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0|回复: 28

[小说] 诅 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4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人和男人面对爱情的失去时态度是迥然不同的。女人和男人表现的对对方背叛的恨意时也是迥然不同的。
    女人会说:我希望对方死掉。
    男人会说:我希望她变得又老又丑,再也没有人会爱她。
    这样看来,女人是更冷酷与绝决的,表现得更加狠毒。但是,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想来只有曾经深切的爱过,无以自拔的爱过的女人才会说出希望对方死掉的话来吧。而男人的温婉,可能另一面证明在爱里,男人是不会如女人深刻的。
                                           ——题记

    当他突然消失在自己和生活里时,很长一段时间,她不敢相信。
    那些曾经铺天盖地的关怀与照顾,自己像个被宠溺的孩子一样被他的爱环绕。每时每刻的短信与电话,哪怕自己一个人逛逛街也会被他担心得要死。等等这些,居然眨眼间都消失了!
    在被他爱着时,她发现自己的存在是那样重要,主宰了一个男人生命和生活的全部,就像一个支点,支撑着一个男人情感的全部。
    当然,幸福感也是巨大的。巨大到让她有些狂妄,任性,自我,甚至自恋。她虚妄的以为,在这个世上只有她才能给他爱情,只能她才能让他笑,让他哭,让他满足。
    所以,当有一天她心情不好而将他一个人丢在寒冬冰冷的雨水里时,看着他像木桩一样呆立的样子,她更相信,这辈子,她会是他无法逃避的情劫。
    可是,那场情劫突然无疾而终了。没有任何预兆的结束了。甚至没有面对面的说过一句:再见!
    她是孤傲而清高的女人,从来没有想过会去向一份已然失去的爱情乞讨。苦苦的去向一个不再说爱的男人求一个答案或者结果,那不是她会做的事情。
    可是被爱与失爱的落差太过巨大,似乎一下子掏空了她内心里所有的骄傲与矜持。曾经一直被爱充灌得如欲裂的气球一样的内心,终忍受不了如此的冷落与寂寞。
    随着日子一天天淡漠的延伸,她的自信与美丽也一天天黯淡。当自信衍变为自卑时,她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变得世俗而琐碎。
   不自主的,她会对好友提及他种种的不是,说得咬牙切齿,全然忘记曾经他那么多的好。一个人安静的回忆时,也会不受控制的由爱生恨,记忆里不再全是曾经温馨美好的场面,因为一想到他此时此刻有可能正抱拥着另一个女人重复相同的温馨,她就气愤得浑身颤抖,满身心里都充满了恨意。
   曾经无数次,她在内心里狠毒的幻想着:让他开的车出个车祸,伤伤他的脸,或者脚,让他再没有去爱的资本。
    但是,往往这个念头只是一晃而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念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对他的想念也在时间的洪流中越来越淡。
   
