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科敏

(原创)萍踪传书(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安德森太太是芬兰裔的少妇,典型的北欧美女,漂亮得让人眩目,一对顾盼生辉春深似海的大眼睛,和极其匀称的身段,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如此丝毫不差的标准,简直是画出来一般,好像是通过数字模型设计而成,但又确是天生丽质。其先祖无疑是极地北海的猎户渔夫,终年出入冰海雪原,以打鱼,猎北极熊,逐鹿冰川为生,膀大腰圆五大三粗,怎能生出如此玉貌花容,婀娜多姿的绝代佳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怪不得乾隆皇帝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劳动的女子就是美。

  然而欧洲的蔷薇是带有芒刺的。瑞典是个女权国家,在国会中,女性议员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在当年的瑞典王国政府中,三十二位内阁部长中女性部长十六位,整整占据了半壁江山,这里的妇女解放真正做到了“妇女半边天”的境界。据说,在社会活动中,瑞典妇女甚至于比男人更活跃,这里几乎看不见小鸟依人式的女子。不过安德森太太倒是个例外,她原先是一名公司的财务主管,婚后成了贤妻良母型的家庭主妇,她正处于为期二年的产假之中。

  安德森太太接过我们的花束,欢天喜地邀请我们去看看小东道主。安德森夫妇不满周岁的儿子,有自己的房间,这是一间乡村气息浓郁的小卧室,唯美主义的维多利亚风格,用小块不同着色的硬木铺设成几何图案的实木地板,对其分色和磨光,走道用波斯地毯覆盖,彩花壁纸,蕾丝窗纱,窗前放着一个袖珍四柱床。小主人是一头卷曲金发的欧洲娃娃,嘴里吸着个空奶嘴,实在是可爱,在小床上仰面朝天,手舞足蹈,说说唱唱,用滴溜圆的蓝眼睛,毫不陌生地看着两个奇怪的亚洲人,用世界语和我们打着招呼。安德森太太得知我们各自都有一个儿子,和眼前的瑞典小子差不多大了,她迫不及待地请我们出示贴身珍藏的照片,满怀兴趣地对相片上面的东方母子们评头论足,赞美不绝。生怕引起客人思乡的伤感,善解人意的安德森在一旁暗示妻子,“亲爱的,我们刚从挪威长途跋涉回来,饥肠辘辘,有些什么好吃的可以招待远方的客人?”

  安德森太太下厨房之际,男主人带我们继续参观。整个住宅有三层楼面,客厅,厨房,起居室,主客卧室,盥洗卫生间等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采用户内跃层楼梯连接。

  紧挨着婴儿卧室的主卧室,以奶油色为基调,没有花哨的色彩和标新立异的家具,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温馨,有一个漂亮的壁炉并不显得多余,看上去干净利落,柔和的色调使人舒适放松,欧式风格的原木地板,时尚度自然是没话说了。房屋左侧有一套布艺沙发,透过落地玻璃窗,郊外的宜人景色一览无余。窗户前面就是床,清晨人们醒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沐浴北欧第一缕金色的阳光。青绿色的墙面与床头柜,让人造的空间和外界的大自然和谐默契。

