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9|回复: 5

七夕·何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夕·何夕

七夕 何夕
昨夕
牛郎 织女

七夕 何夕
今夕
牛郎 织女

七夕 何夕
年年夕
牛郎 织女

……

一切与他人无关
包括
传说中老牛拉的皮条
或者说
该叫它
爱  情

                                                                                                                          2007年8月19日农历7月初7凌晨2:03分



        与百合看完哈利波特正是凌晨时分,正好已是七月初七的日子了。回到家,1点由余,不知此时可爱的姑娘们正在做什么梦呢?可否依稀有我片刻身影?觉得应该就此七夕之日写点什么,于是即性随写,草草而就。

         之所以和百合姑娘去看电影,是为了报答她带我去看传说中他们公司那条纯种阿拉斯加雪橇犬——玛雅(貌似和《雪地大营救》里的那条狗一个名啊,够骚包!)兼请我吃饭。这样恩怨分明,两不拖欠。

         说起玛雅,真是一条漂亮的大狗。性格也好——和我特别投缘被,耳鬓厮磨,嗅手舔脚……结果百合姑娘不无嫉妒地责骂“真是没良心啊!看见男人就腿软。”——庐山瀑布汗的说。

         至于七夕,严格的说该在七月初七的夜里,而不是凌晨。所以总觉得这几行黎明前匆匆草就的文字无法代表诠释这一传统佳节的心愿,终于决定再写点什么。(待续)

                                                                                                                                    2007年8月21日23:17分于杭州



         我一直认为中国男人的“YY”情节是非常十分及其很严重的——这一点从各个民间传说中便可见一斑:什么白蛇姑娘田螺妹、狐仙姐姐加女鬼……艳遇完了不算,还妄想依靠她们脱贫致富,从此风光体面,飞黄腾达……完全是不劳而获吗!由此可见,古代的某一部分男同志思想及其堕落,不思进取,好色贪财,还一心想吃软饭。也由可以推断,一切此类传说定是这种男人“YY”出来的了。

         以个人浅薄的文学知识,依稀记得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此类“YY”艳遇故事中,唯一带有强迫性的结合。因此,在此类传说故事中,我顶不屑的便是牛郎织女的故事。首先牛郎他就很不厚道——这简直就是一目了然的!不但偷窥姑娘洗澡,还偷盗姑娘的衣服(我怀疑此人定是如今恋物癖、内衣贼的鼻祖),更过份的是居然还对织女同志进行极其卑鄙无耻下流的威胁逼迫,这和最近拿啥主持人裸照出来晒的摄影师没有什么区别吗(我又不得不寻根溯源的猜测,牛郎同志一定也是此类人的祖师爷)!好在因果报应,无有不爽。君不闻如今夜店男色均以“牛郎”称之?这也总算略慰人心了吧。

        而那头自称神牛的老牛也不是什么好货色,无非是王婆同行,说嘴卖乖之流。不好好耕田开荒,遽然教唆青春期男子偷窥偷盗加逼婚,莫不是想“一人升仙,鸡犬(牛)升天?以我歹毒的想法认为——这简直就是一定的!说白了,老牛根本就是个皮条客(不过这个皮条有档次,是真皮的哎~而且还会飞。看来牛皮,果然是可以“吹”上天的!)。

        再说我们的织女同志,面对威胁逼迫,居然乖乖就范,完全没有贞洁烈妇的性格品行。拜托,你是神仙哎!怎么弄得像个柔弱无助的民间弱势群体一样?难道你不知道强迫婚姻是无效的么?哦,对不起,我忘记这只是个传说罢了。正所谓“不是神仙自己编织的翅膀,是人类大脑“YY”膨胀”。贞洁烈妇,淫娃荡妇都无非是一只手的翻云覆雨。既然有人能“YY”出这样异想天开的艳遇故事来,又有什么事是不会发生的呢?于是织女同志毅然抛弃神仙这份很有前途的光辉职业,投身到无产阶级贫下中农怀抱,心甘情愿为牛郎织布生娃,奔向小康。中国伟大劳动人民逆来顺受的性格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疑。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牛郎织女故事最早的出处貌似并不是这样的版本。“百度”了一下,立见原文如下: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有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看来世人并不喜欢这个原著故事,于是添油加醋,代代讹传,终成一个千古流传的凄婉“爱情”故事。“YY”的力量果然是伟大的,要不怎么说“SY伤身,YY强国捏”?这个道理,古今中外,儒释黄老,唯物辩证无有不同。阿弥佗佛的说。

                                                                                                                                       2007年8月27日11:16分于杭州
发表于 2007-8-2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作者真当是令我景仰。。逻辑思维。。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乌鸦!过奖了!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多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前面有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同类艳遇故事中,唯一带有强迫性的结合。近日突然想起《搜神记》里当也有类似的一篇,按时代来说,比南北朝的牛郎织女更早,可惜忘了名字。这几日都在翻《搜神记》,却只找到一篇《羽衣女》,聊聊百字,也非记忆中的那篇。今日静下心来细细翻阅,终于找到这篇《田昆仑》,据说来自敦煌石窟记录的句道兴版《搜神记》。原篇多繁不足备载(其实是懒得码字),而另有晋·郭璞《玄中记》之《毛衣女》虽简而不得原文。此上三篇均早于《牛郎织女》,把它们看作《牛郎织女》的前身也未必没有可能。好比《水浒》、《西游》原本出自瓦舍坊间的简单故事,而后来者以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又作了串联改编。由此说来,传说和历史其实都是一样的——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总能说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结局。

        此文既然有了《荆楚岁时记》的《牛郎织女》,且不妨以《羽衣女》同时列之,以正视听。但个人以为,还是《田昆仑》更详尽有实,其间才不乏真正的反抗精神。虽然也不免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磨难重重。却总也有个出头之日,终比织女同志的消极态度和悲惨结局令人欣慰。各位看官若有兴趣,不妨寻来一读则个。

        而《羽衣女》虽然简短,但寥寥数语,也尽刻画生动。如男子匍匐盗衣的猥琐,“取藏之”的卑劣,”取以妇”的粗暴……简直栩栩如生。而结尾时羽衣女“得衣飞去”又“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更是有如当今被卖妇女成功逃离魔掌,又成功营救其子女的大快人心,不由叫人抚掌!

     《羽衣女》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止是鸟,匍匐住,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2007年9月4日21:54分于秋雨夜杭州
发表于 2007-9-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蛮好玩,短短一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5-30 10:37 , Processed in 0.2792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