    一个冬天的傍晚,她下班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正好是红灯,她背着包站在街边上,等着通行。
    突然,正在杂乱的通行的十字街中心几辆车莫名的挤撞在一起轰然的巨响过后,是一地的汽车零件的碎片。
    有人在大喊:快救人!
    整个街面上的车辆都静止了。她也不由得随着人流向车祸现场拥去。
    当看到那辆深灰的车型时,她的心就莫名的慌乱不安。她在内心里鄙夷着自己:不可能是他!不可能!
    可是当被人流挤到车前时,那个已经歪歪斜斜挂着的车牌让她的心瞬间崩塌。
    她望向驾驶员的位子,那张曾经在记忆里被诅咒过千百遍的脸,此刻正血流满面。他紧闭着眼,一动不动的仰靠在座位上。
    她浑身颤抖,巨大的寒意与绝望让她的思维几近涣散。她甚至哭叫不出声音。只是木然的看着这个已然陌生但又熟悉的他,在那里独自与死神抗衡。
    很快,救护车呼啸而来。当他被人抬出汽车时,她终于扑了上去,她对医生说:我是他朋友,我要陪他去医院!
    那一刻,在她内心里除了想要救他,要救活他,再也没有别的想法。
    那个深夜,当他终于渡过危险期,被推进普通病房时,她终于可以安抚一下自己因为一直颤抖而浑身酸痛的身体。在他亲人诧异的目光里,她一个人独自离开。
    回程的路上,她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有的爱与恨一瞬间都消失不见了。
    在她脑海里漂浮的都是曾经相爱的美好,再也没有那些锥心的恨着的场面。对于他对自己的遗弃,对自己的不辞而别,对自己忽然的不管不问,居然再也不想追究。
    那一刻,她忽然变得成熟。她想,他不爱自己了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这世上很多东西都可以强求,唯有爱是不可强求的。而曾经美好的记忆是多么温暖,自己怎么就能忍得下心去诅咒一个曾经深切的爱过自己的人?诅咒一个为自己付出过那么多的男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绝对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那一刻,看着受伤的他,内心里是那样疼痛与不舍。与那些无聊而空洞的怨恨比起来,这种心痛更让人揪心!
    那一刻,她自责得恨不得那个受伤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他!
    两天后,她的手机里突然出现一个已经被她删除了的手机号码,一个哪怕是被事实上删除了却在想念里无法消失的号码。
    他说:我知道那天你一直陪着我!
    她喑哑,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他说:我知道你恨了我很久。
    她的眼泪终于溢出来,满心的酸涩。当一个女人的心事被男人通透的明了时,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无需任何解释。
    他说:你不知道一件事,那天,我本来在街的对面,突然看到你,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立即冲到你的身边,看到那么多车子我很担心你!我想送你回家!于是,就冲过去了……
    她惊讶的张大了嘴。原来如此。看来还是她的诅咒应验了。
    她说:对不起!
    她是真心的,发自内心的愧疚的说出这三个字的。
    她想,这辈子她再也不会诅咒她爱过的男人了。不管相爱的结果会如何,只要曾经真心真意的相守过,就不会忍心看到对方受伤落难的一天。
    爱,是自私的,但同时更应该是包容而伟大的!

[ 本帖最后由 帘栊月 于 2008-2-24 21:14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了,原来是这样的好......
发表于 2008-2-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象从来没诅咒过女人,不知道人家有没有诅咒我,比如诅咒我终身一个人,诅咒我早点死,诅咒我生病,诅咒我没钱。

我从来不恨一个人,因为那个人一开始肯定不会来伤害我,毕竟是后来和我在一起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认识,哪来这些事,所以,我不恨任何人。
发表于 2008-2-28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李碧华有篇小说

叫什么“爱情解毒丸”。名字可能不是很准确了。说的是,一个香港女孩子与北京男孩子相遇相识,当然也就相恋了。分手后朝思暮想,女子明知道两人无前途依然执着,男子相对就冷静多了。后来女子决定重回北京,约男子长城见面(长城这地方风大、到处荒凉大石头,没一点浪漫气息,不知道为何要约在这里)。但男子爽约,女子黯然离去。夜晚她默默祈祷:永远不要见到他!再也不要想起他!之后神清气爽离开,彻底解脱。
然后又写,报纸上报道,当天,一男子骑自行车奔赴长城路上,被卡车撞到(数十公里的路,这男子骑自行车去长城?荒谬)。入院当夜情况稳定,然后某时,忽然浑身抽搐,内脏大出血而死。此刻正值女子望空祈祷之时。

这女子不是诅咒,胜似诅咒。不过为何上天如此垂怜与她?而如此苛待这男子?谁都没有错,老天为了成全一个,却死了另一个。
发表于 2008-2-28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何必为错误懊恼

奇怪,很多人把占有的欲望当作爱情,我对你几分好,是因为要换回更多你对我的好来;得不到的那个人就宁可希望他死,让别人也得不到——这真太可怕了。那个被他爱的人,简直是在与魔鬼共舞。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人会由爱生恨,也真的只是因为爱之深,恨才切.但是那刻的恨都是盲目冲动的,并没有代表自己真正的主观思想.
等时间验证一切,回归风平浪静时,如果还对一个人心怀怨恨,那种恨才是真实的,无法改变的.
所有,这世上,唯有时间,无情的时间,才能检验对一个人真正的爱恨,也才能考验一个人真正有没有大度的品性.
如果一个人在失去另一个人时,一点感觉也没有,不爱,也不恨,我想,曾经相守的那段时光,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悲哀的,完全是虚度与辜负!
发表于 2008-2-2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帘栊月 于 2008-2-28 12:21 发表
其实,人会由爱生恨,也真的只是因为爱之深,恨才切.但是那刻的恨都是盲目冲动的,并没有代表自己真正的主观思想.
等时间验证一切,回归风平浪静时,如果还对一个人心怀怨恨,那种恨才是真实的,无法改变的.
所有,这世上,唯 ...