  绕过五彩装潢的厨房之际,感觉到乡野蔬果的气息。餐厅复古式的的吊顶,浅色的涂料和简洁平直的线条,使敞亮简练的空间显得恬适有序,端庄而不失生动,充满雅致的风情,站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上世纪的贵族之家。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有人告诉中国客人,过去的南斯拉夫首都,并非贝尔格莱德,而是萨拉热窝。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几乎无人不晓,而且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策源地,以及后来悲惨的波黑战争,使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闻名于世。于是青田小组也就有了波黑的游历。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他们坐上班轮,沿着萨瓦河溯流而上,进入波斯尼亚河开阔的水面,时不时有荡舟人浩歌而往返于河上。两岸即是伏伊伏丁那平原,一望无际的果园草场,新绿一重重,深藏数点红。不久开始了连绵起伏的山脉,真可谓是“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接下来他们换乘汽车,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在崇山峻岭之中,“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看来古人说的一点没错。举目望去,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有离世绝俗之感。过了一顶年代久远的古桥,不久来到萨拉热窝城市的东端,入城口右侧的山顶耸立一座斑驳陆离的古堡,是当年扼守城市的伊斯兰军队的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萨拉热窝是让群山环抱的古城,城市的另一端是连接西部欧洲,以及亚德里亚海的要冲通衢。
萨拉热窝同时是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河源头,青山绿水,大有“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之魅力。萨拉热窝的山区,是欧洲最著名的天然滑雪胜地,两年以前,也就是一九八四年冬季奥运会就在这里举行。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完善的设施,每年冬天吸引大量的滑雪爱好者。
中世纪时波黑先后被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所统治。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许多波斯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穆斯林族群,和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存在着较大文化差异。一九一四年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从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以后波黑成为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
一个人口才三十来万的山城,虽为中不溜却甚有名气的城市,在欧洲多的是。不过用中国的习惯定位,萨拉热窝也就是二三线城市,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徒步走遍主要街区。在热心的当地人指引下,来到游客必到的萨拉热窝老城区商业街,中国客人感觉似曾相识,简直就是伊斯兰堡第二。这条街建于半个世纪之前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是一条见证历史沧桑的古老步行街,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匆匆过客在上面走过,石子路面打磨得溜亮光滑。
商业街两边均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如手工艺品店,烤肉店,咖啡馆和清真寺,错落有致,充满波斯尼亚民俗风情。猎奇淘宝的人们可以在此找到五花八门的物件,从鼻烟壶,金属器皿,木雕到土耳其风格的地毯壁挂,应有尽有。每步其上,即乐而忘归。这是欧洲中迥然于其他城市的伊斯兰飞地,一个袖珍的阿拉伯世界,来到此地才体会到,为何人们把萨拉热窝形容为欧罗巴的耶路撒冷。
萨拉热窝中心城区有着欧洲最密集的宗教设施和古典建筑,各个时代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斯拉夫东正教堂以及罗马天主教堂林立,色调风格反差很大而又不失协调兼容。在这里的各种宗教并行不悖,相安无事,一派升平景象。谁又会想到,六年以后,也就是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五年期间,这里爆发惨绝人寰的宗教战争,在这场噩梦般波黑内战之中,共有二十万人丢了性命,超过二百万人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萨拉热窝市区几乎被炮火摧毁殆尽,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从世界范围来说,欧洲是最文明的安全地区,却又是最野蛮的危险区域,从历史上来看,欧洲的政治气候从来不乏有腥风血雨。
萨拉热窝新城区很年轻,是铁托年代的大手笔。看来南斯拉夫政府是用了心的。宽阔崭新的波斯尼亚大道由南至北贯通萨拉热窝,绿波荡漾的波斯尼亚河由西向东蜿蜒而过,两侧多为现代风格的居民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白石砌其墙基如玉,庭院绿草如茵,花卉盛开,一片烂漫,看客欲采花而不得其径,可谓“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楼上的客厅和书房,落地的无框架窗户,使得阳光照进来产生日规的效果。透过窗户可以欣赏到别墅花园和“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的野外景色。最大限度的让自然的光线进入室内,视觉上的透视感也让人更亲近自然。花木盆景的点缀给空间带来活泼的生气,即使外面寒冬腊月,而别墅内郁郁葱葱,一年四季如春。安德森告诉我们,屋顶设有太阳能供暖系统,融合了绿色设计的理念。主人可以在清净之中追求生活的真谛,家本该如此。
顶层设有露台,这里可以无障碍地登高望远,可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感受无处不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魅力,闲来无事时,躺在欧式玻璃屋的按摩椅上,一边静静地欣赏音乐,一边阅读书报,可谓是极致享受,有雅士之风范。使为尘嚣城市生活绷紧的神经得到解放。别墅的卫生间大量的使用复古拼花瓷砖,同样充满了自然的氛围,优雅而不失温馨。
在安德森太太的招呼下,大家回到餐厅。已经有一桌丰盛的家宴等待我们,和传统西餐一道道上菜不同,一股脑摆上各种美味佳肴,有点像中国的满汉全席,按自己的爱好分取,主人们戏称之为“海盗席”,看来他们的祖先当年就是这样潇洒的。
斯德哥尔摩盛产深海鱼,种类之多居欧洲之冠,餐桌上有生鲭鱼片,烤鲑鱼,腌制梭鱼,熏比目鱼和大龙虾。主妇亲自烹调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肉丸子,是用牛肉,鸡蛋,牛奶,洋葱,黄油和各种调味品制作而成,配上酸黄瓜、沙拉,味浓郁香,酥嫩可口。重头戏是瑞典的特产驯鹿肉片,对于东方之客确实是稀罕物。每人的前面都有一对葡萄酒杯,分别红白两色,吃鱼之时喝冰镇的白葡萄酒,吃肉之际则换成红葡萄酒,宾主们频频举杯相互祝福。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瑞典家庭,即使以欧洲的水平来看,也已经达到中产阶级的标准,北欧的社会构架为典型的橄榄状,中间的中产阶层占大部,相对富贵和相对贫困,只是各占两端很小部分。北欧诸国中间收入人群占人口比例百分之七十以上,其收入和国民总收入之间也是同样的百分比,这就是北欧为全球贫富悬殊最小的区域之原因所在。
从职业上来说,林耐和安德森无疑是属于蓝领阶层,按照东方人的传统观念,蓝领工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而言薪水低廉,处于社会底层。现在我们才意识到这种观念,完全不适用于欧洲,至少在北欧地区。在现代社会,西方蓝领从事的工作,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体力劳动,一般来说技术含量很高。工业文明造就的蓝领,除了强壮的体魄之外,都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和严格正规的职业训练,普遍具有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萨拉热窝一日之游,往来于朝烟夕岚之间,令青田小组的年青人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而不得一天之盛。回到贝尔格莱德的旅馆,已经是半夜,服务台交来一封电报,意大利方面通知他们不日赶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在那里等候西欧的来人。
属于南斯拉夫联邦的克罗地亚位于中欧东南,巴尔干半岛西北,倚靠亚得里亚海东岸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沿海大小岛屿很多,多为椭圆形,与克罗地亚海岸平行,所以克罗地亚被称为“欧洲千岛之邦”,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岛屿之间有形状各异的海峡,风景非常优美,据说铁托生前就爱乘坐海军旗舰,带着他的宠物小象,在这片海面上游荡。从世界屋脊一路走来,看着碧波浩瀚的地中海海湾,年轻人们不禁心旷神怡。
亚得里亚海是分隔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西欧资本主义世界的天堑,亚得里亚海的西岸完全在南斯拉夫控制之内,同时另一侧由阿尔巴尼亚扼守,分出楚河汉界,虎视眈眈的北约海军无法染指。九十年代西方肢解南斯拉夫,剥夺其出海口,志在必得,也就不奇怪了。
绝对性的时刻快要到了,青田小组所有成员即兴奋又紧张,从南斯拉夫进入意大利,是不可能有签证,一定得溜过去,至于如何达到目的,他们有想象的空间和版本,是乘着茫茫夜色,从亚得里亚海泅水过去?还是月色朦胧之中,灏瀚荡漾夜渡孤舟?反正是要豁出去了。为此在老家的时候,他们都努力训练了游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以备不时之需。
依山傍海的杜布罗夫尼克城,海水兼天净,山城隐雾深,无疑是克罗地亚黄金海岸的象征,有着“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因为克罗地亚完备的旅游设施和相对低廉的费用,很多西欧人到这里度假。城市分新旧城两部分,老城区遍布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戏剧节,杜布罗夫尼克很有文化气质。和南斯拉夫其他地方一样,历史上这座城市被各路强权统治很长时间,包括法国的拿破仑。
早在中世纪,克罗地亚人就建立了封建王国。二十世纪初被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直至奥匈帝国寿终正寝。二战期间成了纳粹德国的协从。克罗地亚社会思潮**可见一斑。反法西斯胜利后,曾经“站错队”的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合并,成为南联盟六个共和国之一。
用今天的话说,现有人口四百来万的克罗地亚,是地道的输出农民工大省。在西欧, 美国和澳大利亚侨居的克罗地亚人也有四百多万人,也就是说,这个民族半数人口是生活在海外。由此可见,克罗地亚是名副其实的侨乡,是欧洲的青田。同时克罗地亚也是国家元首铁托的故乡。说到自己的领袖,当地人都会春风得意,感到十分自豪。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和白领一样,瑞典的蓝领显得体面和有教养,一点都不缺乏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地位的自我认知,没有任何经济,文化和等级的落差。蓝领的中产阶层化是北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林耐和安德森这两位瑞典朋友,就是眼前鲜活的例子。饭后用了咖啡,稍作休息,安德森和林耐带我们进城,游览“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的斯德哥尔摩。

瑞典王国是北欧最大的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和瑞士一样避免了战争浩劫,是一个很聪明的民族。中世纪瑞典的维京文化,实际上就是海盗文化,四面出击,影响的地区囊括波罗的海和黑海。说句公平话,和后来的殖民主义者相比,北欧的海盗小巫见大巫,而且要厚道的多,这是一种职业生涯。到处流窜作案,只不过是为了生存罢了。

而后来居上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开着兵舰到处游弋,干脆连人带土地都抢了,连远东的香港澳门都不得幸免,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从这个意义来说,当年的麦哲仑哥仑布之流,也不过是西方大盗的前哨探马而已。然而海盗是最具有近代意义的国际霸主,是南征北战全球化的鼻祖,如果没有他们当年血色的浪漫,就没有当今的西方文明,这样说一点不为过。

公元一千年前后瑞典才刚刚有了国家的雏形,和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相比,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十七世纪时瑞典跃升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十八世纪后的数次战争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连原先的小兄弟挪威也离弃联盟独立,从此瑞典人痛定思痛,发誓永远不再结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

冷战时期和两大阵营保存距离,瑞典倒也能左右逢源,因为和苏联这样一个强国为邻,未免有点害怕。瑞典会参与北约的军事训练,多少可以壮壮胆,但又不能和西方阵营过分热络,以免激怒边上的北极熊。整整两百年的和平,让中立的瑞典赢得了时间,经济飞速发展,从烧杀抢掠的海盗到田园诗意的中产阶级,完成了凤凰涅盘般的重生。

