4去的乘客。
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杭州市区划分为若干个方块形,在方块的四角分别设置公交换乘点,由四个换乘点再分别向外辐射。
如果方块比较大,则需要设双向环线,若方块比较小,可以只设单向环行。也可以视需要考虑大方块环线里面套小方块环线,或者选两个小方块走8字形环线,如在图6里面设置3-4-1-2-3-5-7-6-3的8字形环线。
图8 :小环线和8字形环线示意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2-2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雪封隧道 于 2011-2-24 18:57 编辑
zj78512 发表于 2011-2-24 18:42
由此是不是可以设想一种线路配置的新思路:
一、长线车改短线车:设想把原来的一线多站的长线路改为多段短 ...

这么搞意味着出行成本增加。要传图片点“添加附件”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j78512 于 2011-2-24 19:30 编辑

谢谢跟帖,后面有说明
3.        由于线路缩短,应该合理调整票价,比如每段3角,维持3段的总票价基本不变。
又: 原来仅仅乘坐几站就付全价的做法就不太合理。

附图上去了,谢谢楼上老兄。

欢迎大家补充指正,提出更好的方案。


发表于 2011-2-24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但最好实行免费换乘,这样换乘多少趟都行
车辆配置必须根据人流量进行配置,尽量避免人多车少,换乘挤不上去的情况,那样大部分还是喜欢一条线直达,而不喜欢换乘了,换乘候车时间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那就意味着有些时段和路段的公交车间隔可能在2-3分钟之内,车辆是否能跟得上是个大问题,可能需要在各换乘点建设大型转换点,目前的杭州路况是否允许这么做。
这里的关键是免费换乘,只要进行免费换乘了,那长线改短线就成为可能了,老百姓就不可能抱怨了。
发表于 2011-2-24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峰 于 2011-2-24 22:53 编辑

多一些热心的网友,相信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多现象都会得到改善。
毕竟这对我们自己生存的环境有好处!!

【聚焦】你见过如此“纠结”的公交线路吗?
“环线”和“绕”最大的区别是:“环线”的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站。

公交线路除了直线以外,还需要“客串线”来进行补充,方便不同路与路之间的公交换乘,“客串线”我认为用图2的方式比较合理,图1就有点绕了,图3(如K45路)这样的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2-24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其实无法认同楼主的观点的。
发表于 2011-2-2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峰 于 2011-2-24 22:29 编辑
jason 发表于 2011-2-24 22:20
我其实无法认同楼主的观点的。


楼主的观点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但至少他对目前的公交现状是进行了深思的。
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因为它比“那些给力的XXXXX”更有意义些。此处省去几个字
发表于 2011-2-2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ason 的帖子

呵呵,我还是习惯现在的......你的话也太直接的。
发表于 2011-2-2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1-2-24 22:24
楼主的观点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但至少他对目前的公交现状是进行了深思的。
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 ...

所以我加了精华,设了高亮,你应该能看见。
发表于 2011-2-2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这个想法本身很创新,可是你要考虑这么改的话,政府的成本要多少,现有所有模式都要改,经济上面政府能承受的了,当然还没有具体研究可行性。也就是说纸上谈兵的成分多一点吧。
发表于 2011-2-2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banshan2009 发表于 2011-2-24 22:24
回复 jason 的帖子

呵呵,我还是习惯现在的......你的话也太直接的。

我的观点代表个人,我对帖子设高亮和加精华代表论坛,两者并不矛盾。

发表于 2011-2-2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想法是让乘客要多付很多车费呢,不赞同。
发表于 2011-2-2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1-2-24 22:40
所以我加了精华,设了高亮,你应该能看见。

嗯,认同你的操作。
发表于 2011-2-2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1-2-24 22:24
楼主的观点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但至少他对目前的公交现状是进行了深思的。
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 ...

对了,忘了回应你最后一句话,虽然我很不喜欢“给力”这个词, 但我对于你形容的“给力”会一如既往地去支持,可能你会在今年看到更多的“给力”。我们完全不会在乎你的各种冷嘲热讽,这或许是我们“给力”的最大动力。
发表于 2011-2-24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很完美 但是太理想主义了
不能说 因为28和355有复线 就要分段
那如果重复的只是2个站(即一小段路)呢?
如68和29的莫衙营--宝善桥建国路口, 难道这一站还要分一段出来开条线路吗?
那假如我是坐29从公交总公司--潮鸣寺巷,我还是要坐“3段”,不仅票价没便宜,换车反而麻烦
不得不承认 杭州公交目前复线是比较厉害的 一个车站有10块站牌是正常的
上海随着地铁的开通 已经整治了几年了 效果还是不错的 复线合并 超长线拆分
我觉得在复线上 如能错站停靠 以节省市民出行时间 还是可取的
发表于 2011-2-2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峰 于 2011-2-24 22:59 编辑
jason 发表于 2011-2-24 22:53
对了,忘了回应你最后一句话,虽然我很不喜欢“给力”这个词, 但我对于你形容的“给力”会一如既往地去支 ...


我也理解你的那种“给力”,每个人的爱好和向往不同,以后我不再嘲讽你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其实对你本人我没有意见,只是对于目前的杭州BRT现状,我担心的是图画得太好,让全中国都觉得杭州的BRT太完美了。
发表于 2011-2-2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峰 发表于 2011-2-24 22:58
我也理解你的那种“给力”,每个人的爱好和向往不同,以后我不再嘲讽你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

这份图只是方便乘客乘坐,以让更多的人来重视BRT 系统,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代表我们认同目前BRT的运行状态,至少我个人对于目前的BRT系统并不满意:票价过高、专用道缺乏、网络布局有待进一步合理。

我们只是把一些事情作了一分为二,所以你能在巴家看到这些“给力”,但你依然也能在巴家看到对公交的批评之声。这或许就是巴士之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姜峰 + 1 支持老大的说.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9 06:28 , Processed in 0.3411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