同感
估计在深陷里面的人,都会多少都会“恨”,我想却没有一个真爱的人会真的恨,如果能够选择,爱人的人会选择自己死掉,而不是对方。
发表于 2008-2-2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全身心爱一个人,看他移情别恋,自然是盼他死

正常人也都是这样吧!

付出不求回报,也不是常人吧!^_^
发表于 2008-2-2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8-2-29 20:13 发表
正常人也都是这样吧!

付出不求回报,也不是常人吧!^_^

哈哈,我想那一刻恨是有的,不过盼他死,至少我做不到
我想我会努力忘记,
然后恨恨的想,总有一天你会记得我的好……
哈哈
发表于 2008-2-2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做是因为没有能力做,而不是不想做

如果动动手指头能让负心人家财散尽、众叛亲离、身败名裂……很少有人顶得住诱惑,不去试一下。

但是,普通人当然也只是幻想而已。不做不是不想去做,而是面对现实。因为越恨他,付出的代价越大。若想恢复正常健康的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忘却,包括对背叛行为的原谅。这并不是一种高尚的举动,仅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而已。
发表于 2008-3-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3-2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8-2-29 22:30 发表
如果动动手指头能让负心人家财散尽、众叛亲离、身败名裂……很少有人顶得住诱惑,不去试一下。

但是,普通人当然也只是幻想而已。不做不是不想去做,而是面对现实。因为越恨他,付出的代价越大。若想恢复正常健康 ...

这一点我跟你真的不敢苟同,
不是高尚,是人本性是善良的,更何况爱过一个人?
如果真爱过,我想即使他是坏蛋,你也不可能真的希望他死的,
只能够怨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而已,
那一刻的恨意.估计也是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而已.
发表于 2008-3-2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人性本身是善良的?为什么?

这句话不过是孟子的强词夺理,早就被批驳得一塌糊涂了。

善良人也会有不善良的时候,不善良的人也有未泯的良知,彻底的好人与坏蛋,只是文艺小说,生活中还是很少的。:)
发表于 2008-3-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野蛮的民族,

公主的情人因与公主私通之事暴露而被捉住,国王判他选择开一扇门。一扇门里面是老虎,若选中,则情人将葬身虎口;另一扇门内是全国最美的女子,若选中,则将立即与其结婚。

公主事先已经知晓门后的秘密,出现在现场。她的情人向她投以求助的眼神,公主迅速做了一个手势,指引情人开了其中的一扇门。

到底门后,是老虎还是美女?

我曾经认为,门后必然是美女,但是越往下想,越吃不准。年纪越大,也越吃不准。:)
发表于 2008-3-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漫卷云舒 于 2008-3-2 18:05 发表

这一点我跟你真的不敢苟同,
不是高尚,是人本性是善良的,更何况爱过一个人?
如果真爱过,我想即使他是坏蛋,你也不可能真的希望他死的,
只能够怨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而已,
那一刻的恨意.估计也是恨自己的付出没有 ...

我同意云。真正爱一个人,哪怕知道他爱上别人,也会希望他爱的那个人能像自己这样爱他。这不是我天真的幻想,一相情愿的希望,我碰到过这样的人,还不只一个。有个家伙,女朋友离他而去,他喝得酩酊大醉,哭哭啼啼一直就念着两句话:我知道,我不够好;我只希望那个人能像我一样对她。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说,那是虚假的表面,你一定要说,在他真实的心里绝没有那么纯粹——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无法跟一个死活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的人作任何讨论,而且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事实上,两个不同人生观的人讨论人生,往往是话不投机。

