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1|回复: 22

[图档] 【GAN's 博物馆之旅】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anyilai 于 2016-1-29 10:59 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地理位置】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新中院
【类别属性】个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节假日闭馆)
【收费情况】免费开放
【公交路线】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11号线交通大学站2号出口
【游览时间】30-45分钟
【适合人群】顺访者。
【个人评价】 ★★★☆☆(三星/6.5分,顺访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价:博物馆以航运为核心,展现了中国海运的发展也描绘了“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的一生。博物馆所在的交大新中院是一处不错的建筑,然而也正是因为是历史建筑,展柜陈列上缺乏创新,藏品的数量和展现力也就比较有限,如果你来上交大,花30分钟左右来顺便看看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地图路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董浩云是谁,凭什么上交大有他的纪念馆,也许许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疑惑。简单介绍一下,董浩云,原籍浙江定海,1912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在香港病逝,中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的创办人,被誉为“现代郑和”,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其长子为首任特首。至于为什么会在上交大,我的理解与上交大的历史沿革不无关系。
其实董浩云博物馆就在钱学森博物馆的西面,然而,钱学森馆通往交大校园的小门是不常开的,所以,只能绕行到华山路上的上交大一号门进了,见到老图书馆右拐直行,看到这座铁锚,边上的这栋建筑就是新中院。
新中院(New Middle Building)是上交大在上世纪民国初年建设的一批历史建筑,是典型的“康白渡式”(Compradoric Style,即买办式风格)建筑,中西合璧得恰到好处,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一时期的建筑,所以也一直在追踪民国十七所教会大学的遗迹。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的,历史建筑的改建是一门学问,许多历史建筑的改造也成为建筑界的奇葩和笑柄,不过新中院的改造应该说还是中规中矩、适得其所。我见过新中院改造前的照片,新旧对比,整体改动不是很大,把天井封掉做一个小厅是这类建筑改建的通用手法,既不影响采光,又节能环保,而且中厅面积的增加也为建筑增色不少。
这几个装饰,既类似于码头栓缆绳的系缆桩,很好的呼应了航运的主题,而且也可以作为休闲的凳子用。
PS:这样的天井改建,个人比较喜欢,仁和路上群英饭店的几个天井也做了类似的处理,然而手法却不如新中院处理的简洁高效,无论是全封闭,还是不封闭,总觉得有点过犹不及,也不够干脆利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楼是“中国航运史馆”,作为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度,理应拥有发达的航运业,然而,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航运业的兴衰与君王的喜好,或者说是群臣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这也是为什么在开篇这幅《中国古代海上交通》图中,即使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郑和的航线也没有离开世界岛。
这种差距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在硬件基础上,距今6000年前余姚出土的木浆证明了我们的起步并不晚。
而随着浆的演化和橹的出现,各式各样的船也层出不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是浆的进步还不足以支撑船从江河到大海,于是利用风力的帆提供了先的解决方案
当没有风的时候,或者逆风的时候,船的动力还是要靠人去解决,那么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人力,显然单纯用浆是不明智的,南宋时期,造船师高宣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在两边装上若干明轮,利用人力或畜力驱动。
高速运转的船自然需要更加坚固的船身,水密封舱结构也应运而生,这种结构来自于竹子的启示。
正是利用这些技术的改进,各式各样的船出现了,这艘据说是镇馆之宝之一,中国著名平底海洋帆船——沙船,沙船是元明清三代的漕运船,也是西方人到达上海时看到最多的船,今天的上海城徽上还有它的图案。
而这艘则是大名鼎鼎的“绿眉毛”,它是宋代舟山沿海主要的船只类型。早在2000年前,河姆渡先民的后代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出于对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升日”文化信仰融入造船之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像飞鸟一样,自由搏击大海。宋代,舟山渔民将帆船的船头造的像一只漂亮的鸟头,眼睛涂上绿颜色,像眉毛一样弯曲着,“绿眉毛”的名称由此而来。
有了船之外,大海航线光靠舵手是不够了,毕竟茫茫大海里找方向不能像江河里面靠记忆或者标记,于是形形色色的指南针成为了必须。