瑞典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于美国社会赤裸裸的丛林法则。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从父母带薪长期产假,到医疗保障病假补助;从失业保障和养老金,到终身的义务教育,其无微不至的程度,让世人瞩目。而且瑞典为首的北欧诸国,当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一旦形成,只有不断完善,没有朝令暮改之虞,这是一个取信于民的成熟社会,应了司马光的名言:“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有学者认为这种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是介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一种模式,也有的学者干脆说这就是理想的社会主义,当世人喋喋争论不休之际,瑞典人对这种无聊的意识形态归类毫无兴趣,我行我素,一心过好自己的日子,至于社会制度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定性问题,就让那些职业理论家去费心思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人非圣贤,铁托也有君主难以避免的通病。“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这位铁腕人物以权术来治理这个国家,类似斯大林时代的清洗,在南斯拉夫也曾发生过,七十年代就有数万名干部被整肃,使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从此埋下了南斯拉夫日后分裂的祸根。应了战国时代思想家荀子的治国之论:“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时候,从约安娜那里,青田小组就听说了铁托帝王式的奢侈生活。从这里可以眺望亚得里亚海上的布里俄尼群岛,有蓬莱仙境的感觉,岛上就有铁托生前的私人宫殿。这位穷苦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斯拉夫境内的私人别墅豪宅达一百五十余座。铁托出巡游敖,必定乘坚策肥,冠盖相望;他偏爱高级轿车,顶级古董和各国艺术品,号称红色奢侈品收藏家,爱好之多兴趣之广,堪称超级大玩家,即便西方财阀贵族也是望尘莫及。但是“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奇怪的是人们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

由于崇拜打下江山的铁托,南斯拉夫老一辈人觉得,坐江山的主,即使穷奢极侈也是理所应当。约安娜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沉溺声色犬马之中,是执政者之大忌,创业难,守成更难,作为人民领袖,应该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当年毛泽东曾经给铁托定性为“实行资本主义复辟”,作为南斯拉夫的普通百姓,约安娜对意识形态纷争,既搞不懂也毫不感兴趣,但是她认为,和侈而无节的铁托相比,同样是一言九鼎乾纲独断的伟人,不少开国元勋生前确实是恭俭洁廉,为天下先。与好声色上侈靡世风日下的铁托时代不同,东欧有些国家的社会名重于利,故士多清廉,黎民醇厚。

青田小组十分赞成约安娜的看法。古人言“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廉者,民之表也,”这样的说法没有错。业余古文学家小肖说,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他接着用古训说明问题之要害:“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而且国民难免争慕效之,无疑是教民以侈,沈溺放恣,奢靡之俗日盛,最终必将耗尽财力,天下萧然。所以“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多少年以后,已成欧洲华人大款的青田三人小组,再次结伴重游贝尔格莱德,约安娜的连锁酒店已经遍布前南地区,老板娘不无感慨地对小肖说:“你当年引用的话‘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现在已经得到验证,随着铁托时代的终结,他生前的庄园和财富收归国有,南斯拉夫联盟土崩瓦解,铁托打下的江山最终不复存在。”

当年的小肖如今已成了老夫子,之乎者也的他笑道,古人云:“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恨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作为“骑马治军,下马牧民”的南斯拉夫开元领袖,虽然铁托成就了建国之业,但是毕竟不是世界级的伟大政治家,没有宽广的眼界和无私的胸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一个小邦国的君主,人们也确实不能有太多的奢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瑞典的“混合经济”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瑞典有很多国际知名企业,沃尔沃汽车,萨博汽车和爱立信通信, 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全球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是一个工业化成功的范例。瑞典实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长周末人们喜欢到野外活动,远足于大自然之中,每年享受五周的法定有薪假期,和包括圣诞等各种宗教和国定假日。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大家纷纷到国外去旅游。瑞典已成为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正因为如此,跑到西伯利亚休假的安德森和林耐,在火车上和我们有缘成了朋友。
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临波罗的海。到了斯德哥尔摩,我们才知道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七十余座桥梁将十五个岛屿联成一片,这还是市区,东道主告诉我们,郊外的小岛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有了“北方威尼斯”的称号。春天的斯德哥尔摩,处处柳湾桃坞,楼船画舫。我们来的是时候,正逢瑞典黄金季节的开始,晴朗和温暖的天气,进入昼长夜短周期,已经没有全黑的夜晚了,一片光明的世界。“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城市河畔开满了未知其名的浅色花卉。
瑞典著名化学家和**炸药发明人诺贝尔,以及好莱坞巨星奥斯卡影后英格丽•褒曼就生于斯德哥尔摩,使这座北欧的皇都声名鹊起。十八世纪以来,瑞典一直避免卷入各种生灵涂炭的战争之中,老百姓得如此幸运,斯德哥尔摩因此被誉为“和平的城市”。但是瑞典不是一个懦弱的民族,英语里斯德哥尔摩是“木头岛”的意思,据说城市初建之时,海盗经常光顾,市民便在梅拉伦湖入海口的岛屿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防御工事,并在海水中设置木桩,阻止海盗船只靠近,众志长城,因而得名。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绿化率很高的皇城则是一片大好景色。我们沿着街道信步而行,观玩景致。斯德哥尔摩分有新旧城区,既有中世纪典雅的古朴,又有摩登城市的奢华。一边是年代久远的宫殿,教堂和狭窄的通衢小巷,另一边是崭新的高楼大厦和规划整齐的现代化街道。我们先来到旧城区,七百多年历史,这里的街巷自然是步行街,路面均采用石头铺筑,不过五米来宽,最窄处不及一步之遥,如果两人通过也是勉强。
街道两旁是一些出售瑞典传统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店铺。老城的中央广场有一口古井,是中世纪当地供饮用的惟一淡水井,据说海盗时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想到斯德哥尔摩实际上是一些海岛的组成,可见当时淡水是够缺乏的,自然需要重兵把守。在老城,可以找到皇宫,市政厅,议会大厦,和皇家歌剧院。
瑞典皇宫建于公元十七世纪,是个北欧风格的小城堡,和我们的紫禁城相比,可要小多了。皇宫大门前居然看到两只的石狮子各立一边,看的眼熟的很。门口的皇家御林军卫兵,穿着多少世纪以前的军服,纹丝不动站立在那儿。我们来了太晚,过了隆重的换岗仪式。购买了门票,人们就可以进入皇宫,参观历代瑞典王朝的金银财宝和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皇宫内有很多精美的浮雕,皇宫大殿两壁挂有历代君王的肖像画,宫殿穹顶饰有绚丽的绘画,据说是附庸风雅的海盗国王,请来的德国画家之杰作。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和珠宝饰物。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除了一面是亚得里亚海,克罗地亚三面为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与波黑三个南联盟共和国包围。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丘陵和萨瓦河平原,农业集中在此,由于温带气候缘故,除了葡萄,玉米,甜菜,小麦,烟草等欧洲传统农产品,还盛产柑橘,橄榄,柠檬等亚热带果类。克罗地亚畜牧业发达,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联邦土地一半。当然发达的旅游业,是联邦除了侨汇以外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重要的是矿产丰富,有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欧洲诸国通常矿藏贫瘠,风水宝地的克罗地亚是个特例。

按照人口比例,克罗地亚具有欧洲最多的博物馆,而且其中相当部分是私人所有的,民间原始资本积累已完成并向高端发展。这里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具有高水准,然而票价低廉,普通百姓很容易接触到高雅艺术。

青田小组感到欣慰的是,这里是马可•波罗的故乡,他出生于克罗地亚一个小岛,而当时这里是威尼斯公国的治下,同时马可•波罗的游记是用意大利文所写,就有了世人称他为意大利人的谬误。能够随着其足迹,到这位曾跋涉于丝绸之路的探险家出生地一游,年轻人觉得无疑是个好兆头,他们不敢以现代中国的马可•波罗自居,而为了能够继承著名旅行家的精神衣钵,显得沾沾自喜。