至于人的本性是否善良,这还真的很难说,因为我们无法去测试一个纯洁无染的婴儿的本性,而人一旦成长,性格跟后天的环境关系太大了,我们很难指望一个生活在肮脏的充满欺骗、背叛和仇恨中的人能在心底保持善良——如果有,那真是圣人了。但我们大家都知道,变坏容易变好难,苹果坏了就只有烂下去,绝无再好回来的道理,所以,我愿意相信即使人性恶化,也是由好变坏的,原本是善的。
孟子的话被批驳,也许未必就能否认其的真理,就象文革时期那很多被摧毁的东西一样,如今不是又发现了它的价值,痛悔于过去的无知吗。  怀疑必定出于不满,否定多半因为失落——谁说的,忘了,虽然很尖刻,但很有道理。

[ 本帖最后由 芙蓉蝶 于 2008-3-3 15:32 编辑 ]
发表于 2008-3-3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民声里,有一段时间外地人总是骂杭州人坏,说杭州人排外。我和天涯客老师讨论这个问题时,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遇到的人大多就是善良的,相反,看见谁都是不好的。为什么?因为善良的人在看人的时候没有敌意和排斥,陌生人从你的肢体语言里就能够感觉到一种温和而亲切的气息,然后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你;如果一个人总是拿怀疑和敌意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那么常常会遇到恶人。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存在,当他一但发现来者不善,他马上会以恶的面目相对,那怕他的心里有善良存在。
     妖相信善良的存在,而且常常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再说爱,本是自已的事情。爱一个人,是出自于我的内心。如果因为自已爱了别人,别人就得一定爱你,不爱时便要报复他,这是世上最不可理喻的一种思维方式了。
     所以,我回楼主的第一贴便是:悟了,原来是这样的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忙,今天来看看大家,居然看到这样一段精彩的讨论.
的确,千事有千面,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表像也不同.
文字和言论,当然不求大同,有自己的见解方是个行为思考有主见的人,活着就当这样.
所以,我感谢以上各位关于文字衍生的论题,说出来就好!
发表于 2008-3-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述

《孟子·告子上》写道:“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的,就好象水总是往低处流淌一样。不过他从没考虑过拿出证明,为什么善就是“犹水之就下”,而恶就不“犹水之就下”呢?
这么无根据而理直气壮,不能苛求古人,毕竟那是2千年前的著作。但今人脑子都不动一下就奉为真理,是有点问题的。

与之相对立的是荀子,他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去恶从善。听上去道理也不错。

大家都是泛泛而论,拿的都是自己的生活体验,总之怎么说都行,反正都没有什么数据。大家观点不同,似乎也没有根据说,孟子主张人性善,他就是善的,荀子因我主张人性恶,他就是恶的。然后据此继续推断,孟子遇到的都是好人,荀子遇到的都是恶人;孟子热爱他人,荀子就憎恨他人;孟子心地光明,荀子就心理阴暗……因为具备常识的人都知道,把理论和理论家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zhenzhen 于 2008-3-4 13:18 编辑 ]
发表于 2008-3-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而已,当然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了
不过无论如何都会有些片面
也并不是说你看到阴暗面多了.你会变的恶,
也不是你生活在一片光明里,就一定没有阴暗面
事物有两面,人也有,这是大家都承认的,
有些时候爱也是把双刃剑,就看自己的理智如何取舍了.
发表于 2008-3-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还真不容易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8-3-4 13:17 发表
《孟子·告子上》写道:“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


哈哈,ZHENZHEN不会又是在网上临时查来的资料吧?断章取义可不好,只能蒙些不知道的人,不能真的说明问题。

孟子确实是人性本善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点:仁、义、礼、智。仁义是基础,他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因为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先天的,自明的。还举出了许多证据,如孩提爱亲,孺子入井,不忍衅钟等等。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不过是个比方,说人有善心就象水往低流一样天然。

(ZHENZHEN说,关于性本善,“今人脑子都不动一下就奉为真理,是有点问题的。”这个我很赞成。我奉劝那些连通读原文都没做到,就因为“老早就被人批得一塌糊涂”而随便抓根眉毛当枪使的人,再不要这样贻笑大方了。再说了,古今中外哪个理论没有遭人批判呢? 如果因此就作否定,那人类文明全都该进垃圾桶了.)

