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ason

[新闻] 【口水堂】在杭州,你还在家讲方言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6-10-26 14:52
其实三里亭 南肖埠 景芳等地土著基本上都会讲市区口音

离市区太近了,可以说三里亭、南肖埠、景芳本身就是市区,互相杂糅也是正常现象,但母语不是。
发表于 2016-10-2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yhlyy 发表于 2016-10-26 14:56
离市区太近了,可以说三里亭、南肖埠、景芳本身就是市区,互相杂糅也是正常现象,但母语不是。

前几天还在双菱路肯德基听到一个南肖埠土著说虾叫Ha
可见杭州话的势力范围原本基本就在城墙内 周边近郊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发表于 2016-10-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6-10-26 15:00
前几天还在双菱路肯德基听到一个南肖埠土著说虾叫Ha
可见杭州话的势力范围原本基本就在城墙内 周边近郊 ...

方言岛现象
发表于 2016-10-26 1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门外,清泰门外早个10多年还都是居民讲市区话,农民讲郊区话
发表于 2016-10-2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hlyy 于 2016-10-26 15:22 编辑

如果以“下沙”这个词为例
临绍片下沙九堡乔司一带,叫“偶(近这个词)索”;
苕溪片临平塘栖一带,叫“我索”;
杭州市区叫“牙萨”。

发表于 2016-10-26 1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hlyy 发表于 2016-10-26 15:18
以“下沙”这个词为例,临绍片下沙九堡乔司一带,叫“偶(近这个词)索”;苕溪片临平塘栖一带,叫“我索” ...

有些很近的村子发音区别也挺大的,闸弄口和新塘,就隔了条马路,人称代词就区别好大
发表于 2016-10-2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yhlyy 发表于 2016-10-26 13:42
这个你可能弄错了,城东基本都是临绍小片,当然指的是土著,彭埠、三堡、七堡,九堡,下沙、乔司都是明显 ...

不是吧,你去看看吴方言吧,以及各大方言的区域划分。大城东一带一直都是划在苕溪片的。从没划在临绍片过。
你说萧山绍兴移民比较多,但听听彭埠、东站一带,说的话跟海宁话很多相同的。
其实钱塘江的天堑还是很明显的,到了最近钱塘江上的桥隧才多起来。
但还有一个事件,就是填海的时候,包括下沙、盐仓、大江东*工段,都是填海(江)填出来的。
而且也有很多海宁人去了大江东一带定居。

萧山话明显语速和声调要干脆和偏快的多,也是临绍的中心,东站到下沙到临平,明显不属于临绍小片。
发表于 2016-10-2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雪飘飞 发表于 2016-10-26 16:34
不是吧,你去看看吴方言吧,以及各大方言的区域划分。大城东一带一直都是划在苕溪片的。从没划在临绍片过 ...

填海的时候 多数是萧山人移向江北 海宁人移居大江东的比较少
发表于 2016-10-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身正宗的杭州话就只有市区城门里的人讲,而越是靠近市区,被同化得越厉害。个人感觉,像楼上提到的一些像三里亭南肖埠等以前的近郊,带有郊区口音的方言应该都是大伯大妈讲的,而他们的子女基本都讲的是被同化的“正宗”的杭州话,而再下一代的子女,也就是现在的小朋友,估计受普通话影响就又不会讲杭州话了
发表于 2016-10-2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yhlyy 发表于 2016-10-26 13:42
这个你可能弄错了,城东基本都是临绍小片,当然指的是土著,彭埠、三堡、七堡,九堡,下沙、乔司都是明显 ...

感觉似乎城东的郊区的方言和本塘杭州话差别很大?似乎古荡三墩留下的没那么大区别
发表于 2016-10-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10-26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人本身就没意识到杭州话这个问题,很多小孩在杭州话的环境中长大都照样不会说。

感触最深的就是到了大学感觉身边同学个个都会说流利的方言,但以前中学班里的同学即使是杭州人跟父母沟通很多也基本是普通话,一般都是杭州话说的很差的,根本达不到流利的程度
发表于 2016-10-26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读高中的时候 我们班因为外国友人来校参观需准备一个班会课 里面有一个小活动是教外国人说杭州话 然而一个户籍90%为杭州的班级中只有不到十个人听得懂杭州话 会说的不到五个 这个活动差点就被班主任给毙了
发表于 2016-10-2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10-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雪飘飞 发表于 2016-10-26 16:34
不是吧,你去看看吴方言吧,以及各大方言的区域划分。大城东一带一直都是划在苕溪片的。从没划在临绍片过 ...