作为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是千年沧桑的古城,它位于克罗地亚西北部,地处萨瓦河西岸。原意为“战壕”,欧洲民族流淌好战的血液,就像欧洲大多数的国家一样,萨格勒布历史上不乏烽火四起的年月,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萨格勒布最早由一些居住点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形成规模城市,十九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萨格勒布整个城市分成三个部分:由老城,新区,和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组合而成。在新区找到家便宜的旅店,青田小组住了下来。按照标准程序他们和意大利挂了电话,通知对方自己的住处,然后开始萨格勒布的观光。

萨格勒布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中世纪斯拉夫风格的圣马克教堂,最高的古典建筑是圣史蒂芬大教堂,建筑风格是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前端的圣坛上摆放透明的棺材,安放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蜡像。圣马克教堂一侧是硕果仅存的的萨格勒布古城门,见证古罗马时代的辉煌。古城门边上是城塔,上面至今还有一门大炮,并不是用来卫戍城堡,而是用来打更报时之用,每天正午大炮就会轰鸣,成了萨勒格布的一道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萨格勒布地区是南斯拉夫联盟缔造者铁托的出生地,早年的他就是在这座城市崭露头角。青少年时期的铁托,到邻国打工谋生,开风气之先,后来南斯拉夫大量出口劳工到西欧,和铁托的经历和示范有莫大关联。虽然侨民遍布欧美,能够减轻人口压力和改善经济,但是这仅仅是眼前的好处,因为必然涉及到大量精英出走和财富流失,作为一个小国的总统,不可能有政治远虑,南斯拉夫最终避免不了失败命运,也就在情理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皇宫东侧是瑞典国会大厦。当国会开会的时候,每个普通公民都可以到此旁听,外国游客也不例外。瑞典的中小学经常会组织学生,由老师带队到议会列席观摩,聆听民选的国会议员和政治家们的辩论和演说,在唇枪舌剑的议会现场,接受直观的政治启蒙。

东道主特意带我们到位于皇宫边上的“中国宫”和“北海草堂”,白日悠悠,烟光树樾。忽闻水声潺潺,出于小溪之间,有亭翼然立于丘上。眼前雕甍画栋的中国园林建筑,是清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流亡海外时建造的。历史上记载,光绪帝被囚,慈禧太后大开杀戒,康有为跑到国外,作环球之行,到了瑞典便住在斯德哥尔摩。

当时康有为买下这里的地皮,修建池中奇峰绝壑,红楼画阁,粉墙朱户,雅号为“北海草堂”。这里有人题了一首诗:“芳林列于轩亭,清流激于堂宇”,大有“诗堪入画方称妙”的意境。堂前的牌匾写着:“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四隅寂静之际,康有为思想故国江山之胜,以此寄托对旧主的怀念 。如果这位当年公车上书的举人天上有灵,定会问我们两个后人,现今跑到北欧又是干吗来着?

我们来到了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这里的喷水池中有一大柱,由八万块玻璃制作而成,大放异彩。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街是斯德哥尔摩的最繁华地段,这里可以一睹北欧最时尚前卫的风貌。广场下面有着迷宫般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枢纽,号称“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和以小船作为代步工具的威尼斯不一样,斯德哥尔摩的海底地铁,堪称建造奇迹,四通八达,除了桥梁以外,连接各个岛屿。

东道主告诉我们,北欧国家公务员制度下的各级政府公职人员,倒真的做到了是“人民的公仆”。北欧没有“父母官”和“老百姓”的说法,只有公务员和公民的称谓。相对公务员而言,这里公民又称为纳税人,纳税人提供了俸禄,公务员成为其公仆也就理所应当了。这里高大的政府办公大楼没有吓唬人的功用,相反每个人打小就知道这只是一个公共机构,在里面办公的人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因此首相内阁部长也不过是一级公务员,没有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在过去的封建帝王时代,相对于君主官吏的人民,被称为“黎民”,“庶民”或者“百姓”,实际是可揉可捏的贬义词。即便在金融领域,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一律被称为投资人,而不是见怪不怪的“股民”“基民”,诸如此类有封建色彩的称号。

林耐对我们说,北欧执政精英将清誉看作生命线,往往以“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为榜样,而非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越是官高爵显,越是为人低调。因为在道德层面上,公众人物尤其是执政者,动见观瞻,应当是也必须是国民的楷模。

古人云:“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患祸必至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看来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政治精英,以清、慎、勤三字作为官箴,倒是得到了中国古代圣贤的真传。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的“没落国家”的各项指标,“人才流失”单列以突出其重要性。实际上所谓世界强国首先是人才强国。二战刚结束之时,西欧需要的是粗放简单的劳动力,东欧技术含量低的大量劳工涌入,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了变化,东欧南斯拉夫移民主体不再是工人农民,新移民群体具有精英性质,呈现了高技术和高学历的特点,其中不少还是腰缠万贯的新贵。

  和他们一同离去的是,一个成长中国家所需要的技术,财富,能量,乃至变革的信心。对于这样的移民,南斯拉夫是人财两空,而西欧是多多益善。精英移民带走了知识和头脑,以及在经济开放的南斯拉夫原始积累的资本,获取西方国家国籍以后,把儿女安顿在国外,部分商贾重返故国博弈,西方作为后方,而熟门熟路的祖国成了冒险家乐土。

  无论在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还是萨格勒布,到处都可以见到许多酒店,夜总会和企业,均是海归南斯拉夫侨民兴办,当然有益于南斯拉夫的税收和就业,但是财富中的大部分,最终还是随着主人流向西方。自从二战以来,南斯拉夫成为东欧最大移民输出国,曾经成为国家开放的骄傲和标志,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走出国门,为西方世界作嫁衣裳。过了四十年以后,接纳大量移民的西方经济如日中天,出口移民的南斯拉夫还是三流国家。

  后来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陨落,表面风光实际积弱的南斯拉夫联盟,一夜之间失去屏障,九十年代最终分崩离析,苦心经营一辈子的铁托如果天上有灵,必定痛心疾首。铁托在世之时,对苏联老大哥离经叛道,颇受西方世界青睐赏识,但是西方没有因此心慈手软,没有丝毫忘却地缘战略,无论如何进化,原始残忍的丛林规则,从来支配人类的国际政治生态,没有例外。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主流哲学家认为政治精英之职“莫大于礼也”,也就是同样的意思,所以资治通鉴说过,“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政治上的标新立异和自由化,虽然给国家带来一时的经济繁荣,但是它事实上摒弃原先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没有系统地认同普世价值观,最后掉进了纯粹从功利出发的实用主义陷阱。既然是实用主义至上,那么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道德底线,人们成了惟利是图的经济动物。

  社稷一旦成了世俗化的经济机器,可谓“周道日衰,纲纪散坏,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国家也就渐渐地失去了政治的内涵。后来南斯拉夫联盟的崩溃和消亡,有人归结为民族矛盾,或者强调西方列强的肢解,实际上究其内因,应了中国古圣人的一句话:“政亡,则国家从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说到斯维亚街,就不能不提到瑞典已故首相奥洛夫•帕尔梅,这位瑞典社会民主党前主席,曾经两度出任王国首相,为朝野一致公认的良相,是欧洲乃至世界政坛上最有威望的政治家之一。作为瑞典民族的脊梁,森森如千丈松,在其位而谋其政,帕尔梅深受人民的爱戴。