孟子的性善论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变化,对伦理思想是一个巨大的推进,影响深远。性善论引出德治的社会结构,以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道德自身直接给予人的,只是对人的自由的限制、损害,它必须通过整个团体的良好发展而惠及团体中的个人。无疑,这种秩序对团体,或者说对社会是有利的,并且最终对个人有利。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只是后天人为的结果,是一种假象。荀子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惰性也。”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之见耳。”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饥饿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韩非子在荀子的言论基础上,更演绎论证了人性之恶。他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受;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僧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性恶论否定了人作为动物所必需的一般属性,而人性应该是人特有的本质属性,有别于一般动物属性。性恶论以混淆概念的方式片面地夸大了人性之恶。(ZHENZHEN说“听上去道理也不错”,不知是只“听”了她引用的那一句,还是全都思辨地听了。哪怕对先哲的言论,不假思索、断章取义地偏听偏信,也是要不得的。)



其实,在孟子之前,已有战国时的周人世硕曾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的思想,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行,养之致之则善长;性恶,养之致之则善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比较容易被世人接受,因为他所论及的善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善多恶少表现为善,善少恶多表现为恶。他的这个观点一直到汉代都具优势。


(晕,长了还发不了,现在怎么有字数限制了?

[ 本帖最后由 芙蓉蝶 于 2008-3-4 18:45 编辑 ]
发表于 2008-3-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面

而在《孟子》里还可以找到一个鲜明的论点,就是战国时的告子(名叫不害,可能是孟子的学生)提出的“性无善恶论论”, 恰与“性有善有恶论”相反。正是由此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人性善恶的讨论。他认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还说“生之谓性”,“性如杞柳也,犹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 棬也。” 认为人性同木器一样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制造、后天教育的结果。当然他的观点被孟子有理有据的批了一通,要说明得写篇万言论文,故恕不详述,有兴趣的请读《孟子。告子》

有趣的是,“人性本善”已经被科学家们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证明。德国一家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的人类进化研究所,多年来进行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这项研究通过观察人脑复杂的发育过程,以揭示人类「利他主义和合作精神」的产生根源。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非常意外地发现,在没有任何暗示和好恶奖励的情况下,婴儿们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婴儿们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最后,科学家发表了关于人类利他主义天性的研究成果的论文,认为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证明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而且在人类社会中,研究者也找到很多人性本善的证据。科学家得出人类行为的结论后,又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其他动物。结果发现,人类是动物界惟一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  (难道这是人性和动物性的最大区别?真有意思)

该论文发表在07年3月期的科学杂志上,并在6月被美联社报道。(顺便说明一下,美国的〈科学〉可不是一般的八卦杂志,它和英国的〈自然〉杂志一样是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就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中国人能在该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那么他会立刻被一所好大学聘为终生教授从此衣食无忧)

[ 本帖最后由 芙蓉蝶 于 2008-3-4 18:25 编辑 ]
发表于 2008-3-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就是善的,荀子因我主张人性恶,他就是恶的。然后据此继续推断,孟子遇到的都是好人,荀子遇到的都是恶人;孟子热爱他人,荀子就憎恨他人;孟子心地光明,荀子就心理阴暗……
     哈哈哈,是谁如此推论?这种思维方式妖还是第一次见!领教了,领教了,实在佩服得不得了。芙蓉蝶,你精神可佳,妖是甘拜下风。哈哈哈,妖逃了。
发表于 2008-3-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enzhen 于 2008-3-4 13:17 发表
大家都是泛泛而论,拿的都是自己的生活体验,总之怎么说都行,反正都没有什么数据。大家观点不同,似乎也没有根据说,孟子主张人性善,他就是善的,荀子因我主张人性恶,他就是恶的。然后据此继续推断,孟子遇到的都是好人,荀子遇到的都是恶人;孟子热爱他人,荀子就憎恨他人;孟子心地光明,荀子就心理阴暗……因为具备常识的人都知道,把理论和理论家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呵呵,如果我理解得不错, 我和小妖虽然赞同"性本善"论,但并没有如ZHENZHEN所说,把理论和理论家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也就是说, 我们并没有如她说的那般"无知",虽然我诚恳地承认,对于浩如烟海的知识,我是非常无知的.但也不敢因一段语焉不详的讨论就随便给朋友扣"无知"的帽子.
老实说,我不赞成ZHENZHEN用这样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尖刻的明显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言辞,不仅非常不负责任地伤害了网友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热情, 而且(故意)犯了个偷换论点的错误, 把湖妖的"善良人容易遇到善良人,怀着敌意的人常常遇到恶人"的人生经验小结, 闭着眼睛说成了"孟子主张性善就是善的,荀子主张性恶就是恶的". 我想,任何人稍作对比,就可以看出湖妖的话的意思和ZHENZHEN的论断的巨大差别. 我只能说这样的辩论,如果不是出于误解,就是有意歪曲,很无聊.  
其实ZHENZHEN对很多问题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和独立的看法,很可贵,但很多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意见"强有力",她不惜以严厉甚至刻薄的言辞挖苦指责不同意见者. 一直以来,我对她的做法很不满,但很多事情要辨析清楚真的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不是我这种上网休闲取乐的人做得到的,所以有一段时间一直以反讽调侃的方式给予回复.  这固然是"遇恶而恶"的一个表现(说恶过了点,就借此一说), 但我心里是厌恶这样无谓的争吵的.所以,我开始以认真的态度来参加新的,有意思的争论.
我对以前那样玩世调侃的态度向大家道歉.我也希望ZHENZHEN能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就事论事.