而航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商业,作为CHINA,主要的商业当然离不开chin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式各样的船也慢慢出现了。福船是浙闽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比较适合海上航行,明代水师用的就是这种船。这是福船的一种册封舟。
宁波船模型,船底有龙骨,平圆底,尖首尾阔,比沙船小,是唐船的一种。
南京船模型,也是唐船的一种,然而,日本人却将其列在唐船之外,原因是南京船的舵与其他唐船有较大不同。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大航海时代中国人为数不多的骄傲。
哥德堡号,瑞典著名商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楼是“董浩云陈列室”,走上楼梯,一个铜制大钟赫然入目,上面刻着“QUEEN ELIZABETH”,乃是董浩云1970年收购“伊丽莎白皇后”号上的标志。 展览馆分两侧。包括“海洋巨子”和“陆地英杰”两部分
“海洋巨子”版块更多的是董浩云船队里一些著名的船,如“星洲荣誉”号
“东方之星”号
“大西洋信仰”号
“东亚巨人”号
“东方友华”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洋巨子”展厅的镜头,一个船首模型,一张航线图,一个舵,面前的喷绘上,董浩云倚着“QUEEN ELIZABETH”的船舷,背后是外滩,这个场景塑造的不错。
“陆地英杰”展厅除了展出船王的一些生平事迹外,不可或缺的还是船模,这是“海上学府”号
东方海外(OOCL)的集装箱船模,这家公司是董浩云亲手创办的,也是中国航运史上首支国际性的中国商船队
“海上巨人”号油轮是全球船运历史上制造最大吨位油轮
有多大呢,这张图很好的诠释了其规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纪念品,参观指南和藏品介绍。
这个得着重表扬一下博物馆的安保人员,是我去过博物馆里面最为热情的,由于新中院是老房子,古色古香的推门是常闭的,我小心推开后,安保人员热情的迎上来问是否是参观的,我点头示意后,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麻烦您在这边登记一下”,然后另外一位则熟练的递上了这两本书,一楼走完一圈后,还是这位轻声提醒了一句“二楼还有展厅”,全部结束我即将离开的时候,依然是这位,还是小声说了一句“慢走,外面挺冷的”,而且这位安保人员是一位年龄挺大,瘦小的男安保,这样的礼貌与轻声细语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总评一下,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以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如果对董浩云和OOCL不了解的人,确实挺无聊的,我也是回来之后又补了很多功课,才敢动笔。从博物馆的展品的丰富程度上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场地是个局限,而服务上完全可以达到5星,至少我从来没有一个博物馆是把参观手册等资料送到手中的,无论大还是小。如果你来上交大徐汇校区,不妨去拜访一下。
———===谢谢欣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1-2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又有新作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1-29 23:04
楼主又有新作啊?

呵呵,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6-1-3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个人纪念性小型博物馆,开在历史建筑里,感觉蛮合适。
虽然展品基本都是船模,但做工都蛮精细逼真的,尤其是二楼现代部分;相比之下,古代部分大概由于没有准确尺寸,而是根据透视不准的线描图或仅有的文字记载推测复原的,感觉长宽高整体比例有点失调。但也已经差不多能说明问题了。
发表于 2016-1-3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6-1-29 10:58
“海洋巨子”展厅的镜头,一个船首模型,一张航线图,一个舵,面前的喷绘上,董浩云倚着“QUEEN ELIZABETH”的船舷,背后是外滩,这个场景塑造的不错。


背景应该是外滩和曼哈顿的合成照。
发表于 2016-1-3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6-1-29 11:00
最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纪念品,参观指南和藏品介绍。 这个得着重表扬一下博物馆的安保人员,是我去过博 ...

上海很多文化场所,比如博物馆、美术馆等中,保安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客观而言,确实职业素质、待人接物更妥帖些。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1-30 11:48
这样的个人纪念性小型博物馆,开在历史建筑里,感觉蛮合适。
虽然展品基本都是船模,但做工都蛮精细逼真的 ...

古代部分尺寸的确不够精准,而且可能是规模问题,基本上复制品,不过,这些复制品边上的文字说明很到位而且通俗易懂,这点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1-30 11:55
上海很多文化场所,比如博物馆、美术馆等中,保安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客观而言,确实职业素质、待人接物更 ...

这位好像不是上海本地人,口音不像
发表于 2016-1-30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参观邮政博物馆时候也遇到热心的员工。特地为我们两人开机演示邮政分拣机。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vx2100 发表于 2016-1-30 17:40
记得参观邮政博物馆时候也遇到热心的员工。特地为我们两人开机演示邮政分拣机。

四川路桥头的那个?我上次去的时候没人理我。。。
发表于 2016-1-3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6-1-30 11:49
ganyilai 发表于 2016-1-29 10:58

眼睛果然犀利。
发表于 2016-2-4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6-1-29 10:51
董浩云是谁,凭什么上交大有他的纪念馆,也许许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疑惑。简单介绍一下,董浩云,原籍浙 ...

很喜欢这样的天井,精致又内敛。
发表于 2016-2-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6-1-29 10:56
单纯是浆的进步还不足以支撑船从江河到大海,于是利用风力的帆提供了先的解决方案 当没有风的时候,或者逆 ...

原来是这样的动力啊,长见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2-4 14:56
很喜欢这样的天井,精致又内敛。

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于中式庭院也有不错的效果
发表于 2016-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ganyilai 发表于 2016-2-4 20:46
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对于中式庭院也有不错的效果

是的是的,而且这个应该是玻璃屋顶上盖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jason 发表于 2016-2-5 15:22
是的是的,而且这个应该是玻璃屋顶上盖的吧?

好像就是把原来的露天天井直接封上,加个玻璃罩子。我不懂工程,但是看着挺简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网 ( 浙ICP备11041366号-1 )

GMT+8, 2024-5-3 00:44 , Processed in 0.2328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