作为瑞典首相,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帕尔梅广结善缘,先挺身谴责美国的越南战争,后直言抨击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不怕得罪两大阵营的超级大国,为此,当时的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责难他是“被中国的宣传忽悠了。”在其执政期间,帕尔梅通过立法提高低收入者和双职工家庭的收入,限制资方解雇职工和企业管理上独断专行的权力等等,提出“重建经济,保卫社会福利”的口号。

贵为堂堂瑞典王国首相,虽然身居庙堂之高,“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帕尔梅的生活十分简朴,官到能贫可谓清,一片冰心在玉壶。每天他步行上下班,平易近人,时常孤身一人深入企业,大学或居民区,与国民交谈,从不带有保镖,可谓“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地方官吏出行清场,前呼后拥,警卫森严,相比之下,十分感慨。

帕尔梅勤民听政,宵衣旰食,常以微服私访的方式了解公众的情绪和要求,呼吁广大公民直接监督政府,以避免官员文过遂非。作为瑞典政府最高首脑,他那种“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的大政治家胸襟,倒是和中国古之圣王的风范相似,即“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

据说,帕尔梅每年收到人民来信不计其数,一般在两周内亲自过目并签发回信。“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如果用上述中国贤君的标准,来描绘这位瑞典首相也不为过。

帕尔梅是个模范丈夫,对夫人体贴备至,经常与她一起散步购物,1986年2月28日深夜,帕尔梅和夫人在看完电影步行回家的路上遇刺(据说是国外的恐怖分子所为),峨峨若千丈松崩,身边连一个保卫人员都没有,当警察赶来将他送往医院,人们还不知道这位浑身是鲜血的老人,竟是瑞典王国首相,真可谓“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于帕尔梅的不幸逝世,举国百姓如丧考妣。

斯维亚街头成为帕尔梅留下最后足迹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在瑞典,红玫瑰象征和平和友爱,在帕尔梅倒下的地方,一年四季始终不断有人献上红色的花朵,寄托瑞典人民和各国游人的哀思。业余汉学家林耐用了中国的一段古文:“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以此赞扬已故的瑞典首相。

如果立志仕途,不但要讲一辈子道德文章,而且就得为官清正高洁。吃饭就得吃的顺溜,睡觉就得睡得踏实,花钱就得花得硬气,走道儿就不能让百姓戳自己的脊梁骨,百年以后,千万别前头刚立了碑,后头就让人给骂化了,可惜当今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一个道理:一丝一厘我之名节,取一毫我为人不值一文。相反不少人以“千里做官只为财”当作座右铭,不屑物议。

有的人尚且活着,却于行尸走肉一般,厌厌如九泉下人;有的人虽已逝世,仍然活在人们心中,懔懔恒如有生气。在路边的花卉商店买了一束鲜花,轻轻地放到斯维亚街烂漫的花丛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对这位谡谡如劲松下风的异国政治家,我们肃立默哀,怆然泪下,表示东方游子由衷的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位于市中心西南国王岛梅拉伦湖畔,红砖结构的建筑有一钟楼,顶端上三个镀金皇冠,分别代表卡尔马联盟的丹麦、瑞典、挪威三国,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虽然装潢华美,但是和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相比,没啥特殊之处,瑞典主人告诉我们,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就是在此地宣布。每年的十二月十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聚集在这里的宴会厅,为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金碧辉煌的灯饰和蓝色的光柱,营造精英荟萃的气氛。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之所以分别在瑞典和挪威颁发,有一个历史典故。

十三世纪的挪威国王哈康六世与丹麦公主玛格丽特结婚,这位挪威皇后又成为丹麦女王,结果把夫婿的国度连同瑞典一起收入囊中,这就是历史上的“卡尔马联盟”,挪威沦为丹麦王国的一部分。挪威国王是得了夫人却赔了江山,这桩联姻的代价是挪威独立主权的易主。两百年以后,瑞典独立。

再过几个世纪,在拿破仑倒台之后,丹麦在欧洲列强威逼下,将倒霉的挪威割让给瑞典,奉瑞典王为国王,直到十九世纪初才真正独立。诺贝尔遗产基金共设五个奖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奖。诺贝尔规定,前四项由瑞典科学院授予,而由挪威议会选出的委员会来授予和平奖,因为当时挪威和瑞典是一家。

另一名为“金厅”的大厅,展示了以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以历史为题材,分别表现了瑞典海盗时代风云人物和故事,即使是江洋大盗也可登大雅之堂,可谓败者为寇,胜者为王,看来人类无疑还是崇拜强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外的广场,各种奇花异草,其中点缀有雕塑喷泉,恭候尊贵的客人。

我们在犹尔哥登岛找到了斯堪森博物馆,从这里能够了解昔日瑞典民俗生活。在几十公顷的露天展馆,建有一百多幢房舍,其中有瑞典南方地区的草顶木房,也有北部地区圆锥形民舍,还有古代的教堂和钟楼,不一而足。这里的工作人员也穿著上个世纪的农家服装,让参观者有一种时光隧道的感觉,不过这一切和辉煌的古代中国无法同日而语,农业社会在北欧是近代的产物,文明在这里的历史确实短得可怜,问题是后来者居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游玩了瑞典尤根王子故居花园。尤根王子是个不爱江山,爱艺术的皇子,当时的国王有了这样一位不思进取,不以社稷为重的儿子,深感沮丧。不过行行出状元,也因为帝王之家的艺术爱好和收藏,给后人大饱眼福。故居花园前面就是蓝色的波罗的海,花园内十来座青铜雕塑,闻名遐迩世人皆知。

值得一提的是米勒斯公园,主人卡尔米勒斯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花园建造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上,景色十分怡人。这里主人的传世杰作雕像和雕塑喷泉,保存完好,还有米勒斯收藏的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品,看来这位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家底殷实出手阔绰的收藏家。站在山坡上可以眺望皇都斯德哥尔摩的全貌。这儿我们出乎意料地看到了郭沫若的亲笔题诗,心中升起了对先驱的崇敬之情,这位大文豪跑得也够远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如同一茬又一茬的苜蓿,历史上的帝王走马灯似飞逝而过,除了其中那些躬行节俭的创业垂统之君,至今没有几个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至于犹入于靡费的末流之辈,更是被后人所唾弃。古人云:“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奢华辉煌的戴克里先宫尚在,而昔日的主人早已灰飞烟灭,“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但是历史上又有多少统治者,能够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呢?