如果九堡、乔司、下沙的土著都不算临绍,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临绍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钱塘江南面迁来的
发表于 2016-10-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枯井底污泥处 发表于 2016-10-26 16:38
填海的时候 多数是萧山人移向江北 海宁人移居大江东的比较少

不会吧,江北只有下沙和盐仓是填出来的,下沙以前是属于乔司镇的。而盐仓那时候土地上是无居民的。

江的南岸,大江东的北面,也是填出来的土地,那里居住的居民很多才是搬迁来的。

萧山移向江北这是笑话吧,江北一直没有新的居住群体迁入,而且海宁人口密度本就突破1000的,很难再迁入进来。后来一些三峡过来的是有一些,但不多。
发表于 2016-10-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TrolleybusD9 发表于 2016-10-26 16:41
感觉似乎城东的郊区的方言和本塘杭州话差别很大?似乎古荡三墩留下的没那么大区别

三墩、蒋村、留下是苕溪,这个应该没疑问
发表于 2016-10-2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雪飘飞 发表于 2016-10-26 16:55
不会吧,江北只有下沙和盐仓是填出来的,下沙以前是属于乔司镇的。而盐仓那时候土地上是无居民的。

江 ...

我可以明确说,我接触过的乔司人、九堡人,祖上还没听说不是钱塘江南面迁来的。
发表于 2016-10-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苕溪和临绍,分界点在临平。临平城区土著属于苕溪无疑问,可一过沪杭铁路,就稍稍往南一点点,就临平新城的南苑街道,翁梅一带,土著就明显带钱塘江南岸口音了,越往南越明显,而到乔司、九堡,那基本就是纯粹的江南岸口音。你实际去听听吧,他们说的话,跟苕溪是明显不同的。
发表于 2016-10-2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0-2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我外婆这一支从小生活在玉皇山脚下,也算是皇城根脚下长大的人,她们那里“谢谢”说的是“ji ji”,而不是最常听见的“jia jia”。然后被从小教导杭州话要和外婆那里的人学233
至于现在么,尽管身处某三墩职业技术学院,然而人口比例你懂的,根本说不出杭州话,也几乎没人能听懂。至于饭后来散步的镇上人么,他们说的话和市区差异就已经很大了233
发表于 2016-10-2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雪飘飞 发表于 2016-10-26 09:29
本人大胆地预测:
1.方言在大城市用的较少,在郊区和农村用的比较多。比如九堡人群使用比景芳人群更频繁。 ...

这个硬把复兴这儿归到对岸临绍去是什么情况。要知道复兴地区的人大多是从城里搬过来的,本身这个地方也离城(候潮门啊,凤山门啊)不远,口音还是绝对的市区口音。虽然和萧山只是一江之隔,但是两岸的“居民”的交流还是非常少的,语音的影响也很少,办个事情肯定也是往城内跑啊,没事过个江干嘛233
发表于 2016-10-26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yhlyy 发表于 2016-10-26 17:15
实际上,苕溪和临绍,分界点在临平。临平城区土著属于苕溪无疑问,可一过沪杭铁路,就稍稍往南一点点,就临 ...

九堡以前也是属于余杭的,下沙以前是乔司的,那里土著本来就很多,南岸迁过来的毕竟少数吧。
方言是个渐变的过程,你说九堡和临平的话明显不同,那是很正常的。
就像海宁东片和西片方言差距是很大的,就简单的“我”“你”读音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嘉兴人说快了,海宁人听不懂,但海宁的听上海话很清楚。(这个跟民国在上海的几个海宁民人有关,那时没普通话,大家都各说方言)
但九堡乔司听萧山话还是很多听不太懂的,而听临平话,基本都能听懂,还是跟苕溪接近的多。
博库里很多吴方言的书,讲了历史和方言的变迁。
发表于 2016-10-26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hlyy 于 2016-10-26 18:24 编辑
冷雪飘飞 发表于 2016-10-26 18:16
九堡以前也是属于余杭的,下沙以前是乔司的,那里土著本来就很多,南岸迁过来的毕竟少数吧。
方言是个渐 ...

我祖上是乔司的,太平天国时期,躲避兵祸,逃难到了临平北面的运河街道。当时的乔司人应该外逃得差不多了,现在乔司九堡下沙这一带所谓的土著,基本都是江南岸迁过来的人,祖祖辈辈就住在这里的应该很少。
发表于 2016-10-26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润儿小号 发表于 2016-10-26 18:09
我对人都是直接讲杭州话的,强行欺负外地人,尤其是出租车驾驶员。

讲杭州话就是欺负外地人?你这算什么逻辑,欺负外地人就讲杭州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6-1 20:23 , Processed in 0.22490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