对于ZHENZHEN的这段话(如上引用部分),我想说的是, 理论家的个人品性和他的理论未必有相当的相应,但其理论的建立一定和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受教育有密切关系.   很遗憾,孟子和荀子的生平,可考的资料很少.不然我真愿意研究一下他们的生平.我了解到的间述如下,给感兴趣的朋友参看:

孟子姓孟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齐名,世称“孔孟”。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关于他的生平,最著名的就是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并曾一怒断机的故事。可见他母亲对他的成长和教育是非常严格的.

荀子是赵国人,姓孙名况,是战国后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天命和迷信,主张人定胜天,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也因这两个名声不大好的法家的学生而倍受后人责难.

[ 本帖最后由 芙蓉蝶 于 2008-3-4 19:49 编辑 ]
发表于 2008-3-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字真够长的!

当然,我是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么长篇的回帖的。这说明写作时,作者包含创作激情,同时也证明了作者是何等重视我的回帖,否则如何肯抛掷这么多时间、心血,来驳斥我的观点?
这样的待遇,真是让我受宠若惊。:)

被驳斥当然不是特别让人愉快,但是也并不是坏事。如果我的思考方式存在某些问题,有人给我指出,我当然应该“闻过而喜”,就算当时心中有些郁闷,但长远来看,对我却是大大有好处的。这样的好事,当然不能错过。

芙蓉蝶指出我语句中尖酸刻薄之处,这一点我欣然承认,而且坚决不改。论坛中不痛不痒的文章太多,有价值肯说实话的又太少。若是有人肯这样点评我的文字,我高兴都来不及,吃点批评算什么!以已推人,我想别人想必也是高兴的。若是不高兴了,我知道了,下次顶多不评就是了。芙蓉蝶苦于时间不够,却不知我在上海几乎天天加班,身心疲乏,不会比她空闲。一些其实可以展开论述的回帖,只能寥寥数语,没有铺陈,结论也就武断了,我怎会不自知?故,若语句惹人讨厌,不评就是,少写几个字,倒也没什么难处。

关于芙蓉蝶这篇幅可观的帖子,我是很想认真回复的。古文非我所长,若是要考究起来,临时翻书也是必然的。芙蓉蝶如此认真,我也不好意思敷衍,若是认真回复,估计也是在数周之后了,切莫嫌久,好东西总要慢慢磨。:)
发表于 2008-3-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湖小妖 于 2008-3-4 19:32 发表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就是善的,荀子因我主张人性恶,他就是恶的。然后据此继续推断,孟子遇到的都是好人,荀子遇到的都是恶人;孟子热爱他人,荀子就憎恨他人;孟子心地光明,荀子就心理阴暗……
     哈哈哈,是谁如 ...


呵呵。我无意改变谁的人性观,但真的不愿意看到向善的被这样诋毁和嘲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2 19:48 , Processed in 0.20666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