伊利卡大街是萨格勒布主要的商业街,这里有很西方化的商店和大型超市,欧洲自由世界的文化和经济渗入显而易见。城市还用着古董级的老式有轨电车,并且是萨格勒布的重要交通工具,这一点和大多数欧洲都市相似。历史仿佛就是一个装满精选物件的包袱,怀旧的欧洲人无论走多远,都舍不得将其丢弃不顾。伊利卡大街中段,游客们可以乘坐缆车抵达上城区,爬上洛特尔萨克塔,登高望远,俯视山脚的旖旎风光,整个城市尽收视野。

他们还到了萨格勒布的“菜篮子”,是个当地的农贸市场,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蔬菜,面包,肉肠和奶酪等各色食品。克罗地亚农民们向远方的客人推销产品,连卖带送,热情非凡,青田小组的女性成员小甑,负责采购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一则为了解馋,另则补充营养,再则权当一顿丰盛的晚餐。

即使还未抵达目的国意大利,如今能够顺利踏上欧洲的土地,已是青田小组的造化。和现在那些及时行乐,处处抖机灵的新生代不同,行思坐忆的青田小组年青组员,知道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短促。人是一种脆弱的动物,遇上意外可能倾家荡产,生一场病可能从此夭折,即便善始善终,然而韶华易逝,某日清晨睡醒,突然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青田小组成员得出的结论是,怀着对上苍的感恩之情,揣着对与过去迥异的新生活之憧憬,珍惜每个来自不易的人生机遇,不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他们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验证了这个人生哲理。和青田小组成员相比,后来年轻人的犬儒化显得十分可悲,不曾追求,就已放弃,不曾成长,就已衰落,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萨格勒布国家图书馆十分现代化,其藏书量在欧洲也是排得上号,是学者们常来光顾的地方。克罗地亚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这样小的联邦实属不易,可见克罗地亚的份量。萨格勒布大学是欧洲著名高等学府,很多毕业生被西方争先聘用,也是南斯拉夫人才出走流失的一个缩影。来到一片绿茵茵的城市花园,鸟语花香,一对对的年轻情侣相拥接吻,使得这座安祥宁静的古城增添了几分鲜活。八十年代东方来客看了都怪害羞的,他们是够老土的了。这里有很多人物雕像,反正一个都看不懂,据说都是有重大历史影响的贤达名人。


发表于 2013-1-1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3-1-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当天晚上,我们回到了斯德哥尔摩郊外,客随主便,在安德森温暖的家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鸦叫鹊鸣,燕来雁往,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吃好早餐,我们出发前往林耐的家乡哥德堡。

林耐的家是位于海滨城市常见的别墅群其中的一栋。与众不同的是,它有着简朴的红瓦白墙,马蹄状的门窗,通透的回廊,陶砖和马赛克拼饰的鹅卵石地,别墅以蔚蓝色为基本色调,一种典型的的地中海人文风情,既是返璞归真,又有异国情调。林耐对我们说,他对被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拥绕的爱琴海水域情有独钟,这种内心的情愫也就自然渗透到主人家居设计之中。

看到出迎的年轻女主人是一位中国血统的少妇,我们着实感到意外,这才明白林耐对我们有特殊好感的原因。林耐太太是越南华侨,祖籍大陆汕头,从小生长于越南西贡。越战结束以后,为了逃避迫害,大批越南华侨沦为难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七十年代末随父母坐难民船逃到香港,通过联合国难民总署的甄别,最后被瑞典政府收容,当时她还是个未成年的女孩。

在客厅我们看到墙上的照片,上面是在林区空中执行任务的直升机,漂亮得像玩具一般。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纹丝不动,驾驶员就是前瑞典皇家海军飞行员,现任瑞典森林公司看林人林耐。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在栈桥状露台和开放式套房之间的餐厅,北欧春天的金色阳光洒满一地,蔚蓝色的天空,云成罗汉,近处是琥珀色的河湾,远处是层叠参次的雪峰,坐在这里品尝着清香扑鼻的花茶,大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的妙境。女主人用一桌标准的中国佳肴,款待远道而来的中国老乡,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意外的惊喜。当客人送上一幅江南刺绣的时候,林耐太太如获至宝,笑得那么灿烂,越发漂亮。

作为移民,宾主在餐桌上很容易谈到相关的话题。实际上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说移民就是人的全球化实不为过。近代不少瑞典人移民新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成为奥斯卡巨星的英格丽•褒曼,然而也有不少德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瑞典定居。古人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移民为所在国注入活力的写照。

目前,外来移民占瑞典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近些年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移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欧洲移民有两个同化模式:第一是英国的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模式,第二是法国的一元同化的社会传统模式,后来法国甚至立法,禁止伊斯兰女学生进入学校时佩戴头巾,而北欧是采用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路线。林耐太太告诉我们,外国移民一旦进入瑞典国境,就完全享有国民待遇,包括子女,没有任何户口,福利,教育,住房,医疗,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并祝新年万事如意。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毋庸置疑,此地的移民大多数来自第三世界。虽然地球上贫穷落后的国家各异,五花八门,但凡在那样的社会生活过的人们,都曾有过一种身陷“无物之阵”的感受:一片无序的乱象,令人绝望,处处是无形的壁,就像那种随时让人撞得鼻青眼肿的“鬼打墙”似的。林耐太太告诉我们,她从越南来到瑞典,就像天亮了一般,原先令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荡然无存。

以宽广的胸怀善待移民,对各种文化的兼收并蓄,是一个多元社会成其大业的重要因素,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也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国家对待外国公民尚且如此,那么对待自己的国民就不言而喻了。北欧国家没有城乡户口区别,没有进城谋生的民工(包括外国民工)一说,没有第三世界比比皆是的,边缘化的城市贫民窟,更不用说在港台司空见惯的,以三六九等定贵贱的社会心理。

林耐太太告诉我们,中国华侨在瑞典不多,而且历史也不长,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过着小康的生活。和海外其他地方一样,瑞典华侨大多经营中国饭店。中国饭店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何止千千万万,如此有文化底蕴的,世界公认的饮食文化,却输给了西方世界麦当劳之类。从来没有也未曾打算形成世界连锁企业,或许和中国人家族式封建管理模式,食品非标准化无法复制以及无休止的窝里斗有关,无奈合了梁启超的话“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在社稷的内部,中国的文化并非一味温良恭俭让,特殊历史时期中人性的异化就是太多的例子。一朝跑到海外,原先觉悟很高,习惯于高调的人们,就像是变了脸似的,成了惟利是图,为五斗米折腰的小业主。原先的信仰和理想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令人匪夷所思,这也许应了那句话,越是强调过的东西,越是摒弃得一干二净。

当然,和“对内部”相比较,而“对外部”的中国文化较为内敛,没有了咄咄逼人的攻击性。华侨与侨居国社会的格格不入,究其原因更多的是生活风俗上的差异,而不是价值观念上的冲突。文化上显得封闭保守的华侨族群,好像患上自闭症,边缘化于主流社会,若即若离。尤其是第一代第一线移民,几乎不参加任何公共的社团活动,人们的精神世界显得苍白枯萎,十分可怜。

下午在东道主的陪同下,我们游历了著名港口城市哥德堡。哥德堡位于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是瑞典最大的出海口,作为整个北欧的要冲之地,哥德堡海港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多达四百多条,每年进出港船只达数万艘。二十多公里长的船坞,是北欧的汉堡和鹿特丹。在这里可以看到著名企业沃尔沃和爱立信的身影。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到了斯洛文尼亚,大家不禁为它的美丽所倾倒。山光水色,晃漾夺目,其一半的面积被森林覆盖。阿尔卑斯山脉延续到境内,千峰拔地,万笏朝天,最高峰是著名的特里格拉夫山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景色极其壮丽。闻名中欧的特里格湖,奔来眼底,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站在这里,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以求而往往不可得也,如今得来却是全不费工夫。人们到了此地,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斯洛文尼亚是个袖珍瑞士,卢布尔雅那是这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它坐落于蓝色的萨瓦河上游和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常年有雾,有小雾都伦敦之称。人口才二十多万,和青田县城差不多。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城,因为靠近西欧,虽然几易其主,包括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多数时间是在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势力范围之内,中世纪斯洛文尼亚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领地, 拿破仑时代斯洛文尼亚曾成为法国的一行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洛文尼亚被德意轴心国吞并,战后归南斯拉夫联邦。

十九世纪初,奥、俄、普、法、英等国在此举行“神圣同盟”会议。这个打败拿破仑后的缔约,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自由理念,可见历史上斯洛文尼亚地区的保守势力之强大。九十年代南联盟瓦解时期,斯洛文尼亚率先独立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上的富裕,人均GDP远超其他五个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和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不相上下。卢布尔雅那是最早在街道上安装公共供暖设备的欧洲城市,冬天街道的冰雪迅速消融,可见其富足的程度。

铁托逝世十年以后,斯洛文尼亚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赞成独立,西方世界当然乐观其成。中央政府派兵镇压,但是大势已去。随着始作俑者的斯洛文尼亚,其他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而且还引发了北约干预的波黑和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彻底解体。社稷和百姓家庭一样,如果撇开外界的因素不说,穷则分,富则合,前者以苏联和南斯拉夫为鉴,后者则以西欧共同体为例。当然这是后话了。

到了卢布尔雅那,青田小组按图索骥找到旅馆,不料房间已经有人给开好了,并且给他们预定了当地的旅游项目,不露面的接应者还留了纸条,让客人放松游览本地风光,也不枉此地一游。

第二天他们坐上卢布尔雅那旅行社的大巴,成了地道的国际观光客。先来到第一旅游景点皮兰城,这是一座中世纪的小城市,人口不满五千,类似青田一个小镇。过去皮兰市曾经属于意大利威尼斯,长达半个世纪,到处是威尼斯风情的古建筑,人们也都讲意大利语,如果不说,外国游客还真以为是来到意大利。鸡肠般弯曲狭小的街巷九九八十一条,多如牛毛,鳞次栉比的商铺和民房,千百年来依旧不变。皮兰市有个小海湾,和克罗地亚隔海相望。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哥德堡城只有四百年的历史,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市镇的历史都会远远超过它。十六世纪这里不过是抵御丹麦的军事要塞。因为文化历史过短,没有拿得出手的设计理念,哥德堡也就按照荷兰的建筑进行设计,这是一种殖民复兴风格,洁白温暖和清澈自然的色调,明快生动,整个城市仿佛就是一幅画,我们也就成了画中人。

我们来到了哥德堡历史博物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百多年前,瑞典开往中国的第一艘商船带回的丝绸,茶叶,香料和瓷器等,至今仍陈列在这里。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壹号”建于1738年,船上有一百多名船员,并配备有三十门大炮护航。

“哥德堡壹号” 先后三次远航广州,最后一次返航到哥德堡港,在家门口触礁沉没,在瑞典人的心目之中,就象折戟沙场的英雄,虽败犹荣。这样的远航本该是当时的天朝中国干的事,却让北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蛮夷小国拔了头筹,可见没有全球视野的清朝政府有多么愚昧和刚愎自用。

林耐告诉我们,哥德堡之所以有名,其中一个原因是每年在此地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别看与那些数千年文明古国相比,其文化史短得可怜,然而瑞典近百年的电影史却是十分辉煌。早年的“瑞典古典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发生深远影响。人们会发现,历史上美国好莱坞的台柱导演和大牌明星,不少是来自瑞典,如导演斯约史特洛姆、莫里兹•斯蒂勒和演员汉松、嘉宝以及奥斯卡影后英格丽•褒曼。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世界级电影大师,瑞典编导英格玛-伯格曼,把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内心世界描写,带入了电影表演艺术的领域,开一代风气之先。从室内剧《浮士德》,《风流寡妇》和反法西斯影片《蛇蛋》,到他所执导的莫里哀,歌德,易伯生和契诃夫等作品改编的电影,说英格玛-伯格曼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史的精神内涵,提升了电影在各种艺术媒介中的地位,实在是不为过。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艺术史的林耐太太是个电影迷,她认为瑞典等欧洲国家之所以是电影文化大国,和其竭力表现的普世价值观有莫大的关系。“大德无闻,大音希声”,瑞典电影没有丝毫斧凿和说教的成分。港台电影往往注重娱乐性,内容雷同俗不可耐,完全没有思想内涵和底蕴,说是文化快餐是客气的,实际上无疑是精神垃圾。

港台电影不是充斥杀戮武打场面,就是表现媚俗浮靡社会心理,甚至于有意放大凸显中国落后愚昧的自残。由于大陆改革开放,港台低俗文化伴随其物质力量大举入侵,屏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内地青年。这是一个可悲的社会现象。

林耐夫妇带我们去看海港,顺便瞧一眼他们停泊那里的私人游艇。我们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生活,几十年来最能触摸到的东西,先是自行车,现在可能刚刚是汽车,至于私人游艇,私人飞机,那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在哥德堡北部海湾的港口,却是一道实实在在的风景线。主人们把各色各样的游艇,停泊在这个北欧难得的不冻港,尽管尚未起锚,随着大海深沉的脉动,船体此起彼落,仿佛是一大片出征临阵前跃跃欲试的士兵。

北欧人太熟悉这种生活,游艇上演绎着人生的各种场景和体验:冒险的,浪漫的,甚至于孤独的;远航的亢奋和返航的归宿,这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人都想当上出色的船长,在生命海洋的沉浮中,驾驭人生之舟破浪前进,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和潜意识,在这里得到现实的满足。当你亲手驾驶一艘游艇,扬帆启航,出没于北海浩瀚的惊涛骇浪之中,那种征服天地的苍凉和气势,在瞬间得到了实现。

到哥德堡的第二天上午,安德森和林耐将我们送到哥德堡客运码头,林耐拿出一瓶威士忌,大家像纯爷儿们一人一口干了,豪气干云,北欧两条汉子为我们祝福,以壮行色。就此一别十几年以后,我们有幸在维也纳接待了他们,以尽地主之谊。安德森成了呼风唤雨的瑞典工会主席,而且已是三个儿女的父亲;清耿难得的林耐被任命为国家林务高级专员,也早已有了子嗣,而且是一对混血的龙凤胎。
 
庞大的交通班轮起锚启航,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隔着船舷和岸边送行的北欧哥儿们挥手道别,我们离开北欧富有而强盛的瑞典王国,告别这块似仙境不似人间的土地,向隔海相望的丹麦驶去。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下一程的波斯托伊那溶洞,位于距五十多公里处,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溶洞。天公造物,妙在无言,几百万年形成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千奇百怪,洞石玲珑若生,石骨土肤,中空四达,巧逾雕镂。最离奇的是,洞中有着一种珍贵动物,类似娃娃鱼,四肢齐全,长寿百年,当地人称为“人鱼”。
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布莱德湖,是冰川融化而成的湖泊。山顶雪融于水、山泉不断注入湖中,是名副其实的冰湖。湖水清澈见底,这里有成群悠哉的天鹅、野鸭和其他各种水禽,漫山遍野的绿树植被,朱霞明丽白云卷舒,山岳灵奇河海浩瀚,岭际风声空中鹰影,阿尔卑斯雪峰在金色阳光普照下,巍巍岳岳,与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俯仰间皆文章。和世界屋脊的苍茫雄浑不同,这里有着白衣天使般的婀娜多姿。
作为原先奥地利王室的行宫,风日水滨的布莱德别墅就建于布莱德湖畔,桃花满树,灼灼其华,曾为多少佳人增色。二战以后,铁托把布莱德别墅当作斯洛文尼亚的夏宫,并用来接待外国政要。铁托去世以后布来德别墅对外开放,成了高级宾馆。宾馆面向水鸟不绝的湖心小岛,视野开阔,背山临水,是有钱人避暑胜地,令人联想起李白的佳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卢布尔雅那市区显示了悠久的文化底蕴,因为这个斯洛文尼亚首府又有“大学城”之称,该市大学生占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这里有著名的卢布尔雅那大学,斯洛文尼亚艺术科学学院,斯洛文尼亚理科与美术学院和卢布尔雅那神学院,图书馆,音乐厅和博物馆遍布全城。由于到处是年轻的学子,卢布尔雅那充满了生气和活力。中国客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里幸运的同龄人,情不自禁有点伤感。
三位青年从小喜爱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但是这只是一个梦,那样的美好而遥不可及。为了分担家庭重担,放弃学业,上了路勇敢地朝前走,但不免回过头看上一眼。他们明白一旦出国打工,今生今世与其平生夙愿不再有缘,永远告别学生时代,告别少年的情怀和憧憬。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情结,每到一座城市,他们都会下意识来到大学区遛弯儿,闻一闻高等学府的气息和清风。
随着旅行团在饭馆吃的中饭,这是一家法国风格的西餐厅,穹顶拱门,别具一格,装饰着土耳其的地毯和路易十三风格的盔甲,听着西方电子音乐,饭菜分量很足,有威尼斯通心粉和鱼排以及波希米亚烤肉,对价格敏感的中国客人有点迟疑,领队告知所有膳食是包括在已付的团费之中,他们才放心地大快朵颐。卢布尔雅那市中心另一道风景线是数不清的酒吧和咖啡馆以及俱乐部,其中经典老式的法国和奥地利鸡尾酒吧,显得很有情调和文化氛围。

发表于 2013-4-2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六月的欧洲,春到人间草木知,迟迟丽日拂拂和风,即便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苔痕皆绿,草色入青,万紫千红,北国风光不再,一片生机盎然。我们踏上了新的旅途,向欧洲的中部进发。我们已是第二次重返这个地域,就像当年逐鹿中原的八路,迂回穿插,轻车熟路。俗话说得好“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和半年前不同的是,我们在北欧宝贵的喘息期间,补充了给养,韬光养晦,养足了精力。更重要的是护照上几乎盖满了西欧诸国的签证,很有点攻城掠地虎狼之势的锐气。我和大成有着一个共识,这就是“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数月的辛勤打工,身上有了可以继续前进的盘缠,我们以“有钱时当思贫乏之苦,饱餐后勿忘断炊之虞”互勉。
我们先回到哥本哈根,到澳洲使馆取到了数月前申请的入境许可。在北京被拒的澳大利亚签证,又复得于丹麦,尽管并不会因此远涉重洋,跑到地球的另一端,然而对以往走麦城的失败耻辱之心理补偿,让人们这口气喘匀溜了,着实使我们两个“胜利者”高兴了好大一阵子。金老板亲自送我们到码头,事先吩咐员工给我们准备路上的三明治和各种饮料,临行他又塞给我们每人一个信封,关照到目的地才可打开(事后知道是每人一千奥地利先令),金老板衷心为我们得到奥国学生签证感到欣慰,和我们一一握手祝福,说“扬帆起航,一路平安。”
丹麦和德国之间隔着浩瀚大海,火车像积木似卸下一节节开到渡轮上过海。乘客都跑下来,到航空母舰般宽阔的甲板上面游玩。这个巨无霸的轮船,带着我们浮游在海洋之中,俨然一叶之舟,沧海一粟。上次从德国到丹麦渡海,卧枕海涛,起观夜色,浑浑噩噩,什么都没有见到,这次返回正值艳阳晴天,波澜壮阔的波罗的海一览无余。我们倚栏眺望,海天一色,雪浪云涛。清风徐徐,袍帻飘舞,很有飘逸洒脱之感。据说中国雄姿英发的老一代革命家当年远渡重洋,立马昆仑,浮舟沧海,立普渡众生之志 。如今步其后尘者得意之余,不禁扪心自问,我们一伙跑到海外又是干嘛来着?
彼岸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的东德。1945年德国战败,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德国正式划分为两个国家。东德是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在东德的边防检查站,出现一队边防武装人员,上车检查我们乘客的证件。边防军大檐帽上的国徽,图案是麦穗和锤子,由三色绶带环绕。锤子象征工人,麦穗象征农民,东欧的意识形态如出一辙,似曾相识。当时的东德是东欧工业产值和生活水准之最,名列于世界十大发达工业国家之榜。不过和西德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发表于 2013-4-2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罗马式古城堡位于卢布尔雅那的山顶之上,这里是俯瞰城市全貌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山,水和各种风格的城市建筑,尽收眼底。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千年往事,注在心头。卢布尔雅那的中心广场最醒目的建筑,是文艺复兴式政府大厦,卢布尔雅那银行和文化中心大楼。这里会馆云集,五行八作齐聚,教堂,酒肆,秦楼楚馆,以及扫榻以待的招商客栈,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您进去就头发晕,一听炸了。人们乍来此处,真如梦游一般。
广场原址是古罗马时代城墙,广场中心是巴洛克式的喷泉,据说是罗马那瓦纳广场喷泉的拷贝,底座的雕像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龙桥是卢布尔雅那的标志建筑,桥头装饰有铜质的翼龙,这倒是个异数,在欧洲的文化,龙不是吉祥的图腾。普列舍伦广场以斯洛文尼亚诗人普列舍伦命名,这里有他的雕像,供心境诚明的游客瞻仰。
到了卢布尔雅那第三天上午,服务台的电话告知,说有贵客临门。自打出了国门,翻越世界屋脊,穿过千年丝绸之路,从伊斯兰世界抵达欧洲巴尔干,一路风尘仆仆,历经艰辛。贬来异域三万里,回头故国远,人们还是第一次要和西边的来人见面。就像失散的地下党员和组织接上线的心情,青田小组成员心潮澎拜,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西欧来的是黄张两位先生,西装革履的,开来一辆意大利牌照的德国奔驰轿车。“亲不亲,家乡人”,甭提有多高兴,大家用方言交谈显得既亲切又自然。说起来彼此还扯得上是族亲,虽然之前不曾谋面,这可是青田老乡常见的现象。和黄张俩相比,无论是年龄,侨龄,资历,身价以至于行头气派,他们仨可差着一大截。
先是仿佛漫不经心地介绍他和老张的华侨奋斗史,黄先生然后顺便提了奔驰小车的价格和豪华配置,好像并非刻意炫耀,虽然有点碎嘴子,这不过是一种农民无可非议的小小虚荣心,显得笨挫可爱,赵本山式的,不过已经足够引起年轻人由衷的敬佩和崇拜。万水千山远渡重洋,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喝香的吃辣的,出人头地。人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是应该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从不轻言放弃,在年轻人们的心目中,眼前的两位华侨前辈无疑就是活生生的楷模。
服务生送来了意大利卡普基诺,黄先生呷了一口,和张先生各自点燃了香烟。套着足赤金戒指的手指,把玩着显示身份的帕克打火机,黄先生说道,“古人说过,‘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从红旗拉普出关,也真亏你们想的出来。好饭不怕晚,虽然掉了队,一路上走过来没有出漏子,是好样的,”接下大谈苦经,“我们青田老乡,样样都好,就是太土,没有读过书,就要吃苦头,当初我和老张没少犯傻,” 随后宣布,“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欧洲的华侨,你们都有学问,要为青田华侨争气,今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后来的历史发展,验证黄先生的预言是对的。听了前辈的额首称赞,不禁令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年轻人越发的恭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4-26 13:12 , Processed in 